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戰爭時期紅色歌曲及其傳播特征

2024-05-02 02:49王元鵬
韶關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紅歌大合唱抗戰時期

王元鵬

(沈陽音樂學院 音樂教育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8)

抗日戰爭是一場史無前例的中華民族與侵略者的拼死相搏,其激烈、壯烈、悲慘、絕望和英勇頑強、視死如歸都是曠古未有。以此為背景創作的紅色歌曲,或訴說山河破碎、祖國淪陷、民眾亡國的深哀巨痛,或表達出對于死難同胞的深切哀悼以及奮起反抗的壯懷激烈和勇敢犧牲、視死如歸的大義凜然,或充滿著送子參軍的高尚情操以及團結一致共赴國難同仇敵愾奮勇殺敵的激昂壯志,或體現出對抗戰勝利的熱切向往和必勝信心。其聲調節律或者深沉舒緩、婉轉凄涼,或者昂揚向上、悲涼慷慨,或者氣吞山河、激情蕩漾,或者短促有力、鼓舞人心。就是這樣一些思想內容和情感傾向以及藝術形式構成了抗戰時期紅色歌曲的基調和主體,造就了特殊時期諸多紅歌藝術珍品。

一、抗戰時期紅歌的時代背景

抗戰時期紅歌的創作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它是我國人民在抵抗外敵入侵、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歷史進程中,用歌聲表達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愛、對敵人的憎惡以及堅定信念的一種方式。其時代背景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即民族危機、抗日救亡運動、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力量。就民族危機而言,1931 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占領了我國東北地區,中華民族陷入了空前的危機。1937 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在此背景下,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紅歌應運而生。從抗日救亡運動來說,抗戰時期,我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層人士紛紛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救亡運動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推動了紅歌的創作和傳播。紅歌以激昂的旋律、鼓舞人心的歌詞,傳達了人民對抗日救亡的信念和決心。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面看,在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決抵抗日本侵略者,積極組織和動員人民群眾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中國共產黨通過自己的宣傳機構和教育手段推廣紅歌,使其成為抗戰時期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為紅歌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源泉。就人民群眾力量的背景來說,抗戰時期紅歌的產生,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紅歌的歌詞直接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心聲和愿望,旋律簡單易學,易于傳播。在中國共產黨的組織下,人民群眾通過唱紅歌,激發自己的愛國情操和抗戰信念。

在史無前例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在國家和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國人民沒有屈服和放棄抗爭,而是“被迫著發出了最后的吼聲”,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抗戰。因此,最能代表當時中國人民抗日救國意志與決心的紅色歌曲,成為這一時期重要的文化記憶和藝術載體。當時站在抗敵第一線的無數藝術家和知識青年,他們立足硝煙彌漫的抗戰背景,結合艱苦卓絕的戰爭生活和嚴峻殘酷的對敵斗爭形勢,以及全國人民同仇敵愾團結抗日的仇恨和激情;結合當時無數抗日英雄的流血犧牲和保家衛國的壯志和精神,以及人民對于抗戰勝利的理想和期待,寫出了一大批紅色歌曲。這些歌曲,有的哀嘆國家淪亡、人民流離失所、江山殘破不堪,并以此喚起人們的奮起抗爭;有的鼓勵人們英勇抗戰、許身祖國、奮勇殺敵,以其振奮人心去進行抗戰動員。無數的紅歌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形成抗戰紅歌的熱潮。根據相關文獻統計,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全國各地所創作演唱的抗戰歌曲多達萬首。而被選入《抗日戰爭歌曲集成》[1]的精品之作也有6000 余首。從抗戰時期紅色歌曲作品成就角度看,抗戰紅歌幾乎貫穿了整個抗日戰爭全過程,自始至終地伴隨著奮起抗戰的民族生存之戰,成為抗戰者奮勇殺敵的進軍號角,成為全民抗戰的精神動力和保衛國家爭取勝利的意志化身,體現出莊嚴的政治主題和鮮明的階級立場。

二、抗戰時期紅歌的莊嚴政治主題

抗戰時期的紅歌的思想傾向最突出地體現在這些歌曲包含著莊嚴的政治主題,旨在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團結抗日力量,宣傳革命理念,鼓舞士氣,動員群眾參與抗戰。

(一)呼吁民族危機激勵奮起救國

抗戰初始,上海國立音樂??茖W校所組建的由愛國青年學生為主體的“抗日救國會”,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該組織大力創作愛國救亡的歌曲,涌現出許多膾炙人口,傳唱廣泛的抗日紅歌。蕭友梅則成為這群熱血青年作曲家的代表,他首創的《從軍歌》,也成為開抗戰紅歌創作之先河的作品。隨后,黃自的《抗敵歌》《旗正飄飄》、周淑安的《同胞們》《不買日貨》、劉雪庵的《長城謠》《前線去》,以及丁善德的《從軍》與何安東《奮起救國》相繼問世。與此同時,黎錦輝創作的《愛國歌曲》專集,以及當時“學院派”為主導和旗手的抗日紅歌作品,也作為中國抗戰救亡歌曲的率先之作而出現。上述抗戰歌曲適應國家抗敵御侮救亡圖存的精神需要,在全國各地廣為傳唱,并以此營造出一股紅色歌曲創作熱潮、形成了救亡圖存、號召抗戰保衛國家、獻身殺敵的歌唱藝術氛圍??箲鸪跗谟楷F的紅色歌曲,在思想傾向上很好地反映了廣大愛國青年們報效國家、堅決抗戰的熱情決心和意志。

被這種救亡圖存奮身抗戰的藝術氛圍激勵,1934 年以田漢等人為骨干的紅色歌曲創作團體,亦即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家小組成立,且迅速擴大。該小組成員響應浴血抗戰的時代需要,面臨著國家危亡的緊急、耳聞目睹著全國抗戰的號角烽煙,每個人都把自己的一腔熱情和救國壯志化為藝術歌曲的生產,在創作出大量優秀抗戰紅歌的同時,也涌現出了許多杰出的紅色音樂家。聶耳和冼星海則成為其中最杰出的領軍人物和偉大的抗戰音樂家。梳理整個抗日戰爭時期的紅色歌曲可知,在抗戰初期,藝術家們所創作的主要紅歌有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任光的《打回老家去》、冼星海的《救國軍歌》《熱血》、呂冀的《新編“九一八”小調》《中華民族不會亡》及張寒暉的《松花江上》等一系列后來成為經典的紅歌作品。這些動人心魄激勵全民救亡圖存的紅歌,簡潔明快地勾勒了抗戰初期山河破碎、人民流離失所的國家民族的危亡形勢,生動地展示了艱苦卓絕、殘酷無比的抗戰實況,表達了中國全民的抗戰意志和救亡圖存決心,具有莊嚴的抗戰政治主題、體現出鮮明的反侵略階級立場;在音樂藝術形式上,這些歌曲大都基于民族曲調,節奏鮮明?;蛞缘统涟竦捻嵚?,或以慷慨激昂的音符,體現出國家民族處于危亡時刻,以及全民抗戰的英勇頑強和不屈不撓。

(二)號召舉國抗戰救亡圖存

到了1934 年,聶耳等一批抗戰音樂家們繼續在紅歌創作道路上奮勇前進。是年六月,田漢創作出新歌劇《揚子江暴風雨》,聶耳則為該歌劇創作出一系列紅色歌曲,如《碼頭工人歌》《打磚歌》《打樁歌》《苦力歌》等;接著,聶耳再為抗戰電影《大路》創作了主題曲和插曲《大陸歌》《開路先鋒》。與此同時,他還積極組建了“百代國樂隊”,來助推時代紅色音樂的洪流,用歌曲創作鼓舞著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次年聶耳又為田漢創作的話劇《回春之曲》配置了《告別南洋》《春回來了》《慰勞歌》《沒娘曲》等反映舉國抗戰救亡圖存的歌曲,同時為電影《逃亡》譜寫了《逃之曲》《塞外村女》等紅歌,為電影《凱歌》譜寫了《打長江》、為電影《風云兒女》譜寫了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和插曲《鐵蹄下的歌女》。黃鐘大呂激情滿懷,聶耳作為抗戰初期的紅色音樂家,他要求自己勇敢而勤懇地為“自己所做的音樂事業必須適應時代的潮流,要作革命的音樂去鼓起勞苦群眾的情緒?!保?]在聶耳上述的諸多紅色歌曲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他創作的電影《風云兒女》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

(三)歌頌抗戰激勵中華民族

冼星海是抗戰時期另一位創作出諸多紅色歌曲的杰出藝術家。從1937 年到1938 年冼星海投奔延安,僅用一年多時間,他共獨創或與人合作創作了70 多首紅色歌曲,用歌曲和歌聲營造出一個抗戰音樂新時代。這些激情演繹的作品大都是雄渾有力、氣壯山河的合唱歌曲,像《祖國的孩子們》《贊美新中國》《游擊軍》《救亡對口曲》《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后方去》,它們均密切結合現實抗戰生活,生動地反映了抗日戰爭的艱苦卓絕;運用明朗、健壯的聲音,并將其發揮到極致,把音樂化作雷霆萬鈞的力量和意志來吹奏抗戰救國的號角,因而廣為傳唱,成為合唱曲中的優秀紅歌。在這些歌曲中,尤以激昂奮進、熱血沸騰、激情澎湃的《黃河大合唱》最為杰出。這首歌曲產生于1939 年初,是中華民族最慘烈的時段,也是中國抗戰最艱難的關頭。歌曲的適時產生,把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場氣壯山河的抗戰,以及其中偉大人民的壯懷激烈渲染得酣暢淋漓,氣吞山河。使得中國人民從歌聲中聽到了希望,看到了勝利的黎明曙光。1939 年3 月31日,這首大合唱在鄔祈零指揮下首次于陜北公學禮堂公演就產生了空前的反響,獲得了巨大成功,歌曲也隨之迅速傳播到整個中華大地,激蕩起全國抗日軍民的信心和團結奮發的壯志;同時也給予當時艱苦抗戰以難以估量的巨大鼓舞,成為舉國抗日救亡圖存奮起戰斗的精神號角。除此之外,當時在聶耳,冼星海的引導下,一批音樂家和音樂青年如呂驥、麥新、周魏峙、賀綠汀、孟波等奔赴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據地,而張曙、孫慎、舒模、費克、李凌、趙諷等音樂藝術家則在淪陷區堅守。他們殊途同歸,異曲同工地為偉大的抗日戰爭創作紅色歌曲。

(四)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艱苦抗戰

隨著抗戰的深入發展,到了1942 年,毛澤東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使得一批抗戰音樂家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從而激發了紅色歌曲的創作。王大化、李波、路由編劇,安波作曲的新型秧歌曲《兄妹開荒》成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作。這些紅色音樂家們在漫長艱難的抗日戰爭中,將自己的歌曲創作與抗戰生活同步、與英勇的軍民共享。因此,他們所生產的紅色歌曲在當時也很自然地體現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起到了支持抗戰的作用,并比“其他藝術都要來得更為直接和有力?!保?]到了抗日戰爭后期,藝術家們所創作的紅色歌曲主要體現為三方面的成就:一是創造出一批反映和歌頌延安軍民大生產熱潮的紅歌如《南泥灣》《八路軍開荒歌》《交公糧》《擁軍花鼓》《生產與抗戰》《路是我們開》《拓荒歌》《開荒》《春耕曲》等。這些作品樂觀向上、鼓動性強,推動了延安的大生產運動;二是描寫歌頌和刻畫八路軍和民兵游擊戰的紅色歌曲,如《游擊軍》《游擊隊》《八路軍的鐵騎兵》《民兵歌》《拿起我們的槍》等。這些歌曲節奏輕快、音樂新穎,很好地反映了敵后游擊戰的實況和游擊隊員們的精神風貌;三是面對敵人的殘酷掃蕩以及戰爭的艱苦卓絕,歌頌和贊揚了軍民積極抵抗、頑強不屈的精神。像《鬼子奈我何》《軍民一定能戰勝》《追悼左權同志》,尤其是聞名遐邇的《大刀進行曲》和《游擊隊員之歌》等[4]。

三、抗日戰爭時期紅色歌曲的傳播特征

眾所周知,藝術傳播是指藝術信息或作品借助于一定的物質媒介和傳播方式傳遞給接受者的過程,歌曲傳播屬于藝術傳播的表現之一。從傳播學理論上說,歌曲作為音樂藝術的一種,其傳播實質包括兩種傳播形式:一是作曲家在創作作品過程中體現的人內傳播,亦即歌曲作品醞釀產生過程形成的傳播;二是作為藝術作品的歌曲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傳播方式,將歌曲作品傳遞給接受者的過程。因此,抗日戰爭時期的紅色歌曲傳播大體表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特征。

(一)即時性

抗日戰爭時期的很多紅色歌曲的創作和演唱與抗日戰爭發展過程幾乎同步?!熬乓话恕笔伦兒?,東北地方政府采取消極的不抵抗政策,使得日本侵略者關東軍迅速占領了東三省,導致三千萬東北同胞痛失家園、流離失所,國土喪失、親人分離,大批難民流亡關內。此時紅色歌曲《松花江上》適時產生,并因為生動貼切地反映了東北淪陷的悲慘實況而得到廣泛的傳唱,照應了彼時的抗日形勢和氛圍。紅歌傳播的歷史性特征極為明顯。與此類似,當1935 年中央紅軍進入延安地區后,急需進行革命隊伍的擴充,以強化抗日武裝力量,組織抗戰部隊開赴抗日前線,盡快用革命武裝大力展開游擊戰爭。適應著這樣的形勢需要,產生了《熱血》《救國軍歌》《我勸我男人參加八路軍》《游擊隊歌》《游擊隊員之歌》等宣傳革命的歌曲,呼吁群眾參加到抗戰隊伍中以及歌唱游擊戰爭有效打擊敵人的重要作用。這種緊緊跟隨抗日戰爭形勢發展的紅歌也很快得到了廣泛的傳唱,成為當時抗戰的精神力量;這一時期紅歌傳播的即時性更突出地體現在抗戰的低谷期。1938 年前后,抗日戰爭進入到最艱難、最悲慘的階段,其時日寇對中國展開了大范圍的瘋狂進攻、國土不斷淪陷,阻擊節節敗退,抗戰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低潮,人民幾乎陷于深深的絕望,就在這關鍵的時刻,大型聲樂套曲《黃河大合唱》適時產生并進行公演,這首大合唱以黃河母親發展起來的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民族歷史為依托,痛斥日本侵略者給中華民族和歷史文明造成的深重災難和殘忍破壞,表達了全國人民同仇敵愾團結御侮抗擊侵略、捍衛家園的不屈不撓氣概,給絕望中的中國抗戰注入了極大的力量和信心。此曲甫一公演即成為舉國傳唱的紅色歌曲并受到全國上下的歡迎。而當延安的抗戰因為資源不足需要自力更生時,紅色歌曲中又不失時機地創作出《南泥灣》《八路軍開荒歌》《生產與抗戰》《開荒》等歌頌軍民大生產的歌曲,這些歌曲也是一經產生就在延安軍民中流傳開來,幾乎人人傳唱。

(二)階段性

抗日戰爭時期的紅歌創作和演唱,從其創作和演唱的時間上,明顯地呈現出階段性。其時的紅色歌曲創作和演唱傳播大致可分為三階段。一是從1931 年的“九一八事變”東北地區淪陷到1937 年盧溝橋事變全國抗戰開始的抗戰初期。此階段紅歌創作方面的代表音樂家是聶耳,因此一些學者亦稱該階段為“聶耳階段”[5]。本階段除了聶耳創作的紅歌外,上海國立音樂??茖W?!翱谷站葒鴷钡臒嵫嗄陚円矂撟髁嗽S多救亡圖存的紅歌,且每一首歌曲產生都在上海得到廣泛傳播。此外,當時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家小組也強力推出了《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和《松花江上》等歌曲并得到了廣泛傳唱。在這一階段,藝術家大多以激情進行紅歌創作并以個體演唱為主,同時,利用電影插曲進行傳播也是該階段紅歌傳播方式之一。如《義勇軍進行曲》就是聶耳為電影《風云兒女》譜寫的主題曲,最開始就是通過電影主題歌的方式傳唱和傳播的,《鐵蹄下的歌女》則是以這部電影的插曲形式傳播開來;二是“七七事變”到1942 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的抗戰中期。該階段代表性音樂家是冼星海,代表性紅歌作品則是他創作的《黃河大合唱》。此一階段紅歌傳播體現為對抗戰的鼓舞和對抗戰勝利的堅持和信心的樹立;此外,紅歌的傳播除了創作作品數量眾多之外,多以合唱的演唱方式傳播也成為本階段的特點,當時絕大部分雄渾有力氣壯山河的歌曲都是用大合唱方式演唱。像《祖國的孩子們》《贊美新中國》《游擊軍》《救亡對口曲》《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后方去》大都是合唱作品,《黃河大合唱》則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從1942 年到抗戰勝利可視為第三階段,屬于抗戰后期。此一階段許多新型音樂家嶄露頭角,他們的紅色歌曲創作在民族化和大眾化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其中以“秧歌運動”中的紅歌為代表。與此同時,在創作傳播和演唱傳播方面,這一階段的特征也頗為明顯,即秧歌伴舞成為很突出的傳播方式。

(三)普及性

抗戰紅歌因為即時性強,反映世事發展變化及時,尤其是與抗戰形勢配合密切,所以一經創作,便被廣大抗日軍民廣泛傳唱,而且因為切合實際,及時反映抗戰形勢,所以很快傳唱到祖國各地。像張寒暉在東北淪陷以后,面對著國破家亡的情景所創作的《松花江上》,正與當時的亡國危險來臨之時。無數的同胞在絕望悲哀中,受著歌曲的感染,與歌曲的主體和聲韻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因此這首紅歌便得到了廣泛的傳唱,至今方興未艾[6]。類似的情況是《黃河大合唱》的廣泛傳唱。這首紅歌誕生于抗戰最為艱難的相持階段,此時中華民族命懸一線、前途危如累卵,《黃河大合唱》應時而出。民族同仇敵愾、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崛起,和著高昂悲壯的聲調,振聾發聵的呼喊,表達了國家和民族在絕望中的掙扎和不屈不撓的防抗意志。于是舉國上下一致地共鳴,《黃河大合唱》得到了廣泛的傳唱,形成大范圍的普及。至于《義勇軍進行曲》在抗戰時期的傳唱傳播程度,更是家喻戶曉。

(四)演唱形式多樣

抗戰時期的紅歌在演唱形式上,除個人獨唱外,最多的演唱形式是合唱。因為合唱更能夠營造出團結御侮,共同奮斗,一起為了國家戰斗犧牲的感情和氛圍,從而產生最佳的音樂激勵效果??疾炜箲饡r期的紅歌演唱形式可見,其時很多作品都是為了大合唱的演唱形式所創作的,這在歌曲的名稱上可見一斑。如《畢業歌》《黃河大合唱》《到敵人后方去》《義勇軍進行曲》《八路軍開荒歌》等,歌曲的主體就是一個群體,就是一個抗戰的團隊?!懂厴I歌》講述的是一群學成畢業的熱血青年,他們在國家危亡的關頭要大家起來,奔向救亡圖存的前線,把青春和熱血獻給偉大的祖國;《黃河大合唱》則是更廣大群體的共同發聲,代表著民族的怒吼和反抗,表達著中華民族保家衛國的愿望;《到敵人后方去》的歌唱主體是中國共產黨武裝游擊隊,他們在敵強我弱寡不敵眾的抗戰形勢下,不得已與正面抗戰脫離而勇敢地深入到敵人的后方,歌曲是他們堅強意志和勇于犧牲的心聲。與此相同,《八路軍開荒歌》的演唱主體則是八路軍群體。另外,利用電影插曲進行傳播也是抗戰期間紅歌傳播方式之一。如《大陸歌》《開路先鋒》就是通過抗戰電影《大路》傳播開來,而《打長江》則是通過電影《凱歌》傳播開來;此外,在抗戰紅歌中,還有與陜北秧歌相伴的演唱形式。如新型秧歌曲《兄妹開荒》《擁軍花鼓》等。

(五)持久性

抗戰時期紅歌的傳播,因為緊密結合抗戰形勢,積極動員和鼓勵全民抗戰,同時也一直得到各種宣傳隊伍的支持,因此這些抗戰紅歌并不僅止于抗戰時期的實時傳播??箲饎倮笥绕涫钱斝轮袊闪⒁院?,作為中國革命偉大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仍得到了經久不息的演唱和傳播,并成為新中國幾乎每場大型演唱會的主打節目之一。其中的《義勇軍進行曲》還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而《黃河大合唱》的傳播發展更能說明抗戰紅歌傳播的持久性。作為一部體現民族性、革命性主流價值觀兼具音樂審美和教育功能的《黃河大合唱》,其強烈的時代性和鮮明的革命性都有助于自身的傳播。該合唱曲在公演獲得巨大成功后,首先是曲譜版本得到傳播,有1939 年延安創作本和1941 年在蘇聯重新改寫的曲譜本;而從配樂傳播看,該歌曲在解放區演唱時還主要用傳統樂器伴奏,到蘇聯版本演唱時,就采用了三管編制的大型交響樂隊伴奏。此外,在新中國成立前《黃河大合唱》還有唱片和無線電傳播;新中國成立后《黃河大合唱》更進入技術傳播以及大眾傳播層面:1982 年該歌曲被利用立體聲錄音重新出版、1985 年該歌曲由中央樂團在香港演出、1989 年又在臺北演出。進入21 世紀后,隨著網絡媒體傳播方式對音樂傳播影響力的增強,《黃河大合唱》開始通過網絡媒介傳播。

四、結束語

抗戰時期紅色歌曲作為我國近現代音樂史上重要的革命作品,以其強烈的時代性和鮮明的革命性,在創作傳播與演唱傳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現出多方面的傳播特征,也從而體現出特定的價值意義,不僅為抗日戰爭,也為后來的中國革命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箲鸺t歌吹響了中國人民奮起抗戰的號角,擂響了全民同仇敵愾走向殺敵前線的戰鼓,成為人民群眾奮勇殺敵的戰略指導,最終成為中國近現代音樂藝術史上的精品??箲饡r期的紅色歌曲是我國音樂發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深入研究抗戰時期的紅色歌曲,一定會為新時代音樂藝術作品的生產和深入傳播,以及創新發展提供很好的參考和借鑒。

猜你喜歡
紅歌大合唱抗戰時期
紅歌是怎樣“煉”成的(下)——《唱支山歌給黨聽》背后的故事
紅歌串串燒
一二·九大合唱
抗戰時期的“跑警報”
蘇區紅歌串燒
春天的大合唱
抗戰時期的周恩來與統一戰線工作
抗戰時期間諜劇綜論
蟋蟀大合唱
大合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