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學為本:作業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與優化策略

2024-05-04 23:20王秀華
閱讀(教學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作業優化支架策略

王秀華

【摘要】在“以學為本”的課堂教學中,可以以“作業”為基點,挖掘其在課堂教學中的價值,勾連學習路徑,發揮導學、導練的功能。將作業資源或直接地運用到教學中;或通過變式,選擇性地運用到教學中;或作為階段性的補充與回顧練習運用到教學中,強化過程學習,凸顯方法獲得,能引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落實單元語文要素,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支架;作業優化;策略;教學相融

作業是教學內容的體現、教學形式的延展,更是教學策略選擇的依據之一。一份好的作業,不僅具有反饋、診斷功能,還能引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并能成為課堂教學的助力,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結合實踐,可以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入手優化作業,讓作業成為教學推進的起點、助力點、轉換點。

一、預習為引,明確學習起點

學生的課堂學習應該是有準備的學習。在預習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完成預習作業,特別是一些基礎性的字詞句的練習,課文相應的背景知識概括等。完成預習作業,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明確學習的起點,也能夠幫助教師把握真實學情,做到“以學定教”。

如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中的詞句段運用,就可以將“習俗寓意運用”作為前置性作業,要求學生課前將習俗與代表的吉祥寓意對應連線:

春節祭灶王???????????????????? 萬象更新

春節穿新鞋、新衣 ????????????????一年交好運

過年吃年糕???????????????????? 團團圓圓

臘八吃臘八粥???????????????????????? 嘴甜、說好話

建筑上雕刻蝙蝠???????????????? 遍地是福

過年吃魚?????????????????????? 慶豐收,祛疫病

大年初一吃餃子???????? 萬事如意年年高

中秋節吃月餅?????????????????? 年年有余

中華傳統文化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體現了“弘揚傳統文化”這一價值取向,比如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單元頁上就指出:“深厚的傳統文化,中國人的根”;而傳統節日中沿襲千年的傳統習俗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密碼,如統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就編入了童謠《傳統節日》,讓學生了解中華傳統節日及其相應習俗。因此,對于傳統節日,對于節日中的習俗,很多學生并不陌生。設置這道“習俗寓意運用”題,可以在學生的“已知”與“未知”之間架起橋梁,幫助學生在學習“語文園地”前,回顧并進一步了解相關的習俗,完成連線。學生完成預習作業的過程,既是對教材中詞句段運用學習的準備與補充,又是學習方法習得的過程。

二、練習為鏈,助力學習重點

有深度的課堂,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學習、學會思考。作業中可以設計多種導圖支架,為學生提供思考的角度、路徑和方法。用好這種課中作業,采取創新練習內容、分解能力要求等多元方法指導練習,使完成作業的過程真正成為方法獲得、能力發展的過程。

1.緊扣要素,關聯整體

根據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可以設計如下綜合性作業:

這個填空作業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整個單元的內容架構,并給出這樣的學習要求:“回顧本單元課文,思考作者詳寫了什么?是為了突出什么?再讀讀你自己寫的本單元習作,你詳寫的是什么?想要突出什么?”

這幅思維導圖緊扣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分清內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結合交流平臺的內容先給出了一個范例,另外的兩篇課文則從不同角度給予梯度,降低了難度,同時還關聯了本單元的習作表達。這樣安排,能夠很好地呈現對語文要素達成情況的反饋,也兼顧了對本單元習作表達的自我認識與評價,從實踐角度來考查,關照生活、關照自身,教學效果顯著。

2.鋪設階梯,拾級而上

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景陽岡》課后練習中要求“用自己的話詳細講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適當的語氣、表情和動作”。完成這樣的學習任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為此,可以設計如下填表作業:

品讀第六、七自然段,梳理武松打虎的過程,照樣子完成填空。

【提取信息】

根據表格內容,加上適當的語氣、表情和動作,試著講講武松打虎的部分。

學生在理解6、7段文本的基礎上,借助表格中的提示,能夠快速厘清打虎的“四個回合”,也為講述故事打下了基礎。

這種作業將課堂任務進行了分解,分步驟漸進式推進:第一步,讀課文,理過程,完成表格;第二步,讀表格,發現“四個回合”表達上的不同;第三步,借助表格,說一說武松打虎的過程。在完成練習的同時,學生也明晰了表達的特點,層層深入文本,建構語言,加深理解。

3.口頭交流,提高效率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旦動筆,就會有時間耗損,從課堂教學的流暢度考慮,如用作業鏈接課堂,需要靈活安排。有的支架提供的是思考問題的方法和分解的步驟,可以通過口頭交流的作業形式讓學生掌握知識點。

如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中的詞句段運用,其指向的目標是:能發現三組句子“通過對比進行強調”的表達特點,并能進行仿說。教師可以根據這一要求設計如下導圖支架,方便學生梳理思考的過程,交流自己仿說的內容:

結合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圍繞這個特點可以有哪些具體的表現?選擇一個情景,先完成圖表,再組織語句,流暢表達。

忙、冷、吵、靜、快、辣

例:

(?? )冷得(? )????? (?? )冷得(? )???????? (?? )冷得(? )]

☆我會說(能圍繞特點展開合理想象,說出具體的情景)

☆☆能說好(不僅能圍繞特點說出具體情景,還能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

學生借助導圖,通過口頭交流的方式就能完成第一步“發現寫法上的特點,并體會強調的情感”。這樣做,既符合練習的要求,又能起到助推課堂教學、突破難點的作用。

三、拓展為環,提升語用能力

在學習完課堂知識以后,設計拓展性作業可以幫助學生豐富認識、拓寬視野、發展思維、提升語用能力。

如學習完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古詩三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補充閱讀《池上》,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結合注釋,感知兒童形象,鞏固學習所得。隨后,教師可以進一步設計“古詩里的童年”詩句填空,考查五首與兒童有關的詩,勾連學生的課中學習和課后延學。通過完成作業,學生可以充分了解古詩中的兒童形象,積累同類詩句,提升文化素養。最后,教師要求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首詩,向朋友、家人介紹一下“古詩里的童年”。這一設計旨在讓學生在初步了解“古詩中的童年”后進行綜合表達。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提升了綜合能力,活化了思維,增加了學習趣味,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轉化。

將作業融入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借助學習支架獲得學習方法,在實踐活動中開展學習,能夠實現學教方式的轉變。從知識梳理到能力轉化,學生的作業過程同時也是方法習得、素養提升的過程,讓作業發揮出更大的價值,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中市崇德小學)

猜你喜歡
作業優化支架策略
支架≠治愈,隨意停藥危害大
給支架念個懸浮咒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前門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設計與制造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作業的價值
優化小學語文作業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淺談優化小學語文作業提高小學語文質量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