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報主題報道的創新路徑方法研究

2024-05-03 09:56劉勰
新聞愛好者 2024年4期
關鍵詞:主題報道用戶思維

【摘要】圍繞講好故事、講清道理、創新話語體系,轉變觀念、豐富表現形式、拓展傳播手段等內容,充分借鑒兄弟媒體成功經驗,對當前主題報道現狀與問題進行認真回顧檢視,以期厘清進一步改進和提升主題報道的路徑與方法。

【關鍵詞】主題報道;時政報道;用戶思維;結果導向

作為主流思想輿論的重要載體,黨報主題報道傳遞黨的聲音和主張,闡釋各級黨委政府政策舉措,營造向上向善的社會氛圍,直接決定著黨媒挺進輿論主戰場的地位和站位。重大時政熱點報道要敢于“亮劍”,對于社會熱議的焦點話題,要跳脫蕪雜的信息表層,用更深一層的視角去解讀、分析傳播,回應受眾關切[1]。這就需要新時代黨報工作者進一步自我逼迫、自我革新、自我重塑,聯動報、網、端,打通策、采、編,努力以高質量新聞宣傳塑造現代化河南新形象。

一、基于調查研究呈現的主題報道現狀和問題

主題報道是具有明確主題思想的新聞報道,是媒體通過對客觀事實的報道所表達出的主觀意圖[2],是黨媒新聞宣傳的重中之重,也是改革創新的難中之難。

向內看,近兩年來,《河南日報》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不斷強鏈延鏈補鏈,努力以“大時政+大傳播”提高重大主題報道影響力,推出了一大批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有河南辨識度的精品力作。

策劃先行注重議題設置。始終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題,圍繞“兩個確?!薄笆髴鹇浴钡仁∥行墓ぷ骱碗A段重點,提前介入,超前謀劃,有計劃有節奏有章法推進報道。例如,以“文明交流互鑒·發展共創未來”為主題的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于2023年9月17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河南日報》從9月12日起即推出預熱報道,多方面展示河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就,為論壇舉辦營造氛圍。

深耕內容發出權威聲音。系統研究、準確理解把握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決策思路,重要信息每天即時梳理上報不過夜,每周編委會指導各采編部門及系列媒體系統深入學習、研討、消化,進一步明確提煉報道重點。用足用好權威資源,增強新聞宣傳質效,提高指導性針對性實效性。

傳播為要構建多維體系。傳播前置,重大主題報道線索由大河云機制統一指揮調度各媒體采集、分發、制作,互融共推吸粉,形成全媒體傳播矩陣。渠道制勝,對重要會議活動、關鍵人群,定點投放,精準營銷。復盤總結,每周周計劃會對典型案例進行傳播效果分析評估比對。導向激勵,設置總編輯傳播大獎,調動采編人員傳播積極性。同時,為一線記者減負,采取“一事一議”碰頭會、線上交流等形式,提高工作溝通效率。

項目運作匯聚形成合力。2021年4月,河南日報社編委會組建時政新聞部,集中力量、優化資源,充分發揮時政報道、重大主題報道的“先鋒前哨、參謀助手、橋梁紐帶”作用。例如,2023年9月7日《河南日報》推出“創新河南創出新彩”大型主題報道,就是在編委會指導下,時政新聞部與全媒體編輯部、地方分社等加強對接、密切合作,以廣闊視角、深度觀察、全新表達呈現的一個主題報道。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主流媒體的重大主題報道應做深、做實、做巧、做熟,實現引導力與傳播力的高度統一,從而提振信心、引導輿論、服務大局[3]。向外看,當前輿論生態面臨新變化,參與主體多元化、傳播內容多樣化、網上網下一體化,移動傳播成為主流,對主題報道提出了新要求,急需更多導向鮮明、形式鮮活、受眾喜聞樂見的作品產品,實現“破圈”“跨界”“刷屏”的傳播效應。

2023年6月,河南日報社時政新聞部以“增強主題報道吸引力提高主流輿論引導力”為主題深入交流探討,面向黨政機關、受眾用戶、業界專家等發放了600份調查問卷,回收576份。從調查結果看,受眾獲取新聞和信息的主陣地普遍從“紙”端向“指”端轉移,對于主題報道來說,對其生動性、感染力的要求也更高。與時代要求、用戶期待、兄弟媒體相比,黨報主題報道的守正創新一直在路上,這道難題還有待深入破解,主要存在問題如下:

在移動傳播上,議題設置過于中規中矩、求穩怕錯,沒有真正站在用戶角度思考問題。在調查問卷中,獲知時政新聞的渠道排名前三的依次為“微博”“微信公眾號”“新聞客戶端”,喜歡的兩種主題報道形式分別為“短視頻”和“圖片”,可見,當前移動傳播已成為主流。

在新聞理念上,部分采編人員路徑依賴、自我設限現象比較突出,用戶思維、傳播意識沒有完全樹立,打法單一,跳不出框架,寫不出新意。調查問卷顯示,關于“黨媒主題報道存在的不足”回答最多的是“官話官腔太多”“八股文沒新意”;關于“時政記者最需要改進的地方”回答最多的是“增強群眾視角”。

在語言表達上,作為“硬新聞”的主題報道,不少內容表述概念化、結構套路化、思維模式化,缺乏生動事例,缺乏動人細節,缺乏深入思考。在調查問卷中,讀者最希望閱讀的主題報道體裁依次為“深度報道”“現場側記”“典型通訊”??梢?,越貼近生活、越有故事性,做到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以情節打動人、以細節感染人,就越能吸引讀者。

在專業素養上,當前從事主題報道的記者,不少都缺乏不斷學習的習慣、客觀公正的態度、豐富廣博的學識。特別是政策短板、知識盲區、本領恐慌普遍存在,在大局下思考謀劃、應變識變能力不足。新輿論環境下,“流量至上”邏輯大行其道,一度助長了新聞業的浮躁傾向[4]。調研采訪欠缺,獨立思考不足,許多政策解讀分析僅停留于表面,體現不出應有的深度厚度。

二、當前黨報主題報道的理性思考與實踐探索

高質量新聞宣傳是黨報的立身之本。做優做強主題報道,需要進一步改進理念、強化運用,實現優質內容生產與優質渠道開發、優質用戶觸達、優質數據反饋的有機統一,收獲唱響主旋律、提升宣傳正能量的效果。理念上,需要處理好幾對關系:

守正與創新。對于從事主題報道的記者來說,變化的是傳播渠道、表達方式,不變的是“導向為魂”“內容為王”?!笆卣毙枰獔猿忠匀嗣駷橹行?、堅定正確輿論導向、堅守意識形態陣地;“創新”需要創新新聞理念、創新傳播方式、創新語言表達,為更好“守正”注入源源動力。

紙媒與新媒。當前,移動端成為主渠道,互聯網成為主戰場,“人在哪,主題報道的重點就在哪”。對于媒體來說,一方面要堅守紙媒的核心競爭力,繼續生產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的文字產品;另一方面,要積極適應新媒體傳播規律,找準傳播點、共鳴點、共情點,讓兩者互為補充,相得益彰。一篇成功的新聞精品,不僅要有重大的題材、巧妙的視角,也要有充沛的感情和感人的表現手法,這樣才能讓廣大讀者入腦入心、過目不忘,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5]。

個性與共性。主題報道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定的范式,有著相對固定的概念、風格、話語體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記者個人的創造性,容易造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記者可以在遵循主題報道基本規律、共性要求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身特質,從主題提煉到角度選擇、從語言表達到思想觀點等方面都和記者個人的思考積累、能力素養密不可分。

時代需要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有河南辨識度的主題報道作品。創新、開放、文化、美麗的新河南新形象,要靠高品質的主題報道來塑造。主題報道要贏得受眾,就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守百姓情懷,體現人民本色,強化用戶思維、受眾意識,確保提供的信息可感可知可信可行。

首先,要凸顯思想深度。在眾聲喧嘩中,有價值的觀點永遠是稀缺品。這就要求記者站穩人民立場,深入調查研究,把問題講清、道理說透。其次,要體現情感溫度。一篇主題報道可能讓人記得住的就是那一兩處有溫度的細節、一兩個打動人的瞬間,富有沖擊力的畫面、惟妙惟肖的細節描寫,能觸動人的淚點痛點,讓報道有人情味,進而增強主題報道的吸引力感染力。例如,《河南日報》推出的“蓮鶴方壺出土百年”特刊,寫的是文化傳承的宏大主題,但文中飽含對中國式浪漫的深厚情感,充分運用細節、對話來展現主題,配合手繪版面加以呈現,達到暖人心、聚民意的效果。最后,要實現服務廣度。會議材料和政策文件中蘊藏大量豐富的信息,不能“用過就扔”“寫過就忘”,在挖掘解讀這些信息方面需要記者下一番功夫,要善于對新聞素材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從復雜信息中快速發現并提取有價值的內容,站在群眾的視角解讀政策,為群眾的日常生活服務。例如,在鄭州航空港獲批十周年之際,《河南日報》重磅推出32個“開放特刊”,從“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十年探索經驗與啟示”,到航空港十年發展巨變,再到全省各地開放亮點經驗,全面展現十年來河南加快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措施成效。

三、新時代創新黨報主題報道的突圍之道與方法路徑

要把常常掛在嘴邊的“增強受眾意識和用戶思維”這樣的話,拿來對照檢查傳播是否做到位[6]??v觀一些具有較強傳播力、影響力的產品和作品,無不是遵循互聯網傳播規律、契合受眾閱讀習慣的,主題報道走向“內容+”新階段,需進行一場根本性、重塑性、結構性改革。

(一)輕量化傳播,堅持結果導向

在主題報道的移動傳播中,要注重新聞策劃,豐富表現形式,采取移動化、可視化、差異化,做到切口小、篇幅短、文風新、語言活、內容實,實現報道形式化“整”為“零”、報道內容由“重”到“輕”、傳播方式由“大眾化”到“分眾化”的轉化。

化“整”為“零”。面對一項重大主題報道任務,可以采取系列報道、組合報道的形式,多體裁、多角度、多側面展現內容,形成多聲部傳播合聲。例如,2023年以來,《河南日報》聚焦省委主題教育讀書班、河南省黨政代表團赴廣東湖北學習考察等重要活動,推出側記、微信、快訊、海報、短視頻等系列產品,分階段有序推出,實現了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傳播。

由“重”到“輕”。宏大敘事需要通過小切口來實現柔性傳播。事件中的細節、話語最能打動人,讀者易接受、易傳播,效果好。例如,圍繞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學院揭牌儀式上一句:“歸來吧!河南省科學院在向你招手,家鄉的父老鄉親在向你招手?!薄逗幽先請蟆愤M行了重點報道,用生動的語言感染人,產生了廣泛影響。

由“大眾化”到“分眾化”。主題報道需要結合內容特點、結合目標受眾來確定傳播方式,在重大主題宣傳報道任務中,嚴謹規范的程序性報道、黃鐘大呂的社論通過報紙呈現,而記者現場捕捉到的鮮活場景、精彩對話則適合以短視頻的方式呈現。例如,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前方報道團隊在進京高鐵上合作推出的短視頻“鄉村產業怎么干?新老代表談高招”,全網閱讀量超百萬,兩次受到中宣部表揚。

(二)創新化表達,保持內容定力

在報道內容上,主題報道要想實現軟化、活化,需要注重故事化、具象化,熟練掌握領導語言、工作語言、新聞語言、網絡語言四種語言體系,在相關報道中多用“青言青語”“網言網語”,不斷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

故事化、具象化表達。主題報道具有天然的嚴肅性,如果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用具象化的表述,就會給讀者帶來沉浸式的閱讀體驗,進而產生強烈共鳴,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例如,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中,《河南日報》時政記者采寫的稿件《雨大浪急情至深——聽,那些共產黨員的聲音》,圍繞一組簡單有力的話語展開,進而展現我省廣大黨員在抗洪搶險中奮不顧身、守護群眾的形象,更為具象、更顯生動。

提倡“青言青語”。青年代表未來,主題報道需要走近青年、影響青年,才會有長久生命力。在做主題報道時,要堅持青春化表達,用青年聽得懂、學得會的語言,和青年樂于接受、樂于傳播的方式來影響、引導青年。例如,《河南日報》于2021年7月15日推出重磅報道《誰的奮斗不青春—廣闊鄉村走來一群90后書記》,采取活潑靈動、充滿朝氣的語言來報道這一青春化的題材,展示90后村黨支部書記的所思所干。

重視“網言網語”。對于主題報道的新媒體產品,要摒棄紙媒腔、宣傳腔,用簡潔明快、形象凝練拉近與受眾的距離。例如,2023年7月27日,河南日報客戶端推出視頻《來吧!投吧!》,再現了民營企業家陳志列發出的熱情號召,希望大家都來投資中原熱土的場景,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強化了與受眾互動。

(三)品牌化塑造,增強受眾黏性

在主題報道中,通過打造精品欄目、進行品牌化塑造,可以有效增強辨識度,進而增強報道的影響力,提升用戶黏性。具體來說,需要欄目定位清晰、特色鮮明,保證一定刊發頻率、位置(時段),通過打造內容、產出爆款來提升影響力,還要長期堅持、久久為功。例如,《人民日報》的“微鏡頭”專欄,記者杜尚澤通過跟隨總書記調研時抓取的典型細節、精彩對話,以生動的語言進行闡釋、解析,擴展了報道容量,深化了報道主題。

把握人心走向、站穩群眾立場,就是真正的流量密碼。下一步,河南日報社時政記者將根據梳理的問題、提出的對策加以完善,結合已有的好做法、好案例形成機制,進一步創新思維、提升本領,加強“策采編審發”全過程融合,以“大時政+大傳播”實現出新出彩出圈,提高主題報道的傳播力、吸引力、影響力、感染力。

參考文獻:

[1]龐瑞妍.全媒體時代時政報道“出圈”策略研究[J].新聞愛好者,2023(9).

[2]劉飛,劉洋.如何做好電視新聞主題報道[J].科研,2016(7).

[3]王世琪,夏丹,向冬雪.打開“大格局”做出“大流量”[J].新聞戰線,2023(8).

[4]孫德中.調實情查真知研實招究實效:深入調查研究,提升新聞輿論“四力”[J].中國記者,2023(6).

[5]王濤.用心用功用情打造新聞精品力作[J].新聞愛好者,2022(9).

[6]劉雅鳴.周計劃會上:一位黨報總編輯的斷想片語[J].新聞愛好者,2022(6).

作者簡介:劉勰,新聞愛好者雜志社副主編(鄭州 450008)。

編校:王志昭

猜你喜歡
主題報道用戶思維
創新主題報道:從宣傳到新聞
互聯網環境下如何進行圖書的產品設計和營銷加持
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圖書館閱讀推廣思路探討
《濟源晨報》微信公眾號贏得近20萬粉絲的“寶典”
對電視主題報道的反思與探索
“互聯網+”模式下用戶思維對電影內容的影響張才
淺談電視新聞的創新
《黔東南日報》:地方報紙重大主題報道的選題與采寫技巧
城市臺時政新聞“講好故事”的四條路徑
主流新聞客戶端:不應只強調“用戶思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