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茶葉出口實現“破壁”的路徑研究及建議

2024-05-04 02:25和珊珊
中國商論 2024年7期
關鍵詞:市場競爭力破壁

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的不斷推進,中國茶產業發展突飛猛進,茶葉出口量、出口額屢創歷史新高。2020年我國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雙循環戰略,進一步推動茶產業跨境貿易是中國茶葉貿易的大趨勢。云南省作為我國著名的茶葉生產地之一,茶葉出口總量僅約占全國茶葉出口總量的1%,就當前而言,全球的茶葉供需比較平緩,供需矛盾并不突出,云南茶產業的跨境貿易需要緊跟“國內國際雙循環”和“一帶一路”新機遇。茶葉貿易正處于瓶頸與突破、機遇與發展并存的時期。云南省茶葉協會和昆明海關數據顯示,云南茶葉出口量自2016年開始呈逐年增長趨勢,至2019年出現不穩定波動, 2022年和2023年又呈下降趨勢;作為中國主要的茶葉產區,隨著國內外茶葉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云南茶產業的市場競爭力亟需進一步提升。云南茶產業面臨對內行業“內卷”不斷加劇,對外市場開發受限的問題,云南茶葉出口貿易如何“破壁”成為云南省內茶行業企業和政府部門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將通過對云南省近年來茶葉出口的數據分析和對比,找出當前形勢下云南省茶葉出口的主要問題,并就此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云南茶葉出口;市場競爭力;破壁路徑;海外市場;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茶產業

本文索引:和珊珊.<變量 2>[J].中國商論,2024(07):-073.

中圖分類號:F127;F5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4(a)--04

1 概述

如今,中國茶產量位居世界第一、茶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茶葉總產量達到145萬噸,茶葉的種植面積為195萬公頃,這兩項均居于世界首位。茶葉總產值1320億元人民幣,出口量37.53萬噸,出口額20.83億美元。相對而言,云南省茶葉種植面積、產量分別占全國的15%、16%,卻在茶葉出口貿易中相較其他省份落了下風。根據云南昆明海關數據統計,近10年來, 云南省茶葉出口總量和出口額都呈現不穩定波動狀態,在2019年和2020年出現大幅上漲趨勢,然而,在疫情后期的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又呈現大幅下降的情況;由此,云南省的茶葉出口貿易需要得到進一步的穩固和推動。

從國內市場廣義來看,飲茶已成為大部分人的一種生活習慣,也是許多國人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品之一;隨著大健康理念的不斷深入,茶飲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喜愛和追求。目前,中國每天飲茶人數雖達到3億以上,但仍不到全國人口基數的1/3,消費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然而,目前我國人均消費茶葉的數量較低,每年僅為0.61公斤,同世界年人均消費2.21公斤以上的數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未來我國茶產業的增長潛力巨大。從國際市場需求角度來看,國際上每年對茶葉的巨大需求量,依然吸引著國內眾多茶企,云南作為全國茶葉產量數一數二的重要產區,同時需要進一步提高對國際市場的重視程度,需要進一步發展云南茶葉出口貿易,在更大的市場上獲取利益,讓云南的優質茶葉走向世界。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20多個國家及地區對茶葉及其相關產品有進口和消費,全世界約有30多億人擁有飲茶或消費茶產品的習慣,年均消費量可達400萬噸以上,巨大的國際市場現狀,也是云南省茶葉貿易需要重點發展的方向之一。

另外,中國茶產業的發展和出口已經得到國家以及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茶產業目前已經開始逐步走向規?;?、現代化、正規化的路徑,未來增長潛力巨大。目前,我國茶葉出口的大?。赫憬?、福建、江蘇等省份已把茶葉作為重點扶持產業,重視茶葉出口,也在茶葉出口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云南省可以將這些出口大省作為學習的對象,不斷尋求和發展適合云南省自己的茶葉出口模式,爭取在茶葉出口中獲得一個重要席位。

2 云南省茶葉出口分析

2.1 云南省茶葉出口現狀分析

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2022年中國茶葉出口總量38.94萬噸,較上年增長1.54%;出口總額22.70億美元,較上年下降10.25%;茶葉出口均價5.83美元/kg,同比上年下降11.53%。其中,普洱茶出口均價最高,為15.89美元/kg;烏龍茶、紅茶出口均價次之,皆高于10美元/kg;花茶均價為8.65美元/kg;綠茶均價仍處于低位,為4.44美元/kg。相比上年,各茶類均價都有所回落,同比下降6.72%~34.18%。

根據昆明海關數據統計,云南省2022年茶葉產量為53.39萬噸,增長6.3%,位居全國首位,而出口量和出口額卻在2022年和2023年呈現較大下滑;僅僅占到全國茶葉出口量的鳳毛麟角,由此可見,云南省在茶葉跨境貿易方面還需要繼續尋找合適的突破口。

從出口的茶類來看,云南省綠茶仍占出口的主導地位,市場和均價基本穩定;紅茶出口量明顯增加,但價格有所回落;普洱茶出口降幅波動明顯。茶葉出口以非洲、亞洲為主的市場結構格局穩定,對亞洲出口均價有所回落;歐洲市場量價同升。

2.2 云南省茶葉出口競爭力分析

2.2.1 供應鏈端競爭力分析

根據國內產業的競爭現狀,云南省在供應鏈端的競爭仍具備優勢,《2022年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云南省茶葉產量穩居全國首位,超過福建、湖北、四川等產茶大??;2022年,云南省茶園面積達到743.6萬畝,綠色有機茶園面積達到244,7萬畝,同比增長52.6%,有機茶園認證面積和獲證產品數已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云南茶葉檢測溯源中心和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等相關茶葉部門,相繼出臺的一系列關于《茶葉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建設標準》《茶葉價值評估規范》《普洱茶質量安全追溯實施標準》等,進一步從供應鏈端規范了云南省茶葉生產的標準,也為云南省在供應鏈端的競爭力提高提供了保障。

2.2.2 主要消費市場消費能力分析

根據我國海關數據統計,我國茶葉的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亞洲等地,同時,茶葉出口均價也受到了出口地消費環境的制約,而對于消費力相對較高的歐洲和北美地區,我國茶葉出口量相對較少;云南普洱茶是眾多茶類中出口價格較高的一類,其主要出口地區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出口量占比相對較低,尤其在我國出口的茶葉省份,云南的茶葉出口量甚至排到十名以外。就消費市場而言,云南市場雖然具備一定的消費能力,但銷量仍相對較小,渠道并未打開。

2.2.3 現有競爭者競爭力分析

我國茶葉出口貿易位列前十位的省份分別是浙江,安徽,湖南,福建,湖北,江西,重慶,河南,四川和貴州;其中,浙江出口量穩居第一,占全國茶葉出口數量的40.98%。福建出口額位居全國第一,占全國茶葉出口總額的25.52%,而云南省作為茶產量大省,卻在茶葉出口環節薄弱(數據來源:中國海關)。除了國內的出口競爭者外,國外的茶葉品牌巨頭,如Twinings、Tazo、Harney&Sons、立頓等,也都是國外市場上強力的茶商。

由此可見,云南省的茶葉產業出口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供應鏈端,每年有足夠量的茶葉進入市場,而在出口貿易和市場拓展方面比較薄弱,需要找到云南省茶葉出口破壁的路徑,來實現云南省茶產業出口帶動產業經濟的目標。

3 云南省茶葉出口面臨的問題

3.1 跨境貿易的不確定性

本文對云南省部分茶葉從業者的調研走訪得知,對于大部分傳統的茶葉從業者而言,跨境貿易似乎是一個遙遠的概念;就云南的茶葉從業者而言,大部分茶葉從業者基本為中小型茶企,在過去的認知中,對其而言,跨境貿易要面臨的是:難度大、風險高、成本高、跨境貿易結算難、開拓市場難,再加上語言、文化、習俗、法律體系、消費觀念等各方面的不同,使大部分茶葉從業者在提及跨境貿易時,都會選擇回避。在跨境貿易的過程中,對自身投入的成本,以及回報收益存在不確定性,所以部分商家會對茶葉的出口貿易避而遠之。

3.2 缺乏市場標準認知

云南省作為我國重大的茶葉產地之一,雖具備相關云南茶產業的標準準則,但對于云南大部分茶企,并不具備完善的準則認知,導致買家賣家以及標準制定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云南省政府雖已在極力推廣相關的行業標準,但對于云南大部分茶企而言,對行業標準不明確或不遵循,并不影響在市場上的成交過程。與此同時,云南茶葉名山名寨的產品價格居高不下,在利益驅使下也導致大量仿冒的產品流入市場,從而導致茶葉市場缺乏標準的現狀愈加嚴重,市場定價合理化變得難以實現。商家和消費者的市場標準認知缺失會導致從原料生產端的標準化無法實現,最終容易導致市場亂象叢生,消費者對茶產業消費失去信心。

除此之外,國際市場上不斷更新的綠色貿易壁壘,也在無形中不斷增加茶葉出口的成本;更高的農藥殘留標準在無形中加大了我國茶企在茶葉品質檢測板塊的投入,就云南省而言,出口的茶葉品類大多為初級型產品,加工技術不高。國際市場上的綠色貿易壁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云南省茶葉出口,茶葉出口貿易的環境難以維持穩定,致使云南大部分茶企減少了茶葉出口量,削弱了云南省茶葉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3.3 國內市場惡性“內卷”嚴重、供需失衡、惡性競爭

國內市場上,茶葉的供給量遠超茶葉的需求量,供過于求的現象,導致茶葉市場上競爭激烈,行業惡性“內卷”嚴重的現象。這主要體現在非理性的價格競爭、虛假宣傳、貨不對版等方面。消費者在選購茶葉的過程中無法獲得真實有效的信息,無法進行合理的判斷。商家之間競爭激烈,行業“內卷”嚴重,一方面能促進行業進步和發展,但過度“內卷”容易導致不合理的行業競爭,使市場亂象嚴重。國內市場的行業惡性“內卷”也進一步說明茶產業推動國內國際貿易雙循環的必要性。

3.4 茶產業出口缺乏核心競爭力

云南省作為茶葉資源的大省,在茶園面積,產量和茶葉產值方面都穩步增長,在國內位居前列,但卻在國際市場上相對疲軟;究其原因,一是云南省茶產業缺乏核心競爭力,表現在茶葉生產的技術相對落后,大部分茶葉生產商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手工生產階段。二是云南省本土品牌的建設不足,除原有的國營茶廠轉型之外,其余的茶葉品牌均缺乏辨識度和認可度,無法形成品牌效應。三是茶葉的采摘、加工、流通、倉儲等環節的管理不到位,使消費者對產品的安全和質量把握不足,更難流通到對茶葉標準要求更高的國際市場中。

3.5 茶產業缺少整體規劃和整體意識

根據2023年天眼查數據,云南省注冊茶企業達到10292家,在云南省眾多的茶企中,除少量大型茶企外,其余均是中小型、微型、“家庭型”茶企。大多數企業均不具備成熟的生產、銷售、品牌和市場管理戰略,缺少商業方面的整體規劃思考和戰略方向。從整體來看,這些小規模的茶企各自為政,較難在競爭激烈的茶葉市場上占據優勢地位,也無法形成企業間相互協作的生產模式和銷售體系。

4 云南省茶葉出口“破壁”路徑建議

4.1 政府+協會+高校帶動跨境貿易知識培訓

出口的破壁離不開專業知識的普及,除了傳統意義上茶葉、種植、加工、倉儲等供應鏈端的專業知識普及外,需加大力度投入的是,關于茶葉跨境貿易過程中市場營銷、銷售宣傳、運營等商業方面知識的普及,來補齊健全傳統茶企在商業領域知識相對匱乏的現象。

4.2 政府+協會優化市場標準,制定和完善行業規則

目前,云南省政府響應出臺的一系列普洱茶行業標準,也正在不斷引領茶葉從業者往更優的市場方向發展。除此之外,為了達到國際市場的標準,行業規則應該不斷趨于創新、生態、低碳類的茶產品,結合云南省茶葉生產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等目標,不斷建設茶產業生態低碳生產體系,創新生態低碳的茶產品,并通過積極參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一國一品”特色農產品綠色發展全球行動和ISO/TC34/SC8茶葉標準化工作,向外輸出生態低碳茶標準,引領低碳茶葉消費,豐富茶葉產品價值內涵。

為了促進云南茶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市場標準的定制和完善有助于保障茶葉行業的有序發展,而規則和標準的制定,需要云南省茶葉協會和云南省相關政府單位的牽頭。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明確茶葉品質標準,制定合理的檢測方法,以保障消費者知曉商品的品質和價值;二是制定經營者的準入規則和行為規范,以防止不符合標準的企業進入市場和抬高價格等不當行為;三是明確茶葉交易的規則,確保各方面合法權益得到保障,防止欺詐、偷稅漏稅等行為發生。同時,在交易環節中引入電商模式,提升交易效率和透明度,最后應建立完善的爭議解決機制,為茶農、消費者、茶企等提供公正有效的解決方案。

為完善云南茶產業檢驗檢疫監管結構體系,各級政府部門應積極發揮職能優勢,如昆明海關可就培育云茶出口競爭的道路上,充分利用其職能優勢,為云南茶企探索更多的出口路徑。建立健全茶葉出口基地、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等建設,進一步確保出口茶葉能夠在源頭就做到標準化把控,助力云南茶葉逐步走向海外市場。

4.3 開拓茶產業跨境市場(茶文化輸出、原料輸出、茶產品輸出、倉儲體系輸出)

為進一步拓展茶葉市場的跨境貿易,云南茶產業需要在茶文化輸出、茶原料輸出、茶產品輸出、倉儲體系輸出方面下功夫,同時需要提升云南茶產業的營銷模式,加強跨境合作,選擇適合的跨境電商平臺和渠道,如亞馬遜、eBay等,通過線上渠道推廣云南茶葉,建立健全海外茶葉品牌,提高云南茶葉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1)積極參加國際茶葉展覽會、國際商貿展等,擴大茶葉出口渠道。(2)加強質量管理和標準化建設,明確云南茶葉的品質和價值機制。(3)加強與國外茶企、批發商等的合作,共同推進云南茶葉的跨境營銷等,以此增加曝光率和影響力,拓展云南省茶產業跨境市場。

4.4 以茶文化輸出牽頭,帶動茶產品輸出,帶動產業升級,平衡國內供需市場

2023年9月17日,云南“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項目在沙特阿拉伯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四十五屆世界申遺上會議上通過。自此,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球首個茶文化主題的世界文化遺產。2022年,“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未來,云南省茶產業更應該結合具有茶文化屬性的相關規定及節日慶典,進一步傳播和弘揚傳統茶文化,推廣具有特色的茶類及品飲方式,推動云南茶在國際市場上的品類認知和消費升級。

因此,茶葉行業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對我國的茶文化和飲茶知識知之甚少,科研保健茶也未能在國際市場很好地推廣。茶,若沒有科研創新,沒有文化植入,就是樹葉,所以更應當呼吁產茶區政府和品牌企業個性化地展示區域特色茶,特別是要在海外開設有民族特色的茶體驗店和品牌連鎖店,加大國際市場宣傳推廣,掀起中國區域性的有民族特色的茶飲消費熱,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改變當前茶葉出口渠道單一、出口量少,出口價格低的格局。

云南茶文化的輸出需要具備一些先決條件,首先,茶文化需要得到充分的挖掘,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歷史挖掘,要深入挖掘云南茶文化的歷史淵源,從云南茶文化的起源、發展、演變等各個方面進行研究和探討,挖掘其悠久的文化底蘊和價值。二是地域挖掘,要深入了解云南茶文化的地域特點和文化特色,從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土壤特點等多個方面入手,挖掘云南茶文化的獨特性和特色文化元素。三是人文挖掘,挖掘云南茶文化的人文內涵和社會意義,從茶文化的文學、藝術、哲學等多個角度,挖掘云南茶文化的人文價值。四是產業挖掘,要深入挖掘云南茶文化的產業價值和商業價值,從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研究和探討,挖掘云南茶文化的商業潛力和經濟價值。五是創新挖掘:要深入挖掘云南茶文化的創新潛力和創新空間,從茶文化的傳承、創新、發展等多個角度進行研究和探討,挖掘云南茶文化的創新動力和創新價值。茶文化的跨境推廣,可以借助國際化的平臺和渠道,如國際茶葉展覽會、電商平臺等,通過推廣優質的茶葉產品、舉辦茶文化交流活動、組織茶文化旅游等方式,讓更多的國際消費者了解和認同中國的茶文化,同時加強與茶葉生產和消費國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動茶文化的傳播。

4.5 云南省茶葉協會+政府牽頭,整體規劃茶產業輸出路徑

云南省茶產業的輸出,需要云南省茶葉協會和相關政府單位的牽頭,整體規劃茶產業出口路徑,包括:(1)加強協會和政府之間的溝通和協調,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和工作機制;(2)由協會和政府聯合牽頭,成立專門的工作組,負責茶產業出口的整體規劃和實施;(3)制定專項計劃和規劃,明確茶產業出口的目標,任務和措施,確保規劃的實施和落地;(4)加強國際市場的調研和分析,了解國際市場的需求和趨勢,為出口提供有力支撐;(5)加強行業協會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推進茶產業出口的發展,形成合力和優勢;(6)加強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為茶產業出口提供有力保障,提高出口茶葉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5 結語

云南省茶產業跨境貿易發展路徑的優化和完善,不僅能進一步拓展海外新市場,還能夠使云南省內部茶產業的結構得到優化和升級,進一步提高云南省茶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帶動產業發展的同時,還能夠提高政府外匯收入,帶動云南省茶企業和茶農的增收,拉動云南省整體經濟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李寧,馬曉云. 絲綢之路上的茶葉貿易與茶文化 [J]. 蠶桑茶葉通訊,2020(1): 26-28.

朱婕,何文. 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茶葉出口的影響與對策 [J].經濟研究導刊,2021(19): 153-155.

鄭小峰. 試論我國茶葉地理標志特性及品牌戰略分析 [J].福建茶葉,2022,44(10): 39-41.

劉文敏,劉少明, 陳笛,等.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茶葉貿易高質量發展研究: 基于“三茶”統籌的視角[J].福建茶葉,2022,44(9): 1-7+17.

吳楚婷 .跨境電商背景下茶葉貿易發展現狀與建議 [J].現代商業,2021(2): 74-76.

潘蓉,余玉庚,劉蘭,等. 2022年中國茶葉進出口貿易結構簡析[J].中國茶葉, 2023,45(4):31-35.

呂世晨,林樹國,李江.第七屆云南省科協學術年會論文集: 專題二: 綠色經濟產業發展,2017-09-25.

蔡依玲,張星海.黨建品牌引領茶文化產業鏈課程群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合作經濟,2023(9): 71-74.

王永剛.“世界茶源”名揚四海: 云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觀察(上)[N].云南日報,2023-05-21.

李恩惠.跨文化視角下中國茶文化的翻譯策略與對外傳播[J].福建茶葉, 2023, 45 (9): 184-186.

猜你喜歡
市場競爭力破壁
不同機械破壁法對山茶蜂花粉破壁率的影響
果蔬破壁機的功能并沒那么玄乎
破壁機真有那么“神”?
同仁堂牌 破壁靈芝孢子粉膠囊
同仁堂牌 破壁靈芝孢子粉膠囊
同仁堂牌 破壁靈芝孢子粉膠囊
信息交互設計提升文化創意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踐研究
RFID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中小企業經濟管理中市場競爭力的提升策略分析
基于SW—CMM的軟件項目管理模型分析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