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學原理課程思政的開展現狀與實踐進路

2024-05-07 16:31程同順
關鍵詞:政治學原理思政

程同順,郭 鑫

(1.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天津 300350;2.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350)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提出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2019年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進一步強調“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地開好思政課”,要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也要“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2]要以學生為主體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努力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政治學原理課程思政的學情分析

(一)學生知識儲備分析 理論創新是理論自信的源泉和根基,中國政治學目前處于理論創新的重大階段。政治學原理課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濃縮的形式呈現給學生系統的知識,回顧專業發展的歷史背景和歷程階段,提煉專業知識的內在本質和核心要點,總結專業知識的學習規律和重大意義。學生在課程學習中能以自信的眼光看待中國,以辯證思維看待世界,從而能夠不斷提升想象力和創造力。

政治學原理的理論基礎來源于我國的傳統文化。國家的政治智慧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密切聯系,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政治智慧和結晶。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豐富的政治理論,如《論語》中“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強調道德對于人們的束縛和管理,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強調愛國主義精神,管子“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治國理政提供政治智慧,我們只有延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血脈才能更深入理解政治學理論中蘊含的博大智慧。政治學原理課堂中可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為學生梳理關于政治學的歷史文化素材。

(二)學生學習能力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青年一代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全黨的共同政治責任”。[3]政治學原理專業課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政治學的基本知識和理論,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來分析各國政治制度、政黨制度和政治現象,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觀。其中最重要的是對政治制度有正確的認識和看法,通過比較中西政治制度,最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我國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面臨各國意識形態的滲透,世界多元文化價值的沖擊,導致當代大學生信仰不堅定、政治意識觀念淡薄、思想政治素養不足。因此,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治認同感勢在必行,課程教學應為青年群體打造理論信念的應然基礎和實踐的實然基礎。政治學課程思政不僅要講好專業課,根本任務是為青年樹立正確的政治價值觀,推動課程思政向高質量發展,向全方位、深層次建設。在把握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礎上,學生要學會分析政治規律和社會政治現象,針對西方各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現象,能夠正確認識其可取和不足之處,更清晰地分析中國各項制度和政策的理論依據和合理性。在課程教學中,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和顯著成就方面來講述,如理論優勢、國際比較、發展成就和解決重大問題的能力等,理解我們有充分理由自信的緣由,在制度自信的基礎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三)學生思想狀況分析 毛澤東指出:“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盵4](P226)青年學生要掌握正確的政治觀點,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具有政治鑒別力、政治敏銳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堅定性。政治學原理課程研究的主題具有特殊性,需要塑造學生基本的政治觀念,讓學生具備分析政治現象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具有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和總結政治現象原理的思維。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政治的本質,闡述了政治的本質、內容、現象、功能、影響等,是以往全部優秀政治文明的合理成果,因此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以問題為導向,培養學生的理論思維和學科體系,注重專業課程的學術價值和研究意義,鉆研課程內容的前瞻性和時代性問題。以教師為中心,提升教師的專業儲備和技能訓練,總結課程教學的經驗方法和模式創新,梳理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和課程建設水平。以學生為主體,授予學生專業課程的知識元素和學科素養,鍛煉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馬克思主義政治觀是馬克思政治觀中國化的邏輯起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和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理論依據。只有促使青年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轉化為實踐力量,才能真正理解領悟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的精神品質和理論內涵。

二、政治學原理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

(一)提問講授式教學法 堅持唯物辯證法:一分為二。提問講授法是政治學原理的主要教學方法,高校課堂的首要任務是完整講授專業課程的內容和知識框架,把課程思政元素與課程知識體系結合起來完成課程建設的任務。課程教學中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堅持唯物辯證法對政治制度的分析和認識。評價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沒有絕對的界定標準,任何國家的政治制度都不是完美無缺的,因而要不斷改革來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學研究獲得了巨大發展,但與中國政治發展進程和社會對政治學的需求相比,還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價值觀,更要為學生留下獨立思考的空間。提問與講授相結合是課堂中的常見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領悟能力,發表對社會現象的見解并更深層次地思考理論問題。

(二)比較分析式教學法 各國制度唯一性:沒有重復。比較分析法是政治學原理的重要教學方法。在政治學原理的課堂上,比較分析法分國別之間的比較、制度的專項比較和綜合各類比較??茖W客觀的分析是比較分析法的邏輯的起點,根據經濟因素、政治環境、歷史緣由、文化背景、地理位置等因素,來客觀介紹各國的政治制度特點。國別之間的比較即建立在此基礎上,由外而內地分析所有因素對制度環境的影響,比較國別之間的制度差異和優勢。[5]制度的專項比較是從微觀方面進行的,將同一領域不同國家的數項制度進行具體的比較,學生從而可以了解制度制定的具體環境。綜合分析比較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認識和分析,學生對國家的整體背景了解的更為透徹。中國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內容充實且豐富,我們有充分理由自信。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說到:“中國的政治必須從他內部的發生和發展去理解”,[6](P14-15)我國政治學科必須建設適合我國國情和新時代發展的理論體系,從而增強大學生的中國問題意識和發展意識。

(三)理論分析式教學法 講解具有學術性:以理服人。理論分析法是政治學原理的核心教學方法,打造和培養一支政治方向正確、朝氣蓬勃、謙虛好學的學術隊伍,對政治學原理的課程授課至關重要。不能在授課時過于注重形式而缺乏理論深度,要加深理論學習深度、強度、廣度,要確保政治學理論課程的系統性,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將課程置于云端之上,應將理論熟練運用到實踐當中,努力構建中國本土政治學話語權,創新理論體系和知識建構,提高解釋中國社會問題和現象的能力。政治學原理課程不是向學生直接灌輸政治學理論的概念、特征、意義等問題,而是培養學生的公民素養和政治意識。只有形成我們自己的深度思考,理論學習才是有價值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聯系實踐中的困惑和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思考,才不會“入寶山而空返”。站穩立場,在真信中筑牢政治信仰。學而不懂不是真學,懂而不信不是真懂。真信,不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腦入心,還要在靈魂深處敲響鼓,在思想深處起共鳴。通過學習來增強馬克思主義信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參天大樹之根本,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里長河之泉源。加深專業課程的理論學習,深挖課程思政中的思想教育元素,不斷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7]

(四)案例創設式教學法 課堂貼近生活:直觀生動。案例創設法是政治學原理的經典教學方法。通過實際生活中的案例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認識社會現象是專業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完善和解決社會問題是課程教學運用到實踐的根本目的。專業理論知識中穿插經典案例,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知識的內涵。案例教學法不等同于簡單的舉例,選取案例時切中課程內容以及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選取的案例數據真實、材料可靠、具有時效性,可挖掘的課程思政元素在教學實際過程中價值性和可行性越高。通過案例既要總結出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結構嚴謹的專業知識框架,更要從中升華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將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提煉轉化,達到政治學原理課程的思政教育目標。教師團隊可以構建案例教學評價系統,探討案例的選取是否適用教學任務,收納案例中的專業知識點和課程思政元素,討論如何將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更好地融會貫通,點評案例與課堂相結合的程度,促進案例創設教學不斷完善改進。

三、政治學原理課程思政的鮮明特色

(一)課程體系主線鮮明,凸顯政治學科價值 從政治學原理的指導思想和指導原則來看。課程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政治學原理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又各自成塊相對獨立,將政治學的基礎知識用清晰的邏輯主線串連起來,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政治學原理是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政治專業課程,把握專業課程的主線,定位政治學科的價值,更好地對社會現象進行分析和認識。從政治學原理的課程性質和課程體系的特征來看。政治學原理課程具有獨立的研究對象和專業素養,揭示了政治學原理和政治現象的本質,以及政治學的內在規律和普遍規律。理論的知識需要落實到實踐中,政治原理的知識的運用也需要通過政治實踐得以運用。在政治學理論的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理論知識,同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以身邊發生的事情為案例,直觀地分析社會現象從而加深對政治學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內在邏輯的理解與把握。

(二)重視建設高水平教材,強化思想政治引領

在教材的編寫和選擇方面,堅持目的性、靈活性、創新性的基本原則。高水平教材應該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課程教材編寫應與課程教學內容相配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熟悉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原理的主要范疇和基本概念,反映本學科知識體系和思維邏輯。教材編寫的語言嚴謹、規范、明確,應根據課程的教學大綱嚴格優選政治學原理課程教材。高水平教材應該具有典型的靈活性,教材應定位學習者的層次要求,政治學原理課程采用講授與自學相結合、以講授和輔導為主的教學方式,因此課程教材應滿足學生自學的基本要求,教材難易水平相當,符合學生對社會的認知程度和水平,教材設計要重視對學生的價值引導、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高水平教材應該具有獨特的創新性,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創新,政治學原理的課程內容與時俱進,隨著國內外形勢和前沿理論的創新,課程理論知識與時俱進,教育理念和知識水平與時偕行;對教材的形式進行創新,新時代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網絡時代到來為教材形式改革提供了前提條件,傳統的紙質教材是高校授課的基礎,電子教材、網絡媒體、多媒體教學課程等是課程教學的輔助。

把握正確的政治價值取向,高校的教育依賴優勢課堂,課堂的氛圍離不開高水平的教材。教材是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和必要條件,教材中體現了課程教學的主旨內容、課程理念、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是宏大知識體系的精華和凝結,是目前高校以“講-授”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傳播知識的重要載體。高校教材是國家政治觀和民族意識的體現,建設高水平教材時應注重教材方向正確、結構完整、邏輯嚴密、語言具有感染力。教材編寫時能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理論體系和規律,繼承、改革和創新積累的政治文明成果,為適應新時代的發展積極做出相應調整,形成一套獨創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理論科學體系。

(三)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實現課堂教學轉變 強化課程內容與時俱進,可以深度挖掘政治學原理的課程思政要素,加強學生對政治現象的分析和評論。站在全新的歷史方位和歷史角度,把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國家監察機關的設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和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等重要內容,及時體現在教學方案和課堂教學中。將國內外發生的時事及時補充至課程內容,課程教學緊密聯系實際,引導學生關注最新時事,培養學生對政治現象的敏感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價值觀。

強化課程內容與時俱進,可以提升政治學原理課程的教育水平,加強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學生搜集時事資料和政治素材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團隊凝聚力。充分發揮時政資源在課程教學中的目標,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融入生活、適應生活,將理論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在不斷學習和實踐中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公共政治素養,在吸收和應用知識的過程中有利于學生感受國際、國內各類社會角色的定位以及互相之間的利益沖突,在觀點的碰撞中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觀。

四、政治學原理課程思政的實踐進路

(一)加強課程的學術性 以思政科研為支撐充實課程思政。政治學原理的知識體系中有非常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要讓這門課發揮出課程思政應有的效果,必須要在專業性和學術性上作文章,要求任課教師具備比較高的政治學基礎知識和理論。課程思政要通過學術性和思想性產生應有的效果,不能為思政而思政,降低了學術性而成了簡單說教。政治學原理課程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學生政治素養的重要課程。政治學原理課程內容體系構建上的創新,首先應強調多學科綜合性的教育,其次突出中國政治的理論和實踐部分,還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基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構建中國政治學話語體系。

以交叉學科為抓手豐富課程思政。提高政治學科專業教師的理論素養,以寬廣的知識視野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以辯證的系統思維提供豐富的世界視野。構建政治學原理課程的學術性,不僅要關注政治學課程體系創新建設,更要注重交叉學科的綜合分析,融合中國政治的理論和實踐特色,增強學術的專業性和課程的學術。[8]學科應著眼于世界學術發展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目標旨在培養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和價值觀的新時代青少年。

以專業知識為基礎夯實課程思政。加強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基本理論教育,促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理解“政治”的概念、研究對象、政治學的意義和方法,教師加深對政治學專業課的理解,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結合自己的專業背景、學科優勢、研究方向和經驗特質形成自己獨特的課程講義,形成有自己風格和特點的講課方式。課程思政的建設要求和任務是不斷關注專業課程知識的建構規律,關注思政元素知識的認知體系,厘清二者之間的邏輯關系和知識框架,強調二者之間的理論遵循和實踐歸宿。不論是思政課程還是課程思政,都應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旨歸、激勵功能和主導元素。政治學原理的課程思政目標是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做好基礎工作,要求教師既要做到專業課程精通,又要做到政治素養過硬。

(二)增加課程的現實感 引入課前五分鐘新聞評論環節。課程不能僅通過純粹的書本知識學習,必須結合最新發生的政治事件作為活生生的教學事例,對政治新聞進行分析和評論。一方面提升了同學們對于現實政治的敏感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課堂的活躍度,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實現了課程思政的目標??稍谡n程中選取現實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作為代表成果進行宣傳推廣。如以希臘政黨快速沉浮為案例進行授課,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包括正確認識西方民主的局限性,希臘各個政黨在十年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究其原因是希臘各個政黨對于解決債務問題的態度。這個案例可以使學生清晰地看到以選舉為主要方式的西方政治民主的弊端,當解決國家財政問題的改革觸及到選民的利益時,不論這個改革方案積極或否,一定都會受到多數選民的反對。因此,在西方民主體制的框架內是無法進行促進社會進步改革的,甚至還會助長極端主義的政黨和政治人物。

構建人工智能時代思政課堂。課程教學的內容來源于生活,也要回歸于生活實踐,向現實生活復歸。改變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兩張皮”的現實困境,跳出傳統教學模式的枷鎖。教師可轉換課堂模式和課堂結構,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有參與感和體驗感,創設“情景模擬”、精品錄播、實地參觀等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享受課堂教學?;ヂ摼W+、多媒體、大數據的構建為增強課程現實感提供平臺,技術和設備的完善是課堂互動的基礎和前提,教師在課堂中發揮引領作用形成深度互動,達到增強政治學理論課現實感的預期目標。在政治學原理的專業課程中挖掘思政元素,構建合理有序的互動教學體系,創設具有現實感的教學氛圍,從而能提升課程的質量和學生在課程中的收獲感和幸福感。

(三)提升教師的基本功 提升思政素養和增強專業知識是作為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要打造一支政治素養過硬、教學方法得當、專業技能標準、立德樹人切實的新時代教學隊伍。[9]以教師的基本功和職業素養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時代課題,教師的言行不僅是自身素質的反映,在課堂中有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高校學生處于價值觀形成的萌芽時期,高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站在理論前沿緊跟時代的腳步,自身政治理論專業課知識要過硬,同時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在中國特定的歷史語境下形成解讀中國政治發展的邏輯話語體系。[10]

營造課堂氛圍和培養學生思維是作為教師的必然要求。教師在授課時烘托課堂氛圍,穩重中附和幽默,嚴肅中附和歡快,緊張中附和從容,讓死氣沉沉的課堂“活”起來,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接受知識傳輸啟發智慧,極大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學習成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思維方法的培訓,知識是無窮盡的,“授人以漁”可以讓學生更好掌握學習和思考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思維方式,可以讓學生在理論分析層面和實踐基礎層面提升系統的思維能力。

提高思想覺悟和筑牢政治信仰是作為教師的關鍵所在。高校教師要堅定信仰,在“真懂”中提高政治覺悟。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的關鍵是要學深悟透,懂根本、懂精髓,做到學而有方,真知真懂。政治學原理課程內涵豐富、蘊含著磅礴的實踐偉力,需聚焦重點內容,全面系統學。高校教師自身要站穩立場,在“真信”中筑牢政治信仰。通過學習增強馬克思主義信仰,對馬克思主義具有清醒的理論自覺。政治學原理專業課程教師作為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守學術理想,自覺把學術科研融入改革發展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在為時代書寫、為人民做學問中成就“大我”;要勇于學術擔當,把個人的學術研究與時代的要求、人民的訴求、社會的需求結合起來,立時代潮頭、通古今變化、發思想先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充分體現知識分子的學術擔當。高校教師要堅持根本,在“真用”中彰顯擔當。高校思政課程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根本任務。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學懂弄通是前提,用好做實是根本,緊密聯系思想實際,增強內生動力,從而提高思想教育素養和專業知識水平。

(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在課程教學中,學生要養成積極參與、提升自覺意識的好習慣。政治學原理的課程思政目標,是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價值觀。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知道學生們的政治價值觀,因此就需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一方面是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對現實政治問題的判斷和評價。在學習理論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也應注重社會實踐調研。在課程教學中,學生要養成以問題為導向、深入思考學的好習慣。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和應用者,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為學生發揮主動能動性提供空間,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參與意識和公共情懷。大學生在校面臨著課業壓力和成績要求,為避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情況發生,教學過程中將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進而激發公共情懷,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通過多樣化教學方法提升學生課堂體驗感。發揮“沉浸式”教學的優勢,教師、學生與課堂融為一體,讓學生切身感受愛國主義的力量和情懷,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素質,將立德樹人的標準落到實處。

在課程教學中,學生要養成學在經常、學在自覺的好習慣。要讓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和政治理論成為“抑制不住的渴望”,作為每日必不可少的“精神食量”,將理論學習和專業課學習作為個人成長的基礎工程抓緊抓實,把嚴學的規矩立起來,把好學的榜樣樹起來,把尚學的氛圍濃起來。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時,要把握核心要義。朱熹曾說過: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這說明將以立德樹人為主線的靈魂貫通、內容邏輯的前后貫通、眼界格局的內外貫通,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與政治學原理課程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從中切實感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強大真理力量和獨特思想魅力。緊扣社會中經濟和政治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從新思想中不斷汲取智慧和結晶,不斷提高綜合研判、戰略謀劃的能力,提升分析、回應和破解難題的水平。

猜你喜歡
政治學原理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維護健康
70年中國政治學議題變遷與轉向
居住的政治學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平均場正倒向隨機控制系統的最大值原理
化學反應原理全解讀
微信中的政治學資源及其利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