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利津縣博物館藏品探究李佐賢生平

2024-05-04 14:42張瑞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4年5期

張瑞

摘 要:文章通過對利津縣博物館藏品的深入探究,旨在揭示清代著名收藏家李佐賢的生平及其在我國傳統文化藝術領域的貢獻。首先介紹了李佐賢的基本情況,包括其生平經歷和文學成就。其次,通過對李佐賢所著《古泉匯》的探究,揭示了他對古代文獻的研究與整理以及對中國文化傳統的繼承與發展。再次,對李佐賢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書畫鑒影》進行了深入剖析,探討了他在書畫鑒賞領域的見解與貢獻以及對藝術鑒賞的獨特理解。最后,以李佐賢的生平軼事作為收尾,生動展現了他多才多藝、風趣幽默的一面,為讀者呈現了一個全面而豐富的李佐賢形象。文章通過對李佐賢的生平與作品的分析,以期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推動古代文化研究的深入發展。

關鍵詞:李佐賢;《古泉匯》;《書畫鑒影》;利津縣博物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37

0 前言

李佐賢作為我國古代文化領域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學術成就和人格魅力一直為后人所敬仰和傳頌。李佐賢不僅是一位卓越的學者,更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文化藝術家,其對于我國古代文獻、書畫藝術及傳統文化的研究與貢獻所產生的影響深遠而廣泛。利津縣博物館作為收藏和展示李佐賢生平文物的重要場所,收藏的與其相關的藏品有珍貴的錢幣,也有精美的書畫,更有其著作手稿,這些藏品都凝聚了李佐賢的心血和智慧、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這些藏品不僅是藝術的瑰寶,更是歷史的見證,它們仿佛在訴說著李佐賢的生平故事,為我們探究這位文化名人的內心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據。本文旨在通過深入研究利津縣博物館的藏品,以探究李佐賢學術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以及他如何憑借不懈的努力和執著的追求,在那個動蕩的時代背景下堅守學術之道,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以更好地理解歷史的脈絡、把握時代的脈搏。

1 李佐賢生平簡介

李佐賢(圖1),字仲敏,號竹朋,生于1807年,山東利津人。他是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著名的學者,以其在古錢幣、金石書畫和詩文方面的深厚造詣而著稱。在科舉考試中,李佐賢以優異的成績考中進士,并被選為庶吉士,成為一名候補翰林官。在翰林院期間,他不僅深入研究古錢幣和金石書畫,還廣泛涉獵經史子集等各類學問①。李佐賢秉持著“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的治學態度,不斷精進自己的學術水平。除了學術研究,李佐賢還是一位杰出的書法家和詩人。他的書法作品筆力雄健、氣韻生動,深受人們追捧。他的詩歌作品則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出他深厚的文學造詣。李佐賢晚年著作甚豐,有《古泉匯》《書畫鑒影》《石泉書屋》《石泉書屋類稿詩抄》《武定詩抄》等,同治六年(1867)還編輯了《武定府詩續鈔》24卷。光緒二年(1876)李佐賢卒于利津,終年69歲。后世稱其為錢幣學家、金石學家、收藏家、鑒賞家,其傳記載于《清畫家詩史》。

2 《古泉匯》探究

《古泉匯》一書編纂于清咸豐年間,全書共六十四卷,十七冊,其手稿為二級文物,部分存于利津縣博物館(圖2)。全書收入古錢拓本6000余種,錢范75個,分為首集、元集、亨集、利集和貞集。首集包括凡例、目錄、歷代著述、古泉臆說和諸家泉說,這些部分為整部作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僅為讀者提供了清晰的脈絡,還深入探討了錢幣學的精髓和內涵。元集專注于古布類錢幣的收錄,亨集則聚焦于古刀類,利集致力于搜集各朝圜錢的正用品,而貞集則廣泛收錄了各種異泉雜品,包括無考品、厭勝錢、仙佛、花紋、馬錢、泉范等,展現了錢幣世界的多樣性和獨特性②。全書共載錄了五千零三品的古泉,數量龐大,幾乎涵蓋了錢幣史上的所有重要品種。值得一提的是,《古泉匯》所收錄的泉圖并非僅限于李佐賢個人的藏品,而是廣泛匯集了眾多泉家的珍品。在凡例中,李佐賢明確指出了這一點,他提到自己藏品占據了大部分,但同時也包括了劉青園、戴春士等諸家的收藏。這種廣泛采集、集思廣益的做法,使得《古泉匯》成為了一部真正集大成的錢幣學巨著,這種編纂方式不僅展示了李佐賢作為一位錢幣學家的廣闊視野和深厚學養,更體現了他在錢幣研究上的開放態度和卓越成就。正如當今著名古泉學家王貴忱先生所言,《古泉匯》不僅是一部錢幣學的寶典,更是一部反映清代錢幣文化和社會風貌的重要歷史文獻。它的出現不僅推動了錢幣學的發展,也為后世的研究者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啟示??梢哉f,《古泉匯》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它在中國錢幣學史上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為后世的錢幣研究樹立了新的標桿。

《古泉匯》全書收載了齊刀共計99品,其中文字記述了齊九字刀3品,這些珍貴的錢幣為我們揭示了齊國貨幣文化的獨特魅力。然而,在這3品九字刀的記載中,也隱藏了一些鑒別與真偽的考驗。據編者所述,其中1品因未見實物,真偽難辨,故未進行摹繪。另1品則被認為是偽造者的好奇之作,缺乏真實的歷史價值。而第3品則由鐘麗泉提供,經其鑒定被確認為真物。在面文的釋讀上,《古泉匯》提供了深入而細致的分析。九字刀的銘文“齊呂陵昌左巴之去化”被解讀為“齊營陵乃都昌左方之邑所鑄之法貨也”。這里的“呂”字被認為是“營”字的省筆,而“昌”則指的是都昌縣,“巴”字被解讀為“邑”字的省筆,左巴即左方之邑,而去化則是指法貨。值得一提的是,李佐賢在鑒別這些九字刀時,更多地依賴于文獻的引經據典和文字的考證,而對實物的鑒別似乎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這種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為作偽者提供了可乘之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為贗品“護航”,給后學者帶來了一些誤導。盡管如此,《古泉匯》對齊刀的收錄與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它不僅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還揭示了齊國貨幣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③。同時,它也提醒后人在進行錢幣鑒別和研究時,既要注重文獻的考證,也不能忽視實物的鑒別和分析。

《古泉匯》中共收載了4品圓足三孔布,這些布幣形態各異,蘊含了豐富的歷史與文化信息。其中,“虞陽”背“兩”大型布1品,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李佐賢對此的釋讀為“魯陽”背“宰”。然而,這種解讀似乎存在爭議。從字形上看,“虞”與“魯”雖有相似之處,但仍有明顯差異。因此,這種解讀的準確性還有待進一步考證。另外,小型布“虞陽”背“十二朱”2品,李佐賢則釋讀為“魯陽”背“十二朱”。這里“朱”字的理解成了關鍵,在古代,朱與銖相通,而銖又是古代貨幣的重量單位。因此,這種解讀似乎更為合理。但即便如此,仍需考慮其他可能的解讀方法,以避免誤導。對于大型三孔布背“兩”的解讀,李佐賢提到:“背文似宰字,如費宰、武城宰之類,當是為宰者所鑄?!边@里,李佐賢似乎將“兩”誤釋為鑄幣者的名字。事實上,“兩”在古代貨幣中通常表示重量或價值單位,而不是人名。這種誤釋可能是由于對古代貨幣制度了解不足所致。在解釋背文“十二朱”時,李佐賢說:“背作十二朱,朱即銖之省,銖兩計較起于秦,古刀布計銖者,未見有之,自此布始?!边@里,李佐賢正確地指出了“朱”即“銖”的省寫,并認為這種計銖的方式在秦代開始流行。然而,他認為古代刀布沒有計銖的情況,似乎忽略了其他可能的證據④。

3 《書畫鑒影》探究

李佐賢不僅在古錢幣研究方面有所建樹,他在書畫方面也有著非凡的成就。他編纂的《書畫鑒影》一書,是他在書畫鑒賞方面的集大成之作,其手稿被評定為一級文物,現存于利津縣博物館(圖3)。在李佐賢的宦游生涯中,他總是對書畫藝術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和關注,他不僅欣賞各種名家名作,還樂于收藏其中的珍品。在李佐賢的自藏畫作中,包括了五代宋初畫家巨然的《萬壑松風圖》軸和元代畫家倪瓚的《小山竹樹圖》軸等傳世之寶,這些珍品不僅僅是藝術品,更是歷史的見證、文化的載體。在同治十年(1871),李佐賢將自己多年來在書畫鑒賞方面所得的經驗和成果編輯成了《書畫鑒影》一書,這部書分為六冊、二十四卷,分別歸類為卷類、軸類、冊類三個部分。從東晉到清代乾隆時期,涵蓋了1000多年的歷史跨度。這部書記錄了每幅畫作的作者、內容、尺寸、筆墨畫意、款識、印記、題跋等詳細信息⑤。在李佐賢的《文物考證錄》中,他表達了對古代文物的熱愛和其自身解讀過程中的成長:“對古奇文物,初感遺憾于知識之狹隘,又遇到真偽難辨的難題。在擔任文物鑒定官的時候,得以在各種商店和集市中搜尋,或者在有幸結識的同道中觀摩學習,還有幸與我門前輩‘季云共同探討,達到了所謂的精鑒之境,相互質疑辨析,辨別真偽,逐漸能夠窺探古人的思維方式。之后,在我外出游歷的過程中,所見所聞更加豐富,雖然很多都是過眼云煙,但并未逐一記錄?!崩钭糍t用了14年的時間精心編纂《書畫鑒影》,在書中呈現了對中國書畫發展歷程的全面、系統的梳理和闡述。他對每一幅作品都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考證和評析,展現了他深厚的藝術修養和卓越的學術造詣。

《書畫鑒影》以其獨特形式反映了清代在書畫領域的研究成果,成為書畫愛好者和研究者學習、鑒別和研究書畫的重要參考之一。這部作品不僅對書畫作品的鑒別具有重要意義,更對書畫史論的深入挖掘和討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價值,在書畫研究領域一直備受推崇和追捧。通過《書畫鑒影》,讀者可以深入了解清代書畫的風格、特點及歷史背景,從而更好地把握清代書畫的發展脈絡和特色。這部作品所呈現的豐富信息和詳盡記錄,為研究清代書畫提供了重要線索和依據,有助于書畫愛好者和學者更加全面地認識和理解清代書畫藝術的精髓。在書畫的鑒別方面,《書畫鑒影》也提供了豐富的數據和分析,幫助人們更準確地認定書畫作品的真偽、時代、風格等要素,為鑒賞和收藏書畫作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導⑥。對于書畫史論的研究,這部作品提供了系統的資料和信息,為書畫史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于了解和闡釋清代書畫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4 李佐賢生平軼事

李佐賢出身于一個詩書盈庫、累世為官的家庭。其先祖李登仙清初任鴻臚寺序班。李佐賢的祖父李華任過湖北京山縣令。父親李文桂先后任過云南他郎廳通判、思茅廳同知、廣東德慶知州等官,宦跡40年,勤政廉潔、剛直不阿,在61歲請退時寫有“掛冠不折腰,志不須奢游”的詩句,后在少年讀書的地方教授經義,選注《易經》八卷,并留下了不少詩文。

李家幾代做官,家有藏書3萬多冊。李佐賢自幼博覽詩書,尤其喜讀詩詞,15歲時詩文已經嶄露頭角。一次,李佐賢的父親宴請名儒賦詩作畫,酒至酣處,父親命他即席題詩,他欣然揮筆,寫就“老屋傍疏林,悠然塵外境,古徑少人蹤,嵐浮空翠影”的詩句,四座無不叫絕。入仕后,李佐賢的詩作內容多是朋友之間的唱和及湖光山色的描摹和宦游生涯的感受。道光二十六年(1846)出任汀州知府。在汀州任上,他對所當之事,勤勉謹慎,整個轄區年谷順成,世安民樂,百姓感激不盡,并送匾稱頌⑦。對這一時期的升平景象,李佐賢在《過山村即事》一詩中進行了描繪。詩中寫道:“兩兩三三自結群,田家兒女布衣裙。雙旌到處歡迎迓,秋光爛漫雨新晴。梯田高下黃云滿,喜聽村村獲稻聲?!闭斃钭糍t躊躇滿志準備宏圖大展、治理有績之時,一樁奸婦害本夫的殺人案件使他被參。李佐賢目睹官場的腐修,心中憤憤不平,又不愿同流合污,于是以祖塋被水為由,呈文引退。在九江泛舟北上,望著汀州漸遠,大江東去,一種離索沉浮之感涌上心頭。此時寫下的“急流送舟歸,長空時雁鳴,六載汀州別,宦跡多沉浮”詩句表現了李佐賢當時的心境?;氐嚼蚶霞液?,為生活所迫,李佐賢到濟南書院講學。這個差事雖然薪俸不高,但生活比較安逸。這一時期,他對自己的舊作進行了整理,并常與何紹基、鄭小山等名士聚首,賦詩作畫,覽勝尋幽。

5 結語

李佐賢以其卓越的才華和學識聞名于世,他既精通詩文、擅長書法,又熟諳考據之學,對金石書畫以及硯石印章有著獨到的見解和造詣。李佐賢的杰出成就不僅是清代文化藝術的璀璨明珠,更是激勵后人努力學習和探索的榜樣。希望通過對李佐賢生平的探究和分析,進一步弘揚他的學術精神和藝術成就,讓更多人了解和銘記這位清代多才藝術家的傳世之作和偉大貢獻。

注釋

①黃家興.“飲鴆止渴”:中國古代的大錢問題[J].蘭臺世界,2024(2):126-133.

②趙浩.米芾藝術思想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23.

③熊長云.“”為四分之一考[J].出土文獻,2023(3):99-112,157.

④汪亓.翁嵩年及其鑒藏述略[J].美術研究,2023(4):49-59.

⑤趙艷玲,萬大偉.清代張洽及其山水畫研究[J].故宮博物院院刊,2023(7):127-139,158.

⑥今堂.十鐘山房印舉精萃[J].青少年書法(青年版),2022(4):12.

⑦王增山.錢幣學家李佐賢[J].中國錢幣,1991(3):64,5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