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館社教活動與中小學課程教育有效結合研究

2024-05-04 02:59冉升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4年5期
關鍵詞:社教會寧縣研學

冉升

摘 要:地方性博物館肩負著傳承地區歷史文化的重要責任,是一座城市獨有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載體。發揮地方博物院的社會教育功能,是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博物館的教育職能具有學校教育不可比擬的優勢。隨著《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的發行,國家對于博物館開展中小學教育更加重視,通過對會寧縣博物館社會教育內容和博物館的藏品資源進行分類整理,分析其社會教育內容發揮教育作用的效果,結合目前中小學課程資源,探討提升博物館的社教活動的策略,以期為以后的社教活動提供一些經驗。

關鍵詞:地方博物館;社教活動;中小學課程教育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21

近年來,隨著博物館的不斷發展,博物館作為社會公共文化機構,逐步以多種功能和多種層次服務于社會,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被廣泛重視,尤其是地方博物館,有著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本文分析了當下博物館的社教活動,以會寧縣博物館為例,結合目前中小學的課程資源,力求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開展高質量的社教活動,為人民服務。

1 近三年的社教活動分析總結

會寧縣博物館積極謀劃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聯合會寧縣教育局制定《會寧縣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實施方案》,要求會寧縣各中小學校嚴格依方案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活動。近三年,會寧縣博物館開展的社教活動內容多樣,參與對象覆蓋中小學各年級學生,并通過多媒體技術創新社教活動的形式,目前主要包括線上社教活動和線上文化教育宣傳等。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會寧縣博物館的社教活動進行具體的分析。

1.1 活動內容

近三年來,針對中小學學生,會寧縣博物館開展的社教活動內容有傳統節日和節慶活動、小小講解員培訓、研學活動、進校宣講等。

傳統節日和節慶活動主要以傳統節日為主題,以親子活動的實踐形式來開展,通過實踐活動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各種綜合能力,比如利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國慶節等傳統節日,開展與節日有關的社教活動。其次社教活動包括實踐類課程,比如拓片制作、陶器制作、篆刻、竹簡書寫。

會寧縣現已登記不可移動文物點431處,為充分利用這些豐富的文物資源,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文化遺產“活起來”,博物館組織青少年學生走進這些文物點,共同探究這些遺址的起源、發展和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深刻感悟家鄉的歷史文化淵源。根據會寧地區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的特點,研學活動設計的線路有史前遺址線路、驛城線路、烽火臺線路、古城堡線路,每條研學線路又由多個點組成,每次研學活動選擇一條線路的一個點開展,平均每年開展研學活動兩次。根據《關于利用文物資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養工作的實施方案》,會寧縣博物館還精心策劃了“大手拉小手”小小講解員義務培訓活動。招募在校大學生,根據大學生的特長,在寒暑假期間讓大學生到博物館對小學生進行集中培訓。該活動旨在為大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平臺,同時提高小學生“服務社會、鍛煉自己”的能力,并通過對大學生志愿者的招募、小小講解員的選拔、比賽等系列活動,擴大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提高了博物館的知名度,使會寧縣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得到了進一步發揮。

會寧縣博物館制定了《會寧縣博物館關于“四進”宣傳活動實施方案》,并嚴格按照活動方案有效執行,圓滿完成工作計劃。積極開展流動博物館“四進”宣傳教育活動,加強與村社和學校的合作,送展進基層,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近三年,會寧縣博物館多次走進學校進行宣講,舉辦專題講座,與學校深入合作,社教活動效果較為顯著。

1.2 活動規模

近三年,會寧縣博物館開展的社教活動整體規模較小,每次線下社教活動人數在20人左右;線上活動人數較多,平均為220人。每年的活動次數平均為15次??傮w來說,受活動場地及經費的限制,線下活動規模較小。

1.3 活動參與對象

觀察近三年的社教活動內容,會寧縣博物館的社教活動參與度最高的是小學生,其次是初中生,高中生參與度最低,活動對象覆蓋率較小。

1.4 活動形式

博物館社教活動包括線下活動和線上活動,以線下活動為主,線下活動包括傳統節日和節慶活動、主題專場、開展講座、研學活動等。會寧縣博物館最近一年舉辦各類主題活動12場,如“方寸之美—篆刻藝術”;舉辦傳統節日和節慶活動23場;研學活動17場;在會寧二中開展了“5·18國際博物館日專題講座—絲綢之路上的會寧”講座。

線上活動相對線下活動較少,但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線上活動具有不受場地和時間的限制,可以充分發揮數字媒體的作用,參與對象也較多。

1.5 社教活動設施

會寧縣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建筑面積60平方米,配備有活動桌椅40套、活動小桌4套、投影設備1套、固定音響1套、可移動音響1套、教學電腦1臺?;顒又行目扇菁{60人開展活動,每年舉辦各類講座、小小講解員培訓、社教活動,是博物館開展未成年人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會寧縣博物館社教部承擔了開展青少年教育教學活動的任務,講解員同樣是開展青少年教育活動的專業團隊,兼職青少年教學活動,現有教員7人,業務精通,滿足了日常教學活動的需要。

1.6 社交活動效果分析

會寧縣博物館秉承讓博物館真正成為青少年兒童的“第二學習課堂”,不斷增強青少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感和自豪感,舉辦的一系列社教活動實現了“量的突破”和“質的飛躍”。主題社教課程覆蓋整個假期周末,形成了常態化教育。豐富多樣的社教活動,不斷強化了社教功能,開辟了互動課程,使社教活動寓教于樂、生動有趣,讓更多孩子進一步感受博物館文物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博物館的社教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時受各種因素制約,社教活動還有待提高。

1.7 有待發展之處

通過對博物館資料的仔細研讀,以及對其他博物館的實地考察對比,會寧縣博物館的社教活動在很多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首先,對社教活動的教育效果缺乏系統的評估與評價,活動結束之后,博物館未能調查整理學生對于社教活動的反饋。其次,教育課程面窄,每年的社教活動內容固化,缺少變化。再次,社交活動參與對象大多為小學生,中學生參與度較低。最后,館校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不夠,社教形式數字化效果還有待完善;教育項目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對現代信息技術重視程度不高。

2 藏品資源與中小學課程教育關聯分析

2.1 博物館藏品資源

會寧縣博物館館藏有陶器、石器、玉器、瓷器、銅器、書畫、化石等各類文物17620件,其中一級文物12件,二級文物73件,三級文物822件,尤以馬家窯文化彩陶(圖1、圖2)、清代宮廷和地方名人書畫(圖3、圖4)最具特色,此外泉坪出土的猛犸象頭骨化石距今300多萬年,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會寧縣博物館現有基本陳列“丹墨流芳—館藏書畫精品展”和專題展覽“祖厲陶韻—館藏彩陶精品展”,常年向游客免費開放,現已成為展示會寧悠久歷史文化和廣大民眾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場所,是會寧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是廣大青少年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第二課堂。除藏品之外,會寧縣博物館還出版有《會寧文物》《祖厲遺珍—會寧縣博物館館藏書畫精品》《祖厲遺珍—會寧縣博物館史前精品文物鑒賞》等教材3套;編撰印制《祖厲陶韻—會寧縣博物館館藏彩陶精品展講解詞》和《會寧縣博物館講解詞》兩本。

2.2 中小學課程教材資源分析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六大素養的第一個素養即為人文底蘊,而人文底蘊可以細化為人文積淀和人為情懷,會寧縣博物館為人文底蘊的養成提供了物質基礎和可操作平臺。

筆者對會寧縣中小學校教材進行深入分析之后,發現與博物館社教活動緊密結合的有歷史、美術兩門課程。歷史課程因課程內容需要博物館中的資源作為佐證材料,使歷史課程與博物館資源關系緊密;美術課程因其藝術性、操作性、感觸性等特點,成為博物館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的極佳課程。

如果要將會寧縣博物館資源跟課堂內容進行有效結合,可以直接應用在課堂上呈現的內容并不多,具體有小學美術課《有趣的漢字》;初中美術課《色彩的魅力》《詩書畫意的完美結合》;高中美術課《中國傳統山水畫》《中國民間美術》;初中歷史課《原始農耕生活》。另外結合課堂教學特點,因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博物館的資源直接在課堂中的參與度較低。筆者認為博物館應結合學校教育的特點利用博物館資源在學校開展相關的社團活動,這樣既能有效利用博物館的資源,又能拓展校園活動。通過文獻研究及教師訪談,結合中小學生的教材,博物館可以設計適合中小學生的研學活動,將課堂教育延伸到課外。

3 社教功能發揮提升策略

結合中小學課程資源,立足于當下新課改的環境,對今后會寧縣博物館的社教活動的開展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提升。

3.1 在開展好原有社教活動的基礎上,優化館內現有資源

一是充分發揮會寧縣博物館的基本職能,完善藏品數據庫的建設,拓展藏品與學校課程資源有效銜接,豐富社教活動的內容與形式。

二是利用學生資源,拓寬文創產品設計。在學校舉辦文創產品設計大賽,集思廣益,既能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又能為文創產品設計提供新的思路。

三是多渠道加強博物館教育專業團隊建設,通過多種渠道加強社教類人員培訓,提升博物館教育者的專業化水平。例如會寧縣博物館可以跟學校達成合作,利用學校的優質師資力量輔導博物館的社教人員,共同進步。

四是明確會寧縣博物館教育的角色定位、擴大會寧縣博物館教育的影響力。

五是開展會寧縣博物館教育評估評價工作。嘗試制定量化的評價表,進行問卷調查,對社教活動的整個過程進行評價。

3.2 爭取社會各方資源的支持,在博物館開設兒童專區

會寧縣博物館可開展情景式學習,聚焦本地文化,致力于將兒童培養為地域文化的傳承人。兒童教育活動的評估和反饋監控對博物館教育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值得關注。會寧縣博物館可以嘗試制作兒童社教出版物,這樣社教活動的內容可以不受時間和場地的限制,也可以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根據會寧縣博物館的實際情況,利用學校的優質教育師資資源,嘗試開發學前教育的社教出版物,根據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特點編輯、設計出版物。等到經驗豐富時,也可以嘗試開發中小學的社會教育出版物。

3.3 數字化方面,爭取開展直播方式,擴大社會教育的影響力

隨著網絡直播平臺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機構參與其中,文博領域也不例外。通過新媒體可以增強文物科普的現場感,創造了與觀眾及時互動的可能,在擴大博物館社會影響力的同時拉近了與直播平臺用戶間的距離。另外,利用博物館的微信公眾號,發布館藏資源的視頻,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這些視頻資源是可以在中小學的教學過程中直接應用的。會寧縣博物館目前已嘗試在抖音、微信公眾號發布短視頻,擴大社會教育的影響力。

3.4 社教活動的課程設置從單一轉向多元、合作范疇從孤立向多元轉向

會寧縣博物館社教活動的課程在原有的基礎上,日益傾向于多元化,比如增加初中歷史課程的內容和小學手工課程的內容。要打造優質的社教項目,僅僅憑借博物館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會寧縣博物館可以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比如可以邀請專業的研學團隊,來設計研學線路,打造高質量高水平的研學活動。

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為校園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當前“五育并舉”的前提下,社團活動立足于滿足學生個性化、差別化、實踐性的學習要求,注重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愛好。會寧縣博物館可以合理有效利用學校資源,根據學校教育的實際情況,可以將社教的活動地點拓展到學校中,以社團的形式開展社教活動。由會寧縣博物館提供資源,比如剪紙社團、陶罐制作、簡牘制作等,具體的活動在學校社團中開展。這樣既能解決社教活動覆蓋面較低的情況,又能豐富學校的社團活動內容,實現共贏的效果。

3.5 重視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

社教活動的對象主體是學生,會寧縣博物館應重視與學生的交流,有利于社教活動的后期開展。了解社教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及情況,收集活動后學生、家長的反饋信息,這些都是重要的資料,收集這些資料可以更好地為以后的活動提供一些參考,有利于社教活動的后期開展。

參考文獻

[1]熊朝霞.貴州省內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發揮研究[D].貴陽:貴州民族大學,2023.

[2]石霏雪.民族地區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研究[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23.

[3]范雨琪.鄭州地區博物館與學校合作現狀調查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23.

[4]楊清漪.專題博物館藏品資源利用研究[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23.

[5]陳志丹.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發揮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保定:華北電力大學,2022.

[6]王佳瑞.博物館兒童社教類出版物設計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學,2022.

[7]張舒涵.基于館校合作的小學美術課程開發與教學實踐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21.

猜你喜歡
社教會寧縣研學
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開心農場”進校園——會寧縣小學勞動教育見聞
新媒體環境下地方臺社教節目的創新研究
更正啟事
把研學從省內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國外
研學之旅
會寧縣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助推器
新意識形態語境下的社教欄目創新創優策略
電視社教類節目編輯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