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為人民美好生活奮斗的歷史邏輯及啟示

2024-05-07 16:31李曉元
關鍵詞:高品質領導目標

李曉元,熊 玲

(閩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漳州 363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盵1]理解這一論斷和精神,需要把握中國共產黨為人民美好生活奮斗的百年歷史邏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堅持人民至上,為人民美好生活奮斗的歷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2]“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盵3](P40)學界對中國共產黨為人民美好生活的百年奮斗研究,多集中于展現其歷史成就及階段性特征,尚缺失對其歷史邏輯及由此而生的經驗的探究。為人民生活謀幸福與為民族謀復興是一致的?!爸袊厣鐣髁x不斷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斗出來的!”[4](P8)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為人民美好生活奮斗的邏輯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邏輯,即從為人民站起來、富起來的美好生活到為人民強起來的美好生活奮斗的歷史邏輯。下面結合黨為人民美好生活奮斗歷程闡明這一歷史邏輯和重大成就,進而揭示其啟示意義。

一、革命與建設時期:為人民站起來的美好生活而奮斗

黨堅持人民至上,為人民站起來的美好生活奮斗是黨的初心使命的應有之義,并貫穿于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始終。

其一,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的根源是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舊的社會制度,從而脫離了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利益。舊中國人民的最大利益或根本利益就是改變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從受剝削和壓迫的社會制度中站起來,建立新社會,過上獨立自主的美好生活。1840 年鴉片戰爭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侵略和封建王朝的腐朽沒落,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經濟上被奴役,政治上受壓迫,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救國救民,無數仁人志士或勵精圖治,或拋頭顱灑熱血,試圖救國于危亡,救民于危難。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這些試圖改造中國社會和改變中國人民命運的農民起義、改良主義和資產階級革命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究其根源,就是缺失科學理論的指導,缺失偉大政黨的領導,從而不能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堅持人民至上,不能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毛澤東指出:“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盵5](P1097)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二,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即確立了消滅私有制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公有制的奮斗綱領,為人民站起來的美好生活確立了美好社會生活目標。在舊中國,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等反動勢力的剝削、奴役和壓迫,使中國人民生活貧困、饑寒交迫,但卻壓不垮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錚錚鐵骨。這時人民最渴望的就是能在經濟政治上實現獨立自主的站起來的生活目標。中國共產黨不負歷史重托,承擔起領導中國人民為站起來的美好生活而奮斗的責任。1921 年黨的一大確定了消滅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公有制的奮斗目標?!叭说谋举|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6](P135)人民的本質就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社會關系。中國共產黨確立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奮斗目標就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社會關系本質和根本目標,就是使人民從被剝削和壓迫的社會制度中站起來從而獲得自由和解放的美好生活,就是人民幸福的根本目標。

其三,為了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美好生活目標,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首先為政治上站起來的美好生活而奮斗。為了實現一大確立的美好生活目標,黨的二大又明確了革命奮斗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進一步明確了站起來的美好生活首先要從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奴役和壓迫中站起來,即首先要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才能過上自由獨立的站起來的美好生活。在美好生活的最低和最高目標的激勵和鼓舞下,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不怕犧牲,艱苦奮斗,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壓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頭上的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使人民獲得自由解放并當家作主,在政治上實現了站起來的美好生活目標,并為經濟上站起來的美好生活創造了政治條件。

其四,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人民經濟上站起來的美好生活而奮斗。毛澤東在1940年駁“左”傾空談主義時明確指出:“中國也只有進到社會主義時代才是真正幸福的時代?!盵7](P683)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美好社會關系是美好生活的基本結構和價值核心。新中國成立后,在政治和思想上層建筑的保障下,黨領導人民突破帝國主義的重重封鎖和干擾,開展了鎮壓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大斗爭,進行“一化三改”,到1956 年提前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基本的經濟政治制度,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廣泛深刻的社會生活變革。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確立后,黨又領導人民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和實踐中,努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使人民共有共創共享的美好生活初步得以實現,社會主義優越性初步發揮出來,也為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美好生活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根本政治經濟制度基礎,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物質技術基礎。但這期間也犯了反右擴大化、大躍進特別是文化大革命這樣的錯誤。而這些錯誤的重要教訓就是忽視了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這一人民的根本利益,過度夸大階級斗爭,或者不顧美好生活的現實生態和時代蘊含,盲目追求脫離實際的虛幻的美好生活目標。但這些錯誤和教訓亦為改革開放時代富起來的美好生活目標提供了經驗和發展的矛盾動力。

二、改革開放40年:為人民富起來的美好生活而奮斗

黨領導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把社會主義本質與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統一起來。人民只有從被壓迫的政治關系、經濟關系中站起來,能夠獨立自主地生產生活,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而站起來的美好生活也必然趨向創造更多財富的富起來的生活。

其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開啟了黨領導人民為富起來的美好生活而奮斗的新的歷史時期。而我們黨之所以能開啟這個新征程,就是因為對社會主義的美好生活本質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鄧小平針對舊經濟體制弊端,強調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他指出:“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講,正確的政治領導的成果,歸根到底要表現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上?!盵8](P383)黨的十二大進一步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新命題并制定了基本綱領,把主要矛盾定位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就突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統一關系。

其二,黨領導人民奮發前行,向富起來的美好生活目標奮勇前進。1987 年黨的十三大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經濟發展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這就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美好生活的基本目標和實現路徑。1992 年“南方談話”時鄧小平進一步闡明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內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富裕?!盵8](P373)進而提出“三個有利于”重要論斷,把是否有利于發展生產力、是否有利于提高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標準,這就更直接地把社會主義的本質同人民美好生活統一起來,進一步明確了黨領導人民為富起來的美好生活而奮斗的目標。之后,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領導人民開創了改革開放新局面,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為本,領導人民推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使人民富起來的生活邁上新臺階。黨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人民著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使人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生活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全面富起來的生活目標,并同時開啟了為強起來的美好生活而奮斗的新時代。

其三,黨領導人民改革開放40 年的歷程實質就是堅持人民至上、讓人民富起來的歷程。改革的實質就是變革人民的社會生活關系,發展生產力的實質就是發展人民的生產生活能力特別是生產生活創造力。從1978 年到黨的十九大,中國改革開放經歷了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各個領域體制的改革、從對內搞活到對外開放的歷史進程。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全面改革到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從基本消除貧困到解決溫飽再到實現總體小康,都是圍繞著富起來的美好生活展開的。從“消滅貧困”到“小康社會”再到“比較富?!钡摹叭阶摺睉鹇?,每一步都是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共同富裕,而這正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所在,正如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但這種富是人民共同富裕?!盵9](P264)在黨和人民的共同奮斗下,1991年基本解決溫飽問題,又用了不到10 年就基本實現了總體小康,接著就向建成全面小康闊步邁進。從1978 年至2017 年,改革開放40 年,黨領導人民大力變革社會生活關系,全面改革壓制人民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各種體制機制,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生產生活的積極性、創造性,使社會財富迅速增長,人民生活由貧窮變成比較富裕,我國GDP 從1495 億美元增加到12.3 萬億美元,人均GDP從156 美元增加到8827 美元,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為強起來的高品質生活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社會條件。

三、新時代新發展階段:為人民強起來的美好生活而奮斗

其一,黨堅持人民至上,領導人民開創美好生活新時代,進一步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人民美好生活統一起來,更為明確地把人民美好生活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新時代始于黨的十八大,處在富起來的美好生活的高級階段,并開啟和步入強起來的美好生活新征程。改革開放40 年,黨領導人民提前實現了人民溫飽和總體小康這兩個目標。這兩個目標主要滿足的是人民的物質生活需要,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我們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問題,這就要著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特別是高品質生活需要。新時代美好生活目標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人民美好生活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而英勇奮斗的強烈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我們黨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提前了15年,這更加表明在黨的英明領導下,我們巨大的發展成就和潛力。

其二,黨為人民強起來的美好生活而奮斗,把強起來的美好生活同高品質生活統一起來。新時代美好生活的核心要義是以高質量發展為基礎的高品質生活,高品質生活即強起來的生活。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就注定了人民美好生活由過去的偏重物質財富增長轉向注重高品質生活。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黨領導人民堅持質量第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我國經濟生活創新力和競爭力,為高品質生活提供經濟和物質基礎,并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多個層面,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制度創新,為高品質生活提供制度保障。新發展階段,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和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等問題也突顯出來,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要求更加強烈。黨領導人民立足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實現高品質生活目標,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黨匯聚十三億多中國人民的磅礴之力,必將實現更美好的高品質生活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而高品質生活就是強起來的生活。

其三,黨為人民強起來的美好生活而奮斗,把強起來的美好生活與強起來的國家統一起來。強起來的美好生活與強起來的社會、國家是一致的。黨的十八大報告就提出要建設人才強國、人力資源強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強國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此基礎上又新提出了建設制造強國、科技強國、文化強國、教育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貿易強國等目標?!叭恕褪侨说氖澜?,就是國家、社會?!盵6](P1)這些國家強起來的目標實際就是人民強起來的生活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各族人民加快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步伐,使黨、國家、軍隊、人民日益強大,使人民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會生活和生態生活更加富強,并推動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極大提升了中國人民的國際生活地位。十九屆五中全開啟了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征程,黨領導人民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心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以科技自主自強為根本支撐,推動人民美好生活高品質發展,推動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向強起來的生活目標挺進。

四、黨為人民美好生活百年奮斗的經驗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史中得到啟迪、得到定力?!盵1](P9)黨的歷史就是堅持人民至上,為人民美好生活而奮斗的歷史,這個歷史邏輯就是從為人民站起來、富起來的美好生活奮斗到為人民強起來的美好生活奮斗的過程。這一歷史邏輯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要在聯系和發展中把握美好生活的內涵和目標 堅持人民至上,為人民美好生活奮斗是一個歷史過程,具有歷史性,不同歷史時期美好生活具有不同的內涵和目標,這就要在聯系和發展中把握美好生活的內涵和目標。

第一,堅持人民至上的出發點、過程和歸宿都是為人民美好生活奮斗?!岸藗兊拇嬖诰褪撬麄兊默F實生活過程”,[6](P152)人民的存在就是人民的現實生活過程,人民的幸福就是生活幸福。離開人民的現實生活談人民至上只能是空談、空想。唯物史觀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人民的現實生活,馬克思主義和共產黨人最關心人民的現實生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盵3](P4)為人民謀幸福就是為人民謀生活的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就是讓人民過上自由自主生活、富裕生活和高品質生活。

第二,為人民美好生活奮斗具有歷史性,要把握好不同歷史時期美好生活的內涵和目標。這一歷史性即黨為人民美好生活奮斗的歷史邏輯,具體表現為三個時期的歷史性。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革命和建設時期的美好生活就是站起來的獨立自主生活,改革開放時期的美好生活就是富起來的小康生活,新時代強起來的美好生活是以高質量發展為基礎的高品質生活,是以國家全面強大為根本,以綠色生活和健康生活為保障的高品質生活。高品質生活是高質量發展的生活。高質量發展是經濟社會全面高質量發展,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發展,是工作就業、教育、精神文化、醫療衛生、住房、環境、社會保障等民生的全面高質量發展。概言之,新時代的美好生活就是強起來的高品質生活。強起來的美好生活是更高層次的人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是主導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的世界生活。要依據黨為人民美好生活而奮斗的歷史性,在發展中把握美好生活的真諦。

第三,為人民美好生活奮斗,要在發展和聯系中把握美好生活的遞進邏輯。黨為人民美好生活奮斗的歷史性表明,不同歷史時期的美好生活是合乎邏輯的賡續和遞進過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是人民美好生活運行的必然邏輯,從富起來到強起來亦是人民美好生活運行的必然邏輯。只有站起來的生活才能支撐富起來的生活,只有站起來和富起來的生活才能支撐強起來的生活;富起來的生活必然趨向強起來的生活,強起來的生活才能使富起來的生活持續下去并不斷提質升華,才能使站起來的生活更穩固,更有尊嚴。

(二)為人民美好生活奮斗的本質是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生活而奮斗 第一,為人民美好生活奮斗要與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統一起來。美好生活在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和目標,但又有著共同或共性的本質和目標。黨始終把人民美好生活統一于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或者說,始終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同人民美好生活統一起來。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民或人民美好生活的本質就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美好社會關系和社會制度。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共有共創共享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制度,就是全體人民的自由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黨為人民美好生活奮斗的歷史,實質就是領導人民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美好生活而奮斗的歷史,就是為全體人民自由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奮斗的歷史。黨領導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是為了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美好生活關系,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是為了讓人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黨為人民美好生活而奮斗,始終把美好生活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社會關系結合在一起。離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社會關系,人民美好生活就成為空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根本上說就是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生活的追求。

第二,為人民美好生活奮斗要在社會實踐中把握美好生活的真諦,實現美好生活的真理?!叭可鐣钤诒举|上是實踐的”,[6](P135)美好生活本質是現實的實踐活動,美好生活的觀念是實踐的產物,是歷史和現實的產物。美好生活的社會關系本質與實踐本質是統一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美好社會關系是實踐的社會關系,不是抽象的道德倫理關系。要反對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生活倫理化的傾向,要在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自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實踐總體性中理解美好生活,要在實踐中創造和實現美好生活。追求美好生活不能從抽象的概念出發,也不能停留在主觀的精神文化層面??茖W社會主義或馬克思主義的美好生活觀不同于空想社會主義或各種烏托邦生活觀,就在于它是從社會實踐或歷史中產生的,是基于歷史和現實實踐的現實生活理論。由此,要在社會實踐中把握美好生活的真諦,要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實踐中特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把握美好生活的真諦,要在黨領導人民奮斗的歷史進程中把握美好生活的真諦。

(三)要匯聚黨、人民、英雄、社會主義制度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力量,才能創造和實現美好生活 第一,黨的領導是實現美好生活的領導力量、強大力量,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共產黨的領導。黨領導人民制定美好生活的目標,開辟光輝的道路,選擇光明的方向。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爭取民族獨立,使人民從被奴役、剝削和壓迫的生活中解放出來,實現政治經濟上站起來的美好生活,又領導人民改革開放,實現富起來的美好生活,再領導人民走進新時代,為強起來的美好生活或高品質生活而奮斗。這些奮斗歷程都彰顯了黨的力量的強大。特別是“十三五”期間,黨領導人民向全面小康邁進,面對的是貧困程度深、減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以及發展方式粗放、不可持續等突出矛盾,同時又面對著世界“黑天鵝”、“灰犀?!眮y象以及逆全球化、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新冠疫情等問題的巨大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勇立潮頭,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沉著應對、攻堅克難、砥礪前行、開拓創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推動自主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打贏了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躍上新的大臺階,不斷把美好生活的藍圖變成現實,彰顯了黨的執政能力、領導水平的決定作用。

第二,人民是創造歷史的根本動力,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力量,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人民的存在就是人民的實際生活過程,人民創造歷史就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歷史。從站起來、富起來的美好生活到強起來的美好生活,每一次美好生活的創新和突破都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人民的力量與生產力的力量是統一的,人民是生產力的主體,生產力對社會發展和美好生活最終起決定作用,即人民是決定力量。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改革、創新的奮斗歷程,從根本上講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質。要堅決樹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始終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創造美好生活。

第三,英雄是國家和民族的先鋒、脊梁和坐標,是為人民美好生活奮斗的先鋒榜樣力量,要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汲取英雄的奮發力量,要崇尚英雄,爭做英雄。無論是站起來、富起來還是強起來的美好生活都離不開英雄的先鋒模范作用。黨是英雄的黨,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力量與黨和人民的力量是統一的。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美好生活都離不開英雄的引領和榜樣作用?!皶r代需要英雄從而也需要英雄觀。時代需要造就英雄,偉大的時代更需要英雄,更能產生和造就英雄?!盵10]要以馬克思主義英雄觀特別是習近平關于英雄的重要論述為指向,大力發展英雄文化,加強英雄文化教育,在全社會營造和形成學英雄做英雄的濃厚氛圍。

第四,社會主義制度是美好生活的基礎或支撐力量,要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不斷變革具體制度。美好生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現實社會關系中實現的,而現實社會關系的具體體現就是社會主義制度。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是人民大眾共有共創共享美好生活的基礎和保障。而社會主義是在改革中不斷發展的社會,社會主義制度的力量與改革的力量是統一的。黨從成立的那天起就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領導人民奮斗的根本目標,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美好生活把黨的力量、人民的力量、英雄的力量凝聚到一起。

第五,馬克思主義是美好生活的指導力量、真理力量,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毛澤東思想指導黨和人民為站起來而奮斗并取得巨大勝利,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指導黨和人民為富起來的美好生活而奮斗并取得巨大勝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黨為人民強起來的美好生活而奮斗并取得巨大的勝利,且還將取得更輝煌的勝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通過奮斗,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斗,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11]黨的二十大提出今后的中心任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歡
高品質領導目標
打造高品質流翔高鈣對比示范村
高品質的忠實還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纖線
光伏扶貧如何保證高品質
2016重要領導變更
跟著明星感受高品質的吃喝玩樂
領導致辭
我們的目標
不能比領導帥
領導去哪兒了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