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芻探

2024-05-02 13:00婁榮華
成才之路 2024年10期
關鍵詞:教育現狀初中心理健康

婁榮華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面臨的心理壓力和挑戰日益增多。這種變化不僅影響著成年人,也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引導來適應社會的變化。文章闡述加強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結合當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對解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策略進行探討,旨在構建更加科學、系統、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為初中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障。

關鍵詞: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現狀;教學模式;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0-0137-04

心理健康教育是國家培養全面人才的重要環節。在現代社會,人才不僅需要具備知識和技能,還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人格可塑性強,但同時也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深刻影響。因此,學校對學生開展深入細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全、穩定的人格特質,更能引導他們明確人生目標,堅韌不拔地面對生活挑戰,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的長遠目標。本文探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與對策,旨在推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進與發展。

一、加強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全面貫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加強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貫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描繪時代新人畫像,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系統構建了“五育”并舉的目標體系。這一體系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發展,更強調其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特別是在初中階段,學生身心迅速發展,其心理特征變化顯著,人際關系敏感,且易受家庭、社會等多重因素影響,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這一階段顯得尤為重要。在各門學科的育人活動中,教師應從不同課程視角出發,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準確把握其成長中的心理問題,并積極采取有效方式進行引導。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應對心理問題的能力,還能推動其形成積極向上的意志品格,為未來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2.滿足初中生身心發展的現實要求

為了滿足初中生身心發展的現實要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充分開發學生心理潛力,要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為學生未來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身心發展迅速且變化顯著,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壓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滿足初中生身心發展的現實要求,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成長中的困惑和問題。同時,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可以學會如何調節情緒、緩解壓力、建立積極心態,從而更加健康地成長和發展。

3.推動初中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

在新時代背景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已成為黨對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必須堅持以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為導向。特別是在當前信息化、網絡化深度覆蓋的環境下,外部因素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影響日益顯著。因此,教師需深刻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只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和解決心理健康問題,配合教師和家長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成長觀念,更好地實現個人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手段,更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石。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1.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滯后

當前,部分初中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秉持傳統的教育理念,這些理念往往過于注重學業成績,而忽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部分學校和教育工作者未能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導致在教育實踐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不足。這種理念上的滯后不僅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也限制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2.學校課程的設置不均衡

當前,部分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存在明顯的不均衡現象。一方面,文化課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大部分時間用于學習文化知識。另一方面,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課程數量較少,甚至被邊緣化。這種課程設置的不均衡,導致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容易出現心理問題[1]。

3.教師側重于文化課教學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初中教師側重于文化課教學,他們往往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上,而忽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這種教學傾向,不僅會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也容易導致學生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同時,由于部分教師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有限,他們往往難以有效應對學生的心理問題。

4.缺少專業的心理教師

當前,部分初中學校心理教師的數量配備不足。部分學校甚至沒有專職的心理教師,而是由其他學科的教師兼任,這些兼任教師往往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難以勝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教師數量的不足和專業能力的欠缺嚴重制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5.心理咨詢室未能高效利用

為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部分初中學校設立了心理咨詢室。然而,在實際運行中,心理咨詢室往往未能得到高效利用。一方面,學生對心理咨詢室的認知度不高,不知道如何利用心理咨詢室。另一方面,部分學校的心理咨詢室開放時間有限,或者缺乏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導致學生無法及時獲得有效的心理幫助。

6.家校溝通相對較少

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家校之間的溝通相對較少。部分家長忙于工作,缺乏與學校的聯系,而部分學校也未能積極主動地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心理需求。這種溝通上的不足,導致學校和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難以形成合力,影響教育效果。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家長和學校往往難以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干預。

三、解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策略

1.對心理健康教育設定考核指標

部分初中過分關注文化課教學,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升學率這一硬性指標的影響。為了有效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與落實,需要從評價體系入手,對心理健康教育設定具體的考核指標。首先,校領導的認識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至關重要。校長、副校長等校領導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往往能決定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因此,在設定考核指標時,應將校領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作為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加強校領導培訓,提高他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確保他們能夠從學生的全面發展角度出發,重視并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其次,針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需要制定具體的、可量化的考核指標。這些指標應涵蓋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設置、師資配備、教學活動開展、學生心理輔導等多個方面,以確保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通過設定明確的考核指標,教師可以更加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和任務,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后,考核指標的設定需要與教師的績效考核掛鉤。通過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教師績效考核體系,可以驅動教師更加重視并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

2.采取雙軌制教學模式

雙軌制教學模式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它旨在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活動,確保學生在掌握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能得到身心的健康發展。首先,雙軌制教學模式強調在保證文化課、藝術課等教學內容完成的前提下,為學生預留自由學習空間,這種安排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興趣愛好,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長和興趣選擇參與不同的學習活動,如參加興趣小組、社團活動或自主學習等,這種靈活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其次,雙軌制教學模式注重課程設置的均衡合理性。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文化課往往占據主導地位,而心理健康課程容易被忽視。因此,在雙軌制教學模式下,學校應適當增加心理健康課程的數量,并將其與學生生活、班級活動、學科教學等相融合。通過實踐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心理健康知識,能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最后,雙軌制教學模式要求學校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確保心理健康課程不被文化課擠占。學校應明確心理健康課程的地位和作用,制訂具體的課程計劃,提出教學要求。同時,學校應加強課程監管和評估,確保心理健康課程得到有效實施[3]。

3.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中學生面臨著多方面的壓力和挑戰,因此,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培養教師的正確教學觀和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部分教師往往將教學重點放在文化課成績上,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需求。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應加強對教師教學觀的培養,引導教師正確看待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學校應提供相關的培訓資源,幫助教師了解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導技巧,以便在日常教學中能夠及時發現并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其次,加強教師隊伍的心理健康培訓。學校應該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培訓機制,定期邀請心理專家進校舉辦講座或工作坊,為教師提供系統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培訓。培訓內容可以包括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識別與處理、有效溝通技巧、情緒管理策略等。通過培訓,教師可以更加自信地應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最后,注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師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要注意自身言行對學生心理的影響。教師應該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巧妙運用引導措施,如傾聽、同理心等技巧,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學生共同分享情感體驗。

4.組建專業化心理健康教師隊伍

在中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因此組建一支專業化的心理健康教師隊伍顯得非常重要。首先,選聘具備專業素養的心理健康教師。學校在招聘心理健康教師時,應注重對應聘者專業素養的考核,包括其心理學知識水平、心理咨詢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經驗等方面。通過選聘具備扎實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師,可以提高整個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素質,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有效的保障[4]。同時,學??梢耘c高校、心理咨詢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到心理健康教師隊伍中來。其次,加強團隊建設。加強團隊建設對于組建專業化心理健康教師隊伍至關重要。團隊建設不僅能夠提升隊伍的整體效能,更能夠增強教師的凝聚力和歸屬感。為了進一步加強團隊建設,學??梢越⒁惶讏F隊規范和制度,明確團隊成員的權利和義務,規范團隊成員的行為和決策過程。通過建立這樣的規范和制度,可以確保團隊的運作更加有序、高效,從而提升團隊的整體效能和凝聚力[5]。最后,注重教師的個人品質與成長經歷。心理健康教師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素養,還需要具備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個人品質[6]。因此,學校在選聘心理健康教師時,應該注重對其個人品質和成長經歷的考察。例如,教師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同理心、耐心等品質,能夠與學生建立積極的互動關系;教師的成長經歷可以為其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借鑒,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學生的心理問題。

5.豐富教學方法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意識

在中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對其未來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為了強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心理教師需要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以適應不同學生的特點和需求[7]。首先,心理教師應該根據學生性別、性格等個體差異,選擇恰當的教育方式。例如,針對男生的行動力強、自我認知清晰的特點,教師可以采用深入挖掘內心想法、循序漸進引導的方法;而對于女生喜歡分享內心想法的特點,教師可以選擇更加柔性化的溝通交流方式,避免直接指出心理問題,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這樣的分類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其次,心理教師應注重實踐教學,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通過開設心理健康實踐課,利用真實案例進行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生活中的心理問題,這種以實踐為主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再次,學校應積極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通過利用黑板報、宣傳欄、電子屏幕等宣傳工具,學??梢詮V泛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增強師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同時,學??梢越M織教育講座和心理健康宣傳活動,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為了提供更專業的心理健康服務,學??梢耘鋫鋵I的心理咨詢室和團體活動室等設施,確保學生在需要時能夠獲得及時、有效的幫助。這些措施,有助于在校園內形成關注心理健康的良好風氣,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有利條件。最后,學校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檔案制度。通過定期測評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追蹤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并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支持,可以確保教育過程有的放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這種制度化的管理方式,不僅可以讓教師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還可以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6.加強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首先,家校合作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學生情況。學校教師通過與家長的定期溝通,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以及在家中的表現。對于特殊情況家庭的學生,如單親家庭、外來務工家庭、父母離異家庭等,這種溝通尤為重要[8]。通過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情況,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幫助。同時,家長可以通過與教師的溝通,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從而及時發現并解決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其次,家校合作可以共同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學??梢园l揮自身主體作用,為家長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向家長傳遞正確的育兒策略和方法。通過這些課程,家長可以更加科學地對待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掌握有效的溝通技巧和教育方法。同時,學??梢詮募议L那里獲取更多關于學生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制定和調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這種家校合作的方式,可以確保心理健康教育的連貫性和一致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家校環境。最后,家校合作有助于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通過定期的溝通和回訪,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如焦慮、抑郁、自卑等。一旦發現這些問題,教師可以迅速采取干預措施,如提供心理咨詢、進行心理疏導等。同時,家長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孩子進行心靈交流,幫助他們建立積極、健康的心態。這種家校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預防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9]。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當前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問題,學校應當從評價角度對心理健康教育設定考核指標,采取雙軌制教學模式,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組建專業化心理健康教師隊伍,豐富教學方法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意識,加強家校合作,以此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黃紹貴.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22(35):6-9.

[2]陸雪.積極心理學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教育界,2023(20):41-43.

[3]梁文俊.淺談初中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中學課程輔導,2023(20):114-116.

[4]王艷,袁寧,劉思彤.團體心理輔導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探究[J].啟迪與智慧(上),2023(06):124-126.

[5]陳瑤.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推進[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23(01):38-40.

[6]黃勇軍.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探析[N].科學導報,2023-05-12.

[7]劉繼榮.淺談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甘肅教育研究,2023(06):76-78.

[8]田國勝.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單元主題教學設計探索———以初中人際交往心理輔導課為例[J].河北教育,2023,61(06):38-40.

[9]林榮茂,廖可慧,胡倩格,等.福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現狀與對策[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23(05):28-34.

Explor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Lou Ronghua

(Zunyi City No,47 Middle School, Guizhou Province, Zunyi 563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are facing increasing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challenges. This change not only affects adults, but also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currently in adolescence, and their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are undergoing significant changes, requiring more attention and guidance to adapt to social changes.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explores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 aim is to build a more scientific, systematic, and effec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ystem, providing strong guarantees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juniormiddleschool;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 status; teachingmode; problem;strategy

猜你喜歡
教育現狀初中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生存狀況與教育現狀研究*
淺析新課改形勢下初中政治教學的策略與途徑
一般工科院校大學生對我國環境保護現狀的認知分析
高校ACCA教育現狀及其問題探討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