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治未病”思想在培養醫學生職業道德中的應用

2024-05-02 12:10白璐黃建波
浙江臨床醫學 2024年2期
關鍵詞:治未病醫學院校職業道德

白璐 黃建波*

醫學是科學與人文的交相輝映,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人文性?,F代醫學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成為醫術精湛、醫技高超的醫務工作者,更要著力培養其成為醫德高尚、仁心仁術,具有家國情懷的醫療衛生事業人才。但目前醫學教育普遍存在重專業能力培養輕職業道德教育的現象,因此,加強醫學生德育教育、提高醫學生職業道德水平成為高等醫學院校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從中醫“治未病”理論這一角度切入,探討“治未病”思想融入醫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路徑。

1 中醫“治未病”思想的含義及其當代價值

“治未病”思想最早見于春秋戰國時的《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碧拼鷮O思邈《備急千金藥方》提到“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經過歷代醫家兩千多年的發展和完善,“治未病”思想形成了包含“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變”、“愈后防復”四種境界的理論體系[1],是中醫學的特色理論,蘊涵未雨綢繆、防微杜漸、以人為本等中醫藥文化核心思想。中醫“治未病”思想發展至今,在醫藥衛生領域和非衛生健康領域都有著重要指導作用。其堅持預防為主和防治一體的健康理念,不僅能夠提高國民整體健康水平,還指導現代醫學朝著“綠色健康”的方向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 年2 月《求是》雜志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提到“治未病”思想,強調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于無事之前?!备菍ⅰ拔床∠确馈?、“辨證論治”等中醫藥核心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文化,巧妙地運用到治國理政和人才培養中來,賦予古老的中醫“治未病”思想在新時代醫學教育中煥發勃勃生機。

2 醫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的重要性及現狀

2.1 醫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的重要性 (1)落實立德樹人的時代要求。2020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強化醫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加強醫學倫理、科研誠信教育,發揮課程思政作用,著力培養醫學生救死扶傷精神”。作為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的重要陣地,高等醫學院校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培養醫療衛生事業人才的重要使命[1]。醫學生思政教育的核心是職業道德教育,樹立醫學生為人民服務意識,培養其為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做出貢獻,這是醫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保障,更是醫學院校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時代要求。(2)培養卓越醫師的重要內容。根據《全球醫學教育基本要求》和《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醫學生的培養目標分為職業素養領域、科學與學術領域、臨床能力領域、建設與社會領域、創新與發展領域共五部分,其中職業素養領域是第一培養目標,即培養出以人民為中心、以健康責任為使命的醫學生是醫學院校的第一要務。職業道德教育是引導醫學生形成尊重患者、關心患者的利他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為人類健康做貢獻的責任觀,在學以致用中實現生命至上的醫學生使命。(3)緩解醫患矛盾的重要手段。近年來,不和諧的醫患關系時有新聞報道,患者對醫生越來越不信任,醫患之間的壁壘越來越深,對醫生的職業形象造成不小的影響。職業道德教育應引導醫學生樹立仁心仁術操守和大醫精誠的品德,尊重、關心、理解患者,站在患者的角度和立場思考問題,正如孫思邈在《大醫精誠》所言“見彼苦惱,若己有之”,體現出醫生對患者的人道主義關懷,減少醫患矛盾的產生,建立醫患間彼此信任的紐帶,樹立醫務工作者良好的職業形象,形成全社會尊醫、重醫的風尚。

2.2 醫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的現狀 (1)思想認識不夠重視。作為培養新時代醫學人才的重要陣地,醫學院校普遍存在重業務輕德育、重技能輕人文的現象。醫學院校本科生大部分在二年級以后即進入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在三年級以后進入醫院進行實習,研究生更是要求有33 個月的規培輪轉時間,多數醫學院校普遍將醫學倫理學課程放在第三學年開設,或者將醫德課放在思想政治課中作為一個單元開設,課時一般在18~30 學時,是美國、英國等國家同類課程學時總數的1/5[2],導致醫學生接受思政教育的課時占比非常少。(2)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很多醫學院校對思政課教師配備相對不足,未達到規定的師生配比標準,有不少思政課程是輔導員或者機關管理干部兼職授課的,師資隊伍專業性和穩定性比綜合性院校較差。另外,醫學院校的專業課老師更側重于對醫學生職業技能的傳授,常不注重對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引導,課程思政出現醫學專業教育與思政育人切合度不高、兩張皮現象,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未能實現。(3)育人形式過于單一。長期以來,醫學院校的職業道德教育主要依靠課堂和書本知識的灌輸,醫學院校在課程思政的探索和改革亦未起到良好效果。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大部分是通過老師教授這一形式被動接受,多數老師在授課時未結合醫學生的專業背景講授相關職業素養,對學生職業精神和道德品質的引導等缺少現實生活的實際案例,導致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缺乏生動性和可行性。另外,醫學院校的講座、海報、宣傳欄、廣播、網站等更注重宣傳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醫德教育內容不夠,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未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

3 中醫“治未病”思想融入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理論基礎

3.1 確立目標是融入的起點 “治未病”思想的核心是在疾病發生前阻斷疾病的產生源頭,一旦未阻斷成功,即要控制病情蔓延,不使其進一步惡化[3],其終極目標是全方位、全過程維護人的身心健康,達到和諧長久的理想狀態,這與醫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目標基本吻合。目前,一方面醫學生處于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其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尚未完全定型和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另一方面,相對其他專業的學生,醫學生課業繁忙、臨床任務繁重,學制時間較長,其畢業、就業等各方壓力更大,這些因素均會對醫學生思想觀念產生一定的影響。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目標是幫助他們在多元價值環境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迷茫困惑的處境中堅持“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初心和使命,引導醫學生樹立為人民健康服務的職業操守,為健康中國戰略培養德術雙馨的醫務工作者。

3.2 價值引領是融入的核心 醫學生的身心特點、成長階段與社會角色決定了他們更多關注自身的專業技能與就業愿景,與綜合性院校學生相比,缺少人文精神和家國情懷,這就導致部分醫學生不能正確的認識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系。在調查研究中發現有些學生談及自己的入黨動機是為今后找工作增加籌碼,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也是為了拿到實踐學分提高綜合測評名次[4]。這些醫學生或多或少地出現了職業理想缺失、人文精神匱乏、社會責任感不夠等現象。文化價值是“治未病”思想的顯著價值,其蘊涵的“仁心仁術”、“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和責任擔當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體現,更是偉大民族精神的時代彰顯,對于培養醫學生的職業道德和精神世界具有鮮明的價值引領作用。醫學院校職業道德教育需要充分挖掘“治未病”思想關于仁愛的價值理念和教育資源,引導醫學生正確認識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的辨證統一,培養弘揚救死扶傷、堅持甘于奉獻的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醫務工作者。

3.3 規劃實踐是融入的路徑 “治未病”強調在疾病未發生之前通過起居有常、合理飲食、勞逸結合、調整情緒以及針灸、推拿、食療等全方位的保健方法預防和阻礙疾病的發生,其實踐意義不僅對人的身體健康具有完整系統的指導作用,還對培養醫學生職業道德,構建醫學生職業精神具有更強的實踐意義。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將“治未病”思想應用于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指導醫學院校通過多措并舉的方式建立職業道德教育體系。如樹立協同理念,統籌學校、醫院資源,完善職業道德教育的頂層設計和組織架構;優化課程體系,將職業精神培養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豐富育人內容;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德育水平和人文精神,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道德情操[5]。

4 中醫“治未病”思想在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的應用

4.1 以“未雨綢繆”的思維觀營造職業道德育人氛圍 “治未病”理論的核心思維是強調在疾病未發生之前通過各種預防保健方法使人獲得身心俱佳的狀態,體現的是“未雨綢繆”、“未病先防”的境界,將這一思想應用于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是在學生職業道德未發生偏差時即進行潤物無聲的培養,以達到醫學院校立德樹人的目的。首先,將職業道德教育融入新生始學教育中,邀請醫學專家等進行職業道德講座,重溫醫學生誓言,開展對“大體”老師的緬懷致敬等活動,培養醫學生的仁愛之心和醫德素養。其次,在校園物質文化設計中,將“治未病”典型人物和事件及其“治未病”思想中的居安思危、見微知著、仁心仁術等思想鐫刻在文化長廊上,成為積極而生動的無聲老師,讓學生受到潤物細無聲的影響。最后,校園精神文化活動要有感染作用,結合醫師節、護士節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相關活動對醫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熏染,如舉辦道德大講堂,邀請專家學者、名人名家開設講座報告,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育人氛圍[6]。

4.2 以“仁心仁術”的價值觀豐富職業道德育人內容 “治未病”理論包含在中國傳統醫學思想中,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要充分挖掘其中“以人為本、仁心仁術”的教育資源,引用典型的人物、事件作為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和載體[7]。首先,在課堂教學中,以中醫藥文化“大慈惻隱之心”融入,導入“杏林春暖”等典型的中醫藥仁心仁術故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人為本的理念和懸壺濟世的優秀品質,培養醫學生樹立為患者著想的大醫精誠之心,使其成為具有家國情懷的新時代優秀醫務工作者。其次,開展以“仁心仁愛”為主題的教育活動,豐富社團活動內容,經常性開展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至鄉鎮基層或醫療衛生條件差的地方開展義診和健康咨詢等活動,培養醫學生對生命的尊重。最后,結合治未病“以人為本”的思想,通過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以心養人等途徑,從理想教育、愛國教育、職業教育、責任教育等方面來豐富醫學生職業道德內容,培養醫學生人文精神。

4.3 以“辨證論治”的整體觀構建職業道德培養體系 “治未病”思想講究要全面掌握人的狀態,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和不同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診療措施,體現的是中醫“辨證論治”、“整體觀”、“陰陽平衡”等思想。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作為一項基礎性、全局性、長期性工作,貫穿于醫學生培養的全過程,因此要加強頂層設計,注重統籌謀劃,健全醫學生職業道德培養體系。首先,統籌職業道德教育的育人資源和力量,完善育人教師隊伍,發揮教職工、醫護人員乃至校友的作用[8],加強醫德教育,整合校內外、課內外的教育資源從而實現育人工作的協同聯動。其次,強化職業道德課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在課程設計上,根據醫學生人才培養特點,從專業需要出發,選擇開設醫患溝通學、醫學倫理學、醫學哲學、醫學法學、醫學心理學等醫學人文系列課程,構建醫學生職業道德課程體系,將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緊密融合,拓寬醫學生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最后,全力打造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第二課堂,將教師傳授的理論知識與第二、第三課堂的實踐活動有效結合,在社團活動、社會實踐中筑牢醫學生職業道德的防火墻。

5 結語

醫學職業道德教育是未來醫學人才素質教育的關鍵?!爸挝床 彼枷胨N涵的價值理念和實踐方法與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具有相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治未病”思想通過營造育人氛圍、豐富育人內容、構建培養體系等三方面途徑融入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在賦予“治未病”思想時代意義的同時,既繼承和發揚中醫藥文化,又培養了德藝雙修的醫學人才,使古老的“治未病”思想在現代醫學院校思政教育中重新煥發生機,助力卓越醫學人才的培養。

猜你喜歡
治未病醫學院校職業道德
會計職業道德現狀之我見
關于醫學院校醫用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
淺談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大學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孫思邈治未病觀與養生理論探析
朱長剛:大醫更要“治未病”
體質辨識在社區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價值
論高校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修養
在弘揚職業道德中爭創“青年文明號”
“慕課”(MOOCs)發展對高等醫學院校教學改革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