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醫防融合實施現狀及發展策略
——基于機制設計理論

2024-05-03 14:13曹文文曹成霖洪子軒白忠良
衛生軟科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醫防領域機制

曹文文,曹成霖,郭 穎,洪子軒,胡 志,白忠良,2

(1.安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2;2.公共健康社會治理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安徽 合肥 230032)

醫防融合是一種新的衛生服務模式,主張將預防醫療與治療醫療緊密結合,實現對人群健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1]。其核心思想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旨在通過健康教育、早期篩查、及時治療等方式,提高公眾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實施醫防融合戰略符合疾病特點,合乎基層定位,契合醫改方向,能夠有效滿足我國現階段醫療領域的發展需求[2]。這種服務模式對于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現醫療衛生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意義重大[3]。

1 我國醫防融合實施現狀

21世紀以來,隨著對公共衛生問題的深入理解,人們開始認識到預防和治療之間的緊密聯系,并開始推動實施醫防融合的策略[4]。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機構也開始倡導醫防融合,強調需要把預防和治療結合起來,提高公眾的健康水平[5]。我國自2003年就開始重視醫防融合制度建設與發展的工作[6]。

近年來,為推進醫防融合,我國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國家層面,2018年4月,“醫防融合”一詞首次出現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做好2018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通知》中提出“向居民提供醫防融合、綜合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7];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簡稱《規劃》),《規劃》中要求依托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高血壓和Ⅱ型糖尿病為切入點,強化醫防融合[8];2023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中提到要創新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制[9]。地方層面,2021年山東省下發《關于開展三高共管六病同防醫防融合慢病管理試點工作的通知》,為基層醫療機構有效開展醫防融合提供政策指導[10];2020年南通市出臺《關于進一步優化南通市級疾控體系的實施方案(試行)》,決定在市屬醫院和市疾控中心率先開啟醫防融合改革試點[11]。國家和地方政府不斷出臺實施醫防融合相關政策,為我國醫防融合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政府的推動和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已有部分地區率先展開醫防融合體系的構建及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例如,三明市泰寧縣在醫共體的基礎上建立了疾病預防、醫療救助、健康管理的“三位一體”防治結合的服務模式,進一步保障了公眾健康[12];山西省陽城縣在腫瘤高發區開展醫防融合實踐,將國家腫瘤篩查項目作載體,以家庭簽約為抓手,建立“以醫促防,醫防融合”的防治模式,有效降低了當地居民的腫瘤發生率和死亡率[13];深圳南山區在當地成立醫療聯合體,為開展基層醫防融合工作提供新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促進了基層醫療機構快速擴容、醫療服務次數顯著增加以及持續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效果,全方位加強了基層醫防融合的服務能力[14]。各地醫防融合體系的建設及探索為我國慢性病的管理擴展了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進一步強化基層醫療機構的防治能力,同時也對我國居民的健康保障起著關鍵的作用。

目前我國醫防融合工作仍面臨一定的挑戰。一方面,對于醫防融合的理論研究仍處于碎片化的狀態,現有研究對醫防融合和融合機制的概念探討較多,但仍未形成系統化理論體系與概念[15];另一方面,由于我國體制和機制的原因,衛生領域的“醫療歸醫療、公衛歸公衛、醫藥歸醫藥、醫保歸醫?!钡雀髯怨芾淼默F象仍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11]。而醫防融合的本質是將預防與診療并重,將臨床治療貫穿預防服務,將預防服務嵌入臨床治療,而非簡單地將醫療機構與疾控機構合并[16]。此外,基層醫療機構存在薪資不高、待遇不好、人才不足、機制不活、能力不強等問題[11,17]。這些是我國在實施醫防融合中所遇到的問題,也正是這些不足遏制了防治工作的緊密結合,導致醫防融合工作的推進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

2 我國醫防融合困境特征——基于機制設計理論

現有研究認為,“有效的資源配置、信息效率和激勵相容”是一套好的經濟或社會機制必須具備的基本要素[18]。機制設計理論是一種經濟學理論,在關注私有信息的情況下,如何設計一個合適的決策機制,使得各方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能夠達到整體的社會效率最大化,其中資源配置、信息利用和激勵相容是該理論中的重要構成要素[19]。

該理論在衛生健康領域已得到應用與推廣,例如在機制設計理論指導下構建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私立衛生機構供給模式[20],借鑒該理論對我國艾滋病防控機制進行完善[21],以及利用該理論探討復雜型醫療服務項目定價模型等[22]。本文借助之前將該理論融入到衛生健康領域的研究經驗,將機制設計理論與醫防融合相結合,并利用該理論的核心要素來對醫防融合領域中的資源、信息以及激勵等相關內容進行整合梳理,總結我國醫防融合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困境及特征。

2.1 資源配置維度:失衡性、傾向性、盲目性

機制設計理論中的資源有效配置要求“最大化”地整合與利用資源,達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理想效果[18]。同時,資源的合理利用也是決定醫防融合是否能全面迅速發展的關鍵。本文通過結合機制設計理論中的資源配置維度來探究我國醫防融合領域中的資源分布問題,發現我國醫療衛生資源的分布呈現出不均衡、偏向且盲目隨意的特點。

2.1.1 衛生資源的分布存在失衡性

這種失衡主要體現在城鄉差異和地區差異兩個方面[23]?,F有醫療體系中,衛生資源的分配在城鄉之間出現結構失衡的現象,導致農村地區在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以及醫療隊伍的數量和質量方面都顯著落后于城鎮,基層所能提供的醫療服務數量和質量也相對匱乏[24]。此外,醫療衛生資源的分布在我國不同地區之間展現了一種由東到西逐漸遞減的趨勢和差異[25,26]。以我國東、中、西部地區醫療資源的擁有情況為例,研究表明在醫療機構數量、醫院床位數量以及專業人才數量等方面,我國東部地區所投入和擁有的總額及比例都遠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區[25]。城鄉和地區之間醫療資源的失衡,是我國醫療事業無法全面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國醫防融合發展受限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我國西部偏遠地區,由于缺少必要的醫療資源,導致醫防融合工作的開展更加困難,甚至無法實施。

2.1.2 衛生資源的配置具有傾向性

在對于醫療資源的分配中,“醫”“防”兩個領域中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進入新時代后,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公眾的健康觀念也逐步從“看上病”轉變為“保健康”。但由于預防領域的效益具有時滯性的特征,導致“重醫療,輕預防”一直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過程中的主要表現[27]。因此,我國在進行醫療資源配置時,仍傾向將比重較大的衛生資源投入到“醫”的領域,而預防服務所得到資源投入則相對較少,甚至被忽視?!搬t”“防”領域在資源層面中出現不對等、不匹配的現象,致使醫防融合的相關理念與工作難以獲得確切的執行與落實。

2.1.3 衛生資源的配備具有盲目性

近年來,醫防融合的實施雖在國家和政府的推進下,取得一定的進展和成效。但由于工作中所涉及的事宜較多,難免出現缺少相應的政策支持和法規指導的現象。例如,在專業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培養方面,我國對于醫防融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重視程度不足,具體體現在本科學習階段就將“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分為兩個獨立并行的專業,培養出兩支專業性完全不同的人才隊伍。這是使得我國“醫”“防”難以緊密結合的一個根本原因[28]。使用方面,有研究在對1964名臨床醫師進行調查后發現:獲得全科醫師資格的人員達到了46.2%的比例,但在實際工作中從事全科醫師事業的比例卻不足10%,提示大部分的臨床醫師在取得全科醫師的資格后并未選擇從事該行業,這也是我國全科醫師數量較少的主要因素之一[23,29],未能達到資源有效配置領域中“人盡其才”的理想效果。這也是導致我國醫防融合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2.2 信息利用維度:偏差性、滯后性、封閉性

機制設計理論中信息效率是指機制設計與信息傳遞成本、經濟決策主體相關信息量之間的關系問題。即在較少的信息傳遞成本和較少的關于消費者、生產者及其他經濟參與者信息的條件下,能否制定和設計出合理、高效的運行機制[30]。醫療信息的高效利用是我國醫防融合能夠精準、快速發展的關鍵?,F將機制設計理論的信息維度融入到醫防融合的相關領域及主體中,發現在醫防融合實施的過程中各參與主體和所涉及的相關人員出現了醫療信息不對稱、相關知識儲備不足以及信息孤島等現象,破壞了醫防融合領域運行機制的合理性。

2.2.1 醫療信息的偏差性

由于專業特性,醫療行業是一個容易出現信息偏差的行業,其主要表現在醫患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各級醫療體系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以及醫療機構與醫療市場之間的信息不對稱[31,32]。各方醫療信息的不對稱是當前醫療行業出現看病難、看病貴、醫療過度以及醫患關系緊張等問題的根源之一[31]。不同的醫療參與主體對于醫療信息了解的程度不同,造成醫療信息偏差,導致我國在推進醫防融合相關工作時,容易產生醫療管理決策不統一、醫療資源安排不合理、醫患關系相處不融洽等嚴重影響我國醫防融合發展的問題。

2.2.2 醫療信息的滯后性

當前,我國醫防融合建設仍處于試點探索階段,有關工作開展時間相對較短、模式不夠成熟、系統并未完善,導致公眾對于醫防融合的了解不夠深入,具有一定的狹隘性和滯后性。例如,有研究調查發現超過八成居民表示并不了解醫防融合,對其概念、模式以及作用知之甚少[1]。重慶市沙坪壩地區的調查中發現,醫防融合是醫共體建設工作中的一部分,容易被大眾忽視,再加之政府對于當地居民的健康教育活動開展不足,導致居民對于醫防融合的接受度較低[33]。由于醫防融合的體系不完善、模式不固定,防治結合工作無法全面展開,導致居民對于醫防融合的了解程度較低、接受度不高;反之,公眾對于醫防融合的信息了解不深入又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相關工作的推進,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醫防融合工作的深入推進,需要公眾具有一定的治療理念和預防意識。幫助居民打破“信息房繭”,消除信息滯后性是政府在實施醫防融合中平衡醫療與預防關系,推進二者有效結合的關鍵。

2.2.3 醫療數據的封閉性

當前,我國醫療領域的信息共享機制尚需完善。例如,四川省基層公共衛生信息化調查顯示,在納入的醫療機構中在信息系統建設方面存在基礎設施不健全、軟件功能不完善、系統發展不均衡等問題[34]。朱珠等[2]在調查江蘇省基層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時,發現基層醫療機構的數據信息化已經普及,包括醫院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健康檔案等系統建設情況良好,但在與其他醫療機構進行信息共享或數據采集時仍然處于困境[35]。當前信息安全隱患形勢嚴峻,部分區域所建立的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在進行數據共享時因無法確?;颊叩碾[私數據絕對安全,導致機構間在進行數據共享或交換時,心存疑慮[36]。在某些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地區,信息孤島的現象更加明顯,已嚴重影響醫防融合工作的連續性[2,37]。此外,信息系統的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康復等各個功能模塊難以有效整合,醫療機構、醫護人員以及患者難以實時掌握有效、精準的醫療健康數據,導致醫防工作分離。出現工作重復、效率下降以及對醫防融合實施效果的評價不準確等現象?,F階段,醫療數據的信息化程度低,仍是制約醫防融合工作推進的主要原因[38]。

2.3 激勵相容維度:偏向性、壁壘性、權益性

機制設計理論中的激勵相容問題,是指在所制定的機制下,個體目標是否與制度設定的目標相一致,可以將激勵相容總結為機制設計時要滿足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相統一[21]。而醫防融合戰略的實施涉及到多個經濟體,戰略的順利實現需要依靠治療領域與預防領域的各個利益相關者緊密結合??茖W合理的激勵機制是推動防治工作有效結合的重要動力。但從機制設計理論中激勵相容的定義出發,發現目前我國醫防融合體系中的激勵制度仍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與短板。

2.3.1 醫防融合的激勵機制存在一定的偏向性

當前醫防融合體系中,激勵機制更偏向于治療而非預防[39]。這種偏向與上文資源配置維度中的傾向性類似,都是我國在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過程中長期“重醫療,輕預防”的思想所造成的后果。一方面,對于醫療領域資源投入的比重較大,醫務人員的收入以及職稱的評定往往與治療疾病的數量和質量掛鉤;另一方面,由于預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具有時滯性的特點,導致相應的激勵機制難以設置和評定,多重原因導致醫療領域的激勵機制亟待完善[40]。因此,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愿意將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治療領域,而非加強公眾對于疾病的預防。這種醫療機構的機構行為和個人行為與醫防融合的社會目標相違背,機構的理性目標與社會的理性目標不一致而引起的矛盾被經濟學稱為激勵不相容[41],也正是這種問題影響了“醫”“防”領域的均衡發展。

2.3.2 醫防融合的相容機制具有一定的壁壘性

“多頭”管理與管控“越位”是實施醫防融合工作中產生壁壘性的主要原因。在醫防融合的內部,“醫”與“防”存在多頭管理的現象?!岸囝^”管理的模式導致二者在處理相關事宜時存在一定隔閡,雙方無法做到及時溝通與合作[42]。在醫防融合的外部,政府管控工作改革的方方面面。例如,我國三明市在進行醫防融合改革時,體系規劃、權責劃分、人員任免、績效考核等多個方面都深受政府體制的約束[43]。醫防融合工作確需政府的大力支持,但由于醫療領域的獨特性,政府的過度管控,反而易出現“外行管內行”的現象,導致醫防融合的實施工作不進反退[44]。

2.3.3 醫防融合的聯合機制附帶相關的權益性

在條塊化的管理模式下,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機構按照各自固有的規章制度處理相關事宜[45]。預防領域所提供的公共衛生服務無法代替醫療服務,而醫療機構相關公共衛生的職能定位又不夠清晰,導致醫院與疾控部門之間的業務融合度較低,工作和職責的界定不夠清晰,難以形成有效的溝通協作機制[45,46]。實際工作中,醫療與預防領域又存在一定的潛在利益沖突。當預防取得較好效果時,公眾對醫療的需求會減少,不利于治療經驗的累積和醫療薪資的增長;同理,醫療需求較高時,則意味著更多的資源將投入到醫療領域,預防領域會相應減少[47]。因此,在醫療領域與預防領域的工作協同中如何在責任混淆、利益沖突的困境中尋求能夠正確把握醫防融合尺度的平衡點,是醫防融合工作推進的轉折點[43]。

3 機制設計理論視角下我國醫防融合優化策略

資源配置、信息利用、激勵相容作為機制設計理論的三大核心要素。機制設計理論認為,一套好的經濟機制和社會制度需要滿足三個基本要求:一是資源能夠得到有效配置;二是各領域能夠對相關信息進行合理有效利用;三是各個經濟單位的利益能夠相互協調,實現“激勵相容”[48]。

上文通過利用機制設計理論的核心要素對我國醫防融合的實施現狀進行梳理總結后,下文根據機制設計理論的三大維度與當前我國醫防融合實施困境相結合,提出我國醫防融合深度發展的對策建議。從機制設計理論的視角,對于優化我國醫防融合戰略的實施設計需要關注以下三點:第一,在資源視域下確保資源分配均衡,“防”“治”領域共同發展;第二,在信息視域下做到信息公開透明,有關部門協同共進;第三,在激勵視域下變革激勵績效設計,相關經濟體交流協調。

3.1 資源視域下的均衡化、雙手化、根本化

3.1.1 均衡醫療資源配置

一項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在預防領域多投入1元,可以在治療領域減少8.5元,同時節約100元的搶救費用[17]。但“低投入,高效益”的預防卻容易被忽視,“高投入,低效益”的治療得到公眾更多的關注。這啟示我國在建設醫防融合體系時,合理分配醫療資源的重要性。在對于醫療資金的有效配置上,不僅要強調絕對數上的增長,更要注重相對數上的變化,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和財政收入再分配途徑,引導醫療資源向預防領域以及老、少、邊、窮等地區傾斜。另一方面,財政投入的對象應從“補供方”向“補需方”轉變,即通過財政直接投入的方式轉變為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以此來增加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和精準度[25]。此外,國家政府應采取優質資源下沉,培養定向醫學生等政策來解決我國偏遠地區資源不足、人才稀缺等問題[49]。

3.1.2 共抓醫療與預防發展

醫療與預防共同組成了醫防融合體系,二者缺一不可。醫療與預防中不存在優勢手,二者是健康的左右手[4]。在建設醫防融合體系時,“雙手”同等重要,體系建設的樞紐在于如何緊抓“雙手”、把握“雙手”、協調“雙手”。根據醫療與預防的本質特性,對“雙手”進行科學的分工與合作是提高醫防融合體系效率的關鍵。因此,在經費投入、政策支持以及獎助機制等方面,國家、政府、醫療部門可以通過精細化管理[50]、成本化分析[51]等手段來協調制定,統籌全局。在保證“雙手”的利益得到切實保障的同時,還要確保資源能夠得到高效、合理地運用,使得健康結果最大化。做到“左手做預防,右手下處方”的雙手并行、合作發力的健康防護局面,發揮出醫防融合的健康服務能力、多病共防能力、慢病管理能力以及公共應急能力等體系功能。

3.1.3 優化人才培養體系

防治結合是回歸醫學的本質,也是重新認識醫療與預防的契機。人才隊伍的建設是醫防融合的基礎,是防治工作踐行的根本[4]。防治結合的前提條件是專業人才的培養,醫學教育是醫學回歸根本的著眼點。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頂層設計需要從醫學教育改革開始,以大健康觀來指導未來的醫務工作者的教育化、職業化和社會化。通過改革醫學教育大綱,創新醫學教育模式、完善醫學教育課程等方法來加強醫療與預防之間的共同學習,促進二者在學習、實踐以及工作層面上的合作,強化醫療與預防領域之間的互補共進的思想理念,培養出“精治療、懂預防、可應急、擅管理”的復合型醫防融合人才。頂層設計完善的同時,基層人才的發展需要以健康實際需求為導向,制定相關政策,變動相關規定,靈活優化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的培養、使用以及管理,合理設置臨床醫療科室和公共衛生部門[52,53]。將醫學教育的頂層設計視為由上至下的改革和由下至上的發展,兩個方向的相輔相成,通過對系統的結構設置和治理方案進行反思與改進,建立起防治平衡、平戰結合、急慢兼顧的醫防互動機制,實現機制設計理論中“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發展目標[54]。

3.2 信息視域下的透明化、協同化、精準化

3.2.1 合理公開醫療信息

減少醫療信息不對稱,加強醫療信息公開度是促進醫防融合發展的關鍵。首先,從國家層面進行統籌規劃,完善醫療機構信息化的頂層設計方案[55,56]。搭建醫療數據共享平臺,消除信息孤島,保證基礎數據產生,減少信息重復,提高信息分享率,確保公眾接收到實時有效的醫療信息。其次,從政策制定層面來支持醫療信息的公開與透明,讓患者能夠了解適合自身的疾病信息和治療方案,增加主動參與診治服務過程的機會與渠道。最后,提高公眾健康素養是減少醫患信息不對稱的根本,政府和醫療機構應加強健康教育,通過多種途徑廣泛推廣醫防融合理念,提升公眾對于疾病預防的重視程度。同時也應鼓勵居民加強自身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主動了解與認識相關醫療信息。此外,建立相關制度,明確任何個人和單位數據的由來,切實保障居民個人信息安全,對違規違法行為依法處置,加強數據安全性和透明性[57]。

3.2.2 提高醫療數據精準程度

以大數據賦能,織密因病致貧防護網。切實了解農村地區人口基本保險、大病保險以及醫療救助的三重綜合保障制度的實施情況,同時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防護保障水平數據化。利用互聯網數據收集、整理、分析功能來精準、合理制定并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對嚴重貧困戶、邊緣易致貧困戶和脫貧不穩定戶等容易脫貧致貧的人口加大醫療保障政策傾斜力度,提高大病抵御能力[58]。以數字技術為支撐,加強全民健康保障。利用互聯網對就診信息進行數字化管理,通過大數據趨勢對全民健康信息進行整體把握和調度,為防治體系結構提供精確的數據支持,力爭做到機制設計理論中的各經濟體在降低交換信息成本的同時,積極參與到相關工作中,提高醫防融合的戰略收益。

3.2.3 構建醫療部門協同治理格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了要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59]。醫防融合體系的建設需要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需要各醫療部門在信息方面的協同共享。一方面,要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為核心,建立起基本數據庫信息,搭建起市、區兩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實現三級、二級醫院、衛生服務中心以及防疫站等多個部門互通互聯、業務協同、數據共享,打造出服務資源管理、數據資源管理、信息資源管理等多個管理模塊。另一方面,發揮互聯網優勢,建立云平臺。政府主導,各地互聯網醫院牽頭,建立緊密型互聯網醫共體,搭建出“云管理”“云檢查”“云藥房”“云公益”“云服務”的五大云平臺,形成責任共擔、管理統一、服務同質、利益共享的防治結合體系[58]。最后,實現醫療領域各部門醫防融合信息化、資源高度共享,推行分級診療,加強醫共體緊密度,促進醫防體系融合,為公眾提供更智能、更便捷的健康服務。

3.3 激勵視域下的合理化、清單化、協調化

3.3.1 變革激勵機制

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從事流行病調查、應急處置、風險評估等疾病預防控制專業的人才薪資待遇相較于從事疾病治療的工作人員之間仍有較大差距[17]。政府部門應重視預防工作在醫防融合中的重要性,通過設立預防性工作的評價和獎勵機制,鼓勵醫療工作者和醫療機構在預防性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優化績效考核制度是吸引人才、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結合當前醫防融合領域薪資制度的相關研究[17,60],一方面,建議優化疾病預防控制領域的經濟補償機制,對公共衛生機構實行“公益一類保障,公益二類管理”的運行機制;另一方面,根據行業性質、職業特點、對社會貢獻程度、學歷層次等多角度考慮重新制定或優化完善現階段醫防融合的薪資待遇制度。此外,具體的績效考核需要與服務數量、患者滿意度、行為規范、技術能力、醫德醫風等多種因素掛鉤??傊?,需要調動各領域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充分照顧到醫防融合戰略中各個參與單位的利益,確保相關部門的經濟利益得到保證,做到“醫”“防”領域的激勵相容,體現出新時期的以防為主,防治并重的特點[17]。

3.3.2 制定政策操作實施清單

對于醫防融合體系中的衛生財務籌資、醫療費用支付方式用列舉清單的方式來逐一解決。在籌資清單上,在堅持政府的主導下探索建立社會捐贈與多方資助的籌資機制;同時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擴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薪酬來源,合理增加工作經費,為創新薪酬管理制度提供基礎[61]。在支付清單上,將基本醫?;?、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以及財政補助資金合并打包,采取購買服務、按人頭付費以及總額預付等方式,并運用信息化管理[61]。同時,醫保部門在醫聯體和醫共體的基礎上逐步改革,完善醫保支付制度,逐步探索基于服務人口的醫共體按人頭總額預付的方式[62]。在醫防融合體系中建立起“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醫保資金機制。重視疾病預防,提供防治服務,推動醫防融合建設真正落地。

3.3.3 搭建部門合作交流平臺

醫防融合是一個涉及到多領域的工程,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醫療部門、公共衛生部門以及教育部門等多個部門的協調合作。建立高效協調機制,確保不同部門之間可以形成合力,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協調機制中主要可以包括資源協調、職責協調、利益協調以及管理協調。政府在多領域協調中要扮演主導角色,通過立法明確各領域在醫防融合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理清各部門的職能定位以及權責利益,建立起跨部門、跨領域的管理協調與信賞必罰的機制,促進各級各類機構的有效合作。此外,發揮現階段已有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縱向合作和橫向合作關系,為公眾提供系統的、全方位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深層次推動防治結合工作的發展[55]。

猜你喜歡
醫防領域機制
杭州市公立醫院醫務人員醫防融合認知評價與滿意度分析
我國醫防融合理論與實踐研究進展
醫防合作模式對社區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研究
領域·對峙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湖北:健康管理聯合體實現醫防結合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新常態下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初探
注重機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礎 抓機制 顯成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