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人類文明新形態與美好生活的內在契合性

2024-05-07 00:44陳京奕
理論界 2024年2期
關鍵詞:新形態樣態中國式

陳京奕 劉 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緊緊圍繞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這個社會主要矛盾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和實現美好生活的內在邏輯統一。實際上,文明是社會的發展狀態和人的發展條件,映射出一定歷史時期人們的生活樣態和社會關系。文明形態的變革與人的生活方式躍遷具有內在契合性。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創造的文明碩果,人類文明新形態既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宏觀層面的變革,也代表著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具體意蘊,與中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存在本質關聯,二者統一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實踐,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理念和奮斗目標的不同層面展開。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梳理人類文明新形態和美好生活間的內在契合性,將為我們推進文明發展、探尋現代化生活方式,實現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提供新的方向和實踐指引。

一、主體維度:人類文明新形態復歸人民在美好生活中的主體地位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過程是中國人民美好生活主體地位得以確證的過程,復歸了中國人民獨立自主的生活狀態。在馬克思的哲學語境中,文明的發展在本質上是人現實生活方式變革的內在表現,在于人們“徹底改變他們在工業上和政治上的生存條件,也就是要徹底改變他們的整個生活方式”?!?〕近代以來,受西方工業革命的影響,中華文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三座大山”的壓迫和奴役使一度璀璨的中華文明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國人民也因此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人作為生活的現實主體,自主獨立性的喪失必然要求“向政治阻礙、結構阻礙、社會阻礙進行抗爭”?!?〕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開啟了近代中國救亡圖存新的道路。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人民團結一致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專政。至此,中國人民“徹底擺脫了被欺負、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從政治而言,人民主體地位的重建,國家獨立自主、社會穩定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政治基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中國大地的剝削制度,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彰顯中國共產黨基于中國具體國情創造的嶄新文明形態,是中國人民尋求更為美好生活方式的生動展現。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到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到改革開放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再到新時代圍繞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不斷豐富人類文明新形態,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并以制度形式確證人民的主體地位??梢哉f,要在文明發展中實現美好生活,首先要實現政治解放,使人民做社會、國家的主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平等?!?〕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始終根植于人民群眾對現實生活的反思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創造過程就是不斷復歸人民主體地位的過程,不斷推動中國人民走向自主、自覺的生活狀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價值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同樣是人類文明發展歷史邏輯的必然。而美好生活是屬于全體人民的美好生活。人類文明新形態內生于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是人民的選擇,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遵循“人民至上”的原則。在馬克思看來,人“是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會的自為的主體存在”?!?〕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本身就根植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同樣是人類文明新形態和美好生活的創造者、享有者和見證者。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7〕團結帶領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了小康的千年社會理想,并不斷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而踔厲奮斗。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人民群眾始終是我們黨推進偉大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歷史維度:人類文明新形態豐富美好生活需要的內涵

人作為現實性的存在,其主體性需要的不斷豐富和滿足無疑構成美好生活的實質性內涵,也是實現美好生活的必要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總是伴隨著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腳步向前發展的”?!?〕實際上,對現代文明的探尋同美好生活的實現一致,是一個歷史的、動態的、發展的過程。從歷史維度看,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人民探索、實現現代化道路的歷程,就是不斷追尋現代文明的歷程,同時不斷豐富“美好生活”需要的內涵。我們黨對新文明的積極構建主要表現為新民主主義文明、社會主義文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最終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9〕分別指向“美好生活”需要的四個階段轉變、躍升。

第一階段,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深處內憂外患之中,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肩負著實現人民政治解放的使命任務。經歷艱苦卓絕的奮斗,我們黨領導人民建立起“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10〕創造了“新民主主義文明形態”?!?1〕在這一階段,新民主主義文明形態所指向的“美好生活”主要集中于物質層面的需要,即人民希冀在民族獨立、社會安定的基礎上解決生存、溫飽問題,實現“站起來”。第二階段,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基本確立使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文明階段,在基本經濟前提得以確立的條件下,物質、精神文化層面上的協調發展便是“美好生活”的需要。第三階段,在改革開放時期,“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四個文明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更為關注“美好生活”的質量提升,要求以更為充裕的條件以及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解決人民關注的小康、富裕問題,實現“富起來”。第四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帶領人民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千年夢想,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薄?2〕深刻闡明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五位一體”文明整體推進、協調發展的文明樣態,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總體性、日益全面需要的新形態。新時代下,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內涵“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多方面內容”,“是一個標志優良生活品質的總體范疇”,〔13〕在于解決高質量、全方位協調發展問題,在個體富裕的基礎上實現共同富裕,真正“強起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日益反思體現出對文明發展樣態的時代要求,而創造、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便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真實關切。

一方面,從發展功能看,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五大文明”組成的有機整體,各個部分具備不同功能,體現其總體性。物質文明作為人類文明的基礎內容,是一切社會生活的基礎,高質量發展的物質文明為建設美好生活提供物質支撐;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文明為文明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政治保障,是建設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豐富高雅的精神文明是文明發展的精神支柱,為美好生活的實現輸送精神滋養;自由平等的社會文明為文明發展提供載體支撐,是美好生活實現的必要條件;和諧優美的生態文明是文明發展的環境支撐,是美好生活實現的生存基礎?!拔宕笪拿鳌钡膮f同發展統一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是人類文明新形態價值內涵的具體表現,成為推動美好生活實現的發展條件。

另一方面,從發展內容看,“五大文明”彼此支撐、相互促進彰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全面性。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漫長的動態演進歷程,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索、開創、奮進相伴而生。從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最初聚焦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到黨的十八大強調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這一歷程實現了由單一物質文明發展到“五大文明”協調發展的文明價值形態轉變,使其內涵更為豐富、全面??梢哉f,文明價值形態的發展與人民對幸福美滿生活需要的層次躍升是一致的,二者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緊密聯系、協同推進,并不斷豐富其內涵。

三、價值維度:人類文明新形態呈現美好生活的價值旨趣

在歷史唯物主義視野下,文明的進步不僅是社會形態躍遷的顯現,而且是人們全新生活樣態的表征,“對人來說都有解放、發展的意義”?!?4〕“現實的個人”作為唯物史觀考察一切社會歷史的出發點,必然也成為考察文明的基本單位。因此,馬克思主義文明觀認為,實現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是文明發展的終極價值目標,并以此表征人們在未來共產主義社會中“美好生活”的理想樣態,人也總是在文明發展的進程中不斷探尋自由全面發展的可能性。而文明形態的演進,是生產方式變革的歷史結果,這也構成了文明形態與生活方式的統一性基礎,正如馬克思所言,人們的存在方式總是“同他們的生產是一致的”?!?5〕也就是說,對于文明形態和生活樣態的一致性考察,必然要基于特定的生產方式之上,從“現實的個人”的物質生產、生活出發加以歷史地考察。

在資本主義文明中,機器化大生產和私有制為資產階級帶來了財富和幸福,而無產階級和勞動者卻越發受到剝削、壓迫和不幸,兩極分化將大多數人置于苦難和異化之中。人們受到分工模式的鉗制與支配,生存空間、發展空間不斷被資本和機器擠壓固化,導致人的片面化、原子化。與之相反,人類文明新形態孕育于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的基礎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為實現美好生活創造了雄厚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制度更是以人本邏輯超越資本邏輯,始終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和人民當家作主,能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發展,為實現美好生活提供制度條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生成和發展,根植于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確認并承續共產主義社會形態的文明觀念和文明追求,就是要不斷促進勞動解放,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正如《共產黨宣言》中所言:“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薄?6〕在“自由人聯合體”中,生產資料由社會成員共有,生產力高度發達,并成為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條件。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價值旨趣正是在于對資本主義文明內在矛盾的超越,就是要擺脫人對“物的依賴性”,建立真正的共同體,面向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然而,美好生活作為人的需要,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在不同階段表現出與之相對應的生活樣態。在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較為充分的基礎上,“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薄?7〕構成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本質規定和重要特征。同時,共同富裕必然表現為物質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全面性。在這個意義上,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實現共同富裕,就是新時代美好生活全面協調發展的階段性樣態,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價值旨歸??梢哉f,我們正努力打造的美好生活圖景是超越西方文明、邁向更高級社會主義現代化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彰顯社會主義文明的優越性。但我們理應認識到,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類文明新形態所展現的生產力并未達到共產主義社會要求的高度發達狀態,當下的“美好生活”也遠未達到馬克思所設想那般的自由全面發展階段。因此,實現美好生活仍然要“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堅持科學理論指導和正確道路指引,凝聚億萬人民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8〕人類文明新形態也將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奮發推進中面向并邁進自由王國。

四、實踐維度:人類文明新形態通達美好生活的基本樣態

基于歷史唯物主義對事物的考察框架,一定文明形態的起源和發展,終究是人類生產和勞動實踐的產物,并且“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19〕文明與生活具有統一的實踐基礎。一方面,文明由實踐活動凝結而成,是實踐智慧的結晶,融入了人們的觀念和訴求。另一方面,生活方式不僅是人在思想、理念層面上的體現,更在于實踐上的發展追求。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百年實踐中,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并將為實現美好生活不懈奮斗,二者正是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的雙向互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20〕以此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梢哉f,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為美好生活的基本樣態提供了良好構想,堅持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人類文明新形態規定了文明特征,指引了實踐方向,必將推進美好生活的實現。

第一,堅持創新驅動,實現人口規模巨大的美好生活。人口規模巨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決定了美好生活的主體樣態。從本質上而言,人類文明新形態是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性的產物,是對西方現代化文明的揚棄超越,必然也要在中華文明和社會主義文明結合的基礎上持續創新發展,繼而趨向豐富完善。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中,要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豐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過程中不斷實現美好生活必然面臨諸多難題。因此,我們必然要積極構造公平公正的勞動環境,激發14億人民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發展活力,化解美好生活建設中的現實難題?!?1〕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薄?2〕我們要充分調動、匯聚中國人民的勞動偉力,敢于創新、敢于變革,以創新驅動現代化生產體系改革,以創造性人才引領科技事業發展,以物質文明的高質量發展為依托實現經濟領域質的有效提升,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發展增添動力活力、突破挑戰,真正滿足14億龐大人口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堅持成果共享,構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薄?3〕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先富帶后富的發展模式,實現了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并沿著共同富裕的目標持續推進??梢哉f,堅持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是社會主義制度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彰顯,也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文明底色。推進共同富裕,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的核心訴求,是實現美好生活的內在要求。新征程上,共同富裕的實現不僅關乎物質財富的分配,更涉及全體人民在教育、醫療、文化、就業等各個領域的全面發展。我們要持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加強社會保障,推動教育公平,擴大醫療服務覆蓋,補齊民生短板,減小收入差距,進一步落實成果共享,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讓人民生活更具安全感、幸福感。

第三,堅持協調推進,追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美好生活。作為現實性的存在,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需要的滿足,是人生產、發展以及從事一切其他活動的前提。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黨和國家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物質文明建設,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實現美好生活奠定了首要前提。與此同時,中國式現代化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精神文明的發展中始終保持自身的蓬勃生機,為實現美好生活提供了精神依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薄?4〕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推進,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實踐特色,也是美好生活的題中應有之義。人類文明新形態超越了西方資本主義文明以資本為中心、物質主義盛行和精神道德貧乏的發展窠臼,在推進社會主義經濟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弘揚黨的先進理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守中華傳統美德,構建社會主義豐富的精神文明。只有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推進的文明樣態中,人們才能在生活中實現創造美、感悟美、享受美的有機統一。

第四,堅持綠色發展,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生活。馬克思在《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自然界是“人的無機的身體”,〔25〕是人生活的基礎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現代化發展方向的認識。伴隨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我們黨堅持綠色發展戰略,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設美麗中國”等重要理念,采取了促進生產方式轉型,健全生態保護機制等一系列重大舉措。踐行綠色發展方式,尊重自然、愛護自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方式,已成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發展方向和本質特征。舒適的生活環境,人與自然共同繁榮,也是美好生活的必然境界。在西方現代化造成的嚴峻生態危機面前,全球氣候變暖、生態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已成為世界性問題。只有積極構建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才能夠確保文明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的長遠福祉。人類文明新形態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26〕持續優化中國人民的生活空間。同時,人類文明新形態必然秉持中國共產黨的高度責任感和人類情懷,堅持多邊主義,致力于全球環保事業,為世界人民共享生態之美、生活之美作出積極貢獻。

第五,堅持和平開放,推進實現互利共生的美好生活?;赝鞣劫Y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野蠻的殖民擴張、掠奪式的資本積累是其發展模式的普遍特征,充滿暴力、罪惡的現代化道路必然為發展中國家帶來災難和壓迫。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27〕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理念,倡導文明之間交流互鑒,堅持文明多樣性、平等性,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文明的交流互鑒為美好生活提供了多元的文化背景,決定了互利共生的生活樣態。自古以來,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中便傳承著世界大同的社會理想,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堅持“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28〕作為自身的初心使命??梢哉f,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正是不同文明和平發展、開放包容的結果,構建于中國共產黨世界大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崇高使命中,承載著世界文明發展的基本價值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好生活的實現,不僅在于實現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中華民族的文明復興,而且在于世界大同,是世界各國人民互利共生的美好生活。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持續推進中,人類文明新形態將進一步堅持和平開放,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29〕推進實現互利共生的美好生活?!?/p>

猜你喜歡
新形態樣態中國式
深刻理解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特征
初心引航,構建“雙減”新樣態
中國式民主
全息欣賞:小學美術“欣賞·評述”學習新樣態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新形態西裝
黑社會性質組織行為特征的新樣態
中國式失敗
激活時裝新形態
“走轉改”活動在塑造新聞宣傳新形態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