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發式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的探究

2024-04-29 16:16
學苑教育 2024年9期
關鍵詞:被動語態初中英語英語

陳 嬌

(江蘇省新沂市實驗學校,江蘇 新沂 221400)

有人認為英語是最好教的學科,只要教會學生模仿跟讀,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死記硬背就行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目前,初中上半階段(初一年級和初二年級的第一學期)的英語教學,確實應該偏重于視、聽、說直觀地接受知識,然后再經過模仿性實踐一一大量的口語訓練、口語問答和朗讀、背誦來識記知識。但是到了初中后半階段(初二年級的第二學期和初三年級),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智力有了發展,所學習的內容也加深了,就不能像在初中上半階段那樣主要單純依靠聽、說輸入知識了。在初中后半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授語言知識和學習方法并舉,從而引導他們逐步掌握語言的規律性。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啟發式教學作為一種受到教育界普遍認可的教學模式,也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發揮著很大的優勢與作用,它對初中英語教學效果以及學生自身英語素養的形成都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那么,在初中后半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如何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呢?

一、突破一點,在關鍵之處加以點撥

“Not only was everything that he had taken away from him,but also his German citizenship.”

這個句子有兩個難點。一是句中的定語從句that he had 后面緊接著主句謂語部分的過去分詞taken,學生會誤將兩者連起來當作一個過去完成時態had taken,于是整個句子便無法理解了;二是Not only 置于句首,按規則句子應倒裝。針對句子的難點教師可先提問啟發:“What type of sentence is this?”學生的回答肯定有對有錯,最后教師把大家的思想認識統一到正確的答案上來:“This is a complex sentence,containing an attributive clause.”接著教師讓學生用括號把定語從句that he had 括起來,使主句的主謂語兩個特點顯現出來(倒裝語序和被動語態)。這一點突破后學生對句子結構就一目了然了。但是,教師不要忘記此時提醒學生在朗讀本句時應在定語從句that he had 后有一短暫的停頓,使從句和主句分開,就像句子“He did what he could to calm her.”一樣,當讀到用作賓語的名詞性從句的最后...could(could 后省略和前面主句相同的動詞do)應該停頓,以免和后面用作主句謂語動詞did 的目的狀語to calm her 相混淆。

第二個難點有關倒裝語序,隨著第一個難點的解決,這個難點也就隨著解決了。接著再指出“Not only...but also”所連接的并列句第二分句中“but also his German citizenship ”后省略了與第一分句相同的謂語動詞“was taken away from him.”

在初中英語教材中,像這樣的知識點非常多,教師一個一個地給學生講解、分析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但教師要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究,并進行歸納和總結,以便形成英語知識的網絡,從而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的效率。

二、聯系對比,由淺入深啟發學生思維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由舊知識導入新知識,或列舉兩種語言現象進行對比,都能達到啟發學生思維的目的,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反之,如果就事論事,孤立地講解某一語言現象,學生不易透徹理解,或印象不深刻,學過即忘。如下面這個句子:

“While his back was turned another student in the class got up from his seat,and began to make faces just to make the other students laugh.”

綜上所述,支氣管哮喘患兒血清IgE、IL-4水平升高,RBP水平下降,MP感染能夠加重血清IgE、IL-4升高程度,降低RBP水平。

這個句子雖長,但關鍵之處在于時間狀語從句“While his back was turned”。這里的was turned 在形式上像是被動語態,而實際上則是“系表結構”。教課時教師如果回避不講,或只指出它是系動詞be+ 具有形容詞性質的過去分詞構成的系表結構,不去展開和比較,學生會誤認為是被動語態,或在頭腦中存留一個問號“被動語態不也是這樣的嗎?”教師與其在課后逐個答疑,倒不如在課堂上通過聯系對比來解決這個問題。

系表結構和被動語態確實極為相似,如果不細加說明,則不易區別,因為兩者都是由“be + 過去分詞”構成的(當然,這兩個be 在屬性上是不同的)。教師要指明“While his back was turned”是一個時間狀語從句,其中的謂語動詞was turned 是系表結構,不是被動語態之后,便以下面一對例句的聯系對比入手,講清兩者的區別:

The mirror is broken.鏡子破了。(系表結構)

The mirror was broken by my little brother.鏡子被我的小弟弟打破了。(被動語態)

區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結構上的不同,從表面上來看,兩者都是由“be+ 過去分詞”構成的,但實際上系表結構中的be 顧名思義是系動詞,作“是”解,其后的過去分詞相當于一個形容詞,起表語的作用;而被動語態中的be 則是一個助動詞,幫助構成被動語態,沒有詞匯意義。二是表意上的不同,系表結構不表示動作,只說明情況或所處的狀態,所以在一般情況下用現在時;被動語態表示動作,有時還加上一個表示動作執行者的by短語,或附有表示動作發生的時間、地點等狀語。如:

The mirror was broken yesterday.鏡子是昨天打破的。(被動語態)

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回頭啟發學生研究相關的句子:

While his back was turned...當他身子轉過去的時候……(系表結構)

The wheel of history cannot be turned back(by anybody).歷史的車輪不能倒轉。(被動語態)

第一句說明當時他的身子(背部)的狀況,是系表結構,不是被動語態。再者,在上課時,“老師的背”也不可能被什么所轉動。第二句則能從表意上比較容易地判斷出它是被動語態,在結構上有沒有by 短語都不影響理解,倒是情態動詞cannot 有助于判斷它是被動語態。

聯系對比的目的是由已知到未知,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啟發學生思維,達到較好理解和鞏固記憶的效果。

三、指導學習方法,“授學生以漁”

新課程標準規定中學英語教學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把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師要有意識地研究學生學習上的困難,有針對性地介紹和講解學習方法,使他們在學習上自我驗證。

學生對元音字母組合oo 的發音老是掌握不準,教師可以根據語言基本上是有規律可循的原則,教學生記住“腳、站、好、木頭(即:foot,stood,good,w ood 及在k 前的oo),ook”都是發短元音[u],其余則發長元音[u:]。學生覺得很好笑,也有助于記憶。

教師可用“重閉一”來概括如下規則:“重”指要進行詞尾變化的音節是重讀音節;“閉”指該音節的元音字母處于閉音節狀態;“一”即詞尾只有一個輔音字母。如stop,stopped,stopped;regret,regretted,regretted。此時,教師可又另外寫出幾個動詞讓學生辨認是否都符合“重閉一”的條件,雙寫詞尾的輔音字母再加ed:help,select,heap,return。經過熱烈討論,學生達成共識——help 和select 是“重閉二”,heap 和return 也只符合“重”和“— —”兩個字,中間是元音字母組合。所以,它們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都只能在詞尾加ed。以后凡遇類似情況,學生就懂得用“重閉一”三個字來判定了。

又如對小品詞“Yes”或“No”,學生在應用中常因英語和漢語的表達習慣的不同而造成錯誤。漢語中“是的”“對”,在英語中不一定是“Yes”,有時卻要用“No”;漢語中的“不”,有時英語卻是“Yes”。對此,學生常感手足無措。下面的例句是一個并不復雜的反義疑問句:

“You didn’t expect him to attend the meeting,did you?”你沒想到他會出席會議,是不是?

學生循著漢語的表達習慣來支配自己的思路——“是的,我沒有想到”——往往這樣回答:“Yes,I didn’t.”因此,教師要教學生記住在回答類似的問句時先不去考慮漢語的“是”或“不是”,凡是否定的回答如“ don’t”“doesn’t”“didn’t”“isnt”“wasn’t”等,前面一定要用否定的小品詞“No”;反之,即肯定的回答,則一定要用表示肯定的小品詞“Yes”。上述問句的答語應該是:“No,I didn’t.”是的,我沒有想到?;颉癥es,I did.”不,我想到過。

課后練習中有一種題目是要求學生分析課文的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如“Find the main idea in each of the three paragraphs of the text.”雖然是要求學生通過選擇答案的形式,但由于初中學生沒有學過英語的修辭,做這樣的練習仍感到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先教給他們找主題句,指出一般說明文或議論文在每個段落里都有一個主題句,或位于段落開頭(目的是一開始就點明主題,給讀者留下鮮明的印象),或位于段落的末尾(目的是概括本段的中心思想,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教材中9A Unit 3“Reading What should I do?”、9B Unit 4“Reading”、9B Unit 1“Two cities in China”等課文,都可以引導學生如此訓練。學生掌握了找主題句的方法,不僅解題容易了,而且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這也叫“授人以漁”吧。

四、鼓勵學生提問,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在學生提出問題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教師只給予啟發、點撥,切忌一下子給學生正確答案。因為學生通過發問、思考、討論,能夠激發他們學習潛能,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無論學生提出的問題是簡單還是深奧,教師都要鼓勵。教師無論如何不能因為學生提出的問題簡單而表現出不屑一顧或厭煩的表情。教師要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因為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要啟發學生思維,鼓勵提問是一個好辦法。教師為了避免課上有思維、提問的死角,可以結合課文預習,規定每個學生要書面提出三個以上的問題作為家庭作業,以達到普遍發散學生思維的目的。

課堂上探討的問題主要來自學生,包括學生直接提問的和在作業中暴露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當然也可由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要求提出來。如初中課文中常出現省略句,這種省略句簡短明快,易于上口,在口語中尤為普遍。但這些省略句究竟各省略了什么成分?這是學生們頭腦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對待像這樣的問題幫助他們探討明白,他們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能力,也有助于他們今后實際應用省略句。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因勢利導,凡是遇到這樣的句子,總要啟發學生思考省略句中究竟省略了什么,或要求大家試著將省略句擴充成完整的句子。如:

What a splendid design!= What a splendid design it is!

What colors!=What(beautiful)colors they are!

第一句比較簡單,教師只在句末的感嘆號上作點撥,學生就明白這是一個省略了主語和謂語的感嘆句,加上it is 便成,因為大家在口語中常說到“今天天氣多么晴朗!”,用的也是這樣的感嘆句:What a fine day!= What a fine day it is!而第二句的colors 是復數形式,稍有不同,教師如果用兩個符號加以啟發,學生們便立即能夠領悟了。先在colors 前用?表示此處可以有一個形容詞,再在colors 的復數詞尾-s 底下劃一橫線以引起注意。這樣,經擴充后的完整句子便在學生們的爭答聲中寫出來了。

What about...和How about...都是口語中常用的省略句結構,后面加上名詞或動名詞,用以征詢對方的意見或看法。兩者在意思上和用法上沒有什么差別,但是在擴充成完整的句子時,所用的謂語動詞卻不一樣了,如:

What about this one?=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is one?

How about this one?= How do you like this one?

對于這樣比較復雜的問題就不必耗費時間組織討論了,應由教師分析解釋,指出What(疑問代詞)和How(疑問副詞)由于詞性不同,因而在和動詞的搭配關系上約定俗成,各有自己的固定搭配關系。

五、結語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學生的思維一經啟發便活躍起來,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就隨之提高了。啟發式教學源自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它是我國傳統教育方法中的精華。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和教師和諧平等關系的基礎之上的,初中英語教學應當對于這種教學方式展開深入的研究,將它與自己的教學任務進行巧妙的結合,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增強自己思維的邏輯性,對英語產生更為濃厚的興趣。啟發式教學對于學生開展之后的學習有重要的意義,教師應該認真地研究,并在教學中努力地實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并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被動語態初中英語英語
被動語態復習(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級 Unit5—7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如何讓初中英語教學更有效
被動語態
被動語態專項訓練
被動語態考點大放送
讀英語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酷酷英語林
初中英語單項選擇練與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