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口放緩與國內市場一體化:基于1999—2019年中國商品市場的研究

2024-05-06 11:03劉子琦羅長遠
南方經濟 2024年4期
關鍵詞:雙循環

劉子琦 羅長遠

摘 要:出口放緩這一現象開始于2008年金融危機,受全球經濟低迷和外部需求緊縮的沖擊,中國進入了出口放緩的階段。隨著中美“脫鉤”愈演愈烈,疊加緊張的國際地緣政治局勢,未來中國出口貿易下行的壓力依然較大。中國出口放緩的經濟效應值得關注。文章以商品市場為例,利用1999—2019年省級出口貿易和商品價格數據,考察了中國出口放緩對國內市場一體化的影響。為了緩解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文章采用兩階段最小二乘法(2SLS),估計結果發現,出口放緩會倒逼和加快地區間市場一體化的進程。在采用更換解釋變量、縮尾處理、長差分檢驗和更換工具變量等方法后,文章的結果保持穩健。異質性分析的結果表明,這一效應尤其表現在沿海、加工貿易占比高和國有經濟占比低的省份。文章還使用省份鐵路貨運量數據進行拓展性分析,結果顯示,在一省的出口放緩后,其省內,以及它與其他省份間的鐵路貨運量均顯著增加。文章的研究結果表明,構建統一開放和競爭有序的全國大市場是中國出口放緩后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各地要順勢而為,破除行政邊界對經濟活動的束縛,為盤活國內循環創造有利條件。

關鍵詞:出口放緩? 雙循環? 市場一體化

DOI:10.19592/j.cnki.scje.410140

JEL分類號:F15,R11,R12?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 - 6249(2024)04 - 095 - 14

一、引 言

一直以來,外循環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中國深度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出口貿易依賴度加速提高,并于2006年達到峰值35.36%(見圖1)。但與此同時,中國內循環增長則相對滯后。造成中國內外循環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是,在追趕型增長體制下,中國形成了較為嚴重的地區間市場分割(Poncet,2003,2005;桂琦寒等,2006)。以往文獻表明,市場分割阻礙了地區間的貿易,導致企業難以在國內實現規模經濟,只能舍近求遠開拓國際市場,通過增加外循環來替代參與內循環,企業的出口迅速擴張。同時出口貿易的繁榮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增長,因而加大了地方政府實施市場分割策略的激勵,進一步加重了地區間的市場分割(朱希偉等,2005;陸銘、陳釗,2009;張杰等,2010)。即地區間的市場分割抑制了中國國內大循環,且在這個過程中,外循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內外循環的地位和相互關系被扭曲。1999至2006年間,隨著出口依賴度的不斷提高,中國整體市場分割水平波動上升,并維持在較高水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世界范圍內需求疲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貿易出現了明顯的收縮(Amiti and Weinstein,2011;Boz et al.,2015;WTO,2014)。雖然對于全球范圍內的貿易放緩是由周期性還是結構性因素導致存在爭議(Qian et al.,2017;Constantinescu et al.,2020),但學者們達成了一個共識:全球貿易已經進入并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處于低速增長的階段(Miroudot et al.,2013;Kee et al.,2013;Bems et al.,2013;Hoekman,2015)。中國作為外向型經濟體自然也未能幸免,出口貿易增長明顯放緩(葛陽琴、謝建國,2018;周經等,2018;羅長遠、張少川,2019),出口依賴度持續下降,出口貿易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由2007年的31.02%下降至2019年的12%,GDP增長率由14.2%下降至6%。外循環驅動增長略顯乏力,中國經濟增長的著力點由國外市場轉向國內市場,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對于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受到了高度關注,利用內循環來承接出口放緩后的經濟調整是必然選擇。這就意味著,內外循環的地位和相互關系發生變化,地方政府實施市場分割的激勵下降。為了實現“出口轉內銷”,構建暢通高效的國內大市場是關鍵,地方政府積極加快區域間相互合作,推動市場一體化的動力提高。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工作被擺在優先位置。這是否能成為修正內外循環扭曲關系的契機?出口放緩能在多大程度上倒逼地區間加快市場整合的步伐?哪些地區能作為提升國內大循環暢通水平的著力點?

本文利用1999—2019年省級層面數據,以商品市場為例,就出口放緩對國內市場一體化的影響進行考察,為在新發展格局下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供需互促、產銷并進和通暢高效的國內大循環,提供進一步的學理支撐和可靠的決策依據。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出口放緩會倒逼地區間加快市場整合的進程,沿海、加工貿易占比高和國有經濟占比低的省份動力較強。在使用鐵路貨運量數據進行拓展性分析發現,在一省的出口放緩后,其省內,以及它與其他省份間的鐵路貨運量均顯著增加。在采用更換解釋變量、縮尾處理、長差分檢驗和更換工具變量等方法后,本文的結果保持穩健。

與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的邊際貢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中國已經進入出口放緩的階段,出口放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值得關注,但目前僅有文獻對勞動力市場和家戶層面受到的沖擊進行了考察。具體地,Campante et al.(2019)利用2013—2015年城市層面數據,研究發現,為了應對出口放緩導致的勞動力市場波動,地方政府用于公共安全和社會性支出的財政支出增加。趙春明等(2021)和Ma et al.(2022)都借鑒了Campante et al.(2019)的分析框架,趙春明等(2021)考察了中國出口放緩對就業所造成的負向沖擊。Ma et al.(2022)則通過對中國各級法院判決文書的文本分析,發現隨著中國出口增速放緩,犯罪活動增加,特別是在制造業作為主導產業、年輕人和外來人口占比較高的城市。羅長遠、劉子琦(2022)、羅長遠等(2023)則關注了中國出口放緩的社會影響,他們利用出口增速作為經濟增速的工具變量,有效緩解了內生性問題,結果表明,中國出口貿易放緩引起經濟下行,國民心理健康趨于惡化,但創業意愿增加??偟膩碚f,這一現象及其影響正引起學界和決策部門的關注,本文是對這一支文獻的有益補充。二是,在研究設計上,為避免可能存在的內生性,本文借鑒楊繼軍(2019)與樊海潮、胡冬敏(2022)的研究,根據出口依賴度排序進行分組,利用組內其他樣本省份出口依賴度的均值作為工具變量,有效識別了出口放緩對市場一體化的影響。三是,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出口回落在所難免,外循環受阻,亟需利用內循環進行經濟調整,促進國內市場整合是內在要求,本文所做的研究為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了進一步的學理支撐,也為有效和有序推進暢通高效的國內大循環提供了政策參考。

本文余下內容的結構安排如下:第二節是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第三節是數據、變量和研究設計;第四節是基準估計、異質性和拓展性分析;第五節是穩健性檢驗;最后是結論及政策建議。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過去,在追趕型增長體制下,一些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和短期考量,采取“以鄰為壑”的政策,導致地區間存在嚴重的市場分割,阻礙了商品、資本和人員的流動。內循環受阻導致國內大市場的規模經濟優勢難以發揮,不利于中國整體的經濟增長,這顯然是一個“囚徒困境”,但是為什么中國地區間的市場分割持續存在著?朱希偉等(2005)、陸銘、陳釗(2009)和張杰等(2010)所做的理論和經驗分析發現,地區間的市場分割給企業參與內循環造成了障礙,導致企業不得不將注意力轉向外循環,利用在國外市場的擴張獲得規模經濟,從而形成了“對出口的偏好”。恰逢當時全球化進程加快,國際貿易繁榮發展,企業從參與外循環中獲得了較大收益,促進了地區的經濟增長,符合地方政府注重增長速度的短期目標,加強了地方政府實施市場分割策略的動機。

在現階段,全球需求低迷,國際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國際大循環已然失速,中國出口貿易總體放緩。企業出口的難度加大,以往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地方政府實施市場分割策略的激勵減弱。而且,國際市場的收縮導致企業貿易轉向,充分利用國內市場,拓展銷售范圍,對企業的生存和地區經濟增長的維持愈加重要。此時,積極推進區域合作,構建暢通高效的國內大市場成為政府的理性選擇。為了承接外循環放緩后的經濟調整,助力企業實現“出口轉內銷”,地區間加快市場整合的步伐,推進了市場一體化進程?;谝陨线壿?,本文提出假說1。

假說1:在出口放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實施市場分割策略的激勵減弱,推進市場一體化的動力增強,區域間的合作得以加快和深化,地區間的市場分割趨于下降。

外循環參與深度和經濟產業結構不同,決定了地區間進行市場整合的動力和阻礙存在差異。在外向型戰略確立之初,沿海地區憑借地理位置優勢,加之中央制定的一系列配套優惠措施,成為出口和經濟增長的高地。一直以來,中國大部分的出口活動都集聚于沿海省份,沿海省份的出口依賴度高(黃玖立、李坤望,2006a,2006b)。在國際大循環放緩后,相較于內陸地區,沿海省份更容易受到出口放緩的沖擊,轉向內循環的需求更加緊迫,推動構建國內大市場的動力更強。除了地理分布集中,中國出口還呈現出加工貿易占比高的特點。在改革開放之初,加工貿易為主的出口結構迅速拉動了中國增長,但是加工貿易處于價值鏈的低端位置,缺乏核心技術,極易受到外部需求的影響(呂越等,2018;王雅琦、余淼杰,2021)。在國際貿易放緩的背景下,加工占比高的省份遭遇了更大的挑戰,勢必更加積極地推動“出口轉內銷”的進程。另外,國有企業是政府干預地方經濟的重要渠道,也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為了維護國有企業的利益,地方政府往往會設置較高的行政壁壘阻止外地競爭性企業的進入。這就導致國有化比重高的地方,政府進行市場分割的動機和能力就越強(劉瑞明,2012;葉寧華、張伯偉,2017)。這意味著,面對外循環放緩,非國有經濟占比高的省份進行市場整合的阻力可能更小,實現市場一體化相對更為容易。綜上,本文提出假說2。

假說2:在外循環放緩后,沿海地區、加工貿易占比高和國有經濟占比低的省份,市場一體化推進的速度可能更快。

三、數據、變量和研究設計

在這一節,本文對研究用到的數據和變量進行說明,并介紹實證研究的具體方案。

(一)數據和變量

省級層面商品價格信息來自于《中國統計年鑒》,具體為1999—2019年2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商品零售價格指數1。參考桂琦寒等(2006)和曹春方等(2017),本文選取糧食、菜、飲料煙酒、服裝鞋帽、中西藥品及醫療保健用品、書報雜志及電子出版物、體育娛樂用品、日用品以及燃料等9類商品。省級層面的出口、GDP、財政支出和高速公路里程數等指標來自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國有單位就業人數來源于《中國勞動統計年鑒》。省份間鐵路貨運量來源于《中國鐵道年鑒》。

對于省份之間市場分割程度的測量,“價格法”在文獻中的應用最為廣泛(陸銘、陳釗,2009;曹春方等,2017;范欣等,2017;丁從明等,2018;張昊,2020)。具體地,使用相對價格方差[var(pipj)]的變動來衡量,如果收窄,說明相對價格波動的范圍在縮小,兩地間的貿易壁壘削弱。借鑒陸銘、陳釗(2009)、劉瑞明(2012)及曹春方等(2017)的思路,本文采用一省與其鄰省之間市場分割指數的平均值來衡量該省的市場分割程度2。根據本文的測算,在1999—2019年間,中國的市場分割程度整體呈不斷下降的趨勢,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市場分割程度下降勢頭更加明顯(見圖2)。我們還對1999—2019年9大類商品鄰省間相對價格的一階差分取絕對值,再進行平均,發現菜的平均零售價格差異最大。

本文采用省級層面的出口依賴度來捕捉省份出口貿易的變化,具體如下:

其中,[Exportit]為[i]省[t]年的出口額,[GDPit]為[i]省[t]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在穩健性檢驗中,本文使用出口額的對數值([Inexportit])來測度省份出口貿易的波動。

(二)研究設計

為了考察出口放緩對國內市場一體化的影響,本文設定的實證研究模型如下:

其中,[segit]為省級層面的市場分割程度,[Expdepit]為省級層面的出口依賴度。[Xit]為省級層面的控制變量,以往文獻表明:一是,如果一個地區的財政支出占本地GDP的比重越大,本地政府就越有能力干預本地的經濟活動(范子英、張軍,2010)。為此,本文在模型設定中引入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Gov])。二是,市場分割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對國有經濟進行保護,國有經濟占比越高,政府干預的能力和激勵就越高(劉瑞明,2012)。為此,本文在模型設定中引入國有單位就業在總就業中的占比([SOE])。三是,當地經濟技術越落后,地方政府越有激勵采取市場分割的策略,加強對本地戰略性產業的保護(陳敏等,2008)。為此,本文在模型設定中引入地區人均GDP與全國人均GDP的比值([Techgap])。四是,發達的交通網絡可能降低運輸成本,有助于市場整合(孫浦陽等,2019)。為此,本文引入高速公路密度([Trans])作為控制變量。五是,地方政府為了增加對外資的吸引力,紛紛推出各類隱性優惠政策,避免人才和資源外流(劉小勇、李真,2008)。為此,本文引入地區外商直接投資占GDP的比重([FDI])作為控制變量。模型中還控制了省份([γi])和年份([δt])固定效應,[εit]為隨機誤差項。

在異質性和拓展性分析中,本文還用到加工貿易占比、省內鐵路貨運量、與其他省份的鐵路貨運量,變量的定義和描述性統計見表1。

(三)內生性問題

本文的模型設定面臨內生性問題的困擾。一是反向因果問題,以往的文獻表明,市場分割給企業實現規模經濟造成了阻礙,導致企業轉而在國外市場擴張,促進了出口貿易的發展(朱希偉等,2005;張杰等,2010)。二是遺漏變量的問題,可能存在一些影響市場分割的因素,因測度和數據可得性的原因而未能得到控制,如文化和政治因素等。為了緩解內生性問題對估計結果的影響,本文采用工具變量進行因果關系的識別。參照楊繼軍(2019)與樊海潮、胡冬敏(2022)的做法,本文為出口依賴度構造工具變量,具體地,對每一年各省份的出口依賴度進行從大到小排序,將出口依賴度相近的省份劃為一組,共分為6組,將同組的其他省份出口依賴度的平均值作為本省份出口依賴度的工具變量,這一工具變量與本省份出口依賴度具有較強的相關性,但并不直接影響本省的市場分割水平。在穩健性分析中,本文還使用省份出口依賴度的滯后項作為工具變量,當期的出口依賴度和前一期的出口依賴度具有較強的相關性,但前一期的出口依賴度并不直接影響當期的市場分割水平。

四、基準估計、異質性和拓展性分析

在這一節,本文按照式(2)進行實證檢驗,并根據省份特征進行異質性分析。另外,本文還利用省份鐵路貨運數據進行了拓展性分析。

(一)基準估計

表2為基準估計結果,列(1)和列(2)為兩階段最小二乘法(2SLS)第二階段的估計結果,列(3)和列(4)為兩階段最小二乘法(2SLS)第一階段的估計結果。第一階段的估計結果表明,工具變量與內生變量顯著正相關,且通過了弱工具變量檢驗;第二階段的估計結果顯示,在引入控制變量、省份和年份固定效應后,出口依賴度和市場分割呈正相關關系且顯著??刂谱兞抗烙嬒禂档姆柵c現有文獻基本一致,只是在顯著性上存在差異。這表明,國際市場低迷導致中國出口放緩,亟需利用國內市場進行承接,企業等經濟主體積極進行調整,政府也適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可能會倒逼和加快國內一體化的進程。不過,企業拓展國內銷售渠道,政策具體落實和取得成效還需要時間,且省份間還存在經濟發展水平和結構的差異。這個調整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不同步的。

(二)異質性分析1

在這一小節,本文從多個維度對省份的異質性進行分析,具體包括:沿海與內陸的異質性;加工貿易占比高低的異質性;國有經濟占比高低的異質性。需要說明的是,接下來的實證分析,報告的均是兩階段最小二乘法估計的結果。

1.沿海與內陸的異質性

沿海地區因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對外開放的政策優惠,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出口依賴度較高。在出口貿易受到沖擊后,沿海地區擴展國內市場的動機可能更強。為此,本文將樣本分為沿海和內陸省份,進行分樣本檢驗,估計結果見表3。列(1)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列(2)的估計系數為負但不顯著。這表明在出口放緩后,沿海地區的市場分割得到緩解,市場整合程度提高。沿海省份的出口依賴度下降1個百分點,其市場分割程度下降0.00208,降幅占沿海市場分割指數均值的5.5%(=0.00208/0.03807)。

2.加工貿易占比高低的異質性

得益于廉價的勞動力和政策支持,中國加工貿易迅猛發展。加工貿易具有“兩頭在外”的特點,主要生產低附加值的制成品,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容易受到外部需求變化的沖擊(王雅琦、余淼杰,2021)。為此,本文按照省份年平均加工貿易占比的中位數進行分組,估計結果見表4。列(1)的估計系數為負但不顯著,列(2)的估計系數為正且顯著。這表明隨著出口貿易的放緩,對于加工貿易占比高的省份來說,它們與相鄰省份進行市場整合的動力更強,市場分割得到更大的緩解。加工貿易占比高的省份出口依賴度下降1個百分點,由此帶來的市場分割程度降幅占這些省份市場分割指數均值的2.6%(=0.00094/0.03672)。

3.國有經濟比重高低的異質性

國有企業是政府干預地方經濟的重要渠道,也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為了維護國有企業的利益,地方政府往往會設置較高的行政壁壘阻止外地競爭性企業的進入。這也就導致國有化比重高的地方,政府進行市場分割的動機和能力就越強(劉瑞明,2012;申廣軍、王雅琦,2015)。同樣,本文按照省份年平均國有經濟比重的中位數進行分組,估計結果見表5。列(1)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列(2)的估計系數為負但不顯著。這意味著,在出口放緩后,國有經濟比重低的省份會更加積極地推動國內市場一體化的進程,市場分割得到更大程度的抑制。國有經濟比重低的省份出口依賴度下降1個百分點,由此帶來的市場分割程度降幅占這些省份市場分割指數均值的2.9%(=0.00109/0.03794)。

(三)拓展性分析

本文還參照Jiang and Mei(2020)利用省份間鐵路貨運數據來考察一省的國內貿易情況,具體地,對一省省內及它與其他省份間的鐵路貨運量進行分析,為出口放緩對于國內市場一體化影響的考察提供了另一種視角,估計結果見表6。列(1)和列(2)的結果顯示,出口依賴度與一省省內及它與其他省份間的貨運量呈負相關關系且顯著。這說明隨著出口放緩,一省省內及它與其他省份間的貨運量會提高,即出口放緩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國內貿易,促進了國內市場的整合。這一結果也從側面驗證了上文的分析。

五、穩健性檢驗

在這一節,本文采用更換解釋變量、縮尾處理、長差分檢驗和更換工具變量等方法來檢驗估計結果的穩健性。

(一)更換解釋變量

本文使用省份出口額的對數值替換出口依賴度,來衡量省份出口貿易的變化,基準估計結果見表7。列(2)顯示,在加入控制變量并控制省份和年份固定效應后,估計系數為正,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與基準估計結果一致,驗證了本文結果的穩健性。

(二)縮尾處理

本文還分別對數據進行了0.5%和1%縮尾,從而避免極端值的干擾,估計結果見表8:列(1)對應縮尾0.5%的估計結果,列(2)對應縮尾1%的估計結果,縮尾后的系數為正且顯著,與基準結果一致。

(三)長差分檢驗

為了進一步緩解不隨時間變化的因素對估計結果的影響,本文還利用十年期差分進行檢驗,估計結果見表9。參考Autor et al.(2013),本文對被解釋變量和核心解釋變量進行差分處理,考慮本文的樣本區間,本文將樣本分為1999—2009年和2009—2019年兩期,控制變量為對應的基期值,并控制了時間固定效應。列(1)的結果顯示,出口依賴度的變化與市場分割的變化顯著正相關。列(2)在列(1)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入控制變量,結果是穩健的。這里的結果再次說明,在出口依賴度下降的背景下,市場分割得到改善,即出口放緩倒逼了國內市場的整合。

在這里,本文采用滯后一期出口依賴度作為當期出口依賴度的工具變量,估計結果見表10。第一階段的估計結果顯示,滯后一期出口依賴度與當期出口依賴度顯著正相關,且通過了弱工具變量檢驗。第二階段的估計結果表明,出口依賴度與市場分割正相關,在引入控制變量、年份和省份固定效應后,估計系數在10%的水平上顯著,驗證了本文估計結果的穩健性。

六、結論及政策建議

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低迷,外部需求銳減,加之國際貿易不確定性增強,中國出口貿易放緩。出口需求向國內轉移的壓力對中國經濟增長提出了挑戰,但也提供了機會,追趕型戰略下的地方保護政策不再是地方政府的理性選擇,建設國內統一大市場才是地方經濟增長的內在要求。那么出口放緩會在多大程度倒逼地方政府加快國內市場一體化進程?在這個過程中又有哪些省份異質性?有鑒于此,本文利用1999—2019年省份出口貿易和商品價格數據,運用工具變量考察了出口放緩對國內市場一體化的影響,主要結論是:首先,暢通高效的國內大循環是出口放緩后地方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但這個調整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分區域、分層次推進的。在沿海地區、加工貿易占比高和國有經濟占比低的省份,出口放緩會倒逼和加快它們與其他省份的市場一體化;其次,針對鐵路貨運量所做的研究表明,一省的出口放緩后,其省內以及它與其他省份間的鐵路貨運量均顯著增加,出口放緩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國內貿易,尤其是省內貿易以及一省與其他省份的貿易,促進了國內市場的整合。最后,這些結果在進行更換解釋變量、縮尾處理、長差分檢驗和更換工具變量后均保持穩健。

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下,中國出口貿易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之前的增長速度,利用國內市場承接外貿回落是內在要求,本文所做的研究為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了進一步的學理支撐,也為有序推進國內大循環提供了政策依據。首先,在出口放緩的背景下,要加快國內市場整合的步伐。做好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泛珠三角等一體化的試驗田和示范區,及時推廣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不斷升級試點地區間的合作機制,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其次,對于沿海地區、加工貿易占比高的省份,以及國有經濟占比高的省份,要在出口貿易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順勢而為,推動與其他省份的市場一體化進程,深挖和拓展國內貿易的空間,實現國際貿易向國內貿易的適度轉移。最后,一個整合和一體化的國內市場,有助于擴大國內貿易和內需的規模,增加中國經濟抵御外部市場波動的韌性。與此同時,一個統一的大市場,有利于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也有助于推動出口向高質量方向發展,實現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曹春方、張婷婷、范子英,2017,“地區偏袒下的市場整合”,《經濟研究》,第12期,第91-104頁。

陳敏、桂琦寒、陸銘、陳釗,2008,“中國經濟增長如何持續發揮規模效應?——經濟開放與國內商品市場分割的實證研究”,《經濟學(季刊)》,第1期,第125-150頁。

丁從明、吉振霖、雷雨、梁甄橋,2018,“方言多樣性與市場一體化:基于城市圈的視角”,《經濟研究》,第11期,第148-164頁。

樊海潮、胡冬敏,2022 ,“工資制度變化與員工效用”,《經濟學(季刊)》,第2期,第549-568頁。

范欣、宋冬林、趙新宇,2017,“基礎設施建設打破了國內市場分割嗎?”,《經濟研究》,第2期,第20-34頁。

范子英、張軍,2010,“財政分權、轉移支付與國內市場整合”,《經濟研究》,第3期,第53-64頁。

葛陽琴、謝建國,2018,“中國出口增速下降的驅動因素研究——基于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分層結構分解分析”,《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第2期,第24-43頁。

桂琦寒、陳敏、陸銘、陳釗,2006,“中國國內商品市場趨于分割還是整合:基于相對價格法的分析”,《世界經濟》,第2期,第20-30頁。

黃玖立、李坤望,2006a,“出口開放、地區市場規模和經濟增長”,《經濟研究》,第6期,第27-38頁。

黃玖立、李坤望,2006b,“對外貿易,地方保護和中國的產業布局”,《經濟學 (季刊)》,第2期,第 733-760頁。

劉瑞明,2012,“國有企業、隱性補貼與市場分割:理論與經驗證據”,《管理世界》,第4期,第21-32頁。

劉小勇、李真,2008,“財政分權與地區市場分割實證研究”,《財經研究》,第2期,第88-98頁。

陸銘、陳釗,2009,“分割市場的經濟增長——為什么經濟開放可能加劇地方保護?”,《經濟研究》,第3期,第42-52頁。

呂越、盛斌、呂云龍,2018,“中國的市場分割會導致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下降嗎?”,《中國工業經濟》,第5期,第5-23頁。

羅長遠、劉子琦,2022,“經濟增速放緩激發了企業家精神嗎?——基于2010—2018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的研究”,《學術月刊》,第9期,第46-59頁。

羅長遠、劉子琦、宋弘,2023,“經濟增速放緩對國民心理健康的影響——來自中國家戶層面的證據”,《經濟學(季刊)》,第2期,第604-621頁。

羅長遠、張少川,2019,“中國貿易關鍵特征表現及成因分析”,《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第2期,第66-85頁。

孫浦陽、張甜甜、姚樹潔,2019,“關稅傳導、國內運輸成本與零售價格——基于高鐵建設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經濟研究》,第3期,第135-149頁。

王雅琦、余淼杰,2021,“匯率對中國加工貿易出口份額的影響:市場需求視角”,《世界經濟》,第10期,第57-77頁。

楊繼軍,2019,“增加值貿易對全球經濟聯動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第4期,第26-48+204-205頁。

葉寧華、張伯偉,2017,“地方保護、所有制差異與企業市場擴張選擇”,《世界經濟》,第6期,第98-119頁。

張昊,2020,“地區間生產分工與市場統一度測算:‘價格法再探討”,《世界經濟》,第4期,第52-74頁。

張杰、張培麗、黃泰巖,2010,“市場分割推動了中國企業出口嗎?”,《經濟研究》,第8期,第29-41頁。

趙春明、李震、李宏兵,2021,“中國出口增速放緩與區域勞動力市場就業調整”,《財經研究》,第1期,第135-152頁。

周經、戴翔、劉夢,2018,“貿易增速下降之‘謎——基于全球價值鏈分工視角的解釋”,《財經研究》,第5期,第83-96頁。

朱希偉、金祥榮、羅德明,2005,“國內市場分割與中國的出口貿易擴張”,《經濟研究》,第12期,第68-76頁。

Amiti,M. and Weinstein,D.E.,2011,“Exports and Financial Shocks”,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26(4):1841-1877.

Autor,D.H.,D. Dorn,D. and? Hanson,G.H.,2013,“The China Syndrome:Local Labor Market Effects of Import Compet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3(6):2121-2168.

Bems,R.,Johnson,R.C. and Yi,K.M.,2013,“The Great Trade Collapse”,Annual Review of Economics,5(1):375-400.

Boz,E.,Bussière,M.? and Marsilli,C.,2015,“Recent Slowdown in Global Trade:Cyclical or Structural”,The Global Trade Slowdown:A New Normal,55.

Campante,F.R.,Chor,D. and Li,B.,2023,“The Political Economy Consequences of Chinas Export Slowdown”,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1(5):1721-1771.

Constantinescu,C.,Mattoo,A. and? Ruta,M.,2020,“The Global Trade Slowdown:Cyclical or Structural?”,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34(1):121-142.

Hoekman,B.,2015,“The Global Trade Slowdown:A New Normal?” A VoxEU eBook,CEPR Press.

Jiang,J. and Mei,Y.,2020,“Mandarins Make Markets:Leadership Rotations and Inter-provincial Trade in China”,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47,102524.

Kee,H.L.,Neagu,C. and Nicita,A.,2013,“Is Protectionism on the Rise? Assessing National Trade Policies during the Crisis of 2008”,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95(1):342-346.

Ma,H.,Pan,Y. and Xu,M.,2022,“Work or Crook:The Socio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Export Slowdown in China”,SSRN working papers,No.4232616.

Miroudot,S.,Sauvage,J. and Shepherd,B.,2013,“Measuring the Cos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World Trade Review,12(4):719-735.

Qian,X.,Liu ,Z. and Pan,Y.,2017,“Chinas Trade Slowdown:Cyclical or Structural?”,China & World Economy,25(6):65-83.

Poncet,S.,2003,“Measuring Chines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China Economic Review,14(1):1-21.

Poncet,S.,2005,“A Fragmented China:Measure and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Domestic Market Disintegration”,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3(3):409-430.

WTO,2014,World Trade Report 2014,Geneva.

Export Slowdown and Domestic Market Integration:

Evidence from the Commodity Market of China between 1999 and 2019

Liu Ziqi? Luo Changyuan

Abstract:External circula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for a long time,especially after joining the WTO. However,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has profoundly changed the global environment. With sluggish global growth and weakened consumer demand,Chinas export growth has slowed down since 2008,and it even experienced negative growth in the years 2015 and 2016. As the “decoupling”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tensifies,coupled with heightened international geopolitical tensions,the pressure for a future decline in China's exports remains significant. The economic impacts of export slowdown in China deserve atten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s of export slowdown on domestic market integration using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1999 to 2019 in China. In order to mitigate potential endogeneity concerns,this paper adopts a two-stage least squares (2SLS) approa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lowdown in export will push an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market integration between regions,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unified national large market is a long process. This effect is especially manifested in coastal provinces,provinces with a high proportion of processing trade and a low proportion of state-owned economy. The extended analysis also finds that rail freight volumes within a province and between provinces will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fter export decline in a province. This implies that regional market integration will be fostered.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demonstrate that China needs to move toward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a balance between domestic and external demand. Building a unified,open,and orderly competitive domestic market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when the export slows down in China.

Keywords:Export Slowdown; “Dual Circulation” Strategy; Market Integration

(責任編輯:徐久香)

猜你喜歡
雙循環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經貿合作的新內涵
把握時機,融入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以“體面勞動”的實現促進“雙循環”內生動力
雙塔雙循環濕法脫硫系統SO3脫除率及排放測試
雙塔雙循環脫硫系統超低排放運行優化研究
打造內外“雙循環”安全生態系統
亨通集團:暢通“雙循環”,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
玩具產業如何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
張明:如何系統地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李奇霖:“雙循環”下的宏觀調控政策取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