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故宮博物院“何以中國”展和觀復博物館“好奇·Miao

2024-05-04 02:59徐暢冬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4年5期
關鍵詞:展項調性

徐暢冬

摘 要:調性是指呈現在外、能被感知到的風格與個性。故宮博物院的“何以中國”展和觀復博物館的“好奇·Miao—觀復貓鉆進古畫說起居”展的展線、展項和文案均采用了與其自身特點相符的具有一致性的調性,取得了良好的展覽效果。這兩種不同的展覽調性值得我們在策展時依據博物館和展覽的具體情況進行借鑒。在策展實踐中,作者根據民族文化宮博物館的調性,獨立策劃了“與子同袍—中華傳統服飾文化展”,實踐經驗可供參考。

關鍵詞:調性;何以中國;觀復貓;展項;文案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17

0 引言

2022年1月26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國家文物局、故宮博物院和全國29家博物館共同舉辦的“何以中國”展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正式開展,成為2022年度一大文化事件。2022年11月7日,北京市文物局與北京博物館學會共同主辦的“2021年度北京市博物館優秀展覽評選活動”的結果正式揭曉,觀復博物館“好奇·Miao—觀復貓鉆進古畫說起居”展入選優秀展覽。同樣是好展覽,這兩個展覽的展品、展項和文案卻風格迥異,這也就是展覽調性的差異。

1 何為調性

“調性”這個詞的英文是“Tone and Manner”,顧名思義,它指呈現在外、能被感知到的風格與個性①。有時候我們會說博物館的調性是什么,有時候也會說一個展覽的調性是什么—因為有一些博物館會給自己確立一個調性,讓所有的展覽、傳播都盡量遵循這個調性。調性是基于博物館及其展覽形象所展露出來的事物,是“館設”和“展設”的外在表象。

調性是展覽呈現出來的風格與個性,同樣的內容,如果以不同的調性出現,會給受眾帶來不同的感受。這個感受指的是區別于理性看法的,我們認知中那個感性的、“沒道理”的部分。這一部分“感受”通常要靠展覽的調性來觸動、改變。這就是調性的意義所在。調性怎么觸動、改變人們的感受呢?有一個很重要的路徑,就是制造一種“不可理喻的喜歡”②,使觀眾成為博物館和展覽的鐵粉。這不僅能使觀眾樂于接受博物館及其展覽傳播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能讓他們樂于購買博物館及其特展衍生的文創產品。文創產品也應該與博物館及展覽的調性相符。

故宮博物院的故宮貓和觀復博物館的觀復貓是中國博物館界最知名的貓IP,這兩家博物館也都將自家的貓請進了古畫。

明代,為防止鼠患,紫禁城里便開始養貓,宮中的貓一代一代地繁殖,朝代更迭,它們依然生活在宮中。故宮博物院成立后,工作人員觀察發現,這些貓有不少是當年帝后嬪妃們養的貓的后代,便決定將它們留下來,并一一登記造冊,給它們取了名字。從此,這些貓便成了故宮博物院的守護者。目前,故宮博物院有將近200只故宮貓。故宮博物院創作了數幅以故宮貓扮演古畫中人物形象的畫作,并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

觀復博物館的貓則是馬未都館長收養的流浪貓。馬館長根據貓的外形給每只貓都起了名字,如花肥肥、黑包包、黃槍槍、藍毛毛、麻條條、云朵朵等。馬館長以書面形式聘請這些貓擔任觀復博物館的貓館長—最早來到觀復博物館的“花肥肥”是理事長,麻條條、黃槍槍、藍毛毛、云朵朵分別擔任運營館長、接待館長、學術副館長和營銷副館長,這些觀復貓成為觀復博物館的宣傳亮點③。從2018年到2020年,觀復博物館創作了“觀復貓鉆進古畫說文化”系列畫作,以大家熟知的古代人物畫為藍本,由觀復貓出鏡扮演畫中人物,以博物館館藏文物置換畫中器物。這一系列的畫作共有53幅。53幅的體量已不少,觀復博物館便從中選取了原畫年代從魏晉時期至清代的17幅最能體現中國古代起居方式變遷歷史的觀復貓畫作,打造了“好奇·Miao—觀復貓鉆進古畫說起居”展。

故宮博物院的故宮貓畫同樣能夠支撐起這樣的一場展覽,但故宮博物院并沒有這么做,因為這與故宮博物院皇宮的身份調性不太相符。故宮博物院的調性使其能夠聯合29家博物館,以包含多件國寶重器,上起石器時代、下至清朝年間的130余件文物,共同舉辦一場全景式記錄中華文明的主題展覽。而觀復博物館作為一家私立博物館,環境如同貓咪園林,觀眾多為孩子和有童心的愛貓人士,舉辦充滿趣味性的“貓畫”展正合自身的調性。

2 展線的調性

展線的調性要服務于展覽的調性,更好地烘托出展覽主題,體現策展人的巧思。

“何以中國”展合理利用故宮文華殿“工”字形空間,設置專題空間,突出重點展項,呼應展覽主題,堪稱展線典范。進入文華殿南門,沿殿墻由東南向北,再折向西南,分布3個單元、9個板塊。正中區域布置了第一單元的中央展區,以“天圓地方”的意象,展示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龍、良渚文化玉琮、西周何尊3件文物,頂部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星象實測圖—南宋的天文圖。中央展區與東、北、西三面均有空間呼應。南北通道深處安排了西漢長信宮燈,象征“文明之光”,既是工藝高超的物質文化代表,又是2000多年前中國人綠色環保理念的見證。中央展區兩側分別布置了間隔區域,展示長卷式的文物。西側最后一個展區特別設計了與中央展區有著深刻呼應的場景—時空甬道,觀眾可以從這里回望中華文明起源,回看祖先走過的路程。這樣的展線完美烘托出展覽主題,契合了展覽的調性:聚焦中華文明特質,述說最中國的故事,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講清楚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歷史脈絡、中華文明取得的燦爛成就、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展現以人為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和而不同、天下為公的民族性格。

“好奇·Miao—觀復貓鉆進古畫說起居”展著眼于畫中蘊含的起居方式的變化趨勢,梳理畫中家具樣式,生動講述古代起居方式變化發展的故事。既然展覽主題是中國古代起居方式的變遷歷史,展覽的展線便以時間為線索,從序廳出發,順時針依次展示先秦、漢唐和宋代的起居方式,并在最后設有從女子梳妝場景中看起居變化的專題,以及《韓熙載夜宴圖》的互動體驗場景和視頻短片《觀復貓的“好奇心”》。這樣較為簡單的展線能夠更好地突出時間線索,讓觀眾按照展線從一幅幅畫作前走過,便能見證中國古人的起居方式從席地而坐到垂足高坐的演變過程。這一展線對孩子來說,也是最容易接受的。

3 展項與文案的調性

展項是展覽的主角,文案是展覽的臺詞,它們本是展覽不同的元素,卻有著相似的調性要求。

調性從不獨立存在,更不能被獨立評判,因為調性要服從于傳播目的。既然文案的調性是可以改變別人感受的,那么展覽展項和文案的調性是怎樣的,就取決于觀眾類型和策展人想在觀眾心中建立一個什么樣的感受,達到怎樣的展覽目的。觀眾類型不同,展覽展項和文案的調性就應不同。不是要努力做出最高級的調性,而是做出最合適、最有效、最能影響觀眾感受的調性才對④。

故宮博物院的觀眾來源廣泛,展項與文案的調性主要取決于展覽的目的和調性。為了讓觀眾認識到中華文明從未中斷、文物蘊含的中華文化精神從未消散,“何以中華”展展出了西周何尊、長信宮燈和玉璧。它們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分別作為火種臺、火種燈和同心圓獎牌的設計原型,體現了“承天載物”的設計理念,表達了對光明和希望的追求與向往,承載著“天地合·人心同”的文化內涵。為了讓觀眾切身體會到結語中的“當后人回望我們的事業時,希望能一如我們凝視前人的成就一樣,滿懷自豪地說出:‘這,就是中國!”在展覽結尾擺放了2個文淵閣貯藏《四庫全書》的書柜復制件,開了2個窗口,觀眾可以在這里回望中華文明。為了體現把展覽辦在祖國大地上,展現展覽與中華文化從時間到空間的聯系,展覽在文華殿西配殿前設置了1個由全國30個重要考古遺址的土壤匯成的“何以中國”厚土立方裝置。這些都應和了展覽的宏大敘事,調性統一。

“何以中國”展的文案與展覽的宏大主題及敘事相配,著重于對中華文明歷史的認知和解讀,深入挖掘文物蘊含的思想內涵,給出文博工作者的時代答案,引發觀眾思考。為了達成這些目標,文案必須要有與文明相稱的文采?!八扈T羲和之金烏,禮天地以璧琮,定四方于瓦當,見文化于玉龍”“展仁德于美玉,藏禮樂于青銅,極工藝于陶火,淬堅毅為劍鋒”“羌侯腰纏歸義印,靈武黑釉繪牡丹,金鞍白馬上京客,躞蹀偏似五陵原”“洛神睹江山千里,曉丹青有續;右軍共太白豪情,慰翰墨長存”……如此文案,讀來如醉香醪,配得上皇宮的尊貴,托得起展覽的恢宏。

觀復博物館的情況與故宮博物院很不一樣,其參觀者中家庭參觀者占比較大,展覽需要讓家長和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看的點,讓家長和孩子之間有互動,要突出趣味性和互動性。以“好奇·Miao—觀復貓鉆進古畫說起居”展為例,成人關注起居方式變化的內容、畫作的信息、文物的知識,而孩子關心展覽是否有趣、是否好玩、是否可以體驗。因此,展覽設計了7個互動體驗場景、4個打卡蓋章點、2處多媒體展示區。在互動體驗場景中擺放了館藏明清家具,觀眾在保證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試坐體驗,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古今互動。例如,在第一單元“席地而坐—先秦尚禮,規矩前行”中,觀眾可以體驗《列女仁智圖》中“三曲屏”的“席位”,席地而坐;在第二單元“視野提升—西風東漸,漢唐思變”中,觀眾可以兩人坐在棋盤前,體驗古代的會棋休閑;在第三單元“垂足高坐—宋起風潮,飛入尋常百姓家”中,觀眾可以坐上“觀復頭把交椅”,體驗觀復貓環伺左右的貴族般的享受⑤。打卡蓋章的展項同樣精彩,觀復博物館設計了卡通地圖和多枚精美印章,讓孩子們在尋找印章的過程中,感知展覽所傳遞的古代起居方式的相關知識。展覽還通過多媒體短片講述了觀復貓通過時空隧道穿越進古畫的故事,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理解展覽內容最直觀、最有趣的方式。

在文案方面,“好奇·Miao—觀復貓鉆進古畫說起居”展也采用了同樣的調性,語言直白易懂,新奇有趣。例如,單元說明講解先秦坐姿,極為細致:“‘跽坐是正統的坐姿,要雙膝著地,小腿貼地,臀部坐在小腿和腳跟上,這樣的坐姿看起來很端莊?!奔词共豢串嬜?,孩子也能清楚地知道怎樣坐才算“跽坐”。而畫作說明則與展覽名稱一樣,語言新潮活潑,如“觀復貓鉆進古畫說文化《唐人宮樂圖》拿出了超強陣容,將原畫增加了一個角色后,天團13位姑娘齊上陣,這幅畫中的她們都是主子,裝束一致,沒有等級差異。元宵節,大家一起快樂起來?。ā短迫藢m樂圖》)⑥”“觀復貓布能豹和大阿寶以及左羅羅走進《竹園壽集圖》感受古人的‘高端聚會!大家一起云party?。ā吨駡@壽集圖(局部)》)⑦”“乾隆·馬都督神態迷之自信,得意傲嬌,頗有乾隆帝的風韻。(《雪景行樂圖》)⑧”這樣的語言不僅孩子喜歡,成人也能受到感染,對非專業的觀眾非常友好。結語中的一句“好奇·Miao,好奇妙,希望所有觀展的大朋友、小朋友都能保持一顆好奇心,不斷地探索下去”道出了展覽在傳播古代起居方式變化知識以外的目的,這個目的顯然與“何以中國”展“讓觀眾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有所不同,這就是它特有的調性。

4 以調性契合為原則的策展

筆者就職于民族文化宮博物館,當前正在獨立策劃以“中華各民族服飾文化交融互鑒”為主題的展覽。民族文化宮博物館是首批被列入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計劃的31家博物館之一,目前推出的展覽都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而民族文化宮博物館的觀眾群體以老人和孩子為主,還有進行現場教學的學生團體。因此,展覽應在確保內容嚴肅性的基礎上向通俗性傾斜,適當增加互動性展項和多媒體展項,將使展覽更為生動有趣,給成人和孩子都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

展覽名稱暫定為“與子同袍—中華傳統服飾文化展”。展覽以紡織、繡紋、功用為依托,在“絲綿逐梭”“祥瑞舞紋”“身心合衣”三個貫穿一體的單元中,展現中華傳統服飾蘊含的各民族在經濟、文化、情感上的交融一體,呈示中華各民族自古同袍同行,中華民族共同體歷來同舟同心。展覽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題,緊扣民族相通與文化交融這一主線,突出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共同性”和“融合性”特征,實證“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的觀念。

展覽擬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絲綿逐梭”以絲繭稅折報、織機、絲棉紡織服飾等為依托,講述絲綿生產、紡織技藝及服飾在中國各地區、各民族普及歷史之久、范圍之廣,從而體現各民族在經濟上的相互依存,互動性展項為可操作體驗的織機;第二單元“祥瑞舞紋”以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品官及羌族、傣族土司官服和民間服飾為依托,講述龍鳳紋和福壽紋在中國各地區、各民族普及歷史之久、范圍之廣,從而體現各民族在文化上的兼收并蓄,多媒體展項為龍鳳文化視頻;第三單元“身心合衣”以畬族藍氏祖圖、滿族婚俗圖剪紙、鄂爾多斯頭飾、薩滿裙、狍頭帽等為依托,講述以紅色為主調的婚服和以綴有彩飾的原始宗教服飾及其衍化的節慶盛裝在中國各地區、各民族普及歷史之久、范圍之廣,從而體現各民族在情感上的相互親近,互動性展項為較為逼真的民族服飾露臉拍照KT板。

展覽的單元說明文案也較為大氣、富有文采。例如,第一單元“絲綿逐梭”的文案如下:

絲,蠶所吐也。棉,木之實如蠶綿者也。抽絲紡紗,飛梭成錦。

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各民族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共同開發了多樣的產業。中原植桑養蠶,繅絲織綢;東南種棉脫籽,紡線為布。自漢及明,絲綿技藝漸次擴散,五方之民御寒飾體之資愈加豐饒,依存共生之勢愈加顯著。

在日積月累的技藝實踐中,各民族鉆研不輟、融聚智慧、代代相承,創造出燦爛的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遞著偉大的民族精神。

頻繁的技藝交流和經貿往來,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各民族間的強韌紐帶,中華傳統服飾之共同性由是奠基。

若此展覽能夠成型,相信它會成為老少追捧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打卡”展。

5 結語

調性是貫穿博物館及其展覽形象的鮮明風格。通過對比故宮博物院的“何以中國”展和觀復博物館的“好奇·Miao—觀復貓鉆進古畫說起居”展,可以得知,無論是大氣磅礴還是有趣可愛,博物館策劃展覽都要從展線、展項、文案等各方面遵循自身的調性,以取得和諧的觀感,符合觀眾的預期,實現更好的社會教育效果。

注釋

①②④東東槍.跟東東槍學創意文案·30講[EB/OL].(2020-10-10)[2024-01-22].https://m.igetget.com/share/course/pay/detail?id=AZ5y8e6DLQwVnmas2wKNYB0qMG7gol.

③蘇慧.民間博物館傳播策略研究:以觀復博物館為例[D].廣州:暨南大學,2020.

⑤觀復毛毛.《好奇·Miao—觀復貓鉆進古畫說起居》今天正式開展啦![EB/OL].(2021-07-23)[2024-01-22].https://mp.weixin.qq.com/s/6S6Q2NXwrWzpy4L3MScI1A.

⑥[佚名].唐人宮樂圖[EB/OL].(2021-07-22)[2024-01-22].http://guanfumuseum.org.cn/view.php?cid=1135.

⑦[佚名].竹園壽集圖(局部)[EB/OL].(2021-07-30)[2024-01-22].http://www.guanfumuseum.org.cn/view.php?cid=1164&sid=13.

⑧[佚名].雪景行樂圖[EB/OL].(2021-07-22)[2024-01-22].http://www.guanfumuseum.org.cn/view.php?cid=1114&sid=13.

猜你喜歡
展項調性
VNC 在展項控制中的應用與實踐
情動理論下的“動情”科學教育及其科普展示化
阿瑟·奧涅格新調性思維研究——以管弦樂曲《太平洋231》為例
20世紀20—30年代多調性觀念與技法管窺
界定·分析·理解
——泛調性音樂分析引論
IV型科普大篷車車載展品標準化
單子論與調性原理
夢囈——貝爾格藝術歌曲(Op.2)調性與無調性“一體化”創作技法解密
調性音樂中“非結構因素”的延長與擴張——以所選的李斯特作品為例
科技館創新展品研發的分工與合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