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革命老區鄉村勞動精英的塑造
——以晉西北革命老區為例

2024-05-07 16:31武宇紅翟婷婷
關鍵詞:勞動英雄抗戰時期老區

武宇紅,翟婷婷

(太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2)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的“勞動英雄”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對“勞動英雄”塑造的活動。結合郭忠華、夏巾幗的《國家如何塑造鄉村精英?——關于鄉村精英變遷中的國家角色述評》[1](P99-111)中對于“鄉村精英”的闡釋,在新時代新語境下,“鄉村精英”在傳承抗戰文化的同時,與抗日戰爭時期“勞動英雄”一詞有所區別?,F在將鄉村勞動精英界定為:新時代鄉村中擁有自己的耕地,從事鄉村實際生產勞動,并在農民群體中勞動表現突出,農業生產收益較好,能帶領和影響當地村民進行生產勞動的精英群體。中國共產黨塑造“勞動英雄”的文化和精神在新時代革命老區鄉村振興中有其重要意義。習近平同志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薄皥猿贮h管人才原則,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導廣大人才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服務人民?!盵2](P28-33)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導下,新時代革命老區發揮黨的積極引導作用,以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塑造“勞動英雄”的文化和精神來塑造鄉村勞動精英,為鄉村振興創造一批勞動人才。

一、抗戰時期革命根據地“勞動英雄”的塑造

抗戰時期,為鼓勵生產,陜甘寧政府率先提出創造大批勞動英雄的工作任務。各根據地積極響應,紛紛開展創造勞動英雄的工作。1941年4月,晉西北行署和抗聯發出“為創造二百名勞動英雄而奮斗”的口號,晉西北婦聯提出要創造40名女勞動英雄。[3]各根據地政府通過多種方式塑造“勞動英雄”,使得勞動英雄群體的個人角色和身份地位發生變化,成為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政策的執行者和代言人。在晉綏邊區①政府“勞動英雄”創造活動的影響下,晉綏各分區、各縣也塑造了自己區域的“勞動英雄”。

(一)革命理想人格的塑造 在抗日戰爭特殊的歷史時期,為突破敵人的經濟封鎖,穩定中國共產黨的政權,尋找一批能夠帶領人民群眾進行生產勞動,并為中國共產黨政策代言的“勞動英雄”成為時代急需,這批人需要有鮮明的革命理想人格。從革命根據地政府“勞動英雄”選取的標準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對“勞動英雄”革命理想人格的期待。1942 年到1944 年間,晉綏邊區政府開展了四屆“勞動英雄”大會。1944 年8 月,晉綏邊區公布勞動英雄的條件為“除自己努力生產外,必須是聯系群眾幫助群眾生產的模范”“是組織群眾推動群眾生產的模范”。[4]晉西北各地也紛紛選舉自己區域的“勞動英雄”,并依據上級政府的要求制定自己區域的選舉標準。二大公無私為群眾利益著想;三能領導民兵開展對敵斗爭,搞好村上的各項工作。[5](P100)寧武縣張初元因能在領導民兵對敵斗爭的同時組織變工隊發展生產,被評為一等勞動英雄,興縣溫家寨村的溫象栓因勤勞起家而成為勞動模范。[6]從以上可知,中國共產黨對“勞動英雄”革命理想人格的要求主要有擁護黨的領導和軍隊、勞動能力突出、組織群眾能力強、大公無私、對敵斗爭勇敢等特點?!皠趧佑⑿邸备锩硐肴烁竦乃茉爝^程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宣傳過程,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動員邏輯。

(二)“勞動光榮”意識的樹立 革命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對“勞動光榮”意識的樹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在評選“勞動英雄”標準中將“勞動”放在首位,如原陽(曲)西縣勞模評選的標準第一條就是要勞動好。二是形成“勞動光榮”的氛圍,重獎勞動英雄。如:晉綏邊區開展第二屆群英會前,各縣為當地評選出的勞動英雄舉行了熱烈的歡送儀式。如興縣政府為選出的勞動英雄舉行的歡送大會非常熱鬧,“一路觀眾塞途,高呼口號:‘尊敬勞動英雄’,‘勞動英雄是最光榮的’”。[7]對勞動英雄的獎品有大犍牛、大綿羊、母豬等,這些獎品對于當時經濟困難的敵后根據地村民來說,是極其豐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還宴請“勞動英雄”,政府各級領導還要到“勞動英雄”家里進行慰問等。三是通過不同的方式對“勞動英雄”進行宣傳、贊美。如:晉西北劇團根據晉綏邊區勞動英雄典型人物張初元的事跡編排了晉劇《新屯堡》,并在全邊區演出?!犊箲鹑請蟆犯侵攸c報道張初元的典型事跡及各地勞動英雄的事跡。四是改造懶漢、二流子的運動。對于懶漢、二流子的劃分,主要標準是勞動,對懶漢、二流子的說服教育、改造既是對“勞動光榮”意識的宣傳,也是對“勞動光榮”思想的實際落實?!皠趧庸鈽s”思想意識的樹立是中國共產黨對傳統鄉村社會鄉民思想的改造過程,從而形成“勞動光榮”的社會氛圍,為“勞動英雄”樹立威信,體現中國共產黨對“勞動英雄”塑造的思想邏輯。

(三)勞動英雄政治身份、地位的塑造 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對“勞動英雄”的塑造打破了傳統社會普通百姓由底層走入上層的方式,重視“勞動”這個關鍵詞和以勞動生產能力、組織群眾的能力為標準,讓大部分貧農靠著勤勞、熱情、大公無私的優秀品質成為鄉村領袖。如:勞動英雄張初元從一名放羊娃、煤工成長為鄉村領袖,其職務一年內發生了五次變化:煤礦工會主任、民兵中隊長、鋤奸會主任、農會秘書、村長。有學者將這種貧農政治“翻身”的方式稱之為“張初元模式”,其特點有貧農化、英雄化和黨組織的培養。[8]晉西北根據地各縣涌現出許多張初元式的鄉村領袖。如:晉綏八分區第一名勞動英雄張長棟也由貧農成長為農救會秘書、自衛隊長,黨支部書記。[9](P172-173)寧武縣勞動英雄劉補煥被選為村農會小組長、民兵小隊長。[6]此外,中國共產黨還注重提高婦女的政治地位,如:臨縣婦女勞動英雄白全英是村里的婦女分隊長,后來又擔任了村支書、農會秘書。[6]

在張初元“勞武結合”模式的影響下,晉西北各縣勞動英雄在組織生產的同時開展對敵斗爭,有效穩固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權。如:交城縣岔口鄉麻會村何德信領導的變工隊全年開荒331.5 坰,增產糧食200 多石,每個勞力又多分到糧食4 石多。何德信領導的8 個變工組每晚輪流打石雷。他們還集股買火藥,練習制爆發管、裝雷、埋雷。婦女們做軍鞋入股,每雙軍鞋當時能賣1000元(舊幣),用來買鋼鑿,打石雷,學爆破。[10](P116-117)中國共產黨塑造的“勞動英雄”,其社會影響達到了預期。在“勞動英雄”的帶領和影響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根據地各區域經濟發展取得成效,突破了敵人的經濟封鎖,政權更加穩定。勞動英雄政治身份、地位的塑造是中國共產黨塑造鄉村勞動精英的過程,其最終目的是促進生產、穩定政權,體現了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對“勞動英雄”塑造的政治管理邏輯。

二、新時代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呼喚鄉村勞動精英

革命老區多處偏遠地帶,交通不便,依靠鄉村資源謀取生存的可能性小,鄉村勞動力涌入城市的情況特別嚴重,鄉村振興困難重重,出現耕地紅線危機、鄉村“賤農”意識強烈、鄉村勞動精英人才嚴重匱乏等問題,新時代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呼喚勞動精英。

(一)耕地紅線危機 晉西北革命老區多處于山區,平地少,地廣人稀,氣溫偏低,雨水少,廣種薄收,基本一年一熟,這樣的自然地理環境導致靠務農生存的村民越來越少,農村荒地越來越多,耕地利用率低。此外,還有大量耕地用做林地、園地和建設用地。雖然近年來中央在耕地補貼及各項政策支持上給予重視,但還不足以吸引農民。2022 年古交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整治撂荒地3000 畝,建設高標準農田8600 畝?!盵11]興縣2022 年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行動方案中提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千方百計穩產保供?!盵12]可以看出,革命老區地方政府已經在解決“非農化”“非糧化”方面做出努力。耕地主體老齡化,出現耕地紅線危機成為新時代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發展中非常嚴峻的問題??箲饡r期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中,中國共產黨發起“勞動英雄”運動,組織群眾進行開荒、大生產運動,突破了敵人的經濟封鎖,解決了老百姓和軍隊生存的困難。雖然時代變化,但同樣面臨糧食危機,抗戰時期“勞動英雄”運動的紅色精神在今天依然有其現實意義。

(二)鄉村“賤農”意識強烈 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屆領導人都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并在政策上不斷給予扶持,但依然未能改變歷史上長期形成的“賤農”意識?!百v農”意識產生的原因一方面是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民收入低、農民自我價值感低。另一方面是整個社會的“賤農”意識氛圍,對農村人形象的輕視固化,城市被看成是追求幸福的理想之地。探索一條提升農民地位、增加鄉村勞動精英數量、促進鄉村振興的路徑非常必要,抗戰時期的“勞動英雄”運動給鄉村振興下的農民地位提升和塑造鄉村勞動精英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這種范例,既是對本地紅色文化精神的傳承,也能讓百姓深入了解本地紅色文化、宣傳本地紅色歷史,是發展紅色產業的途徑。

(三)鄉村勞動精英的嚴重匱乏 受“賤農”意識、城市信仰的影響,迫于生存的壓力,大多年輕人外出務工,致使鄉村勞動力缺乏,鄉村勞動精英更是嚴重匱乏。鄉村勞動人群群體消失成為鄉村振興的嚴重阻力,即使近年來政府在鄉村振興中投入了人力資源的支持,但對于鄉村內部自身發展動力激發還不夠深入,導致鄉村振興,尤其是種業振興不夠理想,新時代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需要塑造新時代的鄉村勞動精英。

三、紅色文化傳承視域下新時代革命老區鄉村勞動精英的塑造

新時代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傳承抗戰時期革命根據地“勞動英雄”塑造的文化和精神,創造鄉村勞動精英,需要發揮政府、社會、農民三者的共同作用。

(一)政府對鄉村勞動精英的塑造 近年來,國家對鄉村人力資源方面的支援較多,尤其是偏遠山區的革命老區,但仍然解決不了鄉村對鄉村勞動精英穩定性和大批量的需求。要突破鄉村勞動精英嚴重缺乏的困境,政府在鄉民意識形態方面的引導非常重要。政府要著力傳承抗戰時期革命根據地“勞動英雄”塑造的文化和精神,結合新時代革命老區發展的特點,制定選擇鄉村勞動精英的標準,以塑造鄉村勞動精英的理想人格。鄉村勞動精英的塑造需要視聽的沖擊和在群體面前的鼓勵,離不開政府引導。政府可利用當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制,以政策和資源對鄉村勞動精英予以支持,鼓勵鄉村勞動精英承包土地,穩定鄉村耕地數量。革命老區多依托當地紅色歷史文化創辦了紅色旅游產業,政府可引導企業將聘入熱愛紅色文化和擅長企業經營的鄉村勞動精英,讓其“農產結合”,提高鄉村勞動精英群體的收入,增強鄉村勞動精英群體的穩定性。在政府引導下宣傳紅色歷史文化可以使鄉村勞動精英群體理想人格得到進一步升華,更好發揮其榜樣的作用。鄉村勞動精英身份、地位的塑造是保障新時代革命老區鄉村勞動精英穩定性的重要途徑,在政府引導下,使鄉民選出的鄉村勞動精英職業化、干部化,通過領取政府一定的補貼,保證其總收入要高于本村外出務工群體的收入,使得鄉村勞動精英群體成為革命老區鄉村農業耕作和紅色產業振興的重要力量。

(二)多元社會力量的共同塑造 抗戰時期革命根據地形成的“勞動光榮”意識不僅對當時勞動英雄和公民意識的塑造有重要作用,對當今整個社會氛圍和鄉村勞動精英的塑造也有其重要意義。新時代革命老區可以以傳承“勞動光榮”意識為主題,借助多元社會力量來共同塑造鄉村勞動精英,發揮革命老區紅色企業、鄉村基層組織、新聞媒體、學校等多元社會力量的作用,向鄉村提供資金、人力、物力、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使得多元社會力量協同發力,參與到塑造鄉村勞動精英運動中。在鄉村基層組織的支持下,挖掘當地紅色文化資源,發展紅色文化產業及衍生產業,借助媒體的宣傳力量,鼓勵高校人才返鄉創業,吸引農村年輕人返鄉耕作生產。多元社會力量還可以參與到宣講本土勞動英雄的光榮事跡中,形成“鄉村勞動精英帶頭講、紅色企業巡回講、農村喇叭時時講、新聞媒體大力講、學校課堂融入講”的社會氛圍,讓“勞動光榮”意識深入人心,用“勞動光榮”意識改造鄉民“賤農”思想,讓鄉民以成為鄉村勞動精英而光榮,為鄉村建設服務而光榮。

(三)農民主體的自我塑造 國家給予革命老區的資源支持較多,但由于城市發展的先發優勢,城市對農民的吸引力較大,國家需要在激發農民主體的積極性上下功夫。在鄉村勞動精英的塑造中,通過增強農民主體的歷史自信和歷史自覺,提升自我價值的認同。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紅色革命文化的浸潤下,革命道德觀念成為村民道德觀念的一部分。要將抗戰時期革命根據地“勞動英雄”的革命理想人格結合新時代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要求,形成鄉村勞動精英的理想人格:擁護黨和政府的領導;勞動能力突出、有先進的農業現代化生產技術、并不斷追求自我勞動能力和素養的提升;組織群眾能力強、勇于創新;對自我身份高度認同,認為農民是理想的職業,農民生活是理想的生活;熱愛家鄉,大公無私,熱心為鄉村建設服務??梢詫⑧l村勞動精英的選舉標準寫入村規民約,由村民選舉出自己信任的鄉村勞動精英。為使得鄉村勞動精英專注于生產勞動,鄉村勞動精英與村行政干部要有明確的職責分工。由他們將農民組織起來,進行土地、資金的整合,統籌資金、土地,發展鄉村農業的現代化和適度規?;洜I,解決革命老區土地細碎化問題,為革命老區破解耕地紅線危機和提高耕地質量發揮榜樣的力量??梢哉f,農民主體是鄉村勞動精英塑造的主體力量,其自我塑造的鄉村勞動精英內生動力更強。

以新時代革命老區為先行先試點,傳承紅色精神,塑造一批為鄉村振興服務的鄉村勞動精英,有利于解決新時代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勞動精英嚴重匱乏的難題。在鄉村勞動精英的影響下,保證耕地數量,不斷提高耕地質量,發展紅色文化產業,將促進新時代革命老區成為鄉村振興的示范區域。

注釋:

①晉綏邊區包括山西省西北部和綏遠省東南部廣大地區,1940 年1 月15 日正式建立晉西北民主政權,1941 年8 月1 日改為晉西北行政公署,1943年11月改為晉綏邊區行政公署。

猜你喜歡
勞動英雄抗戰時期老區
抗戰時期的“跑警報”
老區在努力奔跑
堅決打贏打好老區脫貧攻堅戰
慶城縣博物館館藏中華民國三十二年“勞動英雄”木獎匾探析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視角下的勞動模范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視角下的勞動模范
老區也需要一個節日
采取超常規舉措 打贏老區脫貧攻堅戰
抗戰時期的周恩來與統一戰線工作
中國典型報道的歷史轉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