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塑瓦脊在嶺南建筑中的運用研究

2024-05-04 02:59李梨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4年5期
關鍵詞:傳承保護

李梨

摘 要:瓦脊雕塑流行于嶺南地區,具有濃厚的地區文化特色,是中國民間藝術之一。百色粵東會館屋脊上的裝飾是著名的石灣陶塑瓦脊,因瓦脊產于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俗稱“石灣瓦脊”,又稱“花脊”?;洊|會館陶塑瓦脊體現了明清時期兩廣地區在嶺南建筑及民俗文化方面的交流與融合,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價值。

關鍵詞:陶塑瓦脊;嶺南建筑;粵東會館;傳承保護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31

陶塑瓦脊歷史悠久,源于明末清初,盛于清中期及民國,為嶺南地區廟宇、祠堂、書院、會館等大型建筑物常用的屋脊裝飾。百色粵東會館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0),建館至今已有302年的歷史,是桂西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會館建筑,也是廣西地區嶺南風格古建筑的代表作之一。陶塑瓦脊是粵東會館建筑裝飾的一個重要特色,瓦脊上的陶塑人物、舞臺背后的戲曲故事與花鳥裝飾等制作精細考究,題材有趣,反映當時的傳統文化、倫理思想及民風民俗,蘊含了精湛的石灣陶塑工藝技術和豐富的嶺南傳統文化價值。通過對粵東會館陶塑瓦脊的研究,分析陶塑瓦脊的造型與藝術特點,挖掘其文化價值,以期更好地傳承城市歷史文脈,提高公眾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1 陶塑瓦脊的形成和發展

陶塑瓦脊是古代琉璃脊飾在嶺南地區流傳和發展的產物,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脊飾從唐代開始,重要建筑的屋脊以琉璃瓦疊砌并飾有琉璃鴟尾。宋元時期,琉璃脊飾構件廣泛用于宮殿和寺廟等。明清時期,琉璃脊飾已相當普及。陶塑瓦脊與古代琉璃脊飾相比,既有繼承性和相似性,又有差異性和變化性。佛山石灣鄰近廣州,陶瓷生產從唐宋時期至明代中葉空前興旺。嶺南地區經濟發展迅速,珠江三角洲地區居民不惜用大量財力、物力打造祖祠、廟宇及豪門大宅。同時因地處沿海一帶,蠶絲與鹽業貿易發達,外出商人也積極在外建設書市與會館。嶺南藝人因此種需求,在琉璃脊飾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生產材料、社會俗尚、審美情趣等,創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陶塑瓦脊。

石灣陶塑以陶泥為胎,運用貼塑、捏塑、捺塑、模制等手法塑造,制作工藝按順序可分為原料加工、泥坯塑制,賦釉及煅燒四大工序。在色彩運用上,釉彩主要有黃、綠、藍、褐、白五色,其中綠釉和藍釉是石灣陶塑瓦脊產品最常用的兩種色調。為了強調人物的細微神韻和防止發生反光,石灣陶塑瓦脊人物的面部、肌膚不施釉。經123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燒制,在屋脊上拼裝組合成一組完整的脊飾,經長期日曬雨淋而不褪色,十分適合嶺南地區的氣候條件。其釉面有較好的光亮度和透明感,在陽光下顯得古樸明朗,極具裝飾效果。由于瓦脊高置于屋頂,距離觀賞者有一定的距離,為方便仰視觀看,瓦脊上塑造的人物、動物等都略向前傾斜,采用粗線條的創作手法,造型粗放簡練,體形動作夸張,表情生動傳神。

陶塑瓦脊的裝飾題材早期以浮雕花卉紋飾為主,故有“花脊”之稱。多數陶塑瓦脊均在兩端安裝一對圓雕鰲魚,寓意“厭火”,瓦脊兩端翹起形成升騰之勢。廣州博物館收藏的一對明萬歷年間的仿唐三彩陶塑鰲魚,為早期石灣陶塑瓦脊構件①。嶺南鱉魚脊飾的形象不同于其他地區,是南方海洋文化的體現。清嘉慶年間,陶塑瓦脊中出現人物雕塑,并漸以圓雕人物為主,花鳥瑞獸為輔,稱為“人物花卉脊”,俗稱“公仔脊”。清咸豐年間,粵劇成為廣東粵語地區的戲曲主流,戲曲故事成為藝人們的創作來源和塑造表現的重點。陶塑瓦脊中的人物故事主要以戲曲劇目為表現內容,或是一組大型的戲曲場面,或是多個戲曲片段組成的一個戲曲場面,還有以多組故事連接而成的戲曲場面。規模宏大的戲曲人物題材,往往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人物雕像,以屋脊為舞臺,以山石亭臺、宮殿樓閣為背景,配以鳥獸魚蟲、花草樹木及各式器物,組成一臺完整的大戲。陶塑瓦脊尺寸高大,題材豐富,寓意祥瑞,地方特色濃厚,充分體現當時的民俗特征、精神信仰,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清康熙以來,廣州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佛山成為繁華的商業重鎮。清中晚期是石灣陶塑發展的鼎盛時期,國內外對石灣陶器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制陶工藝和規模不斷完善和擴大。石灣陶塑瓦脊產品也經由水陸交通運輸到全國各地。清代粵籍華僑足跡遍布東南亞地區,他們不惜重金建造祠堂、廟宇,陶塑瓦脊也隨之遠涉重洋出現在東南亞。如今在越南、菲律賓、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仍可見到使用石灣陶塑瓦脊的廟宇和祠堂,完整保留的石灣陶塑瓦脊就有近百條之多②。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也說:“石灣之陶遍二廣,旁及海外之國?!笔癁辰洜I陶塑瓦脊的店鋪都帶有店號,比較著名店號有“吳奇玉”“文如璧”“寶玉榮”等?!皡瞧嬗瘛钡暧蓞且峁鈩撧k,現存年代最早的澳門觀音廟脊飾就于嘉慶丁丑歲(1817)由石灣“吳奇玉”店制造;文如璧是清康熙年間的制陶名家,廣東順德人,早期精制日常用具,為眾喜愛,以名開店,后期精制各類屋脊飾物,至光緒年間成為瓦脊行的主要店號,佛山祖廟、羅浮山的沖虛觀、香港天后廟等部分脊飾就是“文如璧”店所造;“寶玉榮”創辦于清光緒三年(1877),店主吳日初,四會人,以制作花盆、茶壺等日用器皿馳名,后期造大型脊飾,佛山祖廟前殿東、西廓及慶真樓的脊飾就是由“寶玉榮”店所造。

隨著近現代建筑形式和風格的變化,陶塑瓦脊隨坡屋頂的消失失去了依存,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民國初期,不少從事脊飾雕塑的藝人轉入古玩行,“瓦脊公仔”從高高的屋脊上走下來,變成了人物、動物和器皿等觀賞性陳設進人大眾生活中。

2 陶塑瓦脊在粵東會館的運用

2.1 粵東會館的歷史

百色粵東會館(圖1)坐落在百色市解放街中段,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舊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不僅是一座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建筑,也是一處富有文化內涵的文化遺產。百色粵東會館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由廣東商人梁煜倡議同鄉人共同集資興建,作為廣東商人往來百色歇腳住宿、匯聚議事之所,建館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桂西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會館建筑,也是嶺南風格古建筑在廣西的代表作。會館坐西向東,建筑布局以前、中、后三進廳堂為主軸,兩側配以相互對稱的三進廂房和龐廊,面寬26.38米,進深55.27米,各建筑均為磚木結構,穿斗梁架作法,硬山房頂,制作選材上乘,工藝講究,雕刻、繪畫精美生動。廣泛使用了嶺南建筑裝飾藝術中的“三雕、兩塑、一畫”,即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以及精美的壁畫裝飾,這些建筑裝飾通過人物故事、花鳥魚蟲、山水風景等宣揚人們祈求興旺發達、富貴吉祥、如意平安、孝悌忠信的精神追求。會館的陶塑瓦脊是整個建筑群的一項重要特色,其以山水動物、戲曲人物、亭臺樓閣為題材,將人物以立體陶塑的形式搬上屋脊,既體現了嶺南建筑美學的藝術風貌,也反映了兩廣地區的建筑技術水平和建筑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2.2 陶塑瓦脊的布局

粵東會館共有5條陶塑瓦脊,皆為“吳奇玉”店在同治壬申年(1872)制作,分布裝飾在三進廳堂的正脊和兩側廡廊上方女兒墻。皆分上、下兩層,形制近似,風格和技法相仿,但內容各異。

一進廳堂正脊為雙面人物陶塑屋脊,長約13.3米,分上、下兩層,上層為雙龍戲珠、魚躍龍門寶珠脊剎,兩側對稱各為一條由5塊陶塑構件拼接的二拱云龍,一條相對倒立的鰲魚。下層由19塊陶塑構件拼接而成,正中戲曲人物群像有9塊。根據脊飾中花板題字,可知此脊由“吳奇玉”店重造于“同治十一年”,除有一些缺損外,基本保存完整。二進正脊為雙面人物陶塑屋脊,長約13.3米,分上、下兩層:上層中間為藍寶珠脊剎;下層由19塊陶塑構件拼接而成。正面正中是亭臺樓閣為背景的戲曲人物群像10塊。下層背面正中“鳳戲牡丹”圖案由9塊陶塑構件拼接而成,兩側依次為無紋飾的亭臺樓閣陶塑背面、兩塊花草紋、一塊夔龍紋。三進正脊為單面人物陶塑屋脊,長約13.3米,分兩層:上層為3塊亭臺樓閣背景的陶塑人物;下層由19塊陶塑構件拼接而成,塑有戲曲人物50個。前廳與中廳間隔天井兩側廂房均為單面陶塑屋脊,各長約12.4米。左側由21塊陶塑構件拼接而成,正中戲曲人物群像有9塊,分兩層:上層有素服布衣的平民看客10人,均為倚靠欄桿、探頭張望的姿態;下層塑人物53人,神態生動,姿勢各異。右側由21塊陶塑構件拼接而成,正中戲曲人物群像有9塊,分兩層:上層塑素服布衣的平民看客12人;下層塑人物48人,著長袍鎧甲,姿態各異。

2.3 題材與表現形式

百色粵東會館的陶塑瓦脊的題材多為民間喜聞樂見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祥瑞珍禽、花卉瓜果等,種類多樣,寓意多與吉祥、繁榮和福運有關,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寓意巧思,極具趣味性。一是戲曲人物故事。常以嶺南地區流行的粵劇、潮劇故事為題材,大多取自《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楊家將》《封神演義》等。如“劉備過江招親”“六郎罪子”“鐵鏡公主取令箭”“趙匡胤輸華山”“千里送京娘”等。二是神話故事和歷史故事。神話故事有“日神”“月神”等;歷史故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完璧歸趙”等。三是傳統吉祥圖案。以各種祥禽瑞獸、吉花祥鳥、瓜果組圖,以其諧音取其象征意義,來表達祈求家宅平安、吉祥富貴、多子多福等美好愿望。如期望富貴的“鳳戲牡丹”“金玉滿堂”,祈求子孫昌盛的“榴開百子”,祈盼仕途升遷的“魚躍龍門”“室鴨穿蓮”等。四是古代藝術裝飾中常見的紋樣、器物。常見的有雙龍戲珠(圖2)、寶珠、鰲魚、麒麟和夔龍紋、博古紋等。

2.4 體現的文化價值

一是經濟文化價值?;洊|會館陶塑瓦脊均由“吳奇玉”店在同治壬申年(1872)制作,在一進正脊、二進正脊及兩側廡廊上有“吳奇玉重造”“奇玉重造”“同治壬申年”“同治十一年”等花板。陶塑瓦脊上店名和紀年時間的標注,為粵東會館的建造年代的確認提供了依據。百色地處廣西西部、珠江上游,境內右江河連接邕江、珠江水系,是滇、黔、桂三省通商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明清以來,廣東商人四處經商,積極建造會館,百色粵東會館記錄了當時商賈在百色的生活和商業活動,石灣陶塑瓦脊在百色粵東會館建筑中的運用,除了體現當時嶺南建造美學的藝術風貌,也體現了當時百色城經濟繁榮的地位。陶塑瓦脊中作為背景的亭宇,有許多是當時嶺南盛行的騎樓和西方建筑風格的洋房,真實反映了當時的地域文化色彩,是當時廣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成為中西文化交流前沿的又一佐證。

二是民俗文化價值?;洊|會館陶塑瓦脊多元豐富的題材體現出嶺南特有的民俗文化特征。如“鳳戲牡丹”寓意富貴常在、繁榮興旺,也比喻家庭和睦長久;“玉堂富貴”以牡丹、玉蘭花組圖,祝愿職位高升,彰顯富貴;“榴開百子”(圖3)用石榴、水仙組圖,石榴果實多籽,古人稱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間有訂婚下聘或迎娶送嫁時互贈石榴的風俗,取其多子多孫、福壽綿延的吉祥寓意。這些陶塑瓦脊華美卻不張揚,彰顯嶺南文化的內斂氣質,也反映當時嶺南人民的社會農耕生活和審美情趣等民俗文化特征,對嶺南民俗文化研究具有較為典型的價值。

三是思想文化價值。石灣陶塑體現當時嶺南居民的思想文化特征,影響深刻。嶺南自古以來自然環境惡劣,自然災害頻發,如“日神”“月神”反映日夜庇護、助鎮廟宇的心愿;“獨角獅”寓意守護家宅、辟邪保平安;“鰲魚”又稱螭吻、鴟吻,相傳為龍的九子之一,屬水、好望,飾于屋脊取“水克火”的含義,以鎮火災,也表現出對海神的崇拜?!半p龍戲珠”中龍為鱗蟲之長、四靈之一,能“興云雨、利萬物”,是管轄江河大海能興云布雨的神獸,兼有降雨鎮火、消災鎮宅和受其庇護的意思,表達對龍母的緬懷和崇拜。還有一些神性物件和紋樣,如陰陽鏡、寶珠、夔龍紋等,都表現了當時人們對自然的崇尚和信仰的追求。陶塑瓦脊的裝飾題材還體現了儒家禮制思想,對觀者達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寓意深遠。如“穆桂英破天門陣”講述穆桂英、楊宗保夫妻二人披掛上陣,大破天門陣、挫敗遼軍的故事,表現忠君愛國思想,是封建禮教推崇的道德典范;“趙匡胤輸華山”體現了愿賭服輸、信守承諾的思想;“魚躍龍門”“寶鴨穿蓮”、鰲魚造型等寓意獨占鰲頭、狀元及第,體現飛黃騰達的勸學思想。

3 陶塑瓦脊的傳承與保護建議

3.1 陶塑瓦脊的保護

對現存的陶塑瓦脊進行文物保護和修復的同時,應建立相應的防護措施,如加固建筑結構、防風抗震等措施,降低自然災害對陶塑瓦脊的破壞風險;加強宣傳和推廣,可采用策劃陶塑瓦脊展覽、舉辦陶塑瓦脊藝術和工藝技法的講座、多媒體宣傳等措施,提高公眾對石灣陶塑瓦脊的認知和重視程度,吸引更多人參與非遺的保護和傳承。

3.2 傳統技藝的傳承

培養年輕一代對石灣陶塑瓦脊的興趣和熱愛,組織傳統技藝的培訓班或學徒制度,傳授制作技巧和知識。老一代的工匠成為傳統技藝的導師,將他們的經驗傳承給年輕一代,確保陶塑技藝不會失傳。同時,也可以將陶塑瓦脊技藝融入學校教育體系中,特別是嶺南地區的學校,組織學生參觀陶塑瓦脊制作現場、邀請藝人到學校開展技藝傳授活動等,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和傳承這種傳統工藝。

3.3 陶塑瓦脊的創新和發展

要創新陶塑瓦脊的產品運用,將陶塑瓦脊的美學和文化元素融入各種創意產品中,通過市場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歡這種傳統工藝。如家居裝飾中的陶塑擺件,展現陶塑瓦脊圖案的鏈子、耳環等首飾,鑰匙扣、書簽、模型等旅游紀念品。利用“新媒體+電商”模式,促進陶塑瓦脊的發展。將陶塑瓦脊的制作過程、歷史故事和文化內涵等內容拍攝成紀錄片或者宣傳片,通過電視、網絡等渠道進行廣泛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陶塑瓦脊。通過電商讓陶塑產品走進公眾生活,推陳出新,實現陶塑非遺文化的經濟價值轉化,使陶塑傳統工藝文化在新媒體發展中被創造性地繼承和發揚,實現陶塑瓦脊非遺文化的發展。

4 結語

通過對陶塑瓦脊的形成與發展,結合在百色粵東會館的運用與表現形式的分析,可知陶塑瓦脊藝術來源于民間,是在當時的經濟文化、生活習慣和審美觀念中形成的,極具地方特色,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它以戲曲故事為創作元素,融合當地的社會風俗,用貼塑手法塑造,將一臺完整的大戲搬上屋脊,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陶塑瓦脊在全國各地和東南亞國家的廣泛運用和中西文化融合的特征,還體現了清代石灣陶塑的發展水平和嶺南的經濟文化地位。百色粵東會館陶塑瓦脊種類多樣,既有神話故事和粵劇主題的人物,還有嶺南特點的瓜果、花草以及麒麟、鳳凰等祥瑞動物,既體現了嶺南建筑美學的藝術風貌,也對明清時期兩廣地區的民俗文化和審美情趣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價值③。2006年6月,“石灣陶塑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陶塑瓦脊,從而實現陶塑脊飾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

注釋

①張維持.石灣藝術陶器[M].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1987.

②屈大均.廣東新語注[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405.

③劉妹,姚素媛.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石灣陶塑瓦脊的保護與傳承機制研究[J].江蘇陶瓷,2013,46(2):1-3.

猜你喜歡
傳承保護
秦腔吹火絕技淺論
文化空間視閾下的客家花燈材料工藝探究
白族、傣族醫藥傳承與保護的對比研究
宜興紫砂原料市場的開采現狀與保護創新研究
隆堯招子鼓傳承保護研究
廣東粵語發展及嶺南文化的傳承保護策略探究
供給側視角下河北文化品牌建設
阜陽民間剪紙藝術的審美性及傳承發展探析
民間組織在粵劇傳承保護中的作用分析
古村鎮調查法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