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邏輯理路

2024-04-30 12:26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數字化技能數字

趙 鵬 燕

(中央民族大學 教育學院,北京 100081)

全球數字化變革重塑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對教育領域產生影響。為迎接數字化的機遇和挑戰,聯合國發布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系列政策文件,旨在把握教育改革新風向,為全球教育變革提供指南。我國教育領域也積極做出戰略部署,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積力蓄能。尤其在社會生產和經濟環境疊加變革時期,職業教育現代化被推向風口浪尖。那么,職業教育數字化能否順利轉型?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條件是什么?職業教育數字化如何轉型?這些問題將成為討論的重點。

一、邏輯基礎: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條件

(一)有效數字化的基礎:數據與數字技術

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全新的數字化變革,促進產業、社會以及生活發生關鍵性轉變,催生出工業生產和制造業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標準,傳統意義上的技術技能正在更多地被信息化技能、數字化技術所替代。有效的數字化具有兩個關鍵條件,一是數據,二是對數據進行加工、存儲、傳送等的數字技術[1]。

數據是基礎,也是數字化轉型的重點。數據種類繁多,數字、文字、圖表、照片、音頻和視頻等等都可稱之為數據,其作為理解事實的符號,經過加工處理就得到信息,可以說信息是帶有邏輯的數據組合。信息是可再生資源,只有在流通、共建共享過程中才會迅速增值[2]。數字化時代是靠數據說話也是依靠數據競爭的時代,教學、實習以及就業等均會產生數據,基于數據的學習記錄、學習評價等更能方便快捷地反映教學效果。

數字技術作用的發揮必須建立在有效數據之上。以數據為生產要素,依附于機械、工業4.0、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機器和智能程序上的技術加以賦能[3],例如,5G通信技術提供了快速穩定傳輸的通道,云計算為大數據對海量數據的處理提供了算力支持,人工智能可完成自動化處理和智能化分析功能[4]。數字技術作為技術創新,為海量數據提供采集、傳輸以及分析處理的通道,打破了技術壁壘以及行業界限,為不同產業發展以及用戶提供便利。數字技術與各領域有機結合,形成更加系統精準的服務體系,催生出領域發展新生態。職業教育數字化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運用大數據和數字技術創設數字環境、搭建數字平臺,形成數字化職業教育體系。

(二)有效數字化的動因:頂層設計與制度規劃

職業教育數字化關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國家為推動數字化建設制定了長期的戰略規劃。黨的二十大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入報告,標志著推進教育數字化從教育工作任務上升為黨和國家的集體意志[5]。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數字經濟、數字化教育的發展,不斷加強和豐富教育數字化理念以及發展方式,為數字化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保障?!吨袊逃F代化2035規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強調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現實意義,突出強調面向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必須重視數字資源、智慧校園、數字平臺的建設[6]。人才的培養必須具備高水平的數字思維和技能,統籌安排數字化人才的深刻變革。政策措施也指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其他方面,如成立專門的信息化管理部門、信息化管理平臺等,使教育數字化轉型有策可依。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制定將職業教育視為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類型教育,為職業教育大數據邏輯算法的選擇指明方向[7]?!堵殬I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為職業教育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導向,鼓勵運用“智能+”推進教育新形態,明確對管理體制、資源分配、教育理念、人才培養、專業建設以及課程教學等提出變革要求,使得職業教育更快走向制度化和規范化的辦學道路[8]。同時,針對職業教育特殊性,明確提出深化產教融合,關注產業布局和專業布局,大力支持和資助職業教育的數字化研發和試點工作,包括基礎設施的更新迭代、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高級技能人才培訓等等,為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以及優化管理體制機制提供制度保障,成為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依據和動力。

(三)有效數字化的保障:人才支持與教育創新

2018年國家科技部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該研究中心依托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通過廣泛聯系人工智能學者和產業界人士對各類智庫平臺建設以及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問題展開持續研究,并將高質量研究成果應用在各個領域。在面對數字化給教育系統帶來的壓力時,教育系統韌性逐漸增強,國家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數字技術和職業教育進行深度融合[9],設置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與企業公司以及學校進行合作,推出教育創新成果。數字成果的應用與轉化需要高級技能人才,數字經濟背景下成長出一批能夠應對行業標準和規范的人才,為數字產業的升級以及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保障。同時,“互聯網+”和“人工智能”也促使職業教育進行不斷的改組與改造,傳統的職業教育存在理論和實踐脫節的問題,為改善這一狀況,職業教育不斷地創新,如實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項目,將課程教學與實習進行有機融合,促使教育向縱深發展。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技術僅作為工具來輔助職業教育的物質形態改造,勢必阻礙教育的轉型發展。因此,職業教育也嘗試在關注器物性的數字技術和數字資源變革的同時,兼顧思維方式、教學內容、學習目的等全方位的變革,即注重人的觀念以及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從教學的本質出發,滿足人才培養的時代要求,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從而積極應對數字化變革。

二、邏輯進路: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

(一)職業教育社會適應的外在要求

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重塑了產業發展邏輯,使得諸多職業結構被改變。預計到2030年,在我國所有制造業工人中,與體力和人工操作技能相關的需求量將減少約12%,以數字化技能、高級IT和編程技能等為主的技術技能需求或將增加58%[10]。很多行業會被人工智能所接管,同時也會催生出源源不斷的新需求來供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訓練師、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等成為全新的職業領域,屆時,人才培養和人才需求的矛盾將逐步加深。為適應數字時代的職業發展需要,需培養大量具有數字素養的技術技能人才,相應地也會產生大量的人力投資參與訓練。但由于很多工作如人工智能訓練師、無人機裝調檢修師等存在學習內容簡單枯燥,可替代性高、年輕人居多的特點,可通過開設相應的人工智能短期培訓項目解決,此舉既有利于學員靈活選擇就業地點,又能滿足不同人群的就業需求。短期培訓項目一般針對單一的技能需求進行集中訓練,時間短、見效快但缺乏可持續發展所需的能力的培養,職業教育能更好彌補這一缺陷。

隨著數字化轉型,職業教育教學空間不僅由教室擴展至實訓室、工廠等實踐場所,還從物理空間拓展至虛擬空間,越來越多地惠及邊緣社區、農村以及偏遠地區,進一步助推職業教育轉型升級。職業教育的社會適應性要求職業教育發展緊跟產業變革需求,培養具有數字素養的技術技能人才。一方面,學生需具備數字技術知識,包括常見數字技術的概念、基本原理,還需具備數字技術技能,包括數字技術資源的使用方法和策略。另一方面,區別于短期培訓項目,職業教育需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創造性的培養。學生不是被數字操縱的工具,而是具有自主意識的人,因此,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發展需求和興趣愛好選擇職業,面對社會的發展變化,學生憑借對專業的認同感以及歸屬感產生積極心理效應,自主適應工作環境和新要求。在此過程中,學生更要具備創造性,才可能在面對未來的諸多不確定時,變更知識體系,從容應對變局。

(二)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服務對象擴大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20世紀80年代初,學生群體是職業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相對封閉的群體不利于技能社會的建構以及職業教育的持續發展。進入21世紀,職業教育的對象擴大至城鄉新增勞動者、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等在內的全體國民,彰顯了職業教育是“人人教育”的本質內涵[11]。全民普及技能的社會要求職業教育受眾群體是貫穿青少年、適齡職業者以及中老年群體的全生命周期的教育體系,其服務對象涵蓋“一老一小”、殘障人士、下崗再就業者、退役軍人、低收入農戶、特困戶等全人群[12]。隨著職業教育國際化程度的加深,職業教育將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擴大國際學生的規模和類型,增強影響力。

服務邊界擴展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應有之義。職業教育最大限度滿足不同群體的學習需求,以學生為中心,實現線上線下以及校內和校外學習的調節與轉化。學習空間基于學習目的和內容強調場景化,實習實訓基地的真實場景以及基于技術的虛擬場景建設決定了學習空間由傳統的職業院校為主延伸到工作場所以及生活場景的方方面面,學校、家庭、社區、社會等都成為學習者學習的“學?!盵13],物理空間的創設集學習環境、硬件設施、技術指導于一身,根據學習者的不同需求進行教學。虛擬空間則利用數字技術模擬工作場景,使得學生通過“在場”來增強學習的體驗感。在線學習平臺的建設,如鄉村振興以及共同富裕愿景的提出后,出現諸多省域及鄉村服務平臺,可以滿足不同群體的教育需求,學習空間不斷擴展。

服務內容拓寬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創新之舉。一方面,教育教學內容具備多樣性,技能學習以及素質教育的提出使得職業教育教學內容精準對接產業發展需要以及社會發展需求,將產業的新工藝和技術等融入教學內容,是包含生產以及生活所需的基本技能、生活技能以及數字技能的全技能教育,除關注技能習得,更注重教育的感受和體驗,充分體現個性化以及創造性。個性化指能夠圍繞學習者的需求,制定個性化的發展方案,根據不同學校提供的課程模塊進行組合,使學生靈活選擇學習內容。職業教育通過聯動企業和學校實現平臺資源的模塊化和精準化。學習者掌握學習的主動性,根據自身興趣以及專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計劃,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內容設置。創造性指職業教育提供的學習內容能夠順應和引領時代的發展,智能化使得人類的知識存儲和技能操作隨時可能被替代,而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等品質是人類獨有的,職業教育能培養學生發現新問題、把握新問題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創造性培養集中體現在知識體系和課程結構設置中,傳統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被高新技術和高新知識所取代,創新能力人才的培養為科技競爭和經濟競爭積蓄力量。另一方面,管理內容具有復雜性,職業院校的組織架構影響治理效能,由于職業教育的社會服務性,職業院校必須高效處理與地方政府、管理部門、企業、學生以及教師等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建立良好有效的溝通渠道和方式,積極協調處理各主體問題,從而激發整個職業教育體系的活力。其中,教師和學生關系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前景,對其招聘和招生、就學和就業以及畢業和流動等機制需做好規劃,進而提升總體的治理效能。

三、邏輯旨歸: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新要求

(一)培養數字思維,賦能職業教育理念

數字思維可以幫助人們理解技術背后的原理,以數據和數字化為基礎,關注協同性以及融合性的思維方式可以從根本上應對未來世界的不確定性。數字思維為人提供了以數字語言為基礎的新的思維工具、思維方法和思維模式[14],可以有效提高思維效能,幫助人們準確地分析和判斷事物的發展情況,更新教育思想、理念和價值觀。

數據和數字技術不僅作為工具為職業教育提供媒介或平臺,加速職業教育信息的傳播和交流,更是通過改變結構和組織形式優化職業教育教學全流程和全領域,是推動職業教育內部革新的持續演進過程,關系到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以及現代化進程。首先,數字思維要求以人為本,海量網絡數據使得知識獲取更加便捷,且知識呈碎片化、多樣化和復雜性特征。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知識來源,教師角色由簡單的知識傳播者轉變為引導者和幫助者,需要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服務。以往只追求分數和升學的職業教育目標變得不合時宜,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通過數字技術采集和分析數據,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和預測,增加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和潛能,為學生提供個性服務。其次,數字思維更強調實踐應用,職業教育的社會服務職能和做學合一思想更加突出,傳統的理論和實踐分離的狀況在數字化時代得到明顯的改善。一方面,數字化工具如AR、VR等使實踐應用得以在教室或實習實訓基地完成,以往需要在企業等實踐場所進行的操作能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在教室呈現,跨越時空邊界,使學習更加便捷高效。另一方面,數字技術和平臺的建構有效聯結傳承和創新,必須培養數字思維,從思維方式著手為創新提供基礎條件。鼓勵職業教育師生以及校企之間進行交流合作,將師生創新成果應用于企業,企業創新技術應用于課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最后,數字思維要求理念的前瞻性。數字技術不斷地更新迭代,目前所掌握的技術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專業設置、教材內容等需要實時更新。數字思維要求職業教育的發展不僅要遵循基本的教育規律,還要把握教育的職能,將職業教育的發展立足于當前以及未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中,培養能夠適應變局的人才。教育理念必須重視全球視野的培養,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應用數字技術培養國際化人才,與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交流,形成職業教育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營造數字環境,構建職業教育生態系統

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是運用數字技術推動職業教育內部革新的過程,涉及職業教育的頂層設計、制度規劃、組織和體系變革,是全要素、全領域和全流程的轉型升級。建立一個高效的職業教育生態系統,需要營造良好的數字環境,通過利益相關者的協作實現共贏。

數字環境構建需要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基礎設施建設是數字化的基礎。對接學習時空的擴展,靈活地將物理空間和網絡空間進行優化整合,不斷加強學習空間的數字化改造,將新工藝、新設備引入校園,包括智慧教室、數字圖書館、虛擬實訓室、師生發展所需的技術及其配套設施、互聯網寬帶連接、數字設備等。還要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智慧平臺,增加個性化支持、信息推送和智能化搜索等功能,將智慧職教平臺的管理界面和職業院校的數據界面有機融匯,強化職業教育領域的信息采集、分析和監管能力,形成覆蓋全民、伴隨終身,與學籍信息和學分銀行等形成有效銜接的個人電子學習檔案[15]。促進數字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反哺教育教學改革、數據平臺建設、虛擬場景應用,倡導國家、學校開發和開放低成本的教育資源,確保職業教育能夠為每個學習者提供平等的技術資源、信息獲取權利和教育機會,使得經濟上處于劣勢的學生也能享受同等教育資源,也要適應不同地區教育技術的普及程度、使用習慣和社會文化等差異[16]。另一方面,教師數字能力、課程專業的數字化建設等軟實力是數字化的保障。數字化時代要求教師具備更加綜合的能力,如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操作數字技術的能力以及社會發展要求的其他能力。因此,必須為教師提供充足的學習機會,開展系統化的技能培訓,尤其是職業教育教師需要具備操作技能,應增加教師接觸以及操作數字技術的頻率,提升數字技能;運用數據進行分析和解釋教學產生的各類數據,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鼓勵教師使用線上教學,增加與學生交流的機會,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課程專業的數字化探索初見雛形,中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課程體系,通過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推出系列精品課程,滿足各個地區和層次的學生需求。接下來,國家應該繼續完善平臺建設,加強課程的質量,打造線上職業教育“金課”,邀請學校優秀的師資以及社會力量合作開發一流課程;注重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充分運用數字技術解決實踐課程的操作困境。

數字環境構建囊括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數字技術推動全流程人才培養,將數字技術嵌入教、學、管、測、評等環節,充分發揮數據在整個流程中的作用。在教與學方面,處于職業教育系統核心位置的教學和學習是以師生主體以及師生關系為基準,以教學環境為依托,借助教學內容實現培養目標的活動。教與學的數字化建設由以下幾個維度組成,一是教學模式的數字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是數字化轉型的重點。企業和學校合作開展教學應考慮效益最大化,創新教學方式、實現數據和資源的共享就必須建立共享平臺。平臺整合學校和企業資源,提供教學需要的系列信息,包括學生上課、實習信息;教師培訓、科研、教學活動信息;課程與專業設置信息等;二是學習方式的數字化,學生靈活掌握學習內容,充分運用數字資源調整自身知識結構;熟練運用數字技術進行實操訓練,提高學習效率。三是教學管理的數字化,運用數字技術整合教學信息,為教學正常規范運轉提供保障。在管理方面,主要運用數字技術組織、協調教學活動,包括要素的數字化以及流程的數字化。一方面是教師、教學、學生、課程、平臺、基礎設施等要素的數據管理以及數字化開發和建設,根據市場要求以及學生特征進行改革;另一方面是學校決策和管理流程的數字化,如建立相應的平臺簡化工作內容,提高辦事效率。在測評方面,職業教育測評對象具有復雜性,需要運用數字技術對教學主體、企業、社區、家長等進行調查,保證測評工作的全員化和準確性。測評內容要全面且精準,包括職業教育內容是否符合市場和社會發展要求、是否能促進學生知識、技能和情感的全面發展,是否能在工作情境中合理運用所學技能以及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測評結果要具備可視化和可用性,能夠通過結果精準分析學生發展情況,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發展方案。還要識別用人單位和企業對學生的反饋以及技能需求,有利于調整和規劃教學內容、減少重復低效的專業課程內容設置[17],切實發揮測評的導向和促進作用。

(三)提高數字能力,促進人才可持續發展

數字能力是人們在數字社會中必須具備的與數字技術相關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統稱[18]。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依賴數字化應用型人才,打造具有數字能力的人才培養體系是應對未來社會發展和教育變革的應有之義。數字能力包括技術技能(復雜數據分析、智能硬件機器人開發、web開發、用戶導向的設計UX、聯網IT系統的設計和管理、區塊鏈技術、技術翻譯)、數字化關鍵技能(數字讀寫、數字交互、協同合作、靈活工作、數字學習和數字倫理)和非數字化關鍵技能(解決問題能力、創造力、自主能力、適應能力、毅力)。

首先,注重技術技能的培養。技術技能主要指職業的技術開發和相關的操作能力,是與職業有關的能力,即解決職業崗位有關問題的綜合性技術技能。一方面,技術技能的培養需建構縱向貫通的人才培養體系,打造中高本甚至研究生的學制系統,從整體上發揮能力培養的優勢。制定精準化、個性化的培養目標和方案,確保職業教育各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具有鮮明的特色和重點,并做好評價與考核。還應依靠專業和學科體系建設,系統講授通識知識、職業崗位的理論知識以及數字化相關的知識技術,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技術技能的培養需建構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調動企業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優勢,聘請具有高素質的教師講授相關知識,還可通過頂崗實習以及校企合作在真實崗位中鍛煉學生的技術技能。其次,注重數字化關鍵技能的培養。數字化關鍵技能培養關注數字化的應用原理以及應用倫理問題,包括數據挖掘、內容拓展、數字工具的應用和開發等相關問題。主要通過數字平臺的建設幫助學生在虛擬端進行操作訓練,還應確定專業的培訓目標以及詳盡的方案,建立數字培訓包并提供培訓資源包,加大技能培訓力度,提升可持續競爭力。最后,注重非數字化關鍵技能的培養。社會對數字化培訓和教育需求的激增促使各項培訓內容的革新,具有同等技能水平的人即在技術技能和數字化關鍵技能均得到保障的條件下,非數字化關鍵技能是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社會培訓的特色和重點,也是促進終身學習的關鍵。職業教育應將非數字化關鍵技能納入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數字課程開發、數字教材編訂、提供優質教學資源以及改變教學模式有效培養學生的非數字化關鍵技能,尤其在發展學生信息意識、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數字化創造力、數字化領導力以及適應能力等有利于學生應對環境變化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上下功夫,著力構建數字能力進階新體系。簡而言之,職業教育應當遵循教育的初衷,最大限度讓學生發展獨有的人格品質,即不太可能被技術所取代的能力。

猜你喜歡
數字化技能數字
高級技能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答數字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數字化制勝
數字看G20
畫唇技能輕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