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中小學課后服務研究熱點分析及展望

2024-05-07 04:32楊友露單春艷李建民
遼寧教育 2024年6期
關鍵詞:服務研究教師

楊友露 單春艷 李建民

(遼寧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區域基礎教育研究所)

基于學生放學早、家長下班遲的難題,2017 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分赋鲩_展中小學生課后服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的重要舉措。2021 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通稱“雙減”)。自此,課后服務逐漸成為實現減負增效的“破局”之舉。課后服務既是紓解學生多樣化教育需求與學校教育資源供給矛盾的路徑,也是學校進一步強化和踐行新課標理念,大力推進教學變革、轉變育人方式、切實提高育人質量的新陣地。鑒于此,本研究重點關注我國課后服務相關研究的熱點和趨勢,為課后服務后續相關研究提供可行性建議。

一、我國中小學課后服務研究熱點主題分析

我國關于中小學課后服務的研究主要以期刊文獻居多。筆者以中國知網數據庫2008—2023 年我國“中小學課后服務”為研究主題,以刊發在“CSSCI”與“北大核心”期刊的209篇文獻為樣本進行統計分析。課后服務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困境對策、路徑探索、價值歸屬與追尋3個研究范疇。

(一)基于困境對策視角的中小學課后服務研究

基于困境對策視角的研究主要以課后服務存在的不足為基本出發點,是以問題為導向尋求解困的良方,這類研究主要集中于近幾年。前期基于困境對策視角的研究較少,大多數對課后服務的研究集中在對現狀問題的事實陳述上,強調對這類問題的重視程度,其研究質量和深度都相對較弱,且研究主題較為單一。近3 年基于困境對策的研究明顯增多,開始出現實證和量化方面的研究,視角呈現多樣化。例如,李剛等以北京市131 所中小學的9741 名教師為數據來源,量化研究了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的現狀;楊德軍等以B 市大量的學校管理者和師生為數據基礎,從整體性出發,系統地分析了課后服務的困境并提出相應的對策。除此之外,研究主題也從前期單一的課后服務輻射到課后服務教師、課后延時體育服務、勞動教育服務、課后服務政策制度、課后服務非正式課程等方面。

目前,課后服務仍存在供給主體和形式單一、質量評估滯后、相關制度體系亟待完善、區域發展不均衡等共性問題,其中學者對供給主體和形式單一問題尤為關注。王阿習認為科學教育服務存在供給主體與形式單一的現象,并且嘗試從技術賦能渠道予以改善;柳立言等認為我國課后服務面臨服務資源匱乏且服務形式單一的嚴峻考驗,究其原因是缺乏多樣化、個性化的資源供給,導致學校課后服務類型覆蓋面不廣、服務形式趨于單一化。與王阿習不同的是,柳立言等試圖利用在線教育平臺賦能課后服務質量提升與轉型發展。

(二)基于路徑探索視角的中小學課后服務研究

基于路徑探索視角研究中小學課后服務占比較大,這類研究整體上以“雙減”政策、高質量教育等時代重點任務為出發點,圍繞課后服務的生態建構、治理管理、多元協同、課程建設等展開研究。實際上,路徑探索更像是對國家政策和時代所賦予的課后服務任務的一種回應,具有更多的方向性和導向性。路徑探索類研究主要運用了利益相關者理論、共生理論,大多為質性研究,而量化研究和實證研究則較少。

首先,大部分學者都以“雙減”政策作為研究背景和出發點。例如,裴娜等認為“雙減”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為基礎教育領域課后服務生態構建帶來機遇,亟須從教師、學生、社會力量3 個維度組建專職課后服務隊伍,以此建構課后服務生態;吳開俊等深入分析了“雙減”政策下課后服務的公益屬性回歸、提升素質能力的教育觀念、延時服務的供給形式、政府主導多元協同的權責關系,探究課后服務生態邏輯的轉變和重塑。上述均是基于“雙減”政策對課后服務生態建構的研究。除此之外,有部分學者圍繞治理層面展開研究。例如,付衛東等從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維度出發,提出“堅持強化監管與服務引導并舉,堅持分類管理與協同管理相結合,堅持政府治理與社會治理相結合,堅持供給側與需求側雙向發力”;楊德軍等同樣在“雙減”政策這一重要契機下,從關系、權力、內容、保障、教師、機制6 個方面提出了學校課后服務管理的新路徑。

其次,高質量是路徑探索研究視角的另一個核心要素。這類研究的邏輯在于將高質量的課后服務作為理想目標,基于這一目標從不同視角探索其可能性。例如,付曉冰提出將“五育并舉、融合育人”作為建構高質量課后服務的基本要求、目標追求和實踐支點;湯芷諾創新性地把多元化、個性化、現代化學習空間作為高質量課后服務的重要支撐,提出建設新型學習空間是高質量課后服務的重點。

(三)基于價值歸屬與追尋視角的中小學課后服務研究

基于課后服務價值歸屬與追尋視角的研究在數量上并不算多,但是在研究意義上卻有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這類研究比較集中于國家頒布重大的課后服務相關政策后,基于這些政策而對課后服務本質、價值、定位的再思考。例如,楊瑩等指出價值是實踐導向,中小學課后服務的價值失序造成了課后服務目標、方法、策略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因此,厘清課后服務價值秩序至關重要;錢潔通過對義務教育課后服務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的分析,總結出中小學校課后服務的基本價值取向主要表現為對象的差異取向、主體的多元取向、內容的素質取向、模式的“普惠+個性”取向和保障的公益取向等。在不同時空和語境下,深度剖析課后服務何去何從,明確其價值理性和順序有助于避免實踐偏離的困境。

二、我國中小學課后服務研究趨勢分析

(一)研究方法趨于多樣

課后服務研究方法逐漸趨于多樣化,從早期的質性研究為主轉化為質性與定量研究并重。

質性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使用歷史研究法梳理我國課后服務發展脈絡、定位和特點、價值歸屬、功能體系的基礎之上,針對課后服務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二是使用比較研究法對國內外課后服務實踐進行比較,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課后服務模式。

隨著研究者對課后服務研究的不斷深入,定量研究逐漸納入研究視野,研究主要圍繞課后服務和“雙減”政策的實施現狀、課后服務滿意度和參與水平、課后服務教育經費等方面展開,以可獲得的大量數據為基礎,利用描述統計、卡方檢驗、線性回歸等方法建構與之相關的模型或指標,使用SPSS 等數據分析軟件,對相互關聯的指標和因素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找出課后服務中存在的問題。研究方法多元化,包含應然探討和實然分析,從而不斷提升研究的科學性。

(二)研究視角不斷豐富

課后服務研究涉及多主體、多層面、多理論、多學科,呈現出多視角的趨勢。課后服務研究主體包括學校、教師、學生、政府,研究層面包括宏觀政策、中觀治理、微觀課程,理論層面包括利益相關者理論、系統論、委托代理理論、教育生態理論等,學科層面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經濟學、政策學、管理學、社會等。

(三)研究熱點緊跟政策

課后服務研究發文量歷經兩次增長點:一是2017年《意見》出臺后,研究大都集中于解決我國“三點半難題”、課后服務制度難題以及課后服務現實進路等方面;二是2021 年“雙減”政策頒布后,研究大都以“雙減”這一重大政策舉措為背景和側重點,開始涉及課后延時體育服務、課后服務減負增效、教育公平、課后服務質量、課后服務的價值和內涵以及全面發展等方面。從發文量和研究內容的變化能夠得出,課后服務研究熱點有緊跟國家政策的趨勢,保證了研究方向的正確性。

(四)研究內容創新多元

研究視角的不斷豐富決定了研究內容的創新多元。課后服務研究內容跳出以往的“就課后服務談課后服務”模式,研究內容創新多元,主要分為三個方向:一是課后服務的賦能問題,即通過技術、制度、組織、文化等維度突破現存困境;二是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重視人本主義;三是深度剖析影響課后服務質量和服務實施的本質原因,即從教師隊伍建設、教育經費供給等方面探尋改革路徑。

三、我國中小學課后服務的展望

發達國家課后服務模式和政策體系研究,可以為我國課后服務提供有益視角,通過國內國際比較,有利于推動課后服務工作的提質增效,推動“雙減”政策的落地落實,切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诖?,本研究提出四點可行性建議。

(一)秉持“五育融合”課后服務理念

“五育融合”是當前教育發展的目標追求?;A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使他們的身心能夠和諧發展,培養其更好地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的素養。課后服務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客觀條件?!拔逵诤稀笔墙ㄔO高質量課后服務體系的關鍵點,堅持“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學校應將“五育融合”貫穿課后服務目標、課程、平臺全過程。

首先,“五育融合”要求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課后服務內容應涉及培養學生的智力、情感、體育、藝術、勞動實踐等方面,課后服務標準應體現在培養完整的人。

其次,“五育融合”要求打造融合化服務課程。學校應建設跨學科課程,幫助學生建立整體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多方面素質共同發展;開發極具特色的課程群,填補長期以來社會情感教育、勞動教育等方面的缺失;增加實踐類服務課程,將實踐課程與學科課程聯系起來,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變能力。

最后,“五育融合”要求搭建多功能融合服務平臺。學校應建設多功能活動教室,開展多樣化的課后服務活動,依托信息技術優勢,打造線上服務平臺和虛擬化服務空間,以此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素質。

(二)推動課后服務均衡發展

目前,我國課后服務存在城鄉間、東西部服務供給質量不均衡現象。一方面,課后服務供給不足,資源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在農村地區,課后服務資源、師資相對匱乏,難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另一方面,課后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部分地區過于注重學業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教育部門應著重從課后服務教育經費來源體系、資源供給體系、課后服務軟硬件設施入手,堅持發揮政策保障作用,精準對接相關地區和人群的課后服務需求,最大限度縮小服務差異,實現教育質量均衡提升。

在教育經費來源上,要擴大政府財政對課后服務的支持比重,引進社會、家庭力量,擴大社會集資;在資源供給體系上,要充分利用數字化優勢賦能課后服務提質增效,引入外部優質的課后服務資源,依托數字化技術統整、創編新內容,實現課后服務創新發展;在課后服務軟硬件設施上,要加大政策力度,保障農村偏遠地區的課后服務場地建設,而對于課后服務已經開展較好的區域,應進一步增強學校和校外教育單位的力量,開發線上或線下特色課程,創造課后服務新空間。

(三)堅持發揮課后服務多元主體協同作用

課后服務涉及政府、學校、家庭、教師、社會機構等多元主體。課后服務現有問題的解決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發展多元課后服務場域,協調教師、政府、家庭等多方積極參與。

政府維度上,應集中精力吸納整合資源,發揮統籌協調的作用,并對課后服務過程和質量給予適當監管。學校維度上,應擴大與外部服務場域的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外聘教師,避免課后服務的形式課堂化、內容學科化。家長維度上,應從思想上理解課后服務對于學生發展的重大意義,從行動上支持、配合學校開展課后服務活動,并對學校服務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議。企業維度上,應建立相關行業標準,督促行業自律,具體表現為健全與完善準入資格、過程監管和結果評估三個標準。

(四)聚焦課后服務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參與程度直接影響課后服務供給質量。目前,教師參與課后服務人數較多,表現出較高的參與意愿,但是仍然存在缺乏完善的教師激勵機制、教師壓力驟增、教師管理滯后等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首先,要完善課后服務激勵機制。一方面,要明確教師的勞動報酬權,保證教師勞有所得,保障其基本的生存生活需求;另一方面,要豐富激勵方式,將課后服務的數量、質量、學生滿意度等納入教師考核范圍,增強教師的參與感、獲得感。其次,要雙向疏解課后服務教師壓力。一方面,要切實推動教師的總體減負,開辟課后服務供給新場域,分散教師的壓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常態化的教師心理健康監測機制,及時解決教師的心理困惑。最后,要升級課后服務教師管理方式,加大對專業教師課后服務相關培訓,充分挖掘教師潛能,擴大教師的自主權和參與權。

猜你喜歡
服務研究教師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最美教師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教師如何說課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