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遺產生命史視角下的大蘆村古建筑群

2024-05-04 14:42梁桉健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4年5期
關鍵詞:文化遺產

梁桉健

摘 要:大蘆村古建筑群位于廣西欽州市靈山縣佛子鎮大蘆村,由九座民居院落和一座祠堂組成。隨著我國文化遺產事業的不斷發展,大蘆村古建筑群從保護、利用和研究等方面都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文章從文化遺產生命史的角度對大蘆村古建筑群進行調查,以時間為軸線記錄大蘆村古建筑群的生命歷程,通過記錄并分析不同的群體在各個歷史時期所擁有不同層次的認知和由此帶來的對于遺產實體的不同影響及其背后的原因來展示大蘆村古建筑跌宕起伏的存續歷程,以期更好地實現大蘆村古建筑群的歷史、文化、科學和旅游等價值,并為其后繼的保護和利用提供支持。

關鍵詞:大蘆村古建筑群;文化遺產;遺產生命史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41

0 引言

大蘆村古建筑群位于廣西欽州市靈山縣佛子鎮大蘆村,由九座民居院落和一座祠堂組成,分別為鑊耳樓(四美堂)、三達堂、雙慶堂、東園、富春園、東明堂、陳卓園、杉木園、蟠龍堂和勞克中公祠,是明、清兩代大蘆村勞氏家族營建起來的家族院落與祠堂。大蘆村古建筑群占地總面積達22萬多平方米,房屋總數逾900間,是目前廣西區內傳統建筑體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村落古建筑群之一(圖1)。

歷史上,自大蘆村勞氏一世祖勞經營建勞氏祖屋鑊耳樓開始,隨著勞氏家族人丁的不斷增多興旺,勞氏族人在這片蘆葦地上逐步營建起龐大的家族院落。從明代中期1546年至清代末年1904年的整整三個半世紀中,大蘆村勞氏先祖們在大蘆村這片茫茫的蘆葦地上挖池筑塘、修屋造園,不斷繁衍生息。這些古老的傳統建筑而后經歷了民國時期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并在后來隨著欽州地區劃入廣西壯族自治區管轄,最后隨時代的發展成為人們眼中珍貴的文化遺產—大蘆村古建筑群,靜靜地向世人訴說它的過去。

文化遺產是一個具有濃厚時代性色彩的命題,“當今世界全球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其中之一就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消失。而世界各地文化遺產的存在價值,其中之一即表現在盡可能多的留存不同地域里的不同文化樣態。而豐富的文化多樣性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就當下而言,大蘆村古建筑群無疑是當地村民的身份標識和文化象征,是當地居民的認知中區分“我群”與“他群”的重要標志。而隨著大蘆村遺產旅游開發的開展以及這些古老宅院的文保等級的不斷提高,大蘆村古建筑群在當地居民心中的象征意義無疑伴隨著強大的文化自豪感。

另外尤為關鍵的一點是,“文化遺產既是人們認為有價值需要加以特別保護以留傳給后人的事物,同時也是在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下的產物。在所有具體的個案中表達和認識到的遺產價值,無不深深打上不同的價值主體、遺產話語的時代性和地方性的烙印。因此,價值主體、時代性和地方性是形塑文化遺產價值的三個關鍵因素;隨著人類歷史的不斷向前推進,人們不斷地改變演化著自己的思維和視角,而不同時代、不同地方人們的遺產觀念的變化,其背后都是人的思維、態度和視角所發生的一次又一次的變化”①。

“對遺產的生命歷程進行記錄,尤其是建筑遺產,在遺產保護中顯得特別重要,這是實現遺產的各種價值、開展有效保護的前提?!蓖瑫r,遺產是人們立足于當下,回溯過去、求證過去、建構過去的一種新的表述和實踐的途徑,而回溯遺產的生命史,則是當下達成這種途徑的最好方式之一。因此,調查探究大蘆村古建筑群的遺產生命史,對于圍繞其所展開的各項工作,如研究遺產價值、構建族群認同、實施保護修繕、開展合理利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 大蘆村古建筑群的興起

彭兆榮在《文化遺產學十講》中指出:“理解遺產,首先要理解遺產是在特定歷史語境中產生、發展和演變的。這種不可剝離的歷史語境既是指遺產賴以依存的自然生態時空,也是指遺產賴以延續的文化生態環境和特定共同體的社會傳統?!雹?/p>

大蘆村古建筑群誕生和不斷擴大的年代,是中國宗族社會的興盛時期。在這樣的宗族社會環境中,大蘆村勞氏族群不斷繁衍壯大,族人們一代又一代通過科舉考試和經營田產等方式成為地方上的望族,逐步營建眾多表述嶺南地區獨特人居理念和追求的家族式院落建筑群。

從明代中后期開始到解放以前的將近四百年時間里,由于社會變化非常緩慢,社會階層相對穩定,大蘆村居民的思想觀念也基本沒有太大變化,處于這種情況下的大蘆村勞氏家族建筑群一直按照其營建之初的建造理念進行使用。

大蘆村勞氏家族建筑群落在這近四百年的時間里,對于處在當時以鄉紳和宗族為主導的社會來說,龐大而華麗的家族院落絕對是令人向往的,這是一整個家族長期奮斗的結果,并成為族人的標記與驕傲。同時,當時的風水觀念認為,一個人以及其背后的家族的興衰,與其所住的住宅之間有著重要的關聯。在這種認知之下,大蘆村勞氏家族的建筑群在不斷擴大規模的同時,一直得到了族人的精心呵護。如古建筑群中的三達堂內官廳前廊上的兩根柱子并非現在的方柱造型,建成之初是以青磚磨圓后砌成的圓柱狀磚柱。由于使用年代久遠,到了民國初年磚縫之間開始向外滲水,對于當時認為納水即是藏財的勞氏家族來說,修補磚柱即是守住財富田產和祖宗基業,因而極其重視。族人們特意托人花重金從廣州購回了當時還相當罕有的“紅毛泥”(即外國進口水泥)來進行修補(1988年,由于柱體老化開裂并長期滲水,當地文物工程隊對其進行再次修補,在圓形石柱的前后兩側用現代水泥進行加固,制作為方形式樣),足見大蘆勞氏族人對于其家族院落的珍視程度(圖2)。

2 大蘆村古建筑群的多舛命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新中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大蘆村勞氏族人中的地主階層讓出居住了數百年的家族院落,讓村中的貧下中農們居住。從此,大蘆村中的勞氏古宅群落便不再是村中鄉紳顯示財力和權力的場所,曾經為眾人向往的高宅深院雖然仍是村中最為光鮮亮麗的住宅,但卻也能分配到村中貧苦農民的手中。同時,許多勞氏家族院落中寬敞高大的主、輔屋中軸線建筑則成了村公所的辦公室、人民小學和幼兒園的教室、衛生所的診所等為村民服務的公共場所,如三達堂官廳內西側山墻上至今仍鑲嵌著當年作為小學教室時所使用的黑板。

1958年5月,全國各地普遍開始大煉鋼鐵運動。由于當時生產力水平相對低下,各地群眾多以土法小高爐進行煉鋼。由于大蘆村古建筑群大多以優質的青磚砌成,擁有一項各地都沒有的資源優勢—大量的青磚。在那個勞動生產高于一切的年代,大蘆村民們自然不會認為拆除勞氏古宅的青磚墻來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生產有何不妥,于是拆除了一段三達堂后花園的圍墻用以修造煉鋼爐(圖3)。但是村民們隨即發現拆下來的青磚由于燒制規格太過巨大,并不適合制作土法小高爐,大蘆村的古建筑群落由此逃過一劫,沒有遭到大規模的拆除。而在隨后三年困難時期(1959—1961),村民們將東園老四座中的多扇木制大門拆卸下來供當地人民公社燒柴做飯使用。

緊接著,自1966開始的十多年時間里,大蘆村古建筑群依然占據人們注意力和視野中的重要位置,但大部分已經成為當地學校、衛生所等公共場所以及村中貧下中農住所的古建筑群沒有遭受過多破壞,基本得以保留下來。

3 大蘆村古建筑群的沉寂與復蘇

1978年,中國大地吹起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大蘆村中的勞氏古宅群落逐漸滑向了人們視野的邊緣地帶,開始了一段較長時間的沉寂。失去了村民的視野關注,這些勞氏古宅院便安靜地盤臥于村中,而時光也在它們身上留下了許多失修、破敗的痕跡。

在這段時間里,對大蘆村古建筑群落最大的影響來自自然界。很多無人居住的外圍廊屋、斗底屋、炮樓變得破敗不堪,前后庭院以及中間的多進天井等地方都長滿了雜草。然而除了自然界地對古建筑群緩慢而持續的傷害以外,人為傷害仍然偶有發生。由于人們并沒有尊重遺產的認知,因此也談不上所謂的保護。如村中的一位孤寡老人由于貧困以致家中無床,便把鑊耳樓官廳里的一塊匾額拆下,將匾額上的陽文雕刻悉數鏟去,當作床板使用。

此外,集體性的人為破壞行為也時有發生,如三達堂內西側的廊屋背后原有一座青磚修筑的炮樓,而在大蘆村小學修建新校舍時,由于缺乏購買建材的資金,于是將這座年久失修無人居住的炮樓拆卸,使用炮樓的青磚來修筑小學的校舍。

在這一時期,大蘆村古建筑群的沉寂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彼時的中國,遺產旅游的熱潮遠未興起,遺產研究和文物保護的認識也還未擴展到中國南方這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落。大蘆村的古建筑群只能默默地承受自然的侵蝕和偶爾的人為破壞。

隨著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環境條件在歷史上的不斷變化,不同時期的人們對于同一歷史建筑的價值認同和興趣也會發生相應的轉向,甚至會發生重大的轉向。進入到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遺產旅游的浪潮開始席卷全中國。以第三產業特別是旅游業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式被各地政府所看好,政府部門不遺余力地進行旅游投資和開發。緊接而來的世界申遺熱潮使遺產旅游受到的重視空前高漲,在中國許多地方成為發展旅游業的頭號招牌。同時,中國的文化遺產研究和保護事業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從重要的傳統建筑到歷史文化名城,再到歷史文化街區以及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研究和保護都逐步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體系。

大蘆村內這些曾經富麗堂皇的高墻深院在過去世代中則代表了這個單姓主導的大村落和村內族人的輝煌過去,這也是它們數百年來持續獲得村民們視野關注的原因。而在經歷短暫的沉寂之后,這時的大蘆村古建筑群開始從視野的邊緣以新的定位與意義逐漸回歸人們的關注之中。1999年,靈山縣人民政府公布大蘆村古建筑群為第二批縣級文保單位,大蘆村古建筑群由此正式以官方認可的“文化遺產”身份重新回歸大眾視野(圖4);2007年6月大蘆村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3年3月,國務院公布大蘆村古建筑群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伴隨著一系列頭銜而來的是遺產旅游開發項目的出現。1999年10月1日,大蘆村民俗風情旅游區正式對外開放,根據靈山縣文旅部門的統計,截至2015年,該旅游區累計接待中外游客已超過200萬人次。

由此開始,大蘆村古建筑受到了人們追捧。但與以前的情況完全不同的是,大蘆村古建筑群受到的重視和認可更多來自村莊以外的世界。隨著整個人類世界對于遺產的認知和重視不斷深化和增加,特別是國內的文化遺產相關事業的蓬勃發展,大蘆村古建筑群作為傳統民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這種外部進入古村落的視野所帶來的除了旅游人群的腳步外,還帶來了全新的認知視角,由此大蘆村古建筑群開始了全新的命運。隨著外部視野的進入,人們開始以文化和遺產等視角凝視大蘆村古建筑群。從新的認知角度出發,大蘆村古建筑群逐漸脫離村民口中“老屋”的身份,成為傳統文化的標志、充滿魅力的藝術作品以及勞氏族人世代奮斗的象征。

隨著外部視野的進入,大蘆村開始了觀光旅游項目的開發,給大蘆村古建筑群帶來身份和認知的完全轉變外,這種變化固然是對遺產有益的,但也給古建筑群的建筑實體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素質低下的游客會在游覽過程中順手牽羊,把一些建筑附屬物件如門窗的雕花、木雕的雀替等偷走,甚至曾經發生過針對古建筑群內的古董家具的盜竊案。對此,無奈的村民們只好將院落內的可移動物件全部搬離,有價值的物品都小心保藏起來不再對游客做開放性展示。雖然大蘆村古建筑群仍然敞開懷抱迎接紛至沓來的游人,但是其“展示過去的文化樣態”的功能已有所下降。同時,片面追求旅游業帶來的經濟效益,也使大蘆村古建筑群及其附屬的人文景觀發生了變化。如由于旅游開發的需要在大蘆村中最大風水池—榕樹塘周邊新建了多處建筑物,使其極具傳統風水營建理念的葫蘆形輪廓發生了改變。

從以前村民眼中無人問津的破敗老舊大屋,進入全國文保單位名單中,成為各地游客、各領域專家學者眼中的文化瑰寶;從視野邊緣重新回到焦點之內,當人們面對這些幾百年前先人留下來的遺產時,這一次所關注的,不再是破壞,不再是挪作他用,而是如何保護修繕,如何深挖價值,以及如何展示祖先的瑰寶。透過大蘆村古建筑群生命史上所出現的多次認知變化,當人們再走進這些有著數百年滄桑歲月的古老建筑時,也將更格外懂得珍惜先輩們遺留下來的遺產和文化。

4 結語

通過對大蘆村古建筑群生命史的記錄,我們可以在這個小村落里看到這四百多年間歷史在中國大地上碾過的痕跡,人們在不同歷史時期里對祖先的遺物持有的不同態度對這些古老的磚瓦遺物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并留下了眾多值得人們在當下和未來去深思的行為印記。遺產之所以對人類是如此的重要,是因為它從本質上體現了人的一種歷史存在樣態。而遺產發生的變化,則往往能反映人類歷史存在樣態的變化,“透過發生在遺產身上的歷史,人類可以了解過去的人如何認知過去,現在的人如何認知過去,并為未來的人如何認知過去提供寶貴的借鑒,并為現在和未來的人類社會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③。

注釋

①出自郭立新的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文化遺產價值的形塑機制”課程講義。

②彭兆榮.文化遺產學十講[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

③出自郭立新的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文化遺產保護理論與實踐”課程講義。

猜你喜歡
文化遺產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遺產日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洱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之思考
Tough Nut to Crack
Significance of Belgian Legisl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as a Reference to the Amendment of China's Pertinent Regulations
論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
文化遺產是“價值富礦”
活態文化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