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驅動 挖掘本質 落實素養

2024-04-29 11:41王廣鋒
中學數學雜志(初中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問題驅動一題多解

【摘要】在解題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挖掘中考試題的教學價值.本文針對一道代數幾何綜合題,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通過一題多解,探尋解決問題的通性通法;通過變式探究,充分挖掘問題的本質,優化解題路徑;通過師生總結,凝練解決問題的系統結構,落實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問題驅動;通性通法;一題多解;變式探究

在“雙減”大背景和“素養立意”的命題導向下,近幾年的中考壓軸題綜合考查知識、方法、能力,凸顯對數學核心素養評價的關注.中考的代幾綜合題,其命題大都立足方程、函數、三角形、四邊形、相似圖形等核心知識,融入幾何直觀、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基本思想方法,對學生數學運算、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等素養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破解這樣的問題,廣大一線教師需要全方位思考,挖掘問題的本質,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解決問題的通性通法.下面以廣東省2022年中考第23題為例,闡述如何通過問題驅動探求解決問題的路徑,從而尋找問題的自然解決之道.

(廣東省2022年中考第23題)如圖1,拋物線y=x2+bx+c(b,c是常數)的頂點為C,與x軸交于A,B兩點,A(1,0),AB=4,點P為線段AB上的動點,過P作PQ∥BC交AC于點Q.

(1)求該拋物線的解析式;

(2)求△CPQ面積的最大值,并求此時P點坐標.

2試題分析

在“雙減”大背景下,中考試題要有一定的區分度,但也要嚴格控制難度.本題的第一個特色是表現形式簡單自然,層次分明,思維難度適中,讓不同學生都有發揮的余地.第(1)問立足于教材,考查二次函數的基礎知識,難度不大.第(2)問高于教材,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難度較大,很多學生在這一問陷入了困境.教師引導學生多研究此類題目,有利于學生夯實基礎,為后續學習作好鋪墊.

堅持素養立意也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學業水平考試提出的命題原則.本題的第二個特色是立意于幾何直觀、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觀念的考查.因為第(2)問需要先構造二次函數模型,再求二次函數的最大值,所以如何建立數學模型是關鍵.由于所求三角形的三個頂點有兩個動點和一個定點,所以求三角形的面積有很多種構造的方法.選擇的自變量不同,則構造的二次函數不同;選擇的方法不同,則計算的復雜度也不同.

3教學功能

利用二次函數解決問題是歷年中考的重難點所在,此類問題題型多變,可以與較多知識點綜合考查.為了體現中考的選拔功能,中考命題時,二次函數只作為背景,與最值問題、模型問題、動點問題等綜合命題,而動點問題常常以壓軸題出現.此題作為代幾綜合題的壓軸題,難度適中,思維全面,涵蓋二次函數、一次函數、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平行線的性質、鉛垂法求三角形的面積等知識,非常適合作為第二輪復習的典型例題進行講授,真正能起到“解一題,學一法,通一類”的深度學習的目的.

第二輪復習既要兼顧基礎,又要在強化基礎的前提下提升能力,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在選題時不能盲目拔高,選題、講題、練習都要注重基礎性,從基礎出發,逐步提升.第(1)問考查二次函數解析式的求法,學生可以用代入法求解,也可以用交點式快速得解.通過此問總結歸納求二次函數解析式的方法和技巧,促進學生對二次函數教學內容的整體理解與把握,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第(2)問以拋物線作為背景,涉及動點問題的考查,只要學生認真分析,基礎好的學生都能解決,但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學生不能將動態問題靜態化和模型化.此問以三角形的面積最大值為紐帶,重點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要分析圖形的結構,挖掘圖形的本質,尋找有效的解決路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不同的解法進行對比和反思,讓學生能夠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數學,促使學生的能力拾級而上,步步提高.

4教學實施

4.1基礎設問,回顧舊知

第(1)問是對二次函數解析式的考查,知識簡單,學生只需把點A,B代入求值即可.這一問還可以利用交點式直接寫出二次函數的解析式,方法更加便捷,尤其是對于二次項系數比較復雜的二次函數,這種方法的優勢愈加明顯.

問題1除了直接把兩個點代入二次函數的解析式,還有其它的方法嗎?

問題2如果把拋物線的解析式變為y=38x2+bx+c,用哪一種方法求解更簡潔呢?

解因為拋物線與x軸的交點是A(1,0),B(-3,0),可得y=38(x+3)(x-1)=38x2+34x-338.

教學說明先展示學生的解法,然后教師提出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對比不同解法的優缺點.

歸納二次函數的一般式是y=ax2+bx+c(a≠0),當表達式中含有三個參數時,需要代入三個點解方程組;當含有兩個參數時,需要代入兩個點求解;當含有一個參數時,只需要代入一個點即可.當已知二次函數圖象與x軸交于兩點,優先選擇交點式;當已知二次函數的頂點坐標時,優先選擇頂點式.通過以上的分析,教師引導學生在求二次函數解析式時要靈活、恰當地設二次函數解析式,從而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4.2問題驅動,探尋通法

對于求三角形的面積,學生最熟悉的是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為“三定”或者“兩定一動”的,這里變為“兩動一定”求最大值的問題,難度加大,但是表示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是不變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對△CPQ的面積進行巧妙地轉化.

思路1利用“現成圖形”割補

問題3設P(m,0),你能用含有m的式子表示哪些線段呢?

問題4你能用含有m的式子表示哪些三角形的面積呢?

教學說明通過問題3,引導學生用含有m的式子表示圖形中的線段,如PB,PO,PA,PQ,AQ,CQ等,為求△PCQ的面積進行定向引導,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尋找問題的解決策略.通過問題4,引導學生用含有m的式子表示某些三角形的面積.通過計算和思考,學生自然聯想到用現有的圖形進行割補,從而得到解法1,2.

解法1(利用相似的性質求高)如圖2,設P(m,0),則PA=1-m,因為y=x2+2x-3=(x+1)2-4,所以求得C(-1,-4),因為PQ∥BC,所以△APQ∽△ABC,所以QECF=APAB,從而求出QE=1-m,所以S△CPQ=S△APC-S△APQ=12(1-m)·4-(1-m)22=-12(m+1)2+2,因為a=-12<0,所以當m=-1時,S△CPQ有最大值,且最大值是2,此時點P的坐標是(-1,0).圖2

解法2(利用相似的性質求面積)如圖2,設P(m,0),因為PQ∥BC,所以△APQ∽△ABC,所以S△APQS△ABC=APAB2,即S△APQ8=1-m42,從而求出S△APQ=(1-m)22,所以S△CPQ=S△APC-S△APQ=12(1-m)·4-(1-m)22=-12(m+1)2+2,從而得證.

思路2利用“直接法”求面積

當三角形的底和高比較容易求(或表示)出時,經常采用直接法.

問題5你能求出△CPQ的高嗎?

教學說明通過問題5,引導學生用含有m的式子表示△CPQ的高,從而得到解法3,4.

圖3解法3如圖3,過點P作PM⊥AC,垂足為點M.首先利用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得關系式CQAC=BPAB,求出CQ=5(m+3)2,接下來只須求出高PM即可.在Rt△AMP中,易得PMAP=sin∠BAM=25,求得PM=2(1-m)5,從而求得S△CPQ=12CQ·PM=12·5(m+3)2·2(1-m)5=12(m+3)(1-m),從而得證.圖4

解法4如圖4,利用相似的性質,得PQBC=APAB,即PQ25=1-m4,求得PQ=5(1-m)2.過點C作CM⊥PQ,垂足為M,只須求出CM即可.利用兩平行線間的距離相等,聯想到過點P作PN⊥BC,垂足為N.在Rt△BNP中,易得PNBP=sin∠ABC=25,求出PN=2(m+3)5,從而得證.

解法3,4是利用相似求出三角形的一邊,再求出對應邊上的高,直接求出三角形面積.求三角形的高的方法有等面積法、相似、三角函數、平行線間的距離、勾股定理等.解法3利用∠BAM的正弦函數求高,也可以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質求高.解法4利用了平行線間的距離相等和∠ABN的正弦值求高.

思路3利用鉛垂法分割三角形

在二次函數中用鉛垂法求三角形的面積是非常方便、快捷的,也是學生更容易聯想到的方法.在考試中很多學生嘗試用鉛垂法來解決問題,但陷入了困局,歸其原因是沒有真正掌握鉛垂法的本質.

問題6你能用鉛垂法求出△CPQ的面積嗎?

教學說明通過問題6,引導學生用不變的方法來解決變化中的三角形的面積,進而讓學生對“鉛垂法”求面積有更深刻地理解.

解法5如圖5,過點P作PM⊥x軸,交直線AC于點M.容易求得直線AC的解析式是y=2x-2,可設M(m,2m-2),所以PM=2-2m.過點Q和C分別作QE⊥PM,CF⊥PM,垂足分別為E,F.S△CPQ=12PM(xQ-xC)=12(2-2m)(xQ+1),所以只須求出xQ即可.因為直線BC的解析式為y=-2x-6,所以可設PQ的解析式為y=-2x+n,把點P(m,0)代入可求出解析式為y=-2x+2m,聯立直線AC和PQ的解析式y=2x-2,y=-2x+2m,解得x=m+12,從而得到xQ=m+12.

解法6(根據Q所處三角形的特點考慮)如圖6,根據拋物線的對稱性可得AC=BC,所以∠ABC=∠BAC,根據PQ∥BC,可得∠APQ=∠ABC,所以∠APQ=∠BAC,可以得到△APQ是等腰三角形,過點Q作QE⊥x軸,垂足為E,則E為AP的中點,所以可以求得E1+m2,0,從而得證.

解法7(借助相似或三角函數)如圖6,先利用△APQ∽△ABC,所以AQAC=APAB,從而求出AQ=5(1-m)2,過Q作QE⊥x軸,垂足為E,利用三角函數可以求出AE=1-m2,所以xE=xQ=1-1-m2=1+m2,從而得證.圖7

解法8(過點C作鉛垂高)如圖7,過點C作CM⊥x軸,交直線PQ于點M.容易求得直線BC的解析式是y=-2x-6,從而求得直線PQ的解析式是y=-2x+2m,則M(-1,2m+2),所以CM=2m+6.

那么如何求xQ-xP?過點Q作QE⊥x軸,垂足為E,由解法6可知,△APQ是等腰三角形,則E為AP的中點,所以PE=12AP=1-m2,S△CPQ=12CM(xQ-xP)=12CM·PE=12(2m+6)·1-m2,從而得證.

解法9(過點Q作鉛垂高)如圖8,9,設P(m,0),過點Q作QE⊥x軸,垂足為E,交直線PC于點M.

(1)當m≠-1時,求得直線PC的直線解析式是y=4m+1x+4m+1-4,由解法6,7,8可知xE=xQ=xM=1+m2,從而yM=4m+1-2,所以由tan∠BAQ=EQAE=2,AE=1-1+m2=1-m2,所以EQ=1-m,可得yQ=m-1.所以QM=yQ-yM=m+1-4m+1,xC-xP=m+1,

S△CPQ=12QM·xP-xC=12m+1-4m+1·m+1=12(m+1)2-2=-12(m+1)2+2<2;

(2)當m=-1時(如圖10),S△CPQ=12×4×2=2.

綜上所述,當m=-1時,△CPQ的面積有最大值.

歸納本問旨在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求△CPQ的面積,拓寬解題思路,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加深對鉛垂法的深刻理解.

4.3變式探究,挖掘本質

問題7請你結合原題,設計一個求三角形面積的題目.

教學說明學生設計的問題有以下幾種:(1)如圖11,設拋物線與y軸交于點M,求△BCM的面積.(2)如圖12,點P為線段BM下方拋物線上的一點,求△PBM的面積最大值.(3)如圖13,點P為線段AB上的一個動點,過點P作PN∥AC交BC于點N,求△PCN的面積的最大值.(4)如圖14,點P為線段AB上的一個動點,過點P作PQ∥BC交AC于點Q,過點P作PM⊥x軸,交直線BC于點M,求△PMQ的面積最大值……教師對學生發現和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幫助學生透過題目表象發現數學本質,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路徑.問題(1)是一個“三定點”的三角形,學生可以利用鉛垂法、直接法、補圖作差法等方法解決;問題(2)是“兩定一動”求最大值的問題,鉛垂法、補圖作差法、等積轉換法是常用的方法;問題(3)與原題第(2)問類似,可以用來檢驗學生對例題的掌握情況;問題(4)是“三動點”問題,可以利用“直接法”求三角形的面積,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通過這個環節,學生經歷了畫圖、猜想、計算、驗證等活動,設計出不同類型的變式,以此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4小結提升,凝練結構

師生共同完成本節課的思維導圖,見圖15.

5教學啟示

5.1重視一題多解,探尋通性通法

專題復習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或中考題的資源,實現和發揮試題的價值和功能.本題作為中考題的壓軸題,很多一線教師對此頗有看法,故在備考中大部分教師簡單練隨意評,然后再找同一類型的題目進行反復訓練,這樣做就喪失了它應有的價值,學生的能力也沒有得到提升.教師應通過“一題多解”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通性通法,凝煉解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讓學生達到心中有“法”,但無定“法”的境界.如本題第(2)問求三角形的面積可以選擇不同的“割補”方法,其中解法5,6,7是鉛垂法的變式,這是教師在教學中常忽略的方法.當用鉛垂法求面積時需要考慮過哪一個點作鉛垂高,這是問題解決的關鍵所在.當動點P位于兩個定點之間時,顯然直接過點P作鉛垂高即可求出,但是如果過點C作鉛垂高,學生會陷入了困局,因為鉛垂高與一條動直線相交,需要用到求含參的函數解析式.如果學生不會求含參的函數解析式,用鉛垂法求三角形的面積難道就無法解決了嗎?此時在△CPQ中,只有C是定點,我們可以選擇過點P或Q作鉛垂高,可以發現過點P作鉛垂高是比較可取的.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鉛垂法求三角形面積的本質:過一動點作x軸的垂線,交另外兩點所確定的直線(定直線)于一點,從而確定鉛垂高,這也是解決斜三角形面積最大值問題的通法.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引導學生探尋問題的本質,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5.2凸顯主體地位,發展核心素養

章建躍博士提出,“理解數學,理解學生,理解教學,理解技術”是提高課堂教學效能的奠基工程[1].在這“四個理解”中,只有理解學生才是提升教學效能的關鍵.本課設計的問題1,2意在喚醒學生對二次函數解析式的回憶和再認識.問題3—6立足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讓學生經歷尋找最優解法的過程.江蘇特級教師卜以樓倡導教學生學習具有生長力的數學,讓學生發現、讓學生發明、讓學生發展,讓學生把握數學學習、數學認識過程中最具有活力的東西,從而在數學上找到可以傳承的“硬核芯”[2].問題7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從已有知識和方法出發,創造出不同類型的變式,通過這個問題促進了學生思維的有序生長,培養了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推理能力、運算能力、數學抽象能力和創新意識.教師引導學生盤點本節課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徑,從而讓學生得到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觀念”,也可以類比得到解決其它幾何圖形的“一般套路”.在復習課上,教師應引導學生構建完備的知識體系,探尋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讓學生逐步掌握研究幾何的“硬核芯”,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章建躍.數學教育隨想錄:上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600.

[2]卜以樓.生長數學教學概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22:55-56.

作者簡介王廣鋒(1982—),男,山東濟南人,中學高級教師,廣東省張青云名教師工作室助手,東莞市教學能手;主要研究課堂教學改革探索和中考試題;發表論文10余篇.

基金項目東莞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規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研究”(2023GH084).

猜你喜歡
問題驅動一題多解
淺論教師課堂管理與調控能力的提升
例析初中數學的多解問題
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策略
以問題驅動改進隨機變量分布的教學
以計算思維為中心的數據結構教學方法探討
“問題驅動式”生物高效課堂打造的做法
一題多解在培養思維能力中的作用
一題多解的教學問題分析
“問題驅動+能力提升”卓越課程建設與實踐
高中數學“一題多解”的學習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