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

2024-05-07 10:39肖付娟
教育界·A 2024年8期
關鍵詞:深度學習核心素養小學語文

【摘要】為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深度學習。深度學習重在引領學生緊扣具有挑戰性的核心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深層挖掘、深刻感悟,與文本展開多層次、多角度的對話,進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語文;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肖付娟(1975—),女,江蘇省徐州市侯集實驗小學。

在不斷改革的教學實踐中,深度學習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取向。深度學習能讓課堂教學從知識本位走向素養本位,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是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升的重要手段。面對深度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應如何應對?筆者認為教師應當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倡導他們進行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的學習,把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決策和解決問題,進而體驗學習的成就感,獲得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讓情境成為支架

新課標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施要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特點,創設不同的情境,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體驗學習,讓他們自然地融入深度學習活動中[1]。

(一)巧設問題,引發思考

好的問題情境能引發學生的質疑猜想,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促使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發展。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手術臺就是陣地》一課時,教師可以緊扣文章主題,用問題“為什么說‘手術臺就是陣地?”引導學生思考。這個問題的著眼點并不是讓學生說出統一的答案,而是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能夠深入文本,真正地去閱讀、思考,與文本展開對話,在核心問題的解決中理解課文標題的含義,感受主人公無私忘我的高尚品質。

(二)拓寬空間,促進探究

新課改倡導教師要多為學生創設探究式情境,拓寬他們的探究空間,引領他們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積極探索、深入研究,進而體驗學習的成就感,獲得可持續性發展。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小學語文課本中他們認為聰明的孩子并說說理由。有的學生認為“曹沖”聰明,因為他想出了稱大象的好辦法;有的學生認為“蓬頭稚子”聰明,因為他為了能釣上魚,用手勢告訴路人不要打擾;有的學生認為“王二小”聰明,因為他把敵人引進了埋伏圈……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分析、判斷、推理、概括等高水平的思維活動之中。緊跟情境,教師可再追問:“除了課文中提到的,你還知道哪些聰明孩子的故事?”有的學生說《鑿壁借光》中的匡衡很聰明,因為他小時候為了讀書,鑿穿墻壁把鄰居家的燭光引過來;有的學生說《囊螢映雪》中的孫康和車胤很聰明,因為他們不僅勤奮好學,而且愛動腦筋,借助“自然光”解決了無燈讀書的苦惱。教師可以緊接著追問:“如果讓你來稱大象,你會想到什么好辦法?”學生經過小組討論,迸發了很多奇思妙想:“把石頭換成人,這樣省得來回搬運石頭,會省去很多力氣?!薄霸煲粋€大蹺蹺板,一頭站大象,另一頭站人?!薄霸煲粋€大的地磅,讓大象直接站在地磅上?!?/p>

學生參與問題探究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探究式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情境中主動思考、探究、交流,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提供平臺,引領合作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為學生的交流和互補提供平臺,引領學生展開合作學習。在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時,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能讓學生有效地互動、分享和交流。因此,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課前設定好學習清單,讓小組成員分工協作,開展閱讀研究。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快樂讀書吧”的主題是“在那奇妙的王國里”,引導學生去閱讀中外經典童話。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將他們分成安徒生組、稻草人組、格林組三個組。組內學生可以共同朗讀故事中精彩的片段;把閱讀時遇到的問題列舉出來,請其他同學幫忙解答;制作相關的閱讀卡片;說說自己從故事中體會到了什么。這樣的小組合作方式,既能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又能促進他們的閱讀個性發展,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對整本書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四)增加體驗,加深感悟

新課標強調閱讀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讓他們的思維在體驗中得到發散,讓他們的感悟在體驗中得到加深,讓他們的個性在體驗中得到發展,讓他們的能力在體驗中得到提升,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

在《手術臺就是陣地》一文中,作者用了很多環境描寫來反映白求恩的品質,僅憑文字的描述,學生很難想象當時情況的緊急,也很難體會到白求恩忘我的工作精神。為此,教師可以播放影片《白求恩大夫》中的片段,讓學生親耳聽到“敵機吼叫”,親眼看到“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廟的一角落下了許多瓦片”“門口的布簾燒著了,火苗向手術臺撲過來”等情景。隨著影片情節的層層推進,學生對文本的感悟也在不斷加深??赐觌娪捌沃?,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此時,教師再引導學生思考:白求恩為什么要放棄原來安穩的生活來支援中國抗日?通過回顧白求恩的事跡,學生對其的認知情感再次得到升華,他們不僅體會到白求恩對工作極端認真負責的精神,還體會到他忘我無私的國際主義精神。

在教學活動中創設體驗式情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讓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二、讓思維得以迸發

美國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指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于思維模式的不同。教師要認可學生之間的差異,并尊重這種差異,在課堂上多創造機會,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讓學生取得個性化發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時間和空間,注重培養他們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創造各種機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解讀文本,讓學生的個性思維得以迸發,解讀變得更加多元化、個性化。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單元導語是“猜測與推想,使我們的閱讀之旅充滿了樂趣”。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文教授給學生不同的預測策略。如針對《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一課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題目去預測老屋到底會不會倒下。針對《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這一課文,教師可以隱去故事后面部分的情節,讓學生依據生活經驗和常識來預測故事的發展:胡蘿卜先生還會遇到誰?他用長胡子做了什么?學生根據不同的生活經驗會預測出不同的情節:胡蘿卜先生還會遇到小朋友們,他們會用長胡子跳繩;胡蘿卜先生還會遇到老爺爺,他會用長胡子來做釣魚線;胡蘿卜先生還會遇到老奶奶,她會用長胡子來補衣服?!恫粫械墓贰愤@一課文沒有結局,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故事內容和閱讀經驗推測合理的故事結局:小狗有可能遇到了獵人,獵人把它馴化成了獵犬;小狗有可能遇到了盲人,盲人把它訓練成了導盲犬;小狗還有可能來到狗的王國,很快跟伙伴們學會了叫。

新課標強調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诖?,教師要不斷地喚醒學生的閱讀經驗,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對故事的發展、結局做出多元化的猜測,從而讓他們深入文本,展開深度學習。

三、讓個性得到發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诖?,筆者試圖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兩個方面進行轉變,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得到成長,從而實現個性化的發展。

(一)目標層次化—學有方向

一堂課是否成功,是否高效,教學目標的制訂是關鍵。教師要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方向[2]。當教師熟悉學生的情況時,就能夠做到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精準的指導方法,把握有效的教學時機,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獲得提高。根據學生的差異,教師可以設定三個級別的目標:初級目標、中級目標和高級目標。初級目標要求全體學生掌握;學習水平中等的學生要完成中極目標;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感悟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完成高級目標。教師有層次地設計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有助于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提升學生的思維

能力。

(二)過程人性化—學有所需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人性化的教學方案,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手術臺就是陣地》一課的教學需要落實兩個語文要素:帶著問題默讀課文,聯系事情發生的背景,理解課文標題“手術臺就是陣地”的含義;感受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和對工作極其負責的高尚品質。根據教材特點和實際學情,在設計《手術臺就是陣地》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時,筆者做了如下安排。

1.自主研讀:找一找課文中描寫白求恩的句子,說說他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探究文本:(1)白求恩是在什么環境下做手術的?(2)白求恩在危險時刻是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3)結合事情發生的背景,理解課文標題“手術臺就是陣地”的含義。

3.思維碰撞:談談各自的閱讀感受。

(1)組內交流: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

(2)全班交流:組長提取本組最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匯報。

4.寫法探討:(1)找出環境描寫的句子;(2)思考環境描寫的作用;(3)試著用環境描寫寫出身邊的“小達人”的專心狀態。

5.拓展延伸:(1)走近白求恩,觀看影片《白求恩大夫》;(2)品讀毛主席的《紀念白求恩》;(3)任選其一寫下自己的感受。

這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人性化課堂設計,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去表達。

四、讓課堂得到延伸

新課標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架設由課內走向課外的橋梁,拓寬語文學習的時空,提升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時,筆者讓學生圍繞主題“自然界的‘小精靈”展開拓展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拓展學習,比如有的學生準備介紹螢火蟲的外形特征;有的學生準備介紹蝴蝶的生活習性;有的學生準備為牽?;ó嬒?。學生還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共同搜集“小精靈”的相關資料,并將自己小組的收獲分享給全班學生,進而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

結語

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否真正發生,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能否創造機會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能否創新形式關注學生個性化的需求,能否創建渠道引領學生走向課外拓展學習。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合理利用課堂時間,對教材進行再次提煉、取舍、整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挖掘文本空白、拓展學習空間,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參與深度學習,強化他們的學習能力,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

【參考文獻】

[1]邱光軍.造境:搭建兒童言語生長的支架[J].江蘇教育研究,2020(73):29-31.

[2]劉芹.尊重差異,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有效:以統編語文教材五上《父愛之舟》為例[J].江蘇教育,2020(41):15-18.

猜你喜歡
深度學習核心素養小學語文
MOOC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深度學習場域建構
大數據技術在反恐怖主義中的應用展望
深度學習算法應用于巖石圖像處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積網絡的人臉年齡分析算法與實現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