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探賾

2024-04-30 04:54王海亮朱鈺
關鍵詞:一體化建設理想信念教育思政課

王海亮 朱鈺

[摘 要] 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應然之義,是實現學校立德樹人的內在要求,是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的現實需要。新時代,大中小學各學段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扎實有效,但面對新形勢、新使命和新要求,在創新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視域下,就需要用系統性、全局性和辯證性的思維來審視和剖析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構建一體化的有效實踐策略,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推動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育人格局形成,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 理想信念教育;思政課;大中小學;一體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 G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2991(2024)02-0085-09

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思政課在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對通過思政課建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作出過重要部署,這對引導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堅定理想信念,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革命者和建設者,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保證了黨的事業薪火相傳、后繼有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鑄魂育人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舉措,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1],“無論怎么講,最終都要落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上來”[2]381?!耙呀y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1],“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3]。這些新論斷為新時代新征程中的思政課改革創新指明發展方向,為加快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培養理想信念堅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實踐遵循。

一、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以“六個下功夫”凝練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核心素質和精神狀態的實踐要求,其中把堅定理想信念擺在首要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政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盵2]375“思政課要解決學生理想信念問題?!盵2]379因此,要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實現學校立德樹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就必須進一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

(一)推動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應然之義

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強調“以人為本”,既要求教育者發揮主導作用,關注學生成長;也要受教育者發揮主觀能動性,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有機統一,推動自身全面發展。首先,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有助于持續為學生成長成才指明方向,為學生人生發展提供全程指引。通過思政課主渠道,堅持從正面系統地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灌輸,將大中小學理想信念教育各個學段全面貫通,一體構建,相互配合,引導學生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可以更好地為學生解好思想之惑,答好人生之疑,堅定人生選擇,為學生思想道德和身心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為學生奮勇向前、砥礪奮斗、書寫美好的人生篇章提供不竭動力。其次,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有助于實現知識性教育與品格塑造的雙重統一,為學生立志成人提供根本保障。大中小學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凝聚各學段合力,對大中小學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目標、教材內容、教師隊伍等進行邏輯分層和系統構建,將可以使學生獲得政治認同、情感認同的知識內容與各學段學生的自身發展程度相匹配,既重視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又注重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發展的現實需求,引導學生用初心砥礪信仰、用理論堅定信念、用實踐增強信心,在所學中有所思、所思中有所悟、所悟中有所得,更好地保證馬克思主義理論入心入腦,讓學生篤信篤行,達到知行合一,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立志成人。最后,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有助于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不竭動力。通過思政課持續發力,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可以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思政養分,有助于擰緊學生理想信念的“總開關”,提升學生鑒別是非的能力,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當好政治上的“明白人”,保持政治本色“永不變色”,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助于學生由自發走向自覺,提升自我定位的能力,進行自我修煉,躬身實踐,主動作為,練就實干擔當的“鐵肩膀”,將個人抱負與實現民族復興相結合,“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4]。

(二)推動學校實現立德樹人的內在要求

理想信念堅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衡量標準,是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保障。理想信念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可以推動學校實現立德樹人的正向延伸,最終發展為人的終身教育和全面教育。首先,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有利于實現大中小學理想信念教育學段性與整體性的有機統一,構建立德樹人共同體。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立足于時間和空間維度,強調橫縱聯合。橫向是指同一學段內不同思政課之間、思政理論課與實踐課程之間乃至學校與家庭、社會之間等多方面的有機結合,縱向是指各學段理想信念教育教學的層層遞進、螺旋上升。各學段之間相互貫通、有機銜接,形成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的育人共同體。其次,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有利于理想信念教育貫穿大中小學育人過程,實現全過程立德樹人?!叭^程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時時用力、久久為功,將立德樹人貫通于學校辦學治校全過程、教師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學生成長成才全過程。學校思政課堂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貫穿于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延伸了理想信念教育的育人過程,能夠為學生營造長期的、持久的、全過程的理想信念教育氛圍,最大程度地發揮了思政課培根鑄魂的重要作用,將理想信念教育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中,讓學生在不同學段長期、持續地接受正向的思想引導、科學的理論指導和正確的價值共識,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從而實現學校全過程立德樹人。最后,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有利于大中小學站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戰略高度,實現全方位立德樹人。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立足思政課主渠道,將理想信念教育整體規劃、統籌安排、系統推進,整合教學目標,構建教材內容,建設師資隊伍,旗幟鮮明地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和理論素養,持之以恒地堅定理想信念教育,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5]339提供充分的條件保障,做好充分的準備,可以確保立德樹人任務的有序落實。同時,利用不同時空場域,利用符合各學段學生特點的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和教育載體,從各個方面、各個層次著手,探索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可以促進形成多層次、多維度、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為學校實現全方位立德樹人凝聚合力、激發活力、增強動力。

(三)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現實需要

理想信念是凝聚人心的思想基礎,是事關社會主義國家精神力量和前途命運的根本問題。而堅定理想信念是一個長期、持續、反復的過程,需要通過長期化、日?;?、長效化的途徑去實現。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要求各學段相互配合,分工協作,全面貫通,與“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6]的重要指向具有耦合性,有利于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縱深發展、行穩致遠。首先,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是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發展動力。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倡導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注重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摒棄了傳統的“一刀切”式的教育方式,充分考慮各學段學生個體發展特點,和各年齡段學生的不同理想信念的需要,有利于實現理想信念教育目標的階段性與長遠性相統一,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在各個學段沿著有序、科學、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有利于消除教育內容的隨意性、無序性,推動大中小學理想信念教育的規范性、系統性,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有利于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質量的提升。其次,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是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重要維度。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建設是一項系統龐大、歷時長久的整體性工程,需要拓展育人空間,凝聚育人合力,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力量,聚焦問題和目標導向協同開展,在不同場域中養成和踐行理想信念。學校作為堅定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陣地,思政課作為堅定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將思政理論課堂和思政實踐課堂有機結合,通過學校課堂育人,保證好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序化與規范化開展,有利于扎實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和長遠發展。最后,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是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重要保障。大中小學思政課堂是學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日?;?,一體化建設使每個學段相互銜接成為一個有序的整體,具有長期性、相伴性和系統性,契合了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所遵循的日常性和可持續性等原則。同時,在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中,必須構建保證一體化切實實施的整體性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系統設置教育目標、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并且在準備、施教、評價、反饋等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各環節上作出相應調整。此外,義務教育、高中和大學等各階段也須根據總體要求制定不同的相關制度和標準,以保證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的實現,這些都對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建設具有現實推動作用和價值。

二、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現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將理想信念比擬成“第一??圩印?、“精神之鈣”和“總開關”,作為培育新時代好青年的關鍵和核心。其中,在方法論上,在具體實踐中,十分注重發揮大中小學思政課的作用,推動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2]373,并指出“要把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1]。鑒于此,相關部門將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作為重要任務,進行了努力探索,在完善建設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教師隊伍等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因為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時間短,在建設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實際問題和亟須加強和改進的方面。

(一)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教學目標意向一致,但轉化性需要加強

教學目標是課程的“定盤星”,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思政課的總目標是“總指揮棒”,統一于不同學段的具體教學目標之中,歸根到底是要全面貫徹實施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1]。理想信念教育的總目標是引導學生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作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與思政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具有契合性,歸根結底就是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并在大中小學一以貫之?!缎聲r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對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目標進行了一體化設計,但在實際教學操作中,各學段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學具體目標的設置并未完全與《方案》對接,并未結合各學段學生特點和課程實際內容進行細化,遠遠沒有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轉化。一是指向性有待加強。各學段教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教學目標以思政課課程目標為依據,但從實踐中看,大多目標表述得較為籠統、模糊,兼容性較強,在實施的過程中無法“精準滴灌”,存在著“無從下手”的現象,難以較好地把握和落實,容易導致各學段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參與程度不夠,教育達不到預期效果。以高校思政課為例,大學階段對理想信念的教育目標表述缺乏,每門課程雖有專門的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專題教學指南,但是在落實過程中并不具備實施的效能。各學段理想信念教育教學目標的明晰化不夠,具體教學目標的籠統、空泛、模糊、缺失,弱化了教學目標實際的效果,影響了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取得實效。二是多維性有待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教學目標是一個由多個維度構成的多層次、全方位的目標體系。但是在“老師說學生聽”的思政課教學老套路的影響下,一定程度上造成理想信念教育教學只注重達成“雙基”目標,忽略了其他重要的教學目標,從而“稀釋”了教學效果。尤其是中學學段,弱化了理想信念教育目標的實踐性,側重于將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轉化為知識的記憶和應試,尤其是面臨升學壓力的學生,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偏重于知識的硬性“灌輸”,忽視了理想信念教育情感、能力層面的目標達成。忽視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一味追求知識目標的達成,集中進行知識性教學,思政課就不能實現有效解決學生“知”“信”“行”問題的任務和目標。三是關聯性有待加強。各個學段理想信念教學目標由教師的經驗和考試要求分別施行,在聯動協調上仍有進步空間。在思政課教學中,在具體教學目標轉化實施的過程中,每一學段的教師幾乎都是以本學段的理想信念教育內容為知識點選擇教學方式和內容,往往只考慮本階段甚至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任務而設定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就是達成了教學目標,未充分考慮上下連接學段的預期目標及目標達成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學目標“各說各話”,有效的配合和貫通仍需加強。每一學段甚至每一階段的教學目標的聯系和關聯性都有待加強,各學段的教學目標不能承上啟下地有序實現,勢必影響各學段教學目標有效鏈接,影響同頻共振的緊密性。

(二)思政課教材理想信念教育內容分布合理,但整體性需要加強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壓艙石”。目前,中小學各學段的思政課課程標準均實現了獨立編制,并進行了分段式的課標編制,課程標準的科學性在不斷增強,理想信念教育內容也在各個學段的思政教材中有所體現。國家統一編寫的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有意識地系統開展馬克思主義及其社會主義發展歷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正向教育,在不同學段加入了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四史”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重要內容,內容豐富、內涵深刻,初步解決了理想信念教育教學內容的分布進階和一體化問題。同時,在審定方面也在不斷完善,提出統編、統審,對不符合青年認知的內容積極進行整改與完善,教材質量也因此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各學段理想信念教育內容仍存在著簡單重復、不全面、斷層的現象。首先,存在無效重復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內容適當重復是必要的,而簡單重復會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7],要從理論武裝和實踐鍛煉兩個維度加強教育。各學段思政課教材中都有中國夢的內容,小學五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三單元闡述了中華民族百年逐夢的歷程,初中九年級《道德與法治》第八課、高中學段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四課以及大學學段《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與法治》中都對中國夢進行了闡釋,但未根據各學段學生理論水平與發展需求的差異性進行統籌設計,沒有實現向更高層次進階。其次,存在不全面的現象。理想信念教育把理想與信念包含在一起,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若某個學段將其割裂開就會影響預期的整體效果的實現。如小學階段,關于理想的內容較為豐富,涉及了個人理想的樹立、個人意志力的培養以及社會公德的培養、國家復興史的闡述等多種內容。但是,小學階段基本沒有直接提及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等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小學階段是接受國家正式教育的最初階段,也是樹立和培育堅定理想信念的啟蒙時期,此階段理想信念的理論相關內容應該讓小學生耳濡目染,才能為下一個學段的教育打好基礎。最后,存在斷層的現象。各學段的教材編寫者并不是由同一團隊設計完成的,編寫者、專家缺少有效適時的交流,教材對理想信念的內容缺乏系統性規劃,導致教材某個學段的理想信念內容出現部分缺失,并未實現相互呼應、高度貫通,教材與課程同向而行、同頻共振還有差距。例如,高中學段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六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但個人理想的內容涉及不夠,未對充滿困惑與疑問的職業選擇進行引導,有弱化個人職業理想和個人生活理想的傾向。這與小學階段主要引導個人理想的確立,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高中階段教材中理想信念教育內容的斷層,很難發揮高中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教材整體內容的育人效果被削弱。

(三)思政課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升,但協同性需要加強

思政課教師隊伍是辦好思政課的根本保證和基礎條件,是大中小學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體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1],要求廣大思政課教師秉持“八個相統一”的教育原則,做到具備“六個要”的基本素養,著重強調思政課教師首先要學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維方法,并在實踐中科學地運用?!皩W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新課堂教學,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1]。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教師的重視達到了新高度,并把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素養建設放在了重要位置,思政課教師隊伍在不斷壯大的同時,專業素養也在不斷地提升。但是,在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實踐中,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各學段教師的交流與協作不夠,內生動力不足,存在“背對背”“各守各城”“單打獨斗”等現象,尚未形成從“單兵作戰”向“團隊協同作戰”的思想轉變。首先,各學段思政課教師缺乏主動協作意識。各學段教師對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的整體意識不強,還沒有形成自覺的一體化合作理念,只關注本學段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未從學生終身教育的角度出發,在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學中與實際聯系不緊密,并缺乏對其他學段的了解與認知,存在著教育壁壘,形成“各掃門前雪”的現象,這樣就會導致學生減退對思政課的熱情,影響理想信念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難以凝聚合力。其次,各學段思政課教師缺乏理想信念教育的溝通平臺。由于思政課教師交流平臺與合作機制缺乏,各學段的思政課教師的經驗交流較少、學術活動單一、協作形式有限,尤其是高校教師與中小學教師的交流溝通相對較少,很難形成“伙伴關系”,因交流形式有限導致教師的視野不開闊,對相鄰學段的理想信念教育完成程度和遇到的問題互不了解,導致超前或重復講授,沒有辦法解決遺留問題,從而導致教學內容的脫節和重復的問題,形成各學段教育“背靠背”現象,難以共同實現理想信念教育協同育人的一體化建設。最后,各學段思政課教師缺少交流互動的內在動力?!按笾行W各個學段的學校對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重視支持尚顯不足”[8],缺乏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一體化建設的規章制度,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和互動機制,導致各學段理想信念教育“單拳出擊”。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科研任務重,主動對接中小學思政課教師不夠,沒有發揮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在一體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一些中小學校唯升學傾向嚴重,思政課被視為“邊緣課程”,思政課教師存在感不強,導致部分思政課教師對自己職業幸福感和認同感較弱,與高校思政課教師近些年受到重視對比反差較大,大大降低了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理想信念教育的激情和熱情,更是缺少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教學關注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三、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實踐向度

做好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立足于學生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在堅實理論基礎之上,針對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亟待解決的一些問題,守正創新地做出路徑的選擇,推動構建立體化、全方位的思政育人格局。

(一)教學目標明確具體,實現有效轉化

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教學目標的設計舉足輕重,應該打破當前各學段理想信念教育教學目標扁平化的局面,在總目標核心地位的統領下設置具體的學段目標,清晰定位、準確設計,實現理想信念教育教學目標的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循序漸進,實現轉化。首先,在遵循總目標普遍性的同時,掌握各學段理想信念教育目標的特殊性?!耙槍Σ煌瑢W段,根據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科學設置具體教學目標?!盵2]389按照“小學階段重在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初中階段重在打牢學生的思想基礎,高中階段重在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大學階段重在增強學生的使命擔當”[9]的邏輯進路,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核心素養等目標維度的達成,幫助學生逐步樹立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在思政課教育總目標的指導下,構建層次分明、銜接流暢的理想信念教育教學目標體系。其次,在各學段理想信念教育目標發揮“起承轉合”作用的同時,強化各學段目標之間的貫通性。小學階段,激發理想信念的情感,啟蒙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的意識。初中階段,鞏固理想信念,進一步增強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情感體驗。高中階段,夯實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同時,細化課程目標,明確為培養新時代好青年添磚加瓦的主要方向。大學階段,拓展理想信念實踐,將理想信念具體化、實際化,針對大學課程標準缺失的問題,及時填補空白。還有,要在統籌好不同學段理想信念教育特殊性和差異性目標的同時,制定大中小學理想信念教育目標圖譜,做到分而不獨,相互聯動關照,保證好目標的連續性。最后,在遵循學生身心接受機理的同時,把握好各學段理想信念教育教學目標的上升性?!叭说乃季S能力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只能依賴具體經驗到能夠進行邏輯抽象的發展過程?!盵10]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教學目標要根據大中小學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來設置,以保證一體化體系的構建和目標的有效轉化。小學生對客觀事物已有充分的感知能力,可以對具體事物的表象進行簡單的邏輯分析,這一時期是啟發學生認知國家、民族和理想信念等概念的最佳時機;中學生積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是感性認識向理性認知的過渡階段,是培養學生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最佳時機,是將理想信念植入學生心中的最佳階段;大學生的思維水平已發展到抽象能力階段,逐步形成穩定的思想體系,要注重辯證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培養,實現理想信念教育思維的“步步高”。

(二)教材內容統籌規劃,實現質的躍升

教材是課程建設的直接載體和重要紐帶,是學科育人的重要依托。做好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就在于立足整體,統籌規劃好各學段的理想信念教育教材內容,實現內容的循序漸進、有序過渡、螺旋上升。首先,各學段教材立足于理想信念教育內容的全局,堅持系統性和整體性,實現理想信念教育教材內容的科學布局。教材內容如果沒有經過“統整”,就必然支離破碎、各自為政、七零八落,達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教材內容要統籌設計課程標準、課程主題、課程資源等,避免各學段內容重復、缺失、斷層等問題。要從整體維度出發,建立具有政治高度、理論深度、時代向度、情感溫度的立體化和系統化的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教材體系。小學階段增加理想信念相關概念;初中階段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和拓展內容;高中階段適當與小初內容銜接,將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高度融合,內容要情理結合,但要避免教育內容過度深化;大學階段注重解決現實問題,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其次,各學段教材準確定位,保證好各學段理想信念教育內容的銜接,注重適切性和貫通性,實現理想信念教育教材內容的連續貫通?!袄硐胄拍罱逃闹饕獌热菔邱R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仰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教育。這些內容內嵌于青年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之中?!盵11]在教材編制的過程中,要將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以一條主線的形式貫穿大中小學各個學段,做到主線貫穿、結構合理,適當地增加或削減各學段教材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內容,并創造性地體現出來,還要在教育過程中實現潛、隱、導的辯證統一,保證理想信念取得實效。小學階段,要在高年級課本中增加理想信念教育的顯性內容,優化理想信念教育的話語體系,使教科書的話語既有專業性又有日常性,對小學生理想信念進行精準教育;初中階段,要逐步開始增添情景化內容,注重情感與能力有機融合,實現臨近學段的有效銜接;高中階段,要增加職業選擇、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等內容,掌握好世界觀的同時運用好方法論;大學階段,探求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內在邏輯,增加科學思維和實踐性的內容,減少與高中重復的內容。最后,各學段教材兼顧不同學段理想信念教育內容的特點,注重針對性和階梯性,實現理想信念教育教材內容的行遠升高。在教材設計過程中,在理想信念教育內容方面,既要完成教材內容的“規定動作”,也要完成各學段的“自選動作”;既要隨著學段延展知識面的廣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結合不同教學內容滿足學生不同發展的理想需要,實現教材內容由易到難、逐級進階,實現從“文本”向“人本”的轉變。小學階段以啟蒙和體驗式的教學內容為主,回歸學生生活實際,通過理想奮斗者的人物精神和故事內容以及明朗的圖示,推動學生的直接感知與間接感知相結合,激發學生情感;中學階段學理性和政治性增強,以中國共產黨的強大精神譜系、黨史學習教育、改革開放史的實例、榜樣人物、理想奮斗者等實例素材作為依托,激發學生的政治認同,同時加強理論素養,打牢思想根基,將理想信念融理于事,寓情于理,為大學內容做好鋪墊;大學階段側重于理論性和實踐性探究相結合,加深理想信念教育內容內在邏輯探究,實現同質性內容的“螺旋上升”。

(三)教師隊伍同力協契,實現聚合共振

教師隊伍一體化建設是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關鍵。將是否具有協同育人的理念和能力,作為衡量教師隊伍是否專業化、高素質、高水平的重要標準,保證前后兩學段的教師雙向對接、有效配合,打造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理想信念教育育人共同體。一是加強各學段思政課教師的協同合作意識。各學段教師具有協同合作意識是各學段間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支撐的重要保障,也是形成各學段間互通有無、取長補短良好趨勢的重要保障。各學段教師應打破與相鄰學段的界限,樹立“一盤棋”理念,強化各個學段理想信念教育的銜接,深刻理解各學段理想信念教育的邏輯內涵,將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落實、落細、落靠。掌握不同學段學生原有的理想信念的樹立程度,對之前學段理想信念教育的具體實施情況進行了解,從而消除各學段各自為戰的障礙,打破教師自身的思想壁壘。同時還要掌握相鄰學段理想信念教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重點和銜接點,“厘清在教學中如何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來體現思想性、政治性、理論性,并達到方向性、思想性和科學性的統一”[12]。用發展的眼光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由“背靠背”轉化為“面對面”,做到大中小學共同“守好渠”“種好田”,形成各學段教師大聯盟的理想信念教育育人格局。二是建立各學段思政課教師的良性互動機制?!皩崿F課程教學一體化的關鍵在于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要加強交流,構建溝通交流機制?!盵13]一方面,加強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的互通互動,著力開展各學段教師集體備課、集體研學、課程研究、教師培訓等活動,對各學段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具體狀況進行相互了解,對理想信念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群策群力,實現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交流研討的常態化。另一方面,利用好新媒體,拓展搭建思政課教師多層次、交互式的網絡平臺,打破時空限制,進行適時、實時、及時的集體研討、專業互動、資源互通,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內容、資源、方式的實效性和多元性,共同協作打好教師隊伍的“組合拳”,發揮集群效應,促進大中小學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建設工作進一步完善,開創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教學一體化的新局面。三是構建各學段思政課教師的激勵機制。從頂層加強對大中小學理想信念教育主體的激勵機制,激發教師隊伍協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盵1]學校管理者要從制度和理念上支持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發展,提供相應的制度保障、物資支持、專業培訓。一方面,通過建立有序、有效的運行管理機制,增強各學段教師對理想信念教育教學交流的配合度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實現以“大”帶“小”,互幫互扶,鼓勵人才深造并進行著重培養,為思政課教師提供廣闊的上升成長空間。在增強專業素養的同時,提升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激發各學段教師對理想信念教育互通互動的熱情和動力,從而發揮各學段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共同匯聚教師隊伍的“大合力”,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爍.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2]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3]張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1).

[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6]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9-11-06(1).

[7]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1).

[8]吳宏政,徐中慧.論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一體化建設[J].現代教育管理,2020(7):15-21.

[9]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1(9):75-80.

[10]馮剛,徐文倩.把握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內在規律[J].中國高等教育,2020(2):17-19.

[11]代玉啟.新時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境遇與理路創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5):110-116.

[12]師吉金.加大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力度:意義、問題與對策[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3):102-108.

[13]馬寶娟,張婷婷.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問題與對策[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0(2):4-8.

Th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Universities, Middle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Abstract]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universities, middle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is a necessary measure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t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achieving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a practical need to promote the norm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arious stages is solid and effective. However, in the face of new situations, new missions and new requirements,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ng 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middle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it is necessary to use systematic, global,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to examine and analyze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extbook content, and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middle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Building an integrated and effective practical strategy, coordina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middle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multi-level, and three-dimensional patter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erms of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and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relying on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universities,middle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integrated construction

猜你喜歡
一體化建設理想信念教育思政課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應用型本科院?!秶H貿易》一體化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
會計電算化向會計信息化過渡研究
對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與改進
高職輔導員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實施途徑
做好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宗教工作的幾點思考
做好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宗教工作的幾點思考
論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觀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