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體系建設中的工匠文化認同研究

2024-04-30 12:26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工匠職業院校勞動

梁 艷

(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1411)

2020 年7月,教育部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1],強調了大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職業院校作為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專業院校,更應積極開展勞動教育,把勞動教育貫穿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2020年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強調“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需結合專業,增強學生職業榮譽感,提高職業技能水平,讓學生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職業院校在全面推進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應重視工匠文化以文化人、以勞育人的價值作用,將“工匠精神”切實融入勞動教育全過程,增強學生對工匠文化的認同感。

一、加強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體系建設中工匠文化認同的必要性

工匠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優秀文明成果,是工匠們在幾千年的勞動過程中所追求的審美習尚、道德品格和精神價值。工匠文化是一種從內到外,遵循人的內心需求,體現勞動者與自身、與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同發展,彰顯真、善、美價值的優秀文化。工匠文化以“工匠精神”為核心,工匠精神既包括認真負責、兢兢業業的敬業精神,也包括精雕細琢、追求極致的精益精神和勇于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精神。新形勢下,加強高職院校勞動教育中的工匠文化認同,對全面提升高職學生的勞動能力,落實黨中央戰略部署,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加強工匠文化的認同感是充實完善勞動教育體系的需要

新時代高職院校加強勞動教育是完善國民教育體系、深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只有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計劃,讓學生在勞動教育中培養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勞動觀念;弘揚求真務實、踏實肯干的勞動精神;養成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勞動品質,才能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愛勞“五育并舉”的育人目標。工匠文化是勞動人民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將工匠文化所蘊含的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等工匠精神有機融入高職學生勞動教育的全過程,增強學生對工匠文化的認同感,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既可助力學生個人的成長成才,也充實完善了職業院校勞動教育體系,有利于高職院校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二)加強工匠文化的認同感是培養國家新時代人才的需要

當今時代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提升為國家戰略人才,并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作出全面部署。新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要大力推進人才培養的守正創新,其中最根本、最精髓的便是工匠精神的內化和培育,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時代新人培養全過程。勞動教育作為職業院校提升大學生綜合素養,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應該引導學生時刻以“匠人”標準要求自己,以實際行動詮釋工匠精神,在學習中追求卓越、在工作中弘揚敬業精神和創新精神,以國家和社會利益為價值導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價值、建功立業,從而成長為具有堅定執著的職業追求和崇高的職業精神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三)加強工匠文化的認同感是提升高職學生自我認知的需要

由于職業院校的學生入學分數普遍較低,在學習上提不起足夠的興趣;社會中存在的某些錯誤認識也導致高職學生自信心不足,自我評價較低,存在著“躺平”、混日子的消極思想。在勞動教育中發揮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榜樣引領作用,一方面有助于職業院校的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和職業定位,從而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價值觀、擇業觀和就業觀;另一方面,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增強其社會責任感,激發他們在時代發展中勇于擔當、敢于創新的精神。同時,在勞動教育中弘揚工匠精神,加強工匠文化的認同感,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行為規范和職業操守,實現人的全面、高質量發展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體系建設中工匠文化認同的現狀

自2020年7月教育部發布《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來,各大中小學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多措并舉促進勞動教育提質增效,但通過對上海市部分職業院校開設勞動教育的調查發現,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學生在對勞動教育以及工匠文化的認同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勞動教育以及工匠文化的重要性認識不充分

有些職業院校對勞動教育的重視不夠,勞動教育往往被忽視、被弱化,且能夠投入到勞動教育中的時間也十分有限和固定。勞動教育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單一,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往往更強調課程內容的通識性和體系性,缺乏對高職學生年齡特點以及不同專業領域的針對性;在教育形式上也過于單一,缺乏激發創新能力的教育設計,較多采用社會實踐和專業實習的形式;在考核評價上缺乏有效的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從而影響了勞動教育的效果。同時,調查發現,各高職院校在勞動教育中主動融入工匠文化、工匠精神的少之又少,缺乏對工匠文化的認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標是培養“懷匠心、鑄匠魂、守匠情、踐匠行”的時代新人,這與勞動教育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具有一致性,二者在價值取向、育人目標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勞動教育和工匠文化都以現實勞動為依托,開展勞動教育離不開對工匠文化的學習和引導,工匠文化為開展勞動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內容和教學資源,但部分職業院校未能充分認識到二者之間的內在關聯性,也未能充分發揮出工匠精神在勞動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二)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引領作用發揮不充分

近幾年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精造,再到中國智造,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其中既離不開能工巧匠們高超的技術,更離不開大國工匠持之以恒、兢兢業業的實干,離不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開拓創新的工匠精神。但從部分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情況來看,并未真正發揮出優秀工匠的榜樣引領作用。一方面是在勞動教育課程內容設置中未能體現出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如此一來,相關專業的優秀工匠、能工巧匠很難進入學生的視野。同時,在勞動教育中也未能把握好學生的真實心理狀況、真實成長環境和真實行為模式。尤其是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商業化進程容易給一些心智不成熟的學生誤導,讓學生產生錯誤的認知,甚至產生不正確的勞動觀,進而削弱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對學生的吸引力。

(三)學生思想認識的偏差影響了工匠文化的認同感

由于受到“君子勞心,小人勞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錯誤思想的影響,體力勞動一直被貼上低人一等的標簽。從我國當前教育大環境來看,學生在很小的時候便被灌輸了功利性的思維觀念,認為學習是最重要的,并且只要取得好的學習成績便能夠擺脫體力勞動,甚至在潛意識里認為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是不光榮的,這種對勞動認識的偏差也影響了學生對工匠文化的認同感。另外,由于受多元化價值觀念的影響,有些學生對勞動創造價值產生質疑,滋生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錯誤思想和觀念,有些學生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我,把非理性消費視為快樂的源泉,甚至以身試法,違法亂紀。這些錯誤思想和觀念導致部分學生忽視勞動或者以功利性的思維參與勞動實踐,缺乏正確的勞動觀念,并對工匠精神保持懷疑的態度,缺乏對工匠文化的認同感。

三、加強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體系建設中工匠文化認同的具體路徑

新形勢下,要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對工匠文化的認同感,需要重塑勞動教育理念,將工匠精神培育貫穿于勞動教育的全過程,在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評價機制等方面,積極探索在勞動教育中強化工匠文化認同的培育路徑。

(一)重塑勞動教育理念,發揮工匠文化在勞動教育中的育人價值

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家乃至整個民族長期蘊育和形成的教育價值取向的反映、體現和追求,是關于教育發展的一種理想性、精神性、持續性和相對穩定性的范型,具有導向性、前瞻性和規范性[3]。教書育人理念先行,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高職院校要加強勞動教育中工匠文化的認同意識,首先要轉變傳統的勞動教育理念:既要強調勞動技能的重要性,更應重視學生職業道德、工匠精神的培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4]。一方面,在基于傳統的技術本位的教育觀念下,通過勞動教育課程和勞動實踐使學生端正勞動態度,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掌握勞動技能;另一方面,不斷強化學生對工匠文化的認同意識。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人才的培養是育人與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指引下,勞動教育更應注重以勞樹德、以勞增智。工匠文化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價值,在推進勞動教育體系建設中,不能忽視工匠文化在以文化人、以勞育人中的價值作用[5]。高職院校在構建勞動教育體系過程中,需要根據學校自身情況,確定學校的辦學定位,然后逐步建立起分層次、分階段的勞動教育體系,有序推動工匠文化勞動教育價值的發揮,從而促進學生領會勞動意義,明確勞動目的、培養勞動情感,真正發揮“以勞育人”的價值和功能,讓學生真正的將工匠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厚植校園工匠文化,營造勞動光榮的育人環境

從我國傳統思維角度來看,體力勞動人員往往不能夠得到足夠的尊重,甚至受到一定程度的社會歧視。一些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也會以此舉例,當學生不好好學習時,將來便只能夠從事某些體力勞動工作。這種錯誤的價值觀,很容易導致人被分為三六九等,不符合人人平等、職業不分貴賤的觀念。因此,高職院校需要重視諸如此類的錯誤認識,注入正確的教育理念,突破存在于傳統教育思維中的局限性。校園文化是有效開展勞動教育的育人載體,職業院校要充分吸收中華傳統文化,行業文化和企業文化等,大力宣傳能工巧匠勞模事跡,營造出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勞動光榮的文化氛圍,構建以工匠精神和勞動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體系。一方面,學校要豐富校園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學??山Y合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學校的光榮歷史深入挖掘蘊含其中的勞動教育資源,再結合學校教育理念、人文精神、歷史沉淀傳遞勞動精神,使學生在濃厚的校園勞動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6]。比如:職業院??山Y合學校歷史開展“匠文化”課題研究、打造工匠校史長廊、傳承工匠精神,把工匠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另一方面,學??梢酝ㄟ^組織、舉辦、承辦高水平、高層次的職業技能大賽,讓學生在備賽、參賽過程中領悟勤奮刻苦、精益求精、百折不撓的工匠精神,同時通過比賽為學生們創造與優秀選手溝通交流的機會,從而引領他們崇尚榮譽、追求卓越。再者,可通過如“美麗校園我來建”“勞動案例開講啦”“文明寢室,你我共建”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走進工匠、了解工匠、尊重工匠、學習工匠、成為工匠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勞動培育勞動情懷,弘揚工匠精神。

(三)構建 “工匠文化”育人體系,體悟工匠精神

針對當下普遍存在的勞動觀念缺乏、不愿勞動、不會勞動、鄙視勞動等問題,職業院校應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調試勞動教育的目標定位和內容層次,開設資源豐富、形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課程。一方面,將工匠文化有機融入勞動教育課程,用新時代工匠精神引領高職學生勞動觀教育。精神引領是強化勞動觀教育的核心動力,職業院校應當把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有機融入勞動教學和勞動實踐各環節,不斷深化學生對勞動和勞動精神的認識。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得與失、苦與樂、榮與辱、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堅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勞動價值觀。另外,可以邀請勞動模范、技能大師、大國工匠等走進課堂,開展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等專題報告會,創新工匠精神培育形式,豐富勞動課程教學內容。另一方面,綜合校內外優質教學資源,把工匠精神培育和其他課程相結合,實現協同育人。職業院校強化學生對工匠文化的認同意識,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特別是善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這一主渠道和陣地,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以產生協同效應。思政課教師要深入挖掘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和價值意蘊,將工匠精神與思政課教學緊密結合,推動工匠故事、大國工匠進入思政課堂。同時,專業課教師也要深挖本課程中所蘊含的“工匠精神”“匠心文化”等教育元素,著重將工匠故事、典型案例滲透在課堂教學和實訓環節中,與思政課同向同行。最后,開設與“工匠文化”相關的選修課程,打造工匠文化特色課程。充分利用當地企業資源,挖掘各類能工巧匠的成長故事和主要事跡,開設《工匠精神》選修課,在課堂中弘揚“工匠精神”,在實踐中踐行“工匠精神”。

(四)廣泛開展實踐教學,創新工匠精神培育形式

加強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體系建設中的工匠文化認同,必須通過勞動實踐與工匠文化進行“交流、碰撞、新生”。勞動教育蘊含著勞動創造美的智慧,無論是傳統工藝還是科技生產技術的應用,都是對文明與智慧的追溯,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啟迪學生對工匠文化的理解和認識,讓工匠精神深入每一個人的內心。從本質上來看,勞動教育是高職教育中的一項實踐類教育活動,對比其他教育,勞動教育具有更突出的操作性和參與性特點。因此,職業院校要根據學校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結合自身優勢和不同學科的專業特點,以及學生個人實際,遵循勞動教育的規律、特點,創新勞動教育的實踐教學,深化學生對工匠文化的認識,滋養自身以鑄就工匠精神。首先:完善產學研合作和協同創新機制。職業院校要將勞動教育全方位融入專業實訓、社會實踐與企業實習等環節中,讓學生從勞動中認識敬業、精業、勤業、樂業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在實踐教學中要高效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實訓室、實驗室、模擬工廠或車間等校內資源,要從專業實踐訓練中強化學生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崗位意識、敬業精神等。還可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方式讓學生走進周邊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工廠等校外場所,主動與產業、企業對接,把教育的前沿陣地建到企業去,讓學生能夠真刀實槍到實踐的“戰場”上去,把知識轉化成技術,把技能變成產品,在產學研深度融合中感受企業文化和職業精神,構建校內校外合力育人新格局。 其次,建立現代學徒制。202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規定“國家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引導企業按崗位總量的一定比例設立學徒崗位”[7]。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技能人才的基本培養模式,也是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職業院校要以現代學徒制試點改革為載體,廣泛吸收各行各業的工匠大師和能工巧匠,與學生建立師徒關系,發揮工作過程中的顯性教育作用以及工作情景中的隱性傳遞作用[8]。

(五)優化勞動教育評價體系,深化工匠文化認同

勞動教育的評價直接影響到勞動教育目標的實現,職業院校在構建勞動教育體系的過程中,首先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以德為先、能力并重;堅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加強勞動教育評價,完善德育評價,以評價引領價值導向,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其次要堅持多元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相結合。由于勞動教育不同于一般性的學科教學,勞動教育評價需要學校、家庭、企業等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并將定量評價與定性分析、過程性評價和最終評價相結合,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全面評價學生的勞動能力和綜合素養。同時,在評價過程中要將職業道德、工匠文化的核心要素納入勞動教育評價體系,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做好學生干勁評價,重點關注學生參與勞動實踐時,是否能夠做到無私奉獻,盡職盡責,對學生在勞動中真抓實干的精神進行激發。二、做好學生闖勁評價。闖勁體現著勞模工匠所具有的無畏精神。在闖勁評價的過程中,重點關注學生是否能夠在勞動中做到敢為人先,是否能夠做到敢想敢干,以此來激發出學生在勞動參與中爭創一流,勇于創新的精神。三、做好學生鉆勁、拼勁、韌勁評價,以此來培養學生勤學善思、精益求精、頑強拼搏的優秀品質??傊?勞動評價指標要統籌兼顧,既要涵蓋所有重要的評價要素,確保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同時也要具有可操作性,并將勞動教育評價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實現勞動教育過程的可記錄、可追溯、可評價。

綜上所述,加強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體系建設中的工匠文化認同是一項系統工程。新時代高職院校要以馬克思的勞動教育理論為指導,結合當代中國勞動實踐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化工匠文化的認同意識,構建科學的勞動教育體系,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勞動觀。

猜你喜歡
工匠職業院校勞動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90后大工匠
工匠風采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工匠神形
熱愛勞動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工匠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