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融合導向下鄉村文化振興的路徑研究

2024-04-30 14:03劉光耀
安徽農業科學 2024年7期
關鍵詞:鄉村文化振興文旅融合文化

摘要基于《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提出的鄉村文化振興的三大方向,分別從思想道德層面、傳統文化層面與公共生活層面剖析鄉村文化振興的內涵意蘊,并指出當下鄉村文化振興存在民眾離農與傳承主體缺失、文化供給與文化需求錯位、城鄉一體化格局與城鄉文化對立沖突的三大矛盾,又因文旅融合與鄉村文化振興在邏輯起點、實現路徑和目標指向存在高度耦合,因此可通過“文旅+產業”克服鄉村民眾離農、“文旅+鄉建”解決文化供需錯位、“文旅+價值”促進城鄉文化融合,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關鍵詞文化;鄉村文化振興;文旅融合

中圖分類號F590.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24)07025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7.058

Study on the Path of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Under the Orient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LIU Guang-yao

(Zhejiang Media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Based on the three major directions of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proposed in the National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c Plan (20182022), we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and meaning of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e level of ideology and morality,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ublic life respectively, and point out that there are three contradictions in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at present: People leaving the farm and the lack of inheritance main body, cultural supply and cultural demand misalignment, urban-rural integration pattern and urban-rural cultural conflict, and the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and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are highly coupled in terms of logical starting point, realization path and target direction, therefore, we can overcome the departure of rural people from agriculture through “cultural tourism + industry”, solve the misalignment of cultural supply and demand through “cultural tourism + rural construction” through “cultural tourism + value”,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ulture and help revitalize rural culture.

Key wordsCulture;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鄉村,是傳統中國安身立命的根基,是近現代中國革命與社會和轉型的焦點,是當代中國率先改革的潮頭,是未來中國協調發展的關鍵[1]。在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大方面中,鄉村文化振興看似最虛而不實,究其原因在于:文化看似隨處可見卻又難以量化;看似潛力巨大卻又很難在短期內取得成就,仍需持續投入久久為功。而隨著現代的火車道駛入傳統的村莊之中,鄉村演變為一排排整潔亮麗的新民宅與一條條寬闊平整的新道路以及一座座破敗不堪的文化祠堂的復合體,鄉村文化振興之路實在難以捉摸。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辯證唯物主義雖然強調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但并不否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而是認為這種反作用有時是十分巨大的”[23]。實現經濟助推文化發展、文化反哺經濟建設的關鍵,在于找到二者協同共生的關鍵機制,“十三五”以來,我國鄉村文旅產業蓬勃發展,部分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的鄉村借文旅融合之力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探索出一條條鄉村文化振興的切實可行之路。筆者從鄉村文化振興的內涵意蘊出發,在剖析鄉村文化在振興實踐過程中所存在的困境的基礎上,從文旅融合的角度提出鄉村文化振興的破局之策。

1鄉村文化振興的內涵意蘊

從基層上看,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4]。在生于斯,長于斯的生產模式下,鄉村文化根植于鄉村的語言文字、禮治秩序、生產實踐等文明形式之中,表征著這個鄉村的思想道德、傳統文化及公共生活,在現代化的今天,隨著各種異質文化的沖擊,鄉村文化也出現了種種文化病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出的《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下稱規劃)中,提出從思想道德、傳統文化、公共生活3個層面繁榮發展鄉村文化。

1.1鄉村思想道德建設

費孝通先生曾將中國鄉村描繪成“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禮俗社會,認為中國鄉村遵循的道德觀念是禮俗社會下的差序格局——“譬如北辰,居是所,而眾星拱之”,鄉村社會關系由從己向外推的連線構成,每條連線被一種道德要素維系著。血緣關系由尊老愛幼、孝親敬老維系,夫妻關系由家庭和睦、勤儉持家維系,朋友關系由誠實守信、慷慨仗義維系,并在各個連線的縱橫交錯中演變成了孔子所說的“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的道德樣態。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鄉村社會在時代的激流勇進中與現代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流弊,加速了鄉村文化中傳統道德觀念的式微。

《規劃》指出,應持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倡導科學文明生活,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5]。一方面,要注重發揮農村優秀價值觀念在思想道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倡導孝敬長輩、尊敬師長、崇尚節儉、誠信待人、勤于職業等內容;另一方面,需要在全村范圍內厚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鄉村思想道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改造,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需要發揮鄉村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功能,發揮自身優勢與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鞏固農村思想文化陣地。

1.2中華傳統文化弘揚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就是鑄造鄉村的靈魂。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包括風土人情、民間技藝、地方文化、傳統節目等內容,種類繁多,應有盡有。中國的社會是從泥土中長出來的社會,這些從鄉土社會發源成長起的傳統文化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因此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鄉村文化振興的實踐之中,既有助于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同時化解市場經濟條件下鄉村建設“千村一面”,鄉村文化消失殆盡的尷尬局面。

《規劃》指出,應立足鄉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來文化優秀成果,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優質載體[5]。一方面,要保護和利用鄉村傳統文化,實施“耕讀”文化保護工程,耕,可以事稼穡,以立姓名;讀,可以知詩書,以立高德。中華民族以農立國,“耕讀”文化是鄉村傳統文化的核心,通過建立文化傳承保護名錄、修建文化生態保護區、編寫村志等形式讓鄉村傳統文化大放異彩。另一方面,要改善鄉村文化生態,推進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等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在保持文化的原真性、產品的特色性、產業的現代性的基礎上,實現鄉村文明的現代性轉換。

1.3鄉村文化生活豐富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當下中國的鄉村,從物質層面上看,人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居住環境明顯改善,購買水平逐步增強,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精神層面上看,隨著機械設備進駐農田,解放了農民雙手的同時也使農民擁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在解決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存問題之后,村民對精神慰藉和精神歸屬也愈來愈渴望和向往。但是,就目前鄉村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現狀來看,仍舊存在服務體系不健全,產品供給單一、文化活動老套等問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仍是振興短板。

《規劃》指出,要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融合發展,增加優秀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活躍繁榮農村文化市場,為廣大農民提供高質量的精神營養[5]。一方面,需完善多元主體供給模式,既要保持政府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例如地方美術館、公共圖書館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的主導地位,又要增加例如文旅企業、大學生志愿服務團隊、非遺文化傳承人、鄉村歌舞團等非政府組織的有機介入。另一方面,在保證公共文化服務產品質量的基礎上,提高其數量,鼓勵有能力、有志向的手藝人、藝術家等在深挖鄉村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創作出符合當地村民實踐的優秀文化產品,并借助數字技術、新媒體技術多樣呈現給村民,實現文化產品數字活化。

2鄉村文化振興的現實困境

在全球化大行其道的當下,三屆普利策獎得主托馬斯·弗里德曼曾提出反思,人們崇尚市場價值致力于提高合作效率,消除低效與摩擦,卻忽視了有些低效與摩擦來自人們十分珍視的習慣、文化和傳統。應當看到,伴隨著市場化、現代化、信息化等進程的加快,鄉村文化正面臨著被“擦除”的危險。一方面,鄉村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價值觀念已經不適應當下的市場經濟規則;另一方面,外來的異質文化大多很難與鄉村文化進行成功融合,這就使得當下的鄉村文化場域呈現原有的文化生態格局被打破,新的文化秩序還未建立的“空洞”狀態。因此,在鄉村文化振興之初,需要厘清以下3組矛盾。

2.1民眾離農與文化傳承之間的矛盾

傳承是傳遞和繼承的過程,文化傳承則是文化在某一共同體內社會成員中傳遞和繼承的過程。就傳統鄉村社會中的文化傳承而言,村民在面對面的交流中都各自積累其他村民的經歷和記憶,隨著交往的次數增多、頻率增加,最終匯聚成個人對村莊的地方性認識,正是這種地方性認識構成了鄉村文化的內核。而在現代的鄉村文化傳承中,古老的祖屋被遺棄,以面對面交流為主的熟人社會被分割成一座座獨門獨棟的小樓,從傳統的“雞犬相聞”到如今的“老死不相往來”,鄉村文化的土壤正在萎縮,呈現衰敗和凋敝的跡象。

一方面,我國的鄉村地區不乏名牌大學畢業生、非遺文化傳承人等有本事、有技能的人,但是這部分人大多會選擇進城工作或因年事已高而苦于找不到接班人,這是鄉村文化傳承核心力量的流失,削減了鄉村文化發展的勁頭。另一方面,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大批年輕人涌向城市,這種人口的大規模轉移和跨區域流動,不僅僅是勞動力的流出,更是文化傳承中堅的流失,動搖了鄉村文化傳承的根基[6]。最后,留在鄉村的這部分人多為老年群體與兒童群里,老年群體由于年老體衰,縱使有心傳承鄉村文化卻也無力回天,兒童群體所接受的鄉村教育,早已不是“知鄉情、明鄉理”,同時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的鄉村學校教育更加注重現代性,導致兒童從小就浸染在“離農”與“向城”的教學氛圍中,自然難以承擔鄉村文化振興的重任,遏制了鄉村文化振興的潛力。

2.2文化供給與文化需求錯位之間的矛盾

鄉村振興,文化為魂,文化振興,關鍵在人。隨著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民眾的文化消費呈迅速增長態勢,鄉村民眾的文化需求較之過去幾十年顯現出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是有思想有觀念有文化需求的個體,只有以精準的文化供給滿足其文化需求,以健全科學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村民文化需求供給的保障,才能激發其助力鄉村振興的意愿。目前中國的鄉村存在貧困鄉村文化供給不足、富裕鄉村文化供需錯位的矛盾。

2.2.1貧困鄉村文化供給不足。

截至2021年,城鎮人均文化消費和鄉村人均文化消費都呈上升態勢,但城鎮人均文化消費仍是鄉村人均文化消費的2倍以上,且在鄉村文化供給體系中,貧困地區的文化供給更加貧困。一方面貧困鄉村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地占地面積小,基礎設施老舊、破敗不堪,無法滿足村民的正常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就算貧困鄉村為了完成任務,傾全村之財力建成的文化服務中心,因其缺乏后續資金的投入運營,成為“文化爛尾樓”,也難以發揮知識傳播、農技推廣、文化娛樂等正常功能。

2.2.2富裕鄉村文化供需錯位。

部分經濟基礎良好,文化資源豐富的鄉村響應國家號召,建設農家書屋、公共電子閱覽室等公共文化載體,開展“送文化下鄉”、播放露天電影等公共文化實踐,取得的文化功績卻微乎其微:農家書屋無人問津,露天電影鮮有村民光顧,究其原因在于自上而下的文化供給與自下而上的文化需求出現了供需錯位的情況。

隨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的完成,我國農民也進入發展型的生活模式。在發展型的生活模式下,農民對于文化的需求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聽廣播、看電視等,旅游、運動、上網沖浪等文化性活動成為農民文化需求的重要內容,并且在文化消費過程中,農民渴望得到精神層面的愉悅,實現精神歸屬。但是在目前的文化供給體系中,要么只是提供看電視等低層次的文化服務,要么對于農民高層次的文化需求的認知出現了偏差,自然會出現供需錯位的情況。另一方面,隨著鄉村社會經濟基礎的轉變,農民的公共文化需求日益地從同質化轉向異質化,農民在文化消費的過程中會依據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對于老年群體來說,其文化需求集中于聽戲曲、打牌、看電視以及養生等傳統文化形式;對于留守少年來說,其更可能會對網游、二次元、動漫、明星等文化內容感興趣;對于往返城鄉兩地的年輕流動群體來說,他們更傾向于城市文化與西方文化,電影院、咖啡廳等場所是其常去的地點。對于不同群體文化需求的挖掘仍需各個鄉村親力親為,而不是急功近利,鄉村KTV、廣場舞、歌舞團等文化形式輪番上陣,流于表面的同時也加劇了農村文化供需錯位的情況。

2.3城鄉一體化格局與城鄉文化對立沖突的矛盾

“從某種意義上講,大都市大多數的定居者都是外來人,他們或者他們的父親,最遠追溯到他們的祖父,都是從鄉村地區遷移來的”[7]。隨著國家現代化的腳步加快,以城市化為目標,采取“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的戰略,造成農村發展整體滯后的局面[8],大批農村青壯年遷移至城市,空心村、老齡村、留守兒童村占比逐漸增多,城鄉二元格局也逐漸形成。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實現城鄉一體化,推動鄉村文化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過程中,城鄉文化之間的融合也出現了對立沖突的情況。

文化作為上層建筑的一種表現形態,其內涵與外延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所根植的經濟基礎,不同的勞作方式、飲食習慣、建筑風格、自然環境會孕育出品格各異的文化形態,各種不同文化形態也會在相互融合中存在碰撞與摩擦。中國的鄉村文化從誕生之初就是“土里土氣”的,以耕地為主要勞作方式的農民階級養成了靠地吃飯的生活常識,繼而形成了以地理位置為生活紐帶、以風調雨順為生活期待、以早出晚歸為生活方式的鄉村社會,并在千百年的實踐勞作中形成了以鄉規村約、祭天拜地、男耕女織等為基本內容的文化形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一些地理環境優越、礦產資源豐富的鄉村隨著人員、資本的涌入演變成了城市樣態,小農經濟也因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浸染而退居幕后,城市居民擺脫了地緣的限制,在日常的商品交換中走出熟悉的生活環境,具備較強的獨立意識、創新意識、進取精神,形成以科學性、嚴謹性為核心的城市文化形態。在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鄉規村約與現代法律產生沖突,崇尚迷信與科學至上發生矛盾,不疾不徐與節奏緊湊格格不入,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之間似乎被無形的城墻生硬地劃分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3文旅融合與鄉村文化振興的耦合性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屬于上層建筑層面,產業振興則是鄉村振興的核心,為鄉村振興提供動能,屬于經濟基礎層面。鄉村文旅融合以鄉村文化為核心,通過釋放鄉村文化勢能發展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繼而推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的協調統一。因此,從文旅融合的角度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是契合之舉,二者之間的耦合性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3.1邏輯起點統一于文化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曾言,“堅持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鄉村文化振興,關鍵在于構建個體村民對于整體鄉村文化的一種認同感,在廣大村民中形成以血緣、地緣、村約、習俗為核心的強大內聚力,引導村民從文化認同走向行動自覺,對于鄉村文化抱有一種認自豪感,對鄉村文化振興抱有一種責任感,鄉村文化振興才有希望。加快文旅產業融合,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力則是構建村民的文化認同。作為文旅融合過程中最重要的參與者與最廣泛的建設主體,一方面,據有關學者調研發現,隨著旅游游客的增加,村民的收入也明顯增多,他們在接待游客的過程中會自覺穿上印有本村標志字樣的文化衫,同時也會義務清掃公共場所的垃圾,希望向游客展示村莊最美好的一面,這是村民個人層面的身份認同。另一方面,村莊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之下建設文旅融合,挖掘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紅色文化、非遺文化,本身就在村民與國家之間建立了聯系。例如浙江余杭的橫坎頭村是全國著名的紅色文旅旅游勝地,在文旅融合的實踐中建立起的浙東革命根據地紀念館,不僅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游客,也在國家層面建立起了村民的文化認同。

3.2實踐路徑互補于和諧共生

人們所強調的鄉村文化振興,并不排斥城市文化等其他異質文化,人們所希望的鄉村文化振興,不僅僅是鄉土文明的復蘇與轉化,更是在尊重文化差異性的前提下,與現代多元文化互學互鑒,實現鄉村文化與現代多元文化的和諧共生,造就文化層面上的“百家爭鳴”。隨著2018年國務院組建文化和旅游部,拉開了文旅融合的大幕,同時《規劃》指出要積極開發傳統節目文化用品,促進文化資源和現代消費需求有效對接,推進文化、旅游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因此在政策指引上,文旅融合從一開始就以鄉村地域文化為核心進行旅游產品的打造,在商業文化、城市文化等其他異質文化介入鄉村文化場域的同時,堅持人、自然與多元文化的和諧共生,在保留傳統特色村落、少數民族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將現代文化的價值觀念也融入鄉村文化振興的建設中。文旅融合與鄉村文化振興都包含著對鄉村文化意蘊的挖掘和創新性發展,同時以開放的姿態擁抱異質文化,共同帶動以文化旅游產業為引領的產業協同融合發展趨勢。

3.3目標指向歸根于人民至上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攻克的難關之一就是如何實現人的現代化的問題,社會發展也最終體現在人的全面發展上。當前實施的鄉村文化振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實施鄉村文化振興戰略”的問題,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認同,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是鄉村文化振興重要的著力點。鄉村民眾是鄉村文化振興的中堅力量,其思想道德水平、現代科學素養對鄉村文化振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其核心要義就是實現村民從小農文化到現代文化的轉變,加快推動實現村民的現代化。一方面加強對農村群眾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摒棄封閉落后的小農觀念,增強其依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走向共同富裕的動力和信心。另一方面用知識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力量,幫助農民學習現代文化知識,使其具有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理想信仰;勤勞致富、勤奮創業的創富理念;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道德情操[9];扶貧濟困、懸壺濟世的慈善心懷。浙江省金華市在文旅融合實踐中,構建“城鄉十分鐘閱讀圈”,建設完善農家書屋、農家小院等公共文化空間,并推動文化閱讀、現代藝術與鄉村民宿、非遺技藝等交匯碰撞,增強村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時,也使其接觸到了現代更加多元的科學文化,在目標指向上與鄉村文化振興達成了一致。

4文旅融合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路徑

鄉村要實現文化振興,就要把文化作為重大戰略支撐,以文化生產力的大解放和大發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文旅融合以文化產業為發展核心,同時與其他領域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融合,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實現路徑。

4.1“文旅+產業”,克服鄉村民眾離農

要改善鄉村人員外流的局面,構建鄉村“留人機制”,關鍵在于推動鄉村產業加速轉型和市場更好發展。既要帶動留守鄉村群體實現就業,改變鄉村社會落后現狀,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又要鼓勵流出農民回鄉創業,增強鄉村對流出群體的吸引力,拉動其回流鄉村[10]。

一方面,文旅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可在鄉村居民和干部的幫助下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特色傳統文化資源和文化符號,推動打造“文旅+產業”的發展業態,依托鄉村旅游,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走差異化、特色化鄉村產業發展之路,營造積極的鄉村旅游環境,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為鄉村本土人員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更好的經商環境。另一方面,基層政府要根據當地實際,釋放鄉村產業潛能,著力于鄉村文旅產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強化文旅產業和鄉村特色產業的融合。同時培養能夠承擔文化建設的新型農民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傳承人,并建立業績考核機制和獎懲機制,為文旅產業的持續發展儲備人才。

4.2“文旅+鄉建”,解決文化供需錯位

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這個問題上,要注意量質并行,滿足村民日益多樣的文化需求。具體做法如下:第一,深入研究鄉村居民文化消費特點,立足農村文化消費升級,創新制定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案。第二,借文旅融合之力,充分利用和發揮鄉村的文化資源,所建成的旅游設施如文化禮堂、文化服務站、博物館等既要涵育鄉村品格,讓典籍中的鄉村、文物中的鄉村、遺跡中的鄉村活態呈現,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同時還需照顧鄉村老年群體、流動群體和留守兒童群體的文化需求,做到對癥下藥。第三,建立鄉村建設文化提升評委會,成員由政府、文旅企業和村民構成,作為鄉村規劃建設的智囊智庫,在具體鄉建工作的推進中,充分考慮游客和村民兩方的需求,確保鄉建設施建一塊,成一塊,亮一塊。

4.3文旅+價值,促進城鄉文化融合

在當下這個“眾聲喧嘩”的大眾消費時代,鄉村文化振興不僅應體現文化的淳樸性,更應堅持多樣性的振興前提,破除城鄉文化壁壘,以先進文化的價值保證鄉村文化發展品味。

首先,政府應承擔起價值引領的核心作用,倡導健康多元的文化理念,以鄉村文化為基地,以融合價值為主體,完善自身對于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文化振興的戰略部署。一是建立城鄉文化互動示范區,邀請游客在體驗村莊風俗文化的同時,向地方村民講述他們的文化故事,引導城鄉文化多元融合。二是推進城鄉基礎文化設施共享工程,對于鄉村文化載體實施“互聯網+”改造,方便城市居民更好地了解鄉村文化,同時定期集中接送村民到城市中參加文化活動,感受文化氛圍,讓農村居民更好地了解城市文化,推進城鄉文化互相了解乃至融合。其次,企業要擔任起價值執行者的角色,文旅企業作為鄉村文化振興過程中的重要一員,要學習上級部門的價值宣示,摒除城鄉文化對立的錯誤觀念,擁抱融合價值觀。同時在對土地、基建等資源進行調配之前,做好民意調查,聽取城鄉各地居民的真實心聲,實現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的有效銜接。社會組織如新老媒體、公益服務協會、鄉村基層組織等則要做好價值監督者的角色,對上級決策和執行過程實施督導和監察,及時發現偏離城鄉文化融合這一核心價值理念的行為,并提出危險預警與改正建議。

5結語

綜上所述,實施鄉村文化振興戰略的目標不僅僅是保證鄉村居民“口袋富有”,更重要的是實現鄉村居民的“精神富?!?,及時摒除農村中落后思想對村民的荼毒,推進鄉村文化與現代文明接軌。通過實施文旅融合戰略,將鄉村的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相融合,借“文旅+產業”之力營造鄉村良好的經商環境與就業環境,著力解決鄉村文化振興主體缺失的問題;駕“文旅+鄉建”之車化解鄉村存在的文化資源供給不足和供需錯位的問題;馭“文旅+價值”之馬,在推進文旅融合的全過程遵循開放多元的價值引領,調和鄉村文化與現代文化互斥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趙月枝,沙垚.地方紅色文化的當代意義[J].紅旗文稿,2019(20):32-33.

[2] 畢普云.從百年黨史汲取偉大智慧[N/OL].海南日報,20210806[20220725].

http://hnrb.hinews.cn/html/202108/06/content_58470_13728797.htm.

[3] 沈湘平.自覺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J].人民教育,2022(22):6-10.

[4] 費孝通.鄉土中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12.

[5] 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WB/OL].(20180926)[20220725].

http://www.gov.cn/xinwen/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6] 陳運貴.關于鄉村文化振興的理論檢視與現實思考: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研究視角[J].皖西學院學報,2018,34(3):30-34.

[7] 阿諾德·湯因比.變動的城市[M].倪凱,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134-135.

[8] 張鳳華.從沖突到和諧:城鄉一體化中的農村文化發展[J].江西社會科學,2012,32(1):227-230.

[9] 顧益康,潘美華.以共富文化引領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思考[J].政策瞭望,2022(4):24-27.

[10] 王晶晶,黃生成.鄉村全面振興視域下鄉村文化振興路徑探究[J].現代農機,2023(1):44-49.

基金項目2022年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Y202249761)。

作者簡介劉光耀(1999—),男,江蘇徐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鄉村文化振興。

猜你喜歡
鄉村文化振興文旅融合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以鄉村文化建設助推龍江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誰遠誰近?
黑龍江省全域旅游發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產業發展
傳統文化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作用研究
廣播媒體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作用
文旅融合下文化遺產類景區體驗型產品開發研究
“文旅融合”奏響“城鄉大合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