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院校校企合作模式與路徑研究*

2024-05-03 11:23李玉榮
福建輕紡 2024年3期
關鍵詞:校企實訓院校

李玉榮

(武威職業學院,甘肅 武威 733000)

教育的社會服務職能由威斯康星大學首先提出,從此地方高校服務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社會服務職能逐漸得到認可,地方院校與企業合作機制和維度的不斷創新和發展是實現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不竭源泉[1]。

地方院校服務于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功能定位是由高等教育的本質屬性決定的,加強地方院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與增強社會服務能力是社會賦予高等院校的三大使命[2]。高校教育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誕生,在高校教育的內涵式發展過程中其社會服務職能越發顯得重要,項目實施過程中主要探究了地方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與路徑,為其他地方院校提供新的借鑒和參考。

1 地方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現狀分析

美國學者亨利·埃茲科維茨在其研究中完整建立了“三螺旋模型”理論體系:政府、院校以及企業是知識經濟社會內部的三個重要因素,只有將這三者之間充分融合發展才能真正對區域經濟發展形成巨大的動力[3-5]。國內在加強校企合作新機制和促進校企深度融合新模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學者普遍認為在政府、院校及企業組成的三螺旋模型結構中,地方政府為決策者與主導者,地方院校是重大決策的新智庫,企業是區域文化建設的推動者和技術創新的引領者。地方企業在區域所在基層政府的政策與地方高校的技術幫助下,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帶動著區域經濟的繁榮與發展[6-8]。

2 校企合作對地方院校發展的意義

通過探索地方企業真實研發項目引入課堂教學機制,帶動學校裝備制造專業群人才培養方向更加貼近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更加高效服務地方企業,切實解決高職院校與地方中高端產業服務銜接不暢的難題。依托裝備制造校企合作共享型生產型實訓基地平臺,立足校企合作開展橫向科研項目進行培育轉化,助力新能源裝備制造園企業產品升級,為武威社會經濟發展增添活力。

充分利用省級共享型生產型實訓基地平臺,拓寬高職院校與企業專業技術人員輪換機制,不僅可以提升教師企業實踐能力,而且可以有利于解決欠發達地區企業技術人員短缺的現狀。通過專業技術人員交流機制切實解決長期困擾地方職業院??蒲许椖颗c企業需求對接不緊密,院??蒲谐晒y轉化的難題,創新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努力實現“當地離不開,業內都認可,國際可交流”的高水平地方職業院校建設目標。

3 推動具有地方特色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學校與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企業合作在教學科研、教師發展與學生培養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主要圍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合作機制探索。

一是將企業真實研發項目引入課堂教學,基于成果導向教學改革,打破原有學科體系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創新育人模式,使得教學內容更具趣味性和社會價值。

二是探索教師與企業人員共同開展產品設計、制造工藝開發以及企業人員到校兼職授課輪換機制,在提升師生科研水平的同時,解決欠發達地區企業技術人員短缺的現狀和工藝開發中依靠經驗缺乏理論的現狀。

三是探索柔性化人才培養機制,深化教學模式管理改革,使教學管理工作更貼近地方企業與學生的多樣化需要,創新柔性化教學管理機制。

四是實現教育培訓資源共享,整合利用自身教學資源潛能,堅持立足區域經濟發展,積極開展技能培訓、技術攻關,為地方經濟繁榮發展提供技術智庫服務。

4 深入開展地方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實踐

依托工程技術學院與工業園區制造企業聯合建成省級裝備制造共享型實訓基地,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為目標,以提高裝備制造類專業人才培養服務社會能力為延伸,堅持學校教學與企業生產零距離對接的建設思路。

4.1 堅持開放共享,探索多維度產教融合路徑

按照開放共享的理念共建共享型生產實訓基地,基地最大化承擔武威市新能源裝備制造工業園區企業員工技能強化培訓,尤其是新入職員工的入職教育、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能力培訓、武威市各類行業技能大賽參賽人員賽前培訓。積極適應企業一線的產品升級對新技術需求,全面提升共享性實訓基地校內實訓中心智能化和數字化水平,全方位全時段向中小企業開放,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攻關以打破企業產品升級技術瓶頸,研究成果注重反哺學校人才培養,兼職教師參與校內實訓項目開發,將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迭代升級中新技術、新工藝教學化處理,為校內實訓中心教學提供教學參考,學校教學過程更加貼近企業生過程,全面提升了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4.2 堅持生產過程驅動教學過程

裝備制造共享性實訓基地由裝備制造工業園新能源電動三輪車制造、6兆瓦風力發電機葉片生產線、農用機械制造生產線、承威專用車制造組裝生產線、達華節水設備生產等校外工程研發中心及生產車間與校內先進數控技術加工中心、特種焊接技術實訓中心、普通機械加工實訓中心、液壓與氣壓傳動實訓中心、工業機器人實訓中心、現代電氣控制技術實訓中心等校內教學研究中心組成。

共享性實訓基地聘請學校教學科研與企業研發生產中心一線高職稱高技能技術人才共同構成師資隊伍,將企業技術提升和學校教學相融合建立了雙導師培養機制。校內實訓中心將企業生產線產品生產制造工藝與員工操作規范作為實訓教學內容,聘請企業生產線技術員來校內指導學生實訓過程,學生實訓教學任務就是企業典型生產任務,學生實訓過程就是企業生產過程,通過模擬企業生產制造真實環境練就了學生企業生產一線就業的快速適應能力。校內教學堅持生產過程驅動教學過程,學生完成校內實訓任務后,根據學生人才培養方案實踐教育環節安排,帶領學生交替進行崗位實訓,為武威裝備制造產業園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強有力的機制保障[9,10]。

4.3 探索課程體系與崗位對接,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

依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征,校企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充分挖掘高技能人才培養需求的基礎上,廣泛地開展社會需求調查分析,依據崗位需求和國家專業教學標準,邀請企業生產一線專業技術人員對原有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完善,逐步構建起與地方產業發展相一致、與地方企業需要精準匹配、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專業群發展規劃[11,12]。

加強專業課程開發研究,在專業課程體系上實施模塊化項目化設計,教學內容上積極融入地方產業發展需求急迫的前沿科學技術,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同時必須注重其應用專業知識解決企業生產問題的能力以及開展技術創新的能力,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和假期參加企業崗位實習。

5 地方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創新點

⑴ 校企合作過程將企業真實研發項目引入課堂教學,基于成果導向進行教學改革,打破原有學科體系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使得教學內容更具趣味性和社會價值。

⑵ 構建教師參與企業產品設計與研發,企業人員到校兼職授課的輪換機制,在提升師生科研水平的同時,解決了欠發達地區企業技術人員短缺的現狀和企業工藝開發中依靠經驗缺乏理論的現狀。

⑶ 柔性化人才培養機制,深化教學模式管理改革,使教學管理工作更貼近地方企業與學生的多樣化需要,創新了柔性化教學管理機制。

通過地方院校與企業合作路徑的探索,不僅解決了日常教學過程教學資源陳舊和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脫節問題,而且為地方院校與企業進行專業技術人員交流機制提供新的參考。

猜你喜歡
校企實訓院校
基于CDIO理念的數控實訓教學改革與實踐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改革與創新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微課在數控實訓課中的應用探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
虛實結合實訓平臺的開發與應用探索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