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晶日教授從“絡病”學說論治濕熱型潰瘍性結腸炎經驗

2024-05-03 08:42奚玉杰崔海棟梁國英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4年2期
關鍵詞:絡病絡脈氣血

白 靜,奚玉杰,崔海棟,梁國英

(1.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 青島衛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000;3.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發生在腸系的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結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為該病主要的病變范圍,疾病的發展呈獨特的“倒灌型”,即可見病變向近段結腸逆行侵犯,重者整個大腸皆能被累及,臨床癥狀主要變現為里急后重、黏液膿血便及腹痛等,并且可兼見周身乏力、精神萎靡、頭痛及煩躁等全身癥狀[1]。目前認為,對該病的診斷應建立在排除感染性腸病的基礎之上,同時還應綜合考慮患者的臨床表現、特征性內鏡和組織病理學改變[2]。通常UC患者的預后不佳,病程長且易復發,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UC的治療費用不菲。UC的病因不明,治療該病的西醫藥物目前主要為免疫抑制劑、氨基水楊酸類和糖皮質激素等[3],服用西藥后患者的不適癥狀可暫時得到控制,但均不能徹底被治愈。中醫藥作用獨特,在減輕不良反應、降低復發率、改善生活質量、增強免疫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臨床結合UC的特點進行精準辨證施治,常能得到令人驚喜的療效。UC屬于中醫“腸澼”“腸風”“痢疾”“洞泄”等范疇,《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中還記載著“赤白”和“赤沃”兩種命名,并且詳細地描述了該病發作時的癥狀,例如“便血”“下白沫”“下膿血”等。葉氏指出“痢疾古稱滯下,乃是濕熱氣薄腸胃,阻閉氣分,故利仍不爽”[4],濕熱之邪在內壅于腸絡,燔灼氣血,則證見下痢赤白、腹痛、腹瀉;在外灼傷血絡,濕瘀互結,可見癰腫、瘡瘍等皮膚黏膜病變。謝晶日教授為國家名老中醫,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消化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脾胃病重點??茙ь^人,博士研究生導師,從事臨床、教育工作40余載,在長期對重大消化系統疾病潛精研思的同時,也為中醫事業的發展與傳承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謝晶日教授認為UC發病的病機關鍵在于濕蘊腸絡,絡損血溢,濕熱之氣留于腸胃,腸腑自然不通?!兜は姆ā费浴俺嗔∧俗孕∧c來,白痢乃自大腸來,皆濕熱為本”,明確闡述了濕熱才是痢疾的重點病因?,F將關于謝晶日教授基于“絡病”理論治療濕熱型潰瘍性結腸炎的經驗體會分享如下。

1 “絡病”思想,拓治思路

“絡病”理論是組成傳統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部分,形成于先秦時期,發展于漢后,并于清代時期發展至鼎盛,且逐漸被現代醫家、學者豐富完善。其內涵為不同病因導致絡脈受損后,進一步發展,從而造成絡脈結構損傷以及功能障礙[5]。絡,有聯絡之意,《靈樞·脈度篇》所云“支而橫者為絡”。絡脈是經脈的分支,也是可以溝通機體內外的網狀系統,有著輸布氣血,榮養四肢百骸的作用[6]。絡脈循行于人身體各處,可謂縱橫交錯,清代唐容川云“陰絡者,謂軀殼之內,臟腑油膜之脈絡;陽絡者,謂軀殼之外,肌肉、皮膚之脈絡”,說明絡脈遍布全身,既有表里之分又有陰陽之別,陽絡行于體表肌腠,陰絡行于體內臟腑組織。謝晶日教授曾言,絡脈是邪氣侵體的重要途徑和目標,一旦諸邪猖獗,循經蔓延,必然會傷及到絡脈?!杜R證指南醫案》中記載“食物不和,腸絡空隙所滲”,首先提出“腸絡”的概念?!鹅`樞·百病始生篇》曰:“腸胃之絡傷,則血溢于腸外,腸外有寒,汁沫與血相搏,則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據此謝晶日教授指出,腸絡之病變多源于濕熱、疫毒、食積等邪內蘊腸絡,郁而化熱,腐潰腸道黏膜,化為有形之積,繼而搏結腸中氣血,所以常伴腹痛、腹瀉、便血等表現,與UC的主要病因及表現一致,此外《臨證指南醫案》有云“百日久恙,血絡必傷”,闡明“絡病”病變過程時間很“久”,而UC也是一種纏綿難愈的慢性疾病,與“絡病”的“久病入絡”觀點相像,二者均需耐心長期調治才可能痊愈,故謝晶日教授提出臨床可從“絡病”理論來診治此病。

2 內外相參,審查病機

2.1外邪易感,飲食不慎 絡脈細小,易受邪,中醫認為“絡病”的產生,多因外邪入里或內生濕熱痰濁等邪瘀滯絡脈而發[7-8],同樣,UC的發病與上述因素也密切相關。外邪,在這里主要是指外感暑、濕、熱三種邪氣?!稌r病論》卷三曰:“熱痢者,起于夏秋之交,熱郁濕蒸,人感其氣,內干脾胃……熱挾濕食,醞釀中州,而成滯下矣?!鼻锵闹菊且子谛岸咀涕L之時,若此刻人體內正氣已虛,腸絡又復感暑濕或濕熱之邪,邪毒乘虛而入,濕熱內郁,搏結氣血阻于腸腑,腑氣不暢,損傷腸道,肉腐血敗,則發為痢疾?!端貑枴ぬ庩柮髡摗吩疲骸笆筹嫴还?起居不時者……陰受之則入五臟……下為飧泄,久為腸澼?!敝x晶日教授指出,飲食不慎也是導致UC發病的一大主因,若平素恣食肥甘厚膩,易損傷脾胃,食谷不化,壅滯腸絡,久而釀生濕熱之毒,或貪食寒涼之品,傷及脾胃,運化失調,寒濕內盛,久之寒濕化熱,熱毒直趨中道,腸絡氣機不暢,則血瘀氣滯,當腸中腐濁之氣與氣血搏聚,腐敗于腸間,則形成濕熱痢。

2.2內生毒邪,濕熱瘀擾 絡脈為人體氣血滲濡之通道,絡脈受阻則易變生諸證。謝晶日教授認為UC屬虛實夾雜之證,脾虛胃弱為致病之本,濕熱毒邪蘊蒸為主要致病之因,而血瘀為局部病理變化?!鹅`樞·邪客篇》曰“營氣者,秘其津液,注之血脈,化以為血”,津血同源,血液與津液是互為暢通運行的保障。若瘀血內生,必然導致津液輸布失常,則易停痰留飲,釀成濕熱之毒,反之,若中焦失運,濕熱蘊結中焦,脾胃升降失職,則易內生痰濕熱毒,邪毒阻礙氣機升降,影響氣血運行從而形成血瘀。因此,濕熱為患,常夾痰夾瘀;濕熱膠著,內不能通泄,外不得疏解,從而釀生濕毒、熱毒。濕熱毒邪與血瘀相互影響,病久則愈演愈甚,故UC病情難以根治,纏綿難愈。濕熱日久,中焦受損,常導致有形實邪的生成,如痰濕、水飲、瘀毒等,在表多有斑疹、肌膚不仁、癰瘍等表現,在內則常表現為出血、中風、積聚、痞滿等[9]。謝晶日教授強調治療此病時一定要準確掌握病機特點,同時還要注重對本病兼次證的治療。

3 經驗施治,匠心獨運

3.1治法用藥

3.1.1通腸泄腑,順調氣血以除痢 “六腑以通為用”,若濕熱濁毒滯于大腸,六腑“失通”,則損傷腸道脂絡,化為肉腐膿血。謝晶日教授認為,使用通絡之法治療UC時,原則上應通腸泄腑,清熱化濕,使腸道盡快恢復通暢狀態?!拔迮K元真通暢,人即安和”,經絡暢通,五臟調和,正勝邪卻則病止。謝晶日教授強調,治療此型UC首先要先祛除腸中濕熱以條達氣機,通達絡脈,腑氣通暢,令邪有出路,濕熱得去,則泄痢止。臨床常用黃連、補骨脂、黃芩、肉豆蔻、黃柏、苦參、馬齒莧、白頭翁等,臨證時還常用炒白芍配伍甘草,以達到解痙止痛之目的,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F代藥理已經證實白芍有效成分芍藥內酯苷與芍藥苷皆有鎮痛作用,并推測認為血清和大腦皮質中β-內啡肽(β-EP)水平升高及大腦皮質中前列腺素E2(PGE2)生成或釋放的減少可能與鎮痛的作用機制有關[10]。此外,賀妮等[11]研究發現,白芍提取物能夠發揮一定的抗炎抗抑郁作用,可能與其對中樞單胺神經功能產生的影響有關。吳鞠通提出“病久者必入絡”的觀點,發病初在氣,絡氣郁久,則漸入絡中血分,逐漸演化為堅結不散之痼疾,所以在注重祛除濕熱伏邪的同時,還要兼顧對氣血的調治,氣血調和,則病自愈,正如劉河間所說“調氣則后重自除,行血則便膿自愈”。謝晶日教授還指出,濕熱內蘊型UC,或濕重于熱,或熱重于濕,或濕熱并重,臨床上要仔細區分。濕重于熱常加厚樸、黃柏、茯苓、陳皮、蒼術等祛濕健脾;熱重于濕常用白頭翁、龍膽草、黃連、黃芩、秦皮、敗醬草等來清熱燥濕;濕熱并重者,上述兩類藥物兼顧。此外,若氣血郁滯,則酌加延胡索、木香、枳殼、川芎、沒藥等調理氣血,根據病情分析,診療過程中不忘固本培元,常加入太子參、黨參等。

3.1.2扶正祛邪,健運中焦以止痢 《素問》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脾為“后天之本”,健運中焦能夠增強正氣、抵御邪氣,亦可助脾運化,除腸間之濕;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氣血充盈則血脈通暢,病勢轉安。謝晶日教授認為,UC患者的病情反復、遷延難愈,正是在脾虛的基礎上發展的,中焦虧虛,又有濕熱內外實邪合為致病,因而成疾。虛為發病之本,無論何種病機導致的痢疾,皆有脾胃損傷之象,這在臨床治療中也得到了印證。診療時加入一些健脾補中之藥往往取得很好的成效,所以在臨床治療時要重視對健脾祛濕法的應用,用藥時可考慮加入絞股藍、茯苓、炒白術、蒼術等藥材健脾祛濕而不留邪;若嗜食太過而損傷到脾胃,熱蘊中州成滯,也可用炒麥芽、炒谷芽、雞內金、神曲、黃柏等消食導滯、清熱燥濕之品。

3.1.3臟腑同治,清熱祛邪以消痢 謝晶日教授指出,在五行相生學說中,肺為脾之子,脾為肺之母,若脾臟虛損,母病及子,則肺臟會發生病變,若肺臟有余熱,亦會致使脾臟發生病變。此外,《醫經精義·臟腑之官》有言:“大腸之所以能傳導者,以其為肺之腑,肺氣下達,故能傳導?!薄夺t門法律》說:“肺移熱于大腸,久為腸澼……瀉痢皆由肺熱所移?!狈闻c大腸相表里,所以時邪可直接侵犯腸道,或肺中余熱下移大腸,大腸受之,郁熱毒邪蘊結腸間,灼傷腸腑經絡,演變為痢[12]。謝晶日教授主張臨床診治時要清楚肺、脾、大腸三者的關系,做到臟腑同治,隨證加減,對癥治療,臨證可用百合、川貝、南沙參、黃芩、蘆根等養陰清肺之品或酌加山藥、黨參等健脾補虛之藥。

3.2其他療法

3.2.1中醫特色,活用灸法以調痢 灸法是以艾絨為主要材料,利用燃后的灸熱熏灼刺激病變部位或腧穴,從而治療疾病,調理機體的一種中醫特色療法[13],其擅通調經脈、祛邪扶正及調和氣血,對機體有著良好的調節作用。謝晶日教授認為灸法是一種性溫的良性刺激,不僅補益作用優秀,“灸法瀉之”也同樣出色,《針灸問對》有云“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灸賦》也有熱證用灸法瀉之的記載,據“同氣相求,開門逐賊”的觀念,故灸法雖為溫熱,但因其能“瀉之”,故應用此法與濕熱型UC的病機并不沖突,且臨床應用效果頗佳,尤其對UC這類器質性疾病的調理效果顯著。臨證時,常取主穴天樞、合谷、上巨虛等穴來維護正氣、調理臟腑。天樞穴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募穴,大腸經氣聚集于此,故上有通調腸腑之能、下有固腸止瀉之功。有研究表明,灸天樞穴可以化瘀活血,改善微循環,促進機體對局部炎癥的吸收[14]。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為合谷穴,即為手陽明經脈原氣留止和經過之處,刺激此穴有通達三焦原氣、抵抗外邪以及調理臟腑的功能。上巨虛穴是大腸的下合穴,對于腸腑疾病的治療常出奇效,《內經》中有“合治內腑”的觀點,即六腑之病變可選與之對應的下合穴來施治,UC病位在腸,所以該病選取上巨虛來通腸泄腑,辨證施治。此外,謝晶日教授還推薦聯合應用溫針灸治療此病,因其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功能的效果頗佳,荊志強等[15]研究發現,溫針灸與中藥灌腸聯合起來治療UC,能降低與腸道炎癥相關的生化指標與炎癥因子水平,顯著緩解臨床癥狀,同時還可以改善患者臨床的疾病活動度并糾正腸黏膜病變情況。謝晶日教授指出,溫針灸對各種刺激因素有一定的緩沖作用,且復發率較低,不良反應較小,容易被患者接受。

3.2.2中藥灌腸,減少復發以控痢 中藥灌腸對UC的治療有著獨特的優越性,使用糖皮質激素和對水楊酸類制劑等療效不佳的患者,中藥保留灌腸是治療UC最佳選擇之一,此法能使藥物功效充分發揮,直達病所,極大程度地促進傷口愈合,并且有效回避了首過效應,同時還可以控制疾病復發率,降低癌變率。謝晶日教授強調,中藥保留灌腸宜睡前進行,此時胃腸蠕動較慢,能夠延長藥液駐腸時間,保留時間最好為1 h以上,治療藥物多以清熱燥濕、生肌斂瘡為主,如白及、黃柏、苦參、土茯苓、地榆炭、白頭翁、赤石脂等隨證加減。

4 病案舉隅

患者,男,65歲,2021年10月18日初診。主訴:反復發作腹痛、腹瀉伴有黏液膿血便1年余,加重1周。2年前曾因食用燒烤、飲酒后腹痛、腹脹,下痢膿血3~5次/d,遂就診于佳木斯市人民醫院,行電子結腸鏡檢查示肛門以上20~35 cm段呈多發性潰瘍病灶,結腸黏膜呈彌漫性充血水腫糜爛,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曾自服美沙拉嗪、地塞米松等藥物進行治療,但病情仍不容樂觀,反復發作?;颊?周前因受食物刺激致使病情加重,遂慕謝晶日教授之名前來就診。腸鏡(2021年10月11日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提示:潰瘍性結腸炎;病理示:升結腸、結腸肝區、橫結腸、乙狀結腸、降結腸可見黏膜呈彌漫性充血糜爛,明顯腫脹,其上可見白色膿性分泌物,黏膜質地脆易出血,余黏膜未見明顯異常。病檢(直腸,升結腸組織):鏡下見呈慢性炎癥變化的淺表黏膜組織,局部淋巴濾泡形成傾向。輔助檢查:血紅蛋白98 g/L,白細胞計數14.65×109/L,血小板375×109/L,C反應蛋白84.6 mg/L,紅細胞沉降速率35 mm/h,糞便鈣衛蛋白915 μg/g??淘\:患者大便日行4~6次,便而不爽,便中含有黏液膿血,里急后重,小便黃,腹脹腹痛明顯,口苦口黏,肛門時有灼熱不適感,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中醫診斷為痢疾-大腸濕熱證。處方:白頭翁30 g、黃柏20 g、生地榆15 g、馬齒莧20 g、炒槐花10 g、苦參20 g、黃連20 g、秦皮20 g、白芍15 g、白術15 g、炒山楂15 g、神曲15 g、甘草10 g、木香15 g、枳殼15 g。14劑水煎服,早晚飯前30 min溫服。中藥保留灌腸處方:地榆炭20g、白及15 g、苦參20 g、赤石脂20 g、黃芩15 g,中藥常規水煎150 mL,溫度維持在38 ℃左右,每晚睡前灌腸1次。二診(2021年11月1日):腹痛癥狀明顯好轉,膿血便次數減少至1~3次/d,里急后重感明顯減輕,小便偏黃,偶覺晨起口干口苦,眠差,舌質紅,苔微黃膩,脈滑數。原方去苦參、黃連、黃柏,下調白頭翁劑量至20 g,將生地榆劑量改為10 g,并加入龍骨15 g,繼續服用14劑,服法不變,灌腸方同前。三診(2021年11月15日):腹痛腹脹癥狀基本消失,仍有輕度腹瀉,1~2次/d,無膿血便,輕度口干,其余癥狀消失,舌質淡紅,苔薄黃,脈數。在上方基礎上去白頭翁、馬齒莧、生地榆、白芍、甘草、木香、龍骨、枳殼,加入太子參15 g、黃芪15 g,再進10劑,服法同前,停灌腸,后隨訪至今,病情穩定無復發。

[按] 方中以馬齒莧、白頭翁為君藥,其性苦寒以清熱燥濕;秦皮、黃連、黃柏、苦參共助君藥增強清腸瀉火、清熱燥濕之力;槐花炭、生地榆清腸涼血止血;木香、枳殼二者行氣除滯止痛,與白芍、甘草相配有緩急止痛之功,且可防止濕熱蘊久傷陰;神曲、炒山楂健運脾胃,消食導滯,助機體清濕熱之邪;炒白術能夠健脾益氣、增強人體之正氣,且白術能夠有效治療潰瘍性疾病。二診便膿血次減少,腹痛腹瀉癥狀明顯減輕,濕熱的癥候表現也有所好轉,故減少燥濕清熱、涼血止血之品的劑量,以防過度應用苦寒燥濕之劑加重病情發展,而此時患者睡眠不佳,故加入適量的鎮靜安神之品。三診患者腹脹消失,故去除木香、枳殼、甘草、白芍等行氣消脹、緩急止痛之藥?;颊呙呒?故去龍骨,除去白頭翁、馬齒莧等寒涼之品,同時加入太子參、黃芪用意是為防止長時間服用苦寒之品而傷正氣以鞏固療效。

5 小 結

綜上,雖然UC病程遷延難愈、病情反復發作,但隨著對“絡病”等疾病理論的深入研究,中醫藥在治療此病上已取得了巨大進步。謝晶日教授認為腸絡病變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及發病特點均與UC相像,故“絡病”理論可以貼切地闡明UC的病機演變。據此提出濕熱內蘊腸絡為UC發病主因,故以通腸泄腑、清熱化濕為首要治則,臨證結合“絡病”理論,循古而不泥古,因人制宜進行綜合分析,準確把握病情,從而標本兼顧、系統調治。同時謝晶日教授也在臨床應用中藥保留灌腸、溫針灸等多種中醫外治法,降低疾病復發率,力求療效最大化。此外,謝晶日教授強調,此病在給患者的身體帶來莫大痛苦的同時,還可能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心理健康,故臨床診療中應當分外注意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疏導,所謂欲醫病先醫心,醫者應積極為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與疾病有關的知識宣教,以增加其對該病的重視程度,從而提高患者依從性,還應助其增強戰勝該病的自信心,同時囑托患者要保持情志舒暢、規范服藥以及按時復診,以期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絡病絡脈氣血
觀察益氣養血湯治療氣血兩虛型月經過少的臨床療效(1)
觀察益氣養血湯治療氣血兩虛型月經過少的臨床療效
舌下絡脈診法研究?
基于絡病理論探討絡虛通補法在氣虛血瘀型椎動脈型頸椎病中的應用
女性與氣血的不解之緣
基于絡病學說從瘀論治腦小血管病認知功能障礙
基于“絡病理論”從瘀論治中風
看小兒絡脈識寶寶病變
絡病理論在心腦血管病治未病中的應用初探
望“紋”知病,“掌”握小兒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