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狀元入戲”管窺《西廂記》之藝術特色

2024-04-30 17:20趙志偉
中國故事 2024年3期
關鍵詞:大團圓西廂老夫

趙志偉

【導讀】在我國的戲曲作品中,狀元戲可謂占到了很大的比例,“中狀元”情節在作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獻對比法對已有文獻進行梳理,縱向分析“中狀元”情節在《西廂記》演變過程中的歷史變化;采用文本研讀法從情節結構、人物形象、觀眾預期等方面,橫向分析“中狀元”情節在《西廂記》文本中的作用。對于把握《西廂記》的藝術特色和研究“狀元入戲”這類作品有著參考意義。

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遠影響,表現出戲劇舞臺藝術的完整性,達到了元代戲曲創作的最高水平。該劇講述了書生張生和相國之女崔鶯鶯,在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和現實中的種種阻礙,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本文以其中的“中狀元”情節作為切入點,深入探索“狀元入戲”對塑造《西廂記》藝術特色的重要作用。通過研究分析,我們得以窺探“狀元入戲”豐富了故事的情節,增添作品戲劇性,人物形象從粗糙勾畫轉向細致雕琢,不僅奠定了圓滿的愛情結局,還達到了婚戀和仕途的雙豐收,進而最大程度上滿足了當時民眾的審美需求——才子佳人大團圓?!爸袪钤鼻楣澴鳛椴抛蛹讶俗髌分械闹匾M成部分,通過對《西廂記》中的“中狀元”情節分析研究,以小見大,對于把握《西廂記》的藝術特色和研究“狀元入戲”這類作品有著參考意義。

一、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一)“狀元入戲”在《董西廂》中的作用萌發

在唐傳奇《鶯鶯傳》中,張生科舉未中,“狀元入戲”自然未發揮作用。文中講到張生在普救寺相遇鶯鶯,遇兵亂救崔氏一家,對鶯鶯產生感情,兩人在紅娘的幫助下,待月西廂。張生又以“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矣”為由離開鶯鶯,前往長安應試,科舉未中。張生寫信安慰鶯鶯,兩人交換信物,但張生之后便斷絕了與鶯鶯的關系,道出了鶯鶯是為“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論斷。一年已過,張生娶了妻子,鶯鶯也另嫁他人?!耳L鶯傳》的敘事結構單一,情節安排可以分為:相遇普救寺——兵圍設法護衛——崔張以禮相見——張生寫詩傳情——崔張待月西廂——科舉未中——拋棄鶯鶯——感情破裂?!耳L鶯傳》講述的是張生和鶯鶯的愛情悲劇故事,張生科舉未中在情節結構上僅增添了悲劇色彩,并無推動作用。

到了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以下簡稱《董西廂》)中,一改《鶯鶯傳》故事情節:張生和鶯鶯兩人相見便有愛慕之情,兩人在紅娘的撮合下私自相會,在普救寺中張生設計相救,更是增加兩人的感情,老夫人對張生大為贊許,值得注意的是老夫人的形象從此延伸而出。之后張生赴京趕考高中探花,即使如此老夫人仍再三反對,謊稱張已娶他妻,崔張二人沖破封建束縛,最后以死殉情來表示反抗?!抖鲙返墓适虑楣澘煽偨Y為:相遇普救寺——解救普救寺兵圍——紅娘撮合待月西廂——張生赴考中探花——鄭恒應婚——老夫人賴婚——崔張以死抗爭——愛情圓滿。

在故事結局方面,董解元一改《鶯鶯傳》的愛情悲劇,重設崔張兩人大團圓的美好結局。在“中狀元”情節安排上,董解元改科舉未中為高中探花,這一細微改動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兩方面的改動無疑在《董西廂》的結構布局方面具有重要的進步意義。中與不中發生了截然不同結果:中則喜劇,愛情圓滿;不中悲劇,愛情破裂??梢哉f張生科舉是否及第,暗喻故事結局是否圓滿。

(二)“狀元入戲”在《王西廂》中的作用盡顯

到了王實甫的《西廂記》(以下簡稱《王西廂》),對于《董西廂》中張生趕考情節更是有了深入的改動,從側面作了詳細描寫。如老夫人對張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我如今將鶯鶯于你為妻,只是俺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應去。我與你養著媳婦,來見我;駁落呵,休來見我?!庇秩缭诘谖灞鹃_頭楔子,對張生高中狀元這一情節做了細致的描述:“自暮秋與小姐相別,倏經半載之際,托賴祖宗之蔭,一舉及第,得了頭名狀元。如今在客館聽候圣旨御筆除授,唯恐小姐掛念,且修書一封,令琴童家去,答知夫人,便知小生得中,以安其心?!睆埳熬┶s考經過了半年的時間高中狀元,這一情節的交代就自然而然地滿足了老夫人當初定下的要求,進而使張生成功沖破了以維護封建思想為代表的老夫人這一阻礙。

王實甫在《鶯鶯傳》和《董西廂》的基礎上補充了張生高中狀元情節,并將這一情節描述得淋漓盡致,在故事情節和敘事結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故事情節上,《董西廂》雖然加入了張生趕考這一情節,但只是一筆帶過,并沒有細致入微的描寫;《王西廂》就將這一情節進行深入的描寫,首先老夫人一方面答應過張生解救兵圍后許配鶯鶯,另一方面頂著封建傳統的思想壓力反對崔張戀愛,在這兩難的情況下就只能提出了讓張生趕考的要求,這也就體現了“中狀元”情節的合理性。其次老夫人的反對從側面間接地推動張生趕考,體現了這一情節的必然性,也就是說張生不得不考,不考故事情節將難以進行。對窮書生身份的張生來說,參加科舉考試,不僅滿足了自己通過科舉“兼濟天下”的文人讀書觀,還能夠迎娶鶯鶯,體現了這一情節的可行性。

在敘事結構上,《王西廂》一改《鶯鶯傳》的單調結構,對《董西廂》結構進行了全面完善。結構上加入“中狀元”情節,首先豐富了戲劇的矛盾沖突。由之前崔張單一的愛情矛盾提升到了張生與老夫人、鶯鶯、自我的多重矛盾,使戲劇產生峰回路轉、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強作品的可讀性,使結構更加緊密緊湊,情節曲折迂回。其次為后文崔張圓滿的愛情故事埋下伏筆。張生高中狀元后滿足了眾人的要求,順理成章地迎娶了鶯鶯,“中狀元”情節就成了開啟大團圓結局的萬能鑰匙。同時作者采用突轉的方法,讓張生在種種阻礙下高中狀元,這種突轉就產生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對崔張圓滿愛情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重塑人物形象

(一)張生形象的升華

《王西廂》加入了“中狀元”的情節,一改張生在《鶯鶯傳》和《董西廂》的形象。首先張生在《鶯鶯傳》中的形象是被貶低甚至丑化的。當張生遇到鶯鶯時,竟是因為鶯鶯長得“顏色艷異,光輝動人”的美貌,可見張生的貪色;張生在赴京參加科舉未中后,收到了鶯鶯的凄婉回信,在朋友打聽時竟然將鶯鶯稱為“尤物”,認為鶯鶯“不妖其人,必妖于人”,從這樣的評價可以看到張生的薄情寡義;當鶯鶯另嫁他人、張生另娶她人時,張生仍對鶯鶯心有余戀,可見張生情感不一。其中張生參加科舉的結果是未中,那么在他的形象塑造上無疑是一缺點,突出了他的情薄才疏。

其次張生在《董西廂》中的形象是被贊揚和美化的。當張生第一次遇見鶯鶯回到住處時就寢食難安,甚至在穿衣服時顛倒正反不知所措,可見張生的癡情;兵圍普救寺時張生義不容辭、自告奮勇提出退兵之策,為的就是在崔家面前有所表現并得到肯定,可見張生的多情;后來張生為了愛情竟然得了相思病,茶飯不思,可見張生的專情;在張生高中探花郎之后并沒有拋棄鶯鶯仍然愛著她,可見張生的重情;當老夫人答應張生后又聽信鄭恒的話進行賴婚時,張生又選擇以死相逼,足見張生堅貞不渝的愛情觀。其中《董西廂》加入了張生高中探花郎這個情節,改變了傳統的書生高中功名后就拋棄妻子、愛人的負心漢形象,無形中提升張生的堅守愛情的形象。

《王西廂》繼承了張生在《董西廂》中的形象并有所發展。在《董西廂》中張生為了愛情懸梁自盡,以死相逼;而在《王西廂》中的張生能夠和老夫人當面理論:“那一個賊畜生行嫉妒,走將來老夫人行廝問阻?”相比較而言,張生更多了一份君子形象。在《王西廂》開頭,張生面對鶯鶯的婢女紅娘時,就自報家門,以至于紅娘向鶯鶯說:“天下有這等傻角?!痹鎏砹藦埳道锷禋獾男蜗?。這里重點說明一下加入張生高中狀元情節對其形象的作用:王實甫將《董西廂》中張生高中的名次“探花”提升為“狀元”,增加了科舉難度,暗示了張生具有更高的文化素養。張生在參加科舉前抱定了決心:“小生這一去,白奪一個狀元。正是:‘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笨梢姀埳鷮婆e考試的壯志雄心、志在必得以及對那份愛情的堅守。當張生高中狀元后,那個之前一心求愛的青年讀書人形象就過渡到了一位以步入仕途的成功人士形象。

綜上所述,《董西廂》一改《鶯鶯傳》中張生科舉未中的情節為張生高中探花郎,這一改動提高了張生的身份地位,提升了張生的人物形象。王實甫在兩者的基礎上,將這一情節作了詳細描寫,層層遞進地升華了張生的形象:從《鶯鶯傳》中張生科舉未中,體現了張生的才疏;到《董西廂》中張生高中探花,體現了張生的才高;再到《王西廂》中張生高中狀元,體現了張生的才廣。

(二)老夫人形象的立體

老夫人的形象在《西廂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老夫人身份的設定本身就代表了封建傳統思想,她和張生的矛盾沖突就展現了兩者在不同利益下的形象?!爸袪钤鼻楣澋募尤?,不僅加深了老夫人和張生的矛盾,還放大了老夫人代表封建傳統利益下的形象。在《鶯鶯傳》中僅簡單描述了張生科舉未中的情況:“明年,文戰不勝,張遂止于京?!辈]有關于老夫人的描寫。到了《董西廂》中當“張珙廷試,第三人及第”后張生又回到崔家,老夫人親問道:“張郎在客可煞辛苦?相見彼中把名姓等?幾日試來那幾日唱名?得意那不得意?有何傳示、有何書信?”其中“把名姓等”的意思是指等候考試名單的公布,可見老夫人對張生參加科舉這一行動是比較關心和重視的。當鶯鶯讀出書信中的要旨“探花郎,第三也”時,老夫人和下人全部皆大歡喜。這一情節深刻體現出了老夫人是十分重視科舉功名的,同時也是維護封建專制制度下婚戀關系的形象代表。

再到《王西廂》,王實甫對張生中狀元前后都有詳細的描寫。在第四本第三折中,張生未參加科舉時,老夫人與張生座談中講道:“張生,你向前來,是自家親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將鶯鶯與你,到京師休辱末了俺孩兒,掙揣一個狀元回來者?!币环矫?,老夫人與張生以“家眷”相稱,并鼓勵張生去參加科舉,可見老夫人對張生是看好的,并沒有《董西廂》中的固執,反而在封建傳統思想下有了讓步。

另一方面,在科舉文化繁榮的背景下,老夫人又是維護封建傳統制度的代表,科舉中第自然是挑選女婿的重要要求之一,同時作為相國之女的鶯鶯,身份地位自然是很高的,在特別講究門當戶對的封建大家庭中,就必須要求張生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考取狀元,才能滿足老夫人的要求,符合封建傳統觀念。當張生考取狀元后,老夫人的態度自然是“好生歡喜”,對待前來報喜的琴童更是噓寒問暖,囑托帶好行李通知張生趕緊回來??梢娎戏蛉嗽趶埳咧袪钤笙啾惹懊孀髌分械男蜗箫@得更加虛偽、附和。

總之,王實甫在《西廂記》中加入“中狀元”情節時,詳細描寫了老夫人在張生中狀元前后的情態變化:中狀元前:冷漠、嚴肅、頑固;中狀元后:歡喜、恭維、附和。相對《董西廂》中的聽信讒言、卻未逼試的老夫人形象,《王西廂》里面的老夫人形象更增添了專制、無情、權術,突出了老夫人在封建傳統思想下的固執和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對老夫人這一鮮明形象的刻畫在此發揮得淋漓盡致。

(三)鶯鶯形象的豐滿

在《董西廂》中,張生與鶯鶯分別進京趕考時,鶯鶯囑咐道:“……少飲酒,省游戲,記取奴言語,必登高第。專聽著伊家,好消好息;專等著伊家,寶冠霞帔?!?“必登高第”可見鶯鶯渴望張生科舉中第,取得功名。在鶯鶯還未知道張生考取功名時:“鶯未知郎第,荏苒成疾?!笨梢婜L鶯對張生仕途的擔憂。當鶯鶯得知張生考取“探花郎”時,“夫人以下皆喜……鶯修書密遣仆寄生……”可見鶯鶯對張生科舉中第后的激動喜悅。

到了《王西廂》,鶯鶯對科舉和愛情的態度則是愛情第一,科舉第二。在鶯鶯送別張生前往科舉的路上時交代道:“你與俺崔相國做女婿,妻榮夫貴,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保ā安㈩^蓮”又叫并蒂蓮,并排地長在同一莖上的兩朵蓮花,這里用作比喻恩愛的夫妻)王實甫將“夫榮妻貴”反用為“妻榮夫貴”,并以鶯鶯之口說出,意為張生已是崔家相國的女婿,身份和地位都十分顯赫,只要兩人團圓,強過科舉功名,借此表現鶯鶯重感情、輕功名。當鶯鶯得知張生高中狀元后,只是讓琴童帶去信物,并指明含義:裹肚——守在左右,系在心頭;襪兒——管著不胡行亂走;琴——感情的見證;玉簪——不要把情拋在腦后。相比較《董西廂》,《王西廂》中的鶯鶯得知喜訊后并沒有高興起來,而是更加擔心自己的愛情,怕張生科舉及第后拋棄自己,也體現出了鶯鶯對功名的輕視,對愛情的重視。

總而言之,《王西廂》中的鶯鶯形象在《董西廂》的基礎上有了新的拔高:在對待愛情和功名的態度上,鶯鶯輕功名重愛情,更加符合了其人物性格,同時又體現出了鶯鶯在封建專制思想下追求愛情的叛逆精神。

三、符合當時社會的審美取向

(一)符合科舉文化下的文人心態

在元代科舉制度文化的影響下,劇作家把科舉考試理想化,作品中的主人翁在前往科舉考試的過程中往往高中功名而歸,取得的考試成績自然是非常好的,或狀元,或探花。但在現實歷代科舉考試中,考試難度是巨大的,應試者往往落第而歸,更不必說在蒙元統治下的環境中。

首先,科舉制度在元朝實行時間短。蒙古族作為“馬背上的民族”,主要以游牧生活為主,區別于農耕文明的中原地區,從元成祖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在滅掉金朝時,才開始采用科舉考試制度,但僅適用于淮河以北的漢地,之后很快這一制度就被廢除。到忽必烈建立元朝,文人開始呼吁恢復科舉制度,但元代統治者為了維護本民族的利益,對科舉制度的態度一直是消極的。從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到元朝被滅,共162年,其中科舉制僅實行了45年(1315-1336年,1342-1366年),時間很短。其次,蒙古族尚武輕文。蒙古人在游牧生活的影響下,熟練馬術,蒙古族就是在這樣的優勢條件下用武力一統天下,自然輕視農耕、輕視文治。那么在科舉制度的運行過程中,就僅限于文職人員。最后,在蒙古族的統治下,元朝實行民族歧視政策,將民族劃為三六九等:蒙古族為第一等;色目人為第二等;漢人為第三等;南人為第四等??婆e入仕的條件也是按照這一等級制度排列,且規定不能越級考試。在等級制度的限制下,科舉制度就不能全面發揮公平選舉人才的作用。

總之,元代的科舉制度具有實行時間短、適用范圍小、等級限制大的特點。元代文人(尤其受前代科舉文化影響下的讀書人)在這樣的統治環境下,對唐宋統治下繁榮的科舉文化充滿了懷念和向往,但在元代蒙古人的統治下,文人壯志難酬,對森嚴的等級制度和科舉制度充滿了無奈和失望,當這條能夠通過科舉改變命運更替社會等級的道路被堵死后,文人那種難以平復的心理就只有通過作品來表達。王實甫就是在上述情況下,在《西廂記》中增加了“中狀元”情節,這一情節的加入符合了當時的文人心態,將自身的理想寄托在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張生高中狀元無疑代表了這些文人的科舉愿望。這么來看,張生參加科舉高中狀元也就顯得合情合理。

(二)深化觀眾預期下的大團圓結局

1.改變人物命運和故事結局

通過三部作品的對比,可以明顯發現它們各自的人物命運和故事結局:《鶯鶯傳》——科舉未中——離別;《董西廂》——高中探花——大團圓;《王西廂》——高中狀元——大團圓??梢娙宋锩\的設定和故事結局有著一定的關系, 在《鶯鶯傳》中作者將張生的命運設定為科舉未中,也正是如此張生選擇了留在京中,《鶯鶯傳》中這樣描寫道:“明年,文戰不勝,張遂止于京。因贈書于崔,以廣其意?!笨梢哉f張生科舉未中就決定了崔、張的愛情是無緣的,也是無果的?!抖鲙芬桓膹埳婆e未中情節,增添了科舉及第的情節,人物命運設置上,張生得了第三名的探花郎,這樣就在鶯鶯的激勵作用下,滿足了以封建禮教為代表的老夫人的嚴格要求,科舉及第就成了崔張婚戀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甚至決定了崔張婚戀走向成功。

在《王西廂》中作者同樣將張生的命運設置為科舉及第,不同于《董西廂》的是,將第三名的探花提升為了第一名的狀元,這一細節的改動在提升了科舉難度的同時也為崔張婚戀走向成功注入了積極因素,當張生高中狀元后身份地位便得到了迅速提升。雖然在后面還有一些阻礙,但不得不說“中狀元”情節的加入成為崔張婚戀走向成功的催化劑。在《鶯鶯傳》中科舉落第是崔張婚戀的主要矛盾,但在《王西廂》中以老夫人為代表的封建勢力成了崔張婚戀的主要矛盾,而張生高中狀元無疑給崔張才子佳人的大團圓結局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2.符合各層觀眾預期,引起共鳴

首先,“狀元入戲”下的團圓結局符合當時環境下戲劇作品的結局模式。據有關學者統計發現:元代以前悲劇結局作品比重明顯高于大團圓結局作品,越靠近元代,大團圓結局作品的比重越來越高,到了元代,大團圓結局的作品達到了90%以上。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王實甫加入“中狀元”情節,促進崔張兩人走向大團圓的設計也就不足為奇。

其次,“狀元入戲”符合元代下層觀眾的審美心理。在元代蒙古人的統治下,強烈的民族歧視政策,使得下層民眾生活苦不堪言。關漢卿的《竇娥冤》就描繪了在元代統治下,下層人民任人宰割有苦無處訴的悲慘故事。下層人民就是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對現實生活充滿了無奈和失望,從而寄托于戲劇作品,希望美好的才子佳人故事能夠在戲劇中體現。而元代的戲劇作家就抓住了民眾這樣的心理,對作品進行了再創作,以符合民眾的愿望。

第三,“狀元入戲”下的團圓結局符合統治階級的審美需求。在由蒙古族統治的元代,元雜劇就在無形中受到了蒙古族文化習俗的影響。學者高紅梅認為“元雜劇絕大多數都是以大團圓的喜劇結局的,這與蒙古民族獨特的喜劇意識不無關系”,蒙古民族作為游牧民族,經常征戰在外,對于家庭的團圓就顯得十分珍惜和重視。

最后,蒙古族還有英雄崇拜的風俗習慣。在我國,表現蒙古族英雄史詩的作品就有上百部,最具代表性的《江格爾》就講述了蒙古勇士同兇殘的敵人作斗爭,保衛家園的故事。在這一習俗的影響下,作品中的主人翁就充滿了英雄色彩,王實甫增添“中狀元”情節,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張生的英雄色彩。此外,在元代的高壓政策下,作者將“科舉未中”改為“科舉及第”,進而改悲劇結局為團圓結局,也是為了迎合統治者,美化元代統治下的社會現實。

四、結語

通過研究分析,我們得以窺探“狀元入戲”豐富了故事的情節,增添作品戲劇性,人物形象從粗糙勾畫轉向細致雕琢,不僅奠定了圓滿的愛情結局,還達到了婚戀和仕途的雙豐收,進而最大程度上滿足了當時民眾的審美需求——才子佳人大團圓??梢哉f,“中狀元”情節看似平平無奇,而正是此情節將《西廂記》的藝術特色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 汪辟疆. 唐人小說[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 (元)王實甫. 西廂記[M]. 王季思,校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 孫遜. 董西廂和王西廂[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 (元)王實甫. 西廂記[M]. 張燕瑾,解讀. 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9.

[5] 凌景埏. 董解元西廂記[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6] 徐黎麗. 略論元代科舉制度的特點[J]. 西北師大學報,1998(2).

[7] 葛琦. 元雜劇大團圓結局成因研究評述[J]. 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2(1).

[8] 高紅梅. 蒙古民俗文化影響下的元雜劇的特征[J].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1(2).

[9] 張萌. 明代狀元產生因素與仕途研究[D]. 遼寧大學,2021.

[10] 韓曉. 明代科舉與激勵狀元戲研究[D]. 山西師范大學,2020.

[11] 程曉清. 清代狀元戲研究[D]. 廣西大學,2015.

[12] 李世珍. 明代江西狀元研究[D]. 南昌大學,2013.

[13] 馬露瑤. 明傳奇“中狀元”母題研究[D]. 河南大學,2013.

[14] 魏運生. 清代徽州遷蘇狀元家族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2010.

[15] 孫仁義. 淺析京劇等狀元戲中的科舉影像[J]. 運城學院學報,2011(3).

[16] 王穎. 略論元雜劇中的科舉考試[J]. 遼寧大學學報,1999(1).

猜你喜歡
大團圓西廂老夫
回西廂
四年后再見
西廂故事
坦然面對別人的挑剔
“大團圓”真的是“說謊的文學”嗎——中國古典戲劇中的“悲終于樂”結局探究
坦然面對別人的挑剔
論戲曲“大團圓”敘事范式的多重內涵
“西廂”瓷畫及其在歐洲的傳播與接受研究——兼論《西廂記》的早期西傳
坦然面對別人的挑剔
坦然面對別人的挑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