?

關于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勞動教育的思考

2024-04-29 19:55張文秀吳曉玲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勞動核心素養

張文秀 吳曉玲

摘 要:在小學階段,勞動教育十分重要。一方面,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勞動教育有助于培養他們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良好價值取向;另一方面,以勞動為載體,孩子們可以更好地學習和運用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未來的生活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論證了勞動教育對小學生整體素養的重要影響,強調了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勞動教育的價值所在。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創新策略,為小學勞動教育的具體實踐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啟示,對于推動我國小學勞動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勞動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3.059

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中,“勞動教育”這個概念再次回歸到人們的視野中。由于歷史、文化、經濟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人們對勞動的理解和重視程度存在顯著的差異,這對勞動教育的實施提出了新的挑戰。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勞動教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勞動技能,更希望通過勞動實踐,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創新能力和生活技能,以全面提升其人格素養。然而,如何在理論與實踐中尋找切入點,以核心素養為視角,促進小學勞動教育的發展,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小學勞動教育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意義

1.理論價值

首先,勞動教育能夠使小學生全面發展的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包括對學科知識的掌握,也包括道德品質、創新精神、團隊協作等綜合素養。通過勞動教育,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形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

其次,教師將勞動教育視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推動勞動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過去,勞動教育在教育系統中的地位并不明確,其教育價值也未得到充分重視。教師將核心素養作為勞動教育的主要目標,使得勞動教育的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也為深化和拓寬勞動教育的研究領域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

最后,教師將勞動教育與核心素養相結合,為構建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的新型教育評價體系提供了理論支持。評價體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教育與核心素養的結合為評價體系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參考,有助于推動評價體系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實踐價值

勞動教育作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中的角色尤為明顯。勞動教育提供了一個實踐平臺,使學生可以在動手做中理解并掌握學科知識,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學習模式,使得學生為應對未來社會中的生活挑戰做好了準備。

其次,勞動教育實踐過程中,學生將面臨各種問題和挑戰,這無疑是對他們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考驗。同樣,這個過程也將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讓他們在探索和實踐中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習得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未來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素養。

最后,小學勞動教育對社區和社會的影響不容忽視。通過勞動教育,學生不僅能夠在個人層面上得到成長,同時也能為社區乃至整個社會做出貢獻。他們可以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理解社會運作的基本原則,形成公民責任感。這對于塑造和諧社會具有深遠的實踐價值。

二、小學勞動教育的創新要點

1.以學生為本

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勞動教育的創新關鍵在于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這并非僅僅意味著將學生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更深層的含義在于認識到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特的,擁有自己的興趣、能力和潛力,勞動教育應該充分激發學生的這些獨特性。

首先,教師應創設多元化的勞動實踐場景?,F實生活中的勞動形式多樣,小學勞動教育同樣需要反映出這些特點。不同的勞動實踐場景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需求,使他們能夠從中發現和激發自身的潛能,實現自我價值。這也是對個性化教育的貫徹和落實。其次,教師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勞動熱情。在勞動教育中,教師的角色應轉變為引導者和輔導者,而非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者。學生應在實踐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后,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勞動教育的實效性。比如,教師通過數字化教學平臺,可以有效管理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成果,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反饋和指導。同時,教師也能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和參與孩子的勞動教育過程,形成聯動。

2.以實踐為主

實踐,即直接的勞動體驗,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勞動技能,更能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體驗、感悟、反思,從而促進他們的個人發展。

首先,教師要注重生活性的勞動實踐。生活性的勞動實踐意味著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勞動,以生活中的實踐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和生活智慧。比如,家務勞動、社區服務、學校環境維護等,這些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和體驗勞動的價值,激發他們的勞動熱情。其次,教師要倡導項目化的勞動實踐。項目化的勞動實踐要求學生在具體的項目活動中,如社區環保項目、校園改造項目等,以目標導向,問題驅動的方式,進行主動探索和實踐,旨在培養他們的協作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和持續進步的習慣。最后,提倡科技融入的勞動實踐??萍际侄文軌蚴箘趧踊顒幼兊酶痈咝?、豐富和有趣,更能創設出更為寬廣的勞動實踐場景,為學生提供更大的發揮空間。

3.提高豐富性

首先,在傳統的勞動教育中,經常出現的形式是布置家務、植樹等。而在創新中,我們可以設計更多富有創意的勞動活動,比如戶外求生訓練、園藝制作、手工藝品制作等。這些活動既能讓學生體驗到勞動的樂趣,也能提升他們的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在設定勞動活動時,除了考慮活動的實踐性,還應注重活動的科學性、教育性。比如,我們可以設計一些有關環保的勞動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理解環保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或者設計一些有關科技創新的活動,比如制作太陽能熱水器、搭建自動化家庭農場等,以提升學生的科技素養。

三、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勞動教育實踐措施

1.明確目標,結合勞動教育與核心素養

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要以小學勞動教育為核心,構建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其中,道德素養的提升是勞動教育實施的重要目標之一。勞動教育作為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能夠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理解和領悟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感受勞動的尊嚴和榮耀,以此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感、道德認知、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動等素養,弘揚勞動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技能素養目標的設定,同樣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在具體的勞動實踐中,學生可以實際掌握和運用各種生活技能,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引導他們形成創新思維。另外,心理素養也是勞動教育的重要目標。通過勞動實踐,學生可以體驗到勞動的快樂,磨煉他們的意志品質,塑造他們的人格,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增強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以此應對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不可忽視的是,社會素養的培養同樣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通過社區服務、志愿活動等形式的勞動實踐,教師可以讓學生具備更強的社會責任感,增強他們的社會參與意識,形成良好的公民素養。

2.學科滲透,勞動教育進行跨學科遷移

勞動教育與核心素養的結合,使得勞動教育的價值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和深化。勞動教育不再僅僅是指導學生完成一項具體的勞動任務,而是通過實踐的過程,培育學生在道德、技能、心理、社會等各方面的核心素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體驗到勞動的快樂,而且能夠磨煉他們的意志品質,塑造他們的人格,增強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以此應對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例如,在語文課程的設計中,教師可以精心挑選一些反映勞動人民生活、描繪勞動場景、贊美勞動精神的故事或詩詞。在讀這些文本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通過文字,理解勞動的重要性和勞動者的偉大,而且能夠在欣賞優美文字的同時,感受勞動的尊嚴和榮耀,深入理解勞動創造一切美好事物這一深刻道理,從而在心靈深處樹立起對勞動的敬仰和對勞動人民的敬佩。再如,在科學課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科學家努力鉆研、熱愛科學、不斷創新的故事。這些故事中的科學家都是以實踐為主的勞動者,他們的事跡不僅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對創新的向往,也使學生深刻體會到科學研究就是一種勞動,科學家也是勞動者。這樣的課程設計,旨在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究的熱愛和對知識探索的欲望,引導學生從小樹立創新思維能力和科學精神的核心素養。在藝術類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挑選一些描繪勞動場景、表現勞動人民生活的藝術作品,讓學生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感受到勞動的美,認識到勞動和藝術的緊密關系。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到藝術創作的實踐中來,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勞動創造美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情趣。

3.組建活動,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素養

勞動意識是個體對勞動的認識、態度和情感的總和。這種意識決定了個體對勞動的態度和行為,是個體參與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心理基礎。對于學生來說,積極的勞動意識是他們順利融入社會,成為有用之才的必要條件。學校通過組織各種勞動活動,能夠使學生在實踐中直接體驗勞動的辛苦和快樂,從而激發他們的勞動熱情,培養他們的勞動技能,提升他們的勞動效率。

例如,某小學在三月份為紀念雷鋒而組織了一次學生勞動技能展示活動。該活動涵蓋了各種形式,包括學生自行準備的簡單家務勞動、小型手工制作、種植綠植等各種勞動實踐。該活動的目的不僅在于紀念雷鋒,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勞動中,體驗勞動帶給他們的樂趣,理解勞動的價值,激發他們的勞動熱情。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們不僅學習了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而且也在實踐中體驗到了勞動的樂趣。他們深刻感受到,勞動不僅能夠創造物質財富,也能夠帶來精神的滿足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開始主動參與到各種勞動中,對勞動有了更加積極的態度,這就是勞動意識的提升。

4.家園結合,深化勞動教育的實施成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是孩子形成各種社會能力的第一環境。家園結合的勞動教育,就是讓家庭成為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讓孩子在家庭中通過參與日常家務勞動,感受勞動帶來的樂趣,體驗勞動的價值,樹立積極的勞動態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提升自我服務能力,更能理解和體驗到勞動者的辛勤和付出,這對于他們的人格成長和價值觀塑造具有深遠影響。

例如,在某個家庭中,父母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家務任務,并鼓勵孩子主動參與進來,比如洗碗、掃地、洗衣等。在完成這些勞動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得以親身體驗到勞動的價值,對勞動產生了自發的敬仰和熱愛。同時,他們在做家務的過程中,也提升了自身的實踐能力和自我服務能力,這對于他們未來的生活學習都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家庭實踐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體驗到家庭生活中的勞動,對勞動者的辛勤付出產生了深深的敬仰和感激,這對于他們的人格成長和價值觀塑造具有深遠的影響。

5.開展評價,判斷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

教育評價的基本目標不僅是衡量學生的學術水平,而是為教育的不斷改善提供依據,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一個宏觀的觀察過程,應當包含學生的全面能力,特別是在挖掘學生潛能,關注學生的多元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教師要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發展。在勞動教育中,評價的核心依舊是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考查,包括對學生的勞動素質的評估。具體來說,它關注的是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是否能夠養成良好的態度、意識和習慣,是否能夠提升實際操作能力,是否能夠對勞動的意義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根據學生的特性和需求,制定個性化的、全方位的評價指標。

例如,在開展植樹節活動時,教師不僅鼓勵要學生通過多媒體、手抄報等方式全方位地展示他們對植樹節的理解和對植樹的具體操作方法的掌握,同時也要求他們了解并能夠解釋相關的植物學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運用了多種評價方式,包括觀察記錄、互評等,全面考查了學生的知識技能、創新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對自然的關愛精神。這種評價方式的實質是一種深度的、全方位的評估,它不僅關注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重視學生的創新思維、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對生態環境的關愛和責任感等。這樣的評價方式能夠更真實、更全面地反映出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的發展情況,有助于教師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指導和改進勞動教育的實踐過程。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勞動教育不能忽視,也不能簡化,應當立足于核心素養的要求,通過具體有效的實踐措施,如明確目標、組建活動、家園結合以及開展評價等,使勞動教育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為未來社會的發展培育出更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教師要真正讓勞動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讓孩子在學習與生活中能夠體驗到勞動的快樂,培育起對勞動的熱愛,實現自我成長。

參考文獻:

[1] 王維審《重視與回歸: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勞動教育——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踐與發展概述》,《中小學德育》2018年第7期。

[2] 何衛軍《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生勞動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時代教育》2021年第10期。

[3] 汪丹《正心立德 勞動樹人——論勞動教育視角下的“五育并舉”》,《名師在線》2021年第7期。

(張文秀,大學本科,一級教師;吳曉玲,大學本科,高級教師)

猜你喜歡
勞動核心素養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熱愛勞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