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師范院校全程本科導師制實施現狀及優化策略研究

2024-05-02 19:04張雨李雅婷王子昕
成才之路 2024年10期
關鍵詞:師范院校導師制全程

張雨 李雅婷 王子昕

摘要:全程本科導師制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階段分別制訂導師指導計劃,在學業規劃、專業輔導、科研探索以及品德培育等方面實現本科生培養各階段、各環節的導師全程指導,有利于高校完成培養高素質、高創造力的復合型人才的任務。高校應結合三全育人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拓寬導師選擇路徑,提高指導針對性,創新指導模式,暢通指導渠道,促進全程本科導師制的順利推進,實現育人質量的有效提高。

關鍵詞:地方師范院校;全程本科導師制;三全育人;導師;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5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0-0017-04

基金項目:本文系牡丹江師范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青年研究項目“師范院校本科導師制實施現狀及優化策略研究”(編號:QN20190 14)研究成果

如何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一個長期而艱巨的課題。因此針對本科生的特點,探討適合他們的培養方式,是培養創新型和應用型的高質量人才的重要途徑。當前,無論是國內的“雙一流”高校,還是一般高校,都在積極推進本科生導師制。但是,我國高校的導師制是一種“舶來品”,個別高校在沒有考慮實際的情況下,對牛津導師制進行了簡單的照搬,導致出現“南橘北枳”的局面。所以,在對本科導師制進行改革與完善的過程中,只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到現有的各種教學管理體制與本科生導師制的兼容性,建立功能互補、結構合理、運轉效率高、適合本校實際的本科生導師制方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人才培養效果。本文基于全程本科導師制的內涵與原理以及地方師范院校全程本科導師制的現實困境,對地方師范院校全程本科導師制的優化路徑進行探討,以期為解決當前高校全程本科導師制存在的問題提供參考。

一、全程本科導師制的發展與內涵

從西方教育的歷史來看,在14世紀英國牛津大學就提出了“導師制”,17世紀則出現了“個人輔導”。近年來,我國高校開始推行“導師制”,并把“導師制”運用于大學生德育工作中,希望從人文主義的角度,對大學生德育工作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1]。我國于1938年首次實行導師制,由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主持,并在本科教學中推廣了包括導師制在內的學分制。本科全程導師制是依托本科專業,以培養本科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為每名入校本科新生配備導師,在學業規劃、學習過程、科研探索以及品德素養等方面全方位輔導本科生的一種互動式培養制度。其以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為基礎,關注每個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通過導師的個別指導和言傳身教,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遵循個性化培養原則,結合研究性教學的特點,組織實施教學,鍛煉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有責任感的行業精英。本科生全程導師制突破了班級授課制以單向傳授為主的模式,實現了教書育人理念與教師教學實踐的融合,賦予了本科生導師制新的內涵?!叭恕本o扣“育人”的核心目的,從育人主體、育人時間和育人空間三個方面,建立了系統的、一體化的、開放的育人機制,這為全程本科導師制的具體實施提供了明確的指引。一是大學教師和實習單位共同擔負著培養人才的職責,二是把培養和指導工作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和成長過程,三是有效地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并圍繞大學生學習的每一個環節,對其進行全方位的指導。此外,大學生導師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可以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進行指導。全程本科導師制要求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

二、地方師范院校全程本科導師制的現實困境

實踐證明,本科生導師制可以彌補現行高校體制中存在的教育盲區,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和學術性的指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推動學生高效發展。但是,當前我國大學本科生導師制在推行過程中卻遇到了許多實際問題。

1.師生比例不合理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目前國內的普通本科高校中,教師與學生的比例出現失衡,高?!吧鄮熒佟背蔀橐粋€很常見的問題。我國普通高校大都面臨著師資力量不足、學生人數過多、生師比過高等問題。由此高校大多選擇“一對多”的教學模式[2],即一名本科生導師負責多名本科生的指導。目前,在高校實施“導師制”,最大的困難就是教師的短缺。以歐美大學為例,若要使導師制發揮效用,每個導師通常只指導5名~6名學生,而不應多于10名學生。然而,目前我國高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數量比偏低,難以真正發揮導師制的作用。

2.導師任務過重

在全程導師制下,所有的導師都應以面談為主。但是,在本科生、研究生教學中,教師不僅承擔著授課的職責,而且承擔著本科生實習、研究生輔導、科研等工作。如此之多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使教師們難以抽出時間和精力與學生進行面對面溝通。另外,在本科生的“全程導師制”實施過程中,需要導師為學生的思想、心理和就業等問題提供幫助,且校外的輔導工作也要消耗教師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僅僅依靠教師的責任感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很難確?!叭虒熤啤钡膶嵤┬Ч?。

3.導師的角色定位不明確

一些教師在科研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較多,但在個性化教學方面的投入卻存在不足。個別教師在課堂上只注重一般性的講解,缺少針對性的指導;只強調知識性的學習,缺少學術指導;以“教書”為主,“育人”為輔;在實踐教學中以“課程標準”為主,缺乏個性化的引導。導師將工作重點放在保障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正常運行上,與學生的日常溝通缺乏規范,無法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正確引導,這也使得本科生全程導師制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由此可以看出,在目前的本科教育制度的設計與安排中,缺少一套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個體發展與成長的具體方法,這很容易導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產生許多疑惑與問題,卻不知道該向誰求助。

4.專業性管理不完善

在當前的高等教育中,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與學生發展的制度,包括課堂教學制度、實踐教學制度、導師管理制度等,這三大制度在促進高等教育的發展中具有基本而關鍵的作用。本科導師制的核心是從學生自身發展和成長需求出發,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成長[3]。這不僅需要本科生導師明確自己的責任與職權,也需要高校在選人時考慮本科生導師的個人情感與理想,同時兼顧業績報酬與社會聲譽,使其在工作中獲得應有的尊重與肯定。此外,一些高校缺乏鼓勵導師投入全方位育人的系統激勵機制,也沒有將本科生導師制實施情況納入教師年終考核,并考核結果存入教師工作檔案,作為教師年度履職考核、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評先評優等方面的重要依據,不能充分發揮本科生導師在本科人才培養中的指導作用[4]。

三、地方師范院校全程本科導師制的優化路徑

“三全育人”是新時代對高校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但因各高校本科導師制的計劃大致相同,缺乏自身特色,而沒有充分發揮本科導師制的應有作用。這就要求各高校立足自身優勢和特色,借鑒其他高校經驗,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制訂符合學生發展需要和專業建設需要的全程本科導師制,解決目前高校本科導師制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充分發揮導師制的內在價值,讓導師制真正成為學生的“成長之窗”[5]。下面從觀念導向、形式安排、指導模式等方面,為地方師范院校全程本科導師制提供相應的改革途徑。

1.結合三全育人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

“三全育人”的教育思想,使本科導師制具有了全新的內涵與生命力,使其教學內容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與發展?!叭恕钡慕逃枷肱c本科生導師制相結合,能夠構建起以導師制為抓手,以導師為紐帶,以社會、家庭和學生為主體的育人團隊,形成大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從學習到生活的完整育人體系[6]。高校開展“三全育人”建設的基礎是教師,教師不僅要完成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重要任務,而且肩負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任。因此,在“三全育人”的要求下實行本科導師制,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對新時期大學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這就要求導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要將學生的全面成長作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讓學生在價值塑造、專業學習、創新創業三個方面實現全面成長,完成專業建設目標下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學生成長為核心的高校本科全程導師制,一是要在價值塑造上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價值觀,幫助學生科學規劃職業發展方向,為社會培育高層次的人才。二是要將專業教學與專業建設和發展的需要相結合,利用導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正在學習和成長的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們找到一個符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向和職業發展方向[7]。三是要在創新創業上加強引導,使學生可以自己對學習過程、目標定位、計劃安排做出清晰的判斷,并能夠理性地進行自我審視,正確看待創業風險,從而實現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此外,高校完成“三全育人”任務的關鍵在于構建全員參與、職責清晰、良性互動的育人體系,因此應積極推進各部門、教師和學生的協同育人模式,形成工作聯動、合作育人的工作機制,明確每個部門、教職工的職責和任務,以更好地完成育人工作。想要促進全程本科導師制良性可持續發展,高校還要構建完善的考評與激勵機制,激發導師的工作熱情,積極對教育指導工作方式進行創新,進而構建與學生之間的深度互動關系,從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指導工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8]??蓪χ笇С尚э@著、學生滿意度高的優秀本科生全程導師進行表彰和獎勵,并在崗位聘用、評優評先、在職進修、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傾斜。

2.拓寬導師選擇路徑,提高指導針對性

高校的發展方向、專業種類有很大的差異,學生的素質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導師的指導也要有自己的特色,應該探索出一種與學校情況相適應的、分層次的指導方式。本科導師制并不一定是一成不變的,它應該因人而異,因地而異,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每個教師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導師制度并不是要求教師“全能”,而是讓教師充分發揮自己擅長領域的能力。研究能力強的教師,既能引領學生進行研究,又能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教學能力強的教師,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的學習;擅長創新創業的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更多的創新創業方面的指導,將知識和思維能力運用到實踐活動中,在實踐參與中提升學生的能力。高??梢詫煹膬瀯蓊I域為依據,將導師劃分為科研型導師、學科型導師、指導競賽型導師等多種類型,并在信息平臺進行公示,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規劃和發展方向,選擇適合的導師,以打破固有導師束縛,在教學方式上形成“互助”的局面[9]。當然,教師不是萬能的,當學生詢問教師不熟悉的問題時,教師可找其他導師幫助,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指導。此外,在建設本科導師制的過程中,高校要積極地打破思維定式,豐富和拓展本科導師的基本內涵,以知識傳授和學業輔導為基礎,將校內外的各種資源都充分地利用起來,讓教學指導跨領域進行[10]??梢詮纳鐣咸暨x出優秀的專家、學者作為本科生的第二指導教師,以解決由于學科封閉所造成的發展缺陷。也可充分調動校友的資源,將與學生所學專業有關的行業或行業的優秀專家和人才納入到本科導師隊伍中,充分發揮其在專業發展與生涯規劃方面的優勢,持續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指導他們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創新指導模式,暢通指導渠道

高校應構建線上與線下同步,專業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第一、二課堂相結合,實踐與創新相結合的新模式,形成基于導師制度的新型“三全育人”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導師應從理論指導與實踐鍛煉兩方面著手,豐富自身的指導方式[11]。一方面,要持續加強理論學習,用更前沿的專業理論解決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實務訓練,并結合專業技能的要求與標準,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背景開發資源,建立網絡智能庫,為學生的崗位實習提供機會與平臺,讓他們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本科生導師傳授的知識、理論以及處理問題的方法。這樣,能夠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術水平和職業能力,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使學生與導師間的交流變得更加有效。高校應對教師的互動機制和互動方式進行完善,參與到導師的指導工作中,持續提高導師的教學指導水平,實現高校、導師和學生之間發展的同步性與互構性,從而提高育人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本科生導師制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舉措。地方師范院校只有從觀念導向、形式安排、指導模式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才能解決全程本科導師制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7]張馨木.“三全育人”視角下高等學校本科導師制實踐路徑探索———以安徽建筑大學城鄉規劃專業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3(05):137-140.

[2]翟國棟,武曉華,曹洪治等.本科生全程導師制:問題與對策[J].中國大學教學,2017(01):66-69.

[3]賈繪澤.高校推行本科導師制的幾個主要問題[J].教育探索,2016(10):44-47.

[4]李青.本科生導師制:模式、問題及對策[J].現代教育管理,2019(12):69-73.

[5][8]馬詩佳.師生互動視域下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效果與完善路徑[J].科教文匯,2022(21):14-18.

[6]張敏,陳興智,史永慶等.基于本科生導師制的“三全育人”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蚌埠醫學院為例[J].大學教育,2023(10):68-70+75.

[9]孫芬娜,苗榕峰,嚴雅欣,等.地方院校本科生導師制實施現狀及對策思考[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23,25(04):76-80.

[10]杜瑩瑩,陳起風.本科生導師制的現狀、問題及優化路徑———以中部某省七所高校為例[J].黑河學院學報,2022,13(09):74-77.

[11]李奇虎,俞雅蓮.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審視與實踐[J].江蘇高教,2021(10):66-69.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the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in Local Normal Colleges

Zhang Yu, Li Yating, Wang Zixi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Mudanjiang 157000, China)

Abstract: The full process undergraduate mentorship system formulates mentorship plans based on different learning stages of students, achieving full guidance from mentors in various stages and links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academic planning, professional guidance, scientific research exploration, and moral cultivation. This is beneficial for universities to complete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nd highly creative compound talents. Universities should combine the requirements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take moral education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broaden the selection path of mentors, improve guidance pertinence, innovate guidance models, smooth guidance channels, promote the smooth promotion of the entire undergraduate mentorship system,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Key words: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full undergraduate mentorship system;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mentor; talent training

猜你喜歡
師范院校導師制全程
全程“錄像”,寫觀察日記
全程管控在機電工程設備安裝的實施
師范院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對就業選取的影響
開放大學“導師制”培養模式的探索與思考——以軟件工程專業為例
新課標背景下師范院校文學理論教學反思
淺析師范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構建
手工制鞋全程LOOK
應用轉型期師范院校大學生的心理調適
一主多輔的導師制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
全程監控的更多可能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