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時代給博物館新文化潛能探究帶來的思考

2024-05-04 02:59陸曉芳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4年5期
關鍵詞:博物館信息技術

陸曉芳

摘 要:信息時代為博物館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也賦予了博物館行業新的生命力。文章闡述了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發揮博物館新的文化潛能,如何以更多樣化、個性化的方式進行文化傳播、講述文物故事、傳播文化內涵,分析了中小型博物館文化傳播的實現路徑,以期為博物館積極創新運營模式,直面未來的挑戰與機遇提供實踐性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博物館;文化潛能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23

0 引言

進入21世紀,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影響著博物館的發展進程。作為文化樞紐的博物館,以教育、研究和欣賞為目的,收藏、保護并向公眾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見證物。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由傳統博物館發展為數字博物館,再逐步邁向智慧博物館,如何更好地激發博物館新的文化潛能,如何以更多樣化、個性化的方式進行文化傳播、講述文物故事、傳播文化內涵,是博物館工作人員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課題。博物館既要保存歷史的記憶,呈現人類文明發展變遷的歷史,也應當重視對當下的記錄、回應和保存人們的現實記憶與情感。博物館的發展路徑不僅面臨短期、中期的考驗,還要考慮長期的發展和影響。中小型博物館更應該主動發揮自身職能,積極采取有效對策,拓寬運營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軟實力,更好地服務于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

1 堅持以人為本,引入智能化管理

隨著社會的發展,不知不覺中人們的思維觀念和生活方式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同時,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博物館更需要保持高度的敏感和專業的態度,更加主動地傾聽觀眾的聲音,關注社會生活的變化趨勢,充分運用好信息技術載體,及時轉變工作思路,增強博物館的人文關懷,創設有溫度的氛圍。例如,在博物館日常運行管理中實行智能化實名制預約服務,根據館內空間容量設置每日限額,有效避免觀眾聚集,提升觀展體驗和舒適度。此外,觀眾經智能化預約和核驗后的大數據,將作為入館觀眾身份信息資料留存,對于博物館開展觀眾調查分析和開放運行等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和有力保障。

在智能化時代,博物館還可以引入智能導覽機器人和智能講解機器人等新舉措,提供導覽宣傳、人流監測、基礎性咨詢服務、基礎講解等功能。新時代的博物館要勇于嘗試新技術,接觸新事物、新平臺,持續積累工作經驗并不斷提升和完善,也為今后博物館的發展奠定基礎。

博物館應時刻積累運營經驗,推動線上、線下協同發展,要利用新技術、新勢能為博物館展覽和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博物館應從日常做起,業務工作中注重文物、展覽、教育、學術等各類資源的積累和數字成果轉化,為分眾式的文化傳播奠定更堅實的基礎。采用“博物館+”傳播方式,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虛擬和現實相輔相成,通過官網、微信公眾號、視頻平臺等,搭建起博物館鏈接公眾的橋梁,發揮博物館的各項社會職能,滿足社會觀眾的不同需求。

2 堅持數字化賦能,共享優質展陳資源

近年來,隨著“博物館熱”的不斷升溫,社會公眾文化休閑的首選方式就是參觀博物館。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建設成為博物館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推動博物館不斷升級,更好發揮功能作用的必然選擇。

傳統的博物館陳列中,觀眾通過圖片、文物展示、多媒體視頻來接收獲取展覽信息。而新時代背景下,博物館除了文字、實物、影像等展現形式外,還可以充分有效運用多媒體數字化技術,如聲控、光控、觸摸、體感、投影、燈光、AR、VR等技術,把陳列、圖文和聲、光、電、多媒體演示和數字表現等形式結合,連結虛擬和現實,營造一種沉浸式數字文化體驗。2011年成立的新加坡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現在是新加坡的文化地標之一,游客進入博物館即置身于圍繞自然、城市、公園、科學等主題打造而成的互動藝術裝置里。沉浸在栩栩如生的數字世界中,游客與這些硬件設備進行互動,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增加了趣味性和吸引力,展覽深度融合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呈現的是創意、美學藝術和好奇心。這也正是數字化技術作為一種新的媒介方式,走進博物館的追求和未來愿景。

對于博物館而言,文物的內容和內涵本身才是最為核心的。通過多媒體、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帶給觀眾親臨現場的參觀體驗,深入感受其文化內涵(圖1)。一是利用大型多媒體投影,選取代表性圖卷或器物等藏品制作投影素材,讓觀眾走入古畫古詩,并與畫中人或景產生一定的互動效應,同時借助燈光和聲效等技術,讓觀眾體驗身臨其境之感,對藏品所傳達的歷史文化知識和歷史故事產生好奇心和學習的熱情(圖2)。文物會顯得更加生動,蘊藏在文化里靜止的價值也會更有趣地、更真實地傳遞給觀眾。二是針對展陳中的重點文物,應用光影、多媒體技術或其他數字化技術有選擇地進行深度解讀。以蘇州灣博物館歷史廳第一單元為例,石器、陶器和玉器的使用對于史前人類文明來說是重要進步,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的探索。其中的發展演變過程如果能以光影變化展現,配以紋飾圖案細節的生動形象展示,則會在傳遞文物知識的同時,更加具有探索知識的空間和視覺美感與沖擊力。三是展廳空間的設計,對于聲光影做專業化調試,結合展品本身和特色內涵打造打卡點位,增加該展區的互動性,提高吸引力。

此外,博物館數字化建設也需要打造在線平臺,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線上瀏覽需求。在線下的傳統展陳當中,觀眾因為距離的限制只能看到文物的有限面貌,而將文物進行3D掃描、數字建模之后,觀眾可以在線上從各個角度觀察文物的細節。如果是高品質的原創展覽,可以進行VR全景拍攝,并且鑲嵌圖文及視頻,供大家隨時隨地打開鏈接觀展,給觀眾帶來的體驗更加直觀、便捷,信息量更為豐富。

3 堅持線上多元服務,提升文博宣傳效應

邁入信息時代,面向公眾開放數字文化資源已經成為一種趨勢①。以博物館網上展覽、網上文物數據庫、網上直播導覽、網上教育課程等為代表的在線文化服務內容資源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普遍歡迎。博物館的實體場館不再是唯一提供文化服務的場所,博物館通過網站、微信、微博、小紅書、B站和各類文旅App等悄無聲息地走進社會大眾的生活。

數字化建設讓博物館變得更加包容、開放且富有活力。信息時代,博物館可以整合利用長期以來的業務成果,依托官網、微信、B站等新媒體平臺轉化成博物館數字資源,推出豐富多元的線上內容,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滿足不同地域、不同年齡和不同社會階層的各類觀眾需求。

3.1 實現藏品多維度推介

立足長期以來的藏品數字資源積累,通過線上館藏精品介紹、講座視頻和互動游戲等實現藏品多維度推介。以吳江博物館為例,充分利用本館藏品數字資源,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開設“吳博擷英”“文物話吳江”“吳博小問答”“互動游戲”等欄目。其中,“吳博擷英”從書畫、陶瓷、銅器、錢幣、雜件等類別出發,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輔以藏品局部細節圖呈現,帶領觀眾賞析書畫、聆聽歷史典故、分析制作工藝、細品裝飾紋樣等,讓大眾學會了解和鑒賞館藏文物的價值,內容豐富,極富知識性和趣味性?!皡遣┬柎稹币劳袇墙奈镏须[含的知識點,以啟發、鑒賞、思考為目的,以點擊答題的互動形式,向大眾普及歷史文化知識。如寒冷的冬季,由吳江當季的美食紅燒羊肉聯想到燉煮的手藝,由此自然引入出土于桃源廣福村遺址的夾砂紅陶鼎的介紹和知識提問。面向年輕受眾推出的“互動游戲”欄目,通過遴選辨識度高且有特色的文物圖片,制成一張張拼圖方塊,鼓勵大眾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趣味拼圖,以互動參與的方式來加深大眾對文物的印象。

3.2 實現“實境+云端”展覽同步

為了彌補觀眾無法來展廳實地參觀展覽的遺憾,各家博物館紛紛在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B站等新媒體平臺上積極開拓創新,線上、線下聯動,推出線上看展模式,精心打造并定期發布線上展覽專題,圖文結合,全面解讀介紹展出文物及有關知識。同時,全面完善數字平臺的搭建,開通線上全景虛擬展廳(圖3),實現展覽“實境+云端”游覽,對常設展覽和特色展覽等進行虛擬場景的展示和云端語音導覽,對特色展品進行多維度重點推介,舉辦線上課程講座和文創活動等作為展覽的延伸,打造線上觀展服務綜合體,為大眾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線上觀展體驗。以蘇州吳文化博物館為例,全方位宣傳臨展“伊特魯里亞人—古代意大利的貴族”,通過新浪微博、B站和微信視頻號等平臺實現線上沙龍直播系列,如“遇見伊特魯里亞”悅讀沙龍,圍繞哀悼儀式、墓葬繪畫、伊特魯里亞文明概況、貴族精英與平民大眾的日常等進行閱讀分享,邀請觀眾和讀者一同撥開歷史的迷霧,探索神秘、輝煌的伊特魯里亞文明。同時,蘇州吳文化博物館在2022年暑期特別推出“文明的樣子—亞歐大陸古代文物精品展”,更是聯合上海玻璃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山東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分期進行微博連麥互動,為觀眾深度解讀鑒賞精美的文物,從不同角度感受亞歐大陸各文化的特點與碰撞融合,觀察古代文明成長的樣子。此外,還以館長講座、觀展手冊和線上講座的新形式另辟蹊徑,多維度吸引年輕觀眾的關注和喜愛。

3.3 善用傳播媒介,強化互動交流

多元化的傳播方式是博物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助力。從紙張到互聯網,再到新媒體平臺,博物館也在嘗試新方法。網絡直播目前是關注度非常高的形式,讓博物館變得更年輕、更接地氣。新時代的博物館更應潛心研究微博、微信、短視頻、直播等,賦予博物館傳播媒介更加鮮明的特色。以積極的姿態策劃形式多元、內容豐富的直播活動,展覽線上講解突破空間限制,滿足無法實地參觀的觀眾需求。圍繞特色展覽進行導覽直播,開拓網絡直播新平臺,拓展受眾面。以官方微信公眾號和官網為線上主陣地,在微博上積極參與話題互動,在抖音打造博物館“網紅”形象,嘗試以直播講解方式進行展覽宣傳推廣,以抖音直播帶貨等新媒介傳播方式經營文創產品。同時,以在線教育的新形式融合沉浸式展覽體驗、講座微課堂、知識鑒賞、互動沙龍等多元線上服務,構建一種集趣味性足、普及性強和傳播性廣的社教新體系。

4 結語

信息時代,全民素質教育的提高也要求我國博物館思索發展新思路和新路徑,中小型博物館更應主動應變、積極求變,順應新時代大趨勢,在文化強國戰略、中華文明探源等大背景下,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為目標,結合新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新要求,發揮獨特資源優勢,充分挖掘博物館新文化潛能。

近年來,博物館數字化建設是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也給予支持和引導,加速了博物館實現“互聯網+”服務公眾的步伐。國家文物局等五部委在2016年制定了《“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蘊含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和時代精神,彰顯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豐富文化供給,促進文化消費”。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18年印發的《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提出“發展智慧博物館,打造博物館網絡矩陣”②。

新時代博物館要積極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的優勢,更新發展理念,推進數字化建設,打開線上新空間,使博物館的公共文化服務發揮更大作用。中小型博物館要強化館際合作,舉辦和引進組合型展覽(融合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時代性等),依托傳播媒介多元化,深度推動文物資源的數字化利用及成果轉化,從文化分享、文化體驗到文化輸出,不斷開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傳播的新境界,更好地服務并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注釋

①李耀申.關于博物館數字文化資源開放機制建設的討論[J].中國博物館,2018(3):31-39.

②徐寶軍.后疫情時代博物館創新發展探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18):157-159.

猜你喜歡
博物館信息技術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館
博物館里的“虎”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博物館
露天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