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檔案學領域課程思政研究進展述評

2024-05-03 09:43宋藝文王藝霖
檔案管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紅色基因檔案學思政元素

宋藝文 王藝霖

關鍵詞:檔案學;紅色檔案;紅色基因;思政元素;課程思政;案例教學

1 檔案學課程思政建設的背景和意義

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019年4月,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育人。2020年,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和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丁半p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試行)》中提出“將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考察標準”。2020年教育部發布的《新文科建設宣言》中,強調了新文科建設對于文科教育創新、培養新時代文科人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檔案學作為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適應新文科建設趨勢,加強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檔案工作做出的重要批示,明確了檔案工作的重要性,為檔案學專業賦予了特殊的社會責任:培養出具有專業素養與道德品質的檔案人。2022年,研究生教育目錄的調整使得檔案學領域迎來了學科名稱的更新。這一變革的背后,是對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等根本問題的重新思考,也為檔案學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檔案學課程思政建設質量和水平,需要業界加大關注和研究力度?;诖?,本文對我國檔案學領域的課程思政研究進行分析與歸納,力圖準確地刻畫出這一主題的研究全貌,并客觀總結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并探討了提升的建議和對策,以期對課程思政高質量發展和“雙一流學科”建設有所參考或啟發。抓住機遇,跟緊政策變化,打造檔案思政特色資源育人,提升軟硬件實力,力爭在“雙萬計劃”中占據一席之地。

2 檔案學課程思政建設研究現狀

本文以2023年7月20日為截止點,進行相關國內文獻分析。在2016年末,學界開始提出“課程思政”這一概念,并對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進行了探討。以“課程思政”為檢索詞,以“篇名”和“關鍵詞”為檢索項進行檢索,各個領域研究方向的文獻超過2.7萬篇。在檢索結果中,主要的三個主題是“課程思政”“思政建設”和“思政教學”;學科涵蓋了絕大多數領域,按研究層次來看“學科教育教學”占絕大部分,“技術”“實踐”和“應用研究”相對較少;從文獻來源來看,教育類期刊的發文量更為集中。以“檔案+課程思政”或“檔案資源+思政教育”或“紅色檔案+思政”為主題進行檢索,整理得到60余條有效文獻,其中包括40余篇核心期刊論文和6篇學位論文。

相對于其他學科,檔案學領域在課程思政方面的研究滯后,直到2020年才開始系統地探討這一主題。其相關領域的文獻相對較為有限,主要研究者集中在高校教師和檔案館從業人員,研究成果中的總體趨勢和共同關注點聚焦在檔案資源如何融入高校學生思政課程中。筆者將文獻的主要研究分為宏觀方面、課程建設、教學案例和利用檔案資源推進高校思政課程建設等方面進行探討。

2.1 宏觀方面。當前檔案學課程思政建設的總體趨勢在于強調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員育人,要求充分挖掘、梳理檔案資源里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研究者們一致強調在檔案學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各門課程中,以實現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1,2]。共同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深度挖掘并提煉檔案學理論體系中的思政價值與精神內涵。研究者們提出要找準各門課程中思政映射與融入點,通過在檔案專業課程中突顯“育德”功能[3],并在通識類和專業特點的基礎上,精準地融入思政元素[4],實現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在思政元素的融入過程中,研究者們建議深度挖掘和提煉檔案學理論體系中思政價值與精神內涵,包括課程所涉專業、行業、國家、國際、文化、歷史等[5],將“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責任擔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基因”“紅色檔案”等與專業知識有機結合[6,7]。有助于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理解“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等檔案工作人員的神圣職責,從而在新時代培養出專業素養與道德品質俱佳的檔案人[8,9]。

2.2 檔案思政課程建設方面。當前檔案學課程教育所處的環境要求從傳統的知識傳授向全面培養人才的方向發展。這一趨勢體現在對專業課程的全面性理解和運用,既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又注重學生綜合素養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此背景下,檔案學課程作為培養檔案事業人才的關鍵環節[10],研究者們強調準確把握專業課程特色和特點,通過科學而系統的建設使教學與育人相輔相成。在思政教育方面,突出從專業、行業、國家、國際、文化、歷史等多個角度[11 ],進行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植入[12],全面貫穿于課程各環節,包括目標設計、教學大綱修訂、教材編審選用、教案課件編寫,用好“馬工程”重點教材,將教材內容融入人才培養方案、教案課件和考試[13]。在課程設計上,強調紅色檔案資源的利用,重視發掘和建設紅色檔案資源庫,以有效融合專業課知識和課程思政素材[14]。通過專業教育和紅色檔案文化深度融合,加強學生的家國情懷、專業認同和價值感[15]。在課程實踐應用方面,倡導采用案例集、微課堂、翻轉課堂等學生參與感更強的教學方法[16],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社會實踐活動[17]。以豐富的課程內涵,使課程思政更具有實際應用性和社會責任感,力圖實現一流人才培養目標,構建“雙一流”專業課程體系。

2.3 教學思政案例設計方面。當前,研究者們普遍認同將檔案學教學思政案例設計與課程思政實現無縫對接和有機互融,以情境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興趣[18],并通過案例教學法顯著增強教學效果[19]。這一趨勢體現在專業課程的案例設計中,以專業課程《檔案管理學》[20]《科技檔案管理學》[21]《檔案學基礎》[22]《檔案文獻遺產保護》[23]和“手工紙的制作及其耐久性”教學單元[24]為例,展示如何在檔案思政案例設計中有機融入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這種有機融合產生的教育效果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科技創新和探索求知精神[25];引領學生體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覺以及文化自信[26];引導學生產生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27],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部分研究者也提出檔案案例在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應具備多樣性,如話題討論、課堂辯論、案例分析、影視短視頻等方式[28,29],以及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30],如“O2O智慧教育模式”[31]、智慧型學習服務平臺[32]、“延安時期紅色文獻數字研究平臺的建設”[33]等。當前檔案學教學思政案例設計的研究呈現出一種注重實踐、注重學科特色與思政內涵相結合的趨勢,為培養具備專業素養和思想政治素質的高素質人才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2.4 檔案資源推進高校思政建設?!丁笆奈濉比珖鴻n案事業發展規劃》指出,深入挖掘紅色檔案資源,建立“四史”教育專題檔案資料庫,傳承紅色基因,充分發揮檔案資源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檔案學界積極響應規劃內容,對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也漸次深入。在這一研究進路中,研究者們研究紅色檔案文化在高校課程思政中的傳播路徑,其中特別關注文化的傳承與教育功能[34]。其探討了紅色檔案資源如何有機地融入課程思政,以提升思政效果[35,36],同時提供了紅色檔案資源在高校思政課中協同開發利用的實例[37]。高校檔案館也積極參與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將校史紅色人物的先進事跡納入《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專題教學中[38]。同時,他們挖掘檔案館中展品、展覽的思政元素,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課程思政教學環境[39]。結合地市檔案資源,研究者們致力于將地方革命歷史、紅色遺址、紅色人物等資源整合,創造具有地方特色貫徹全民教育的鮮活教材[40]。且契合教學內容的現場教學素材,可應用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教學中[41]。另外,研究也聚焦于抗疫檔案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課程中[42],并通過實例分析這一實踐的意義和路徑[43]。綜合文獻,高校思政工作與檔案資源之間存在緊密的結合。研究者們關注檔案資源在高校思政工作、課程建設、專業領域等方面的實際應用,并通過創新的途徑將檔案蘊含的紅色基因融入全民思政教育中。

2.5 既有研究成果簡評

2.5.1 研究思路方面??v觀既有研究成果,研究者們采用了多種方法來探討檔案學課程思政教育的相關問題,涵蓋了檔案學專業在課程思政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強調了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的有機結合,以及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實踐活動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中,研究者們通過文獻綜述和理論分析,深入研究了檔案學課程思政教育的基礎理論,根據專業特點精準融入思政元素,將“紅色基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全育人”等元素與專業知識有機結合。此外,部分研究者進行了實證研究,通過調查、實地觀察和訪談等方式收集數據,以全面了解將檔案資源融入課程思政在實際教學中的情況,并通過案例分析如何融入。同時,研究者們提倡改良教學設計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以及引入現代化的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另外,研究者們還討論了在紅色檔案中深度挖掘思政元素的方法,并運用在其他學科的思政教育中。最后,部分研究者引入新媒體技術,將其應用于思政教育,以更好地適應年輕人碎片化學習習慣,強調了新興技術在思政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反映了研究者對于新型教育技術和在線平臺的關注和應用。

分析并總結上述研究思路后,針對如何更有效地將課程思政與檔案資源結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進一步研究:①深度融入思政元素,進一步研究在檔案學專業課程中如何深度挖掘紅色檔案的思政元素。②探討紅色檔案資源中的“紅色基因”如何與專業知識結合,培養學生的愛黨愛國之情,以及在實際工作中踐行紅色精神。③加強地方紅色檔案的研究與應用,針對地方性紅色檔案資源,研究如何整合、開發,創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使之能夠更好地貫徹全民教育,激發學生對本地紅色文化的熱愛和認同。

2.5.2 研究方法方面。通過整理研究者們的研究成果并進行深入分析,上述文獻涵蓋了多種研究方法。首先,部分研究者采用了理論分析法,通過深入研究檔案學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理論,揭示其與思政教育的內在聯系,為檔案資源融入課程思政教育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持。其次,部分研究者通過實證研究法,收集和分析專業教師的實際工作案例,以及在思政教育中的需求、問題和效果,對檔案資源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方法論進行檢驗和優化。同時,研究者們通過教育實驗法,設計和實施檔案資源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實驗,積極探索和改進課程思政教育的途徑和手段。再次,一些研究者通過案例研究法,對紅色檔案融入專業課程的具體案例進行分析,旨在總結經驗和教訓,以進一步完善思政教育的教案。一些研究者采用制度研究法分析課程思政教育的制度背景、歷史邏輯和制度訴求,以期為檔案資源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支持。最后,少數研究者通過比較研究法對不同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比較,并發現了檔案課程思政教育的獨特優勢以及可以改進的方向。以上研究成果為人們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對課程思政建設和人才培養問題提供了文獻積累。

經過對上述研究方法的分析與總結,接下來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展開:①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調查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方式,設計針對學生、教師和檔案從業人員的問卷,通過量化數據獲取他們對課程思政建設的認知、期望和評價,以揭示整體的態勢和潛在問題。針對少數代表性受訪者,進行深度訪談,探討其對檔案資源課程思政建設的看法、體驗和建議,以獲取更為詳細和深入的信息。②實證研究與案例分析。采用實證研究方式,收集各高校利用檔案資源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實際數據,通過數據分析方法,比較不同學校、不同課程的思政建設情況,發現其中的優勢與不足,為進一步改進提供依據。通過案例分析,選取幾個代表性高?;蛘n程,深入分析其利用檔案資源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成功案例,挖掘成功的經驗和做法,為其他學校提供借鑒。

3 檔案學課程思政建設問題分析

3.1 宏觀問題方面。目前,研究者普遍認為檔案學課程思政建設的發展尚不成熟,與哲學、歷史學、法學、公共事業管理等專業相比存在較明顯的滯后性[44]。檔案學課程思政建設更多依賴于學校的總體規劃部署,缺乏學科層面的指導方案和實施細則[45]。在專業層面上集中體現為實施廣度充分但深度不足;在教學層面上主要體現為廣泛的教學融入但尚未形成成熟的推廣模式[46];在師資層面上體現在現有的檔案學師資隊伍難以支撐新文科檔案學專業人才培養[47];在學生層面上主要體現為課程思政教育周期長、起效慢、影響久的特點[48]。檔案學課程思政還有很多尚待研究與實踐的領域,包括對已有教材的再次深度挖掘、對現有大綱的再次調整和修訂,以及進一步拓展和補充已掌握的資源等[49]。在高校檔案資源應用于課程思政方面也存在問題,如檔案利用意識不足,檔案資源發掘不夠完善,以及基于思政教育的檔案編研成果相對匱乏[50]。當下,相較而言,對于檔案資源運用于課程思政相關研究成果數量尚較少,現有成果缺乏對其整體模式的搭建。

3.2 課程思政融入問題方面。研究者們通過調研發現,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在課程思政融入方面。這一問題的根源涉及多個方面,包括思政課要素與課程內容整合不足、教師融入手段和方法有待提高等因素[51];教學上出現的“兩張皮現象”“生搬硬套”“牽強附會”的硬切入[52,53];以及“機械灌輸知識”“冷漠課堂”“跟風”等現象[54];同時,存在思政元素挖掘困難、教師之間溝通不暢、不同課程頻繁使用相似素材、課程思政元素內容僵化以及容易導致學生疲勞等多重問題[55]。研究者通過對樣本高校調研顯示,超過65%的高校反饋在檔案資源與專業課程思政資源融合方面相對薄弱,尚未達到預期的成效[56]。其主要問題在于高校內部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率不高,檔案共建共享機制不健全,同時缺乏將檔案建設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意識[57]。多數研究者認為,紅色檔案具備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生動歷史教材的潛力[58]。然而,紅色檔案資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往往表現為物理疊加、知識結構失調、課程內容滯后,未能有效找準紅色檔案資源與培養人才政治素質的聯結點[59]。同時,研究者們認為教師缺乏對思想政治相關內容的系統學習與掌握,導致課程思政在教學過程中“難深入、難融入”[60]。

3.3 教學方法問題方面。課程思政建設中一個顯著的問題涉及教學方法,研究者普遍指出,檔案學與思政教學領域存在著教學方法和途徑相對單一的問題。教師往往過于簡單地從教材文本提取思政要點,僅涉及表層而未能深度挖掘。這一問題不僅貫穿于教學組織、內容、教師、評價等多個層面,并且構成了當前教學中的一個實際難題[61]。具體而言,如檔案基礎理論課程《檔案學概論》,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境地,過于強調理論灌輸而輕視互動參與[62],導致課堂內容顯得乏味。為調動學生學習熱情,需要豐富授課內容和拓展授課載體,然而當前的教學形式缺乏新時代青春化和活力化的元素,對學生吸引力不足,育人效果不佳[63,64]。在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及模式方面也存在不足[65],專業課教師與思政課教師之間缺乏密切的溝通交流,導致課程思政教學變得機械化[66]。此外,部分老師僅對教材中包含的紅色檔案資源進行簡單的理論講解,未能將其中潛在的德育元素有機地應用于教學實踐[67]。這表明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教師們亟須深度挖掘和靈活運用檔案資源,創新教學形式,使教學更具吸引力和實踐性。

3.4 檔案資源運用問題。在我國現階段的高校中,紅色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形式相對單一,[68]育人功能發揮受限。[69]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紅色檔案資源的利用意識較為薄弱,教學方式多以灌輸式課堂教學為主。[70]如“紅色檔案進校園”的講座和宣傳活動較為稀少。部分檔案館、紀念館和革命博物館在服務思維上較為保守,主動參與高校思政課活動的意愿不足,導致紅色檔案長期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紅色檔案管理部門與高校之間較少建立協同合作機制,未共同開發紅色檔案資源,也未主動聯系、邀請和吸納大學生參與紅色檔案的搜集、整理、講解和宣傳工作,導致大學生缺乏在檔案館、紀念館深入學習了解紅色檔案的機會。紅色檔案在服務高校思政課方面的程度整體上較低,其育人價值未能得到充分發揮。[71]此外,部分高校檔案館館藏資源較為有限且開發不盡合理,[72]紅色文獻數據庫的現狀亦不理想。許多圖書館主頁顯示的數據庫資源種類有限,42所“雙一流”高校圖書館中僅有10余所開發了紅色文獻數據庫,[73]多數高校對紅色文獻育人的重視程度仍然不足。并且在紅色檔案資源的協同開發利用過程中,整體規劃不足,檔案、黨史研究、教育、文化等部門尚未構建起高效的協同機制。[74]在多數地方檔案部門中,利用紅色檔案資源的宣傳方式相對較少,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平臺如抖音、B站等并未得到充分運用,官方微信、網站的更新頻率亦較低,從而導致高校思政課程中難以直接引入地方檔案資源,難以在青年學子中形成共情共鳴。[75]由此可見,檔案資源運用問題還有待深入研究。

3.5 既有研究成果分析。學界就檔案學領域課程思政建設

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形成了一定理論成果與實踐經驗。然而,研究者普遍認為,與其他專業相比,檔案學領域課程思政建設相對滯后,存在多方面的問題。綜觀現有研究成果,在對其系統分析、整體論述、研究深度與廣度上還有深入研究的空間。上述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之處包括:缺乏針對具體課堂思政內容吸引力不足的改變方法的研究,對教學模式相對單一的具體建議,對檔案里蘊含的思政元素的開發較為單一,對已有教材的深度挖掘不足,缺乏先進的教學手段融入,缺失跨學科和跨部門如何多主體聯合實現合作共贏的具體案例。

由此來看,檔案學領域課程思政研究整體模式尚未形成,存在尚待研究與實踐的領域,如:①關于利用紅色檔案案例融入思政教學的教學效果方面,目前存在一定的研究空白。在其具體應用效果方面,對于思政案例在引發學生興趣、激發思考和提升學科綜合素養等方面的具體應用缺乏深入的探討。因此,需要展開更為精細化的研究,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評估教學的實際效果。②缺乏跨學科如何合作共贏的研究,從現有知網文獻來看,“互聯網+”時代下利用紅色檔案元素開展人才培養創新育人模式的研究相對較為有限,因此,這一主題仍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實踐。這一建議也契合檔案學一級學科更名后對學科教育的進一步解析,以及對其未來發展方向和應對策略的重新思考。③目前,關于將課程思政教學資源細分、歸類融入對應的檔案專業課程中和對紅色檔案資源提煉融入其他學科課程思政中的相關研究與實踐仍顯不足。

據此,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可以從課程思政的具體實踐模式構建入手,對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并通過實踐驗證其有效性。

4 檔案學領域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4.1 提高課程規劃水平

4.1.1 融入“三全育人”課程目標設計。在教育部“雙一流專業”計劃背景下,以“三全育人”為課程設計目標,圍繞全面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為實際行動的指導原則,打造特色課程思政體系。在構建專業課程思政總體目標時,需要與國家和行業的時代發展需求相結合,保持與學校定位及專業培養目標的一致性。

4.1.2 優化課程體系設計。結合案例教學,對檔案中蘊含的隱性思政基因進行提煉設計,深刻挖掘思政中所蘊含的隱性價值引領和精神內涵,以實現檔案內容與思政資源的內在契合。實施過程中,以特定節點巧妙融入檔案思政元素,以引領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討論。通過“討論+分享+互動”的沉浸式課題體驗,實現了學生從靜態聽課向動態互動討論的轉變,打破傳統由教師單向傳輸的課堂教學的枯燥模式,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使課程更富有活力和互動性。以“檔案學概論”課程為例,通過《國家記憶——檔案背后的秘密:特殊使命》經典案例的引導,以檔案文物等紅色資源作為生動教材,著重引導學生關注各種檔案理論的形成背景、演進歷程以及彼此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將課堂轉化為檔案史料的展示現場,讓學生零距離感受先輩初心[76、77]。

4.2 實踐活動融入思政教育

4.2.1 開展第二課堂建設。在第一課堂,教師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結合思政案例展開教學。在第二課堂,學生得以將在課堂內獲得的知識在實踐中轉化。課程思政亟須從第一課堂延伸至第二課堂,諸如帶領學生參觀各級各類檔案館、圖書館、科技館、文化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78],深入體悟紅色檔案所蘊含的厚重的紅色文化和豐富的思想內涵以及崇高的革命精神。[79]通過實踐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第一課堂課程思政內容的理解,同時在主動思考與實際操作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不僅在學科專業上取得了進步,也增強了學生的社會經驗和社會責任感。

4.2.2 積極開展社會調研。將思政教育課堂由校內拓展到校外,讓學生通過參觀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用聆聽文物故事宣講等形式觸摸歷史、感悟歷史。例如,引導學生參觀檔案館以進行實踐教學,深化其對檔案管理各個流程的認知,提升其對檔案職業的認同感與融入感;通過考察當地城市博物館,了解城市的演變與發展,讓學生用自己的視角觀察和感悟,喚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借助于重大歷史事件、重要節慶,如“五四青年節”“國際檔案日”“12·9”運動等,策劃多樣化的檔案實踐活動,擴展檔案利用的社會影響,激發學生的愛校、愛黨、愛國之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活動、“挑戰杯”“互聯網+”等競賽項目,深入展開多元形式的調研,參與檔案保護修復實踐和檔案館志愿服務活動,在實際操作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4.3 開展創新性教育

4.3.1 激發學生思政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需要從多個方面著手設計多樣的教學方法融入課堂中。例如:①實際案例引入。將檔案思政內容嵌入實際案例中,特別是與紅色歷史、社會發展等有關的案例。通過案例分析,學生能夠更生動地理解和感受檔案中蘊含的思政元素。②多樣化教學方法。制定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課堂講授、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實地考察等。通過不同形式的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③互動性課堂。營造積極互動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觀點,促使學生在思政學習中積極參與,增強學科的吸引力。④檔案館、博物館參觀。定期組織學生參觀檔案館、博物館等相關場所,親身感受檔案蘊含的偉大革命精神和歷史文化的底蘊。⑤引入影視資源。利用相關影視資源進行檔案方面思政學習,通過生動的影像和故事情節,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檔案工作的重要性和體會紅色檔案的精神內涵。⑥實踐教學活動。安排實踐教學活動,如紅色檔案讀檔、檔案展覽策劃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參與,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傳承紅色基因。

4.3.2 提升教師思政水平。健全課程思政教師聯合教研機制,鼓勵專業教師和思政課教師合作教學研討,利用紅色檔案共建課程思政示范課;積極邀請學界、業界資深專家學者對專業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和系統指導。積極組織各級部門系統學習思政理論,讓專業教師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涵養、道德修養等內容充分理解和實踐。通過主題培訓、教師沙龍、校本研訓等方式,創新培訓體系,提升課程思政育人的能力。通過進行集體備課和深度研討,研討出“思政內容”與“紅色檔案”的有機結合點,將時政、檔案名人事跡、社會實際案例等元素建立課程思政素材庫。素材庫的建立能有效避免在各專業教學中生硬地、強行地植入思政教育,使思政與專業知識的結合更加緊密。

4.4 開展創新融合模式

4.4.1 運用“互聯網+”思維育人。在數智時代,新技術正顛覆傳統課堂的地域、時間和資源限制,為學生提供沉浸式、高度互動的實踐體驗。運用“互聯網+”思維,推動了檔案知識、資源和數據的共享,通過新媒體、短視頻、慕課等手段,成功將紅色檔案資源融入課程思政中。借助新媒體和新技術,創建校園融媒體,利用紅色檔案資源進行云直播、云展覽,創作具有正能量和傳播力的短視頻。同時,在實訓課程教學中應用虛擬平臺和虛擬仿真技術,激發學生對前沿思想的接觸,培養出跨學科的人才。引入VR和AR技術豐富課程內容,通過逼真的三維空間還原歷史檔案場景,打造線上檔案展覽的沉浸式體驗課程,讓學生在虛擬的世界中親身感受歷史的厚重。

4.4.2 培養檔案學交叉融合人才?!皥D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更名為“信息資源管理”,標志著檔案學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變化與調整。這一變革背后蘊含著對檔案人才培養目標、理念、體制機制、方案、途徑、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全新要求。檔案工作將面臨更為復雜和多元的問題,因此,建立跨學科人才培養機制成為必要之舉,旨在培養跨學科、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積極實現基礎學科、應用學科的交叉融合。首先,強調培養人才視野、素質,重視知識、能力、思維的復合發展。其次,課程設計要打破專業、學科壁壘,整合多學科內容,構建兼容科技、經濟、文化、社科的課程結構。再次,教師隊伍建設注重跨學科知識培養,促使教師能夠跨領域交流。最后,教學方法要以學生為中心,學業指導強調跨學科導師聯合指導學生[80],以充分調動其主體性和積極性。

4.5 規范課程質量監督與反饋

4.5.1 建設質量監督體系。為全面推進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結合“雙萬計劃”的要求和標準,“課程思政”質量監督體系應以立德樹人為基礎,建立科學客觀的考核標準,以全面深入地評估其實施效果。通過質量監督體系的有效運行,來促進思想政治工作與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工作更好地融合。①對教學常規監督。成立課程思政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和推動思政課的建設工作,定期進行考核評估。②對課程思政質量監督。組織專業教師與相關思政課程教師共同參與聽課,從質與量兩個層面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監督。③將教學質量與教師個人成長掛鉤。把德育能力加入績效考核、職稱評定和評優評先的判定標準,全面促使學科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

4.5.2 建設師生反饋機制。將檔案資源融入課程思政結構設計的完善過程不僅需要教師深入構思,還必須整合學生和其他專業教師的反饋信息,形成一個循環性、互動性的評價機制。教師從學生考試和作業中對學生的錯題進行分析,使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分析、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師生之間的互相考評應貫穿整個課程始末,采用多樣的方式收集反饋信息。于課程進行中段向學生發放問卷和利用“期中師生教學訪談”等方式,了解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意見,進而對課程設計進行實時修正。同時,通過“畢業生座談會”等形式,及時獲取畢業生對整個課程體系的反饋信息,以全面的視角了解學生學業發展過程中的感受和認知。這一監測與反饋機制有助于教師及時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更能夠有效促進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參與思政學習的興趣,提升教育的實際效果。

5 結語

建設“雙一流大學”和“雙一流學科”對高校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等領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課程思政建設對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對當前高校檔案學領域課程思政研究的國內文獻分析,綜合宏觀與微觀視角,系統梳理了其研究進展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建設路徑。通過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同向而行的理念,構建健全的課程思政體制,提升教師思政素養、提高育人效果。本文對國內研究進展的某方面可能存在遺漏,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將進一步拓展本文的內容,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更具體、可行的建議和指導。

(作者單位:鄭州輕工業大學 宋藝文,碩士,講師;王藝霖,碩士,講師 來稿日期:2023-10-20)

猜你喜歡
紅色基因檔案學思政元素
淺談思政元素在大學英語教育中的應用
大學語文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學語文》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經濟學》教學探索
關于檔案學會工作的幾點思考
論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學生成為紅色基因傳承者中的作用
紅色基因融入精準扶貧工作的價值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歷史主義是檔案學不變的靈魂和宗旨
——《魂系歷史主義——西方檔案學支柱理論發展研究》述評
激活紅色基因在意識形態安全建設中的生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