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釗志氣、骨氣、底氣的形成、內涵與價值

2024-05-09 17:45張青衛姚恩杰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志氣骨氣底氣

張青衛,姚恩杰

(河北工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401)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青年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青年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體現著民族的發展活力,在國家核心競爭力中占據重要地位。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李大釗短暫而壯闊的人生有力地詮釋了中國青年挽救民族、振奮國群的志氣;不畏強權、鐵肩道義的骨氣;忠貞報國、不負真理的底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探究李大釗志氣、骨氣、底氣的形成、內涵與價值,有利于塑造當代青年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有助于培育當代青年的志氣、骨氣、底氣,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人才支撐。

一、李大釗志氣、骨氣、底氣的形成

李大釗的理想信念與精神氣質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受到家庭因素、時代背景和個人選擇三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

(一)自幼父母雙亡,祖父撫養疼愛有加,包辦婚姻的姐弟情緣,是培育李大釗志氣、骨氣、底氣的家庭因素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釗出生于“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趙大地——直隸省永平府樂亭縣(今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大黑坨村)。李大釗一生坎坷,父親22歲英年早逝,母親在一年后也隨父而去。祖父李如珍將其撫養成人。李如珍雖早年經商,卻一直認定讀書走仕進之路是成才的剛需,掙到錢以后回村買地建房,并為村民捐贈一處“香火地”,是一個樂善好施之人。李如珍對孫子李大釗愛護有加,因擔心他童年孤單無趣,就在后院里種了很多花草樹木,還養了貓和小狗與其做伴。祖父的慈愛關懷,使李大釗養成穩健豁達的態度和積極進取的心態。

樂亭縣自古就有良好的讀書傳統,6歲時,祖父送李大釗進私塾讀書。學習內容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反映了儒家思想對人生道德倫理的看法與修身齊家治國的理想原則,對李大釗的思想行為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1899年,年僅10歲的李大釗同15歲的趙紉蘭結婚,雖然這是一樁包辦婚姻,但二人相敬如賓、和諧恩愛,絲毫沒受到封建傳統的束縛,在夫妻攜手相伴的28年里,趙紉蘭一直以大姐姐身份傾心呵護這個小弟弟。雖然妻子不完全了解丈夫從事的革命事業,卻給予李大釗無限的支持,多年忍受與丈夫的分離之苦,5個孩子由其一手撫養成人。正直樸實、溫順賢惠的妻子是支撐李大釗進行革命事業的堅強后盾。

(二)國家內憂外患,政權頻繁更迭的復雜社會環境,是青年李大釗志氣、骨氣、底氣形成的時代背景

李大釗的中學時期正值社會動蕩、風波暗涌的清朝末年。李大釗在與摯友蔣衛平的接觸中,逐漸認識到國家的危急存亡之勢,知曉甲午海戰的失敗和百日維新的破滅,以及譚嗣同等愛國青年的流血犧牲和清政府搖尾乞憐的可憎面目,了解到義和團反對外國侵略者的壯舉、八國聯軍侵華的殘忍暴行以及《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沉重負擔。1909年,蔣衛平為維護中國主權,在赴俄談判時被俄人殺害。李大釗聽聞此訊悲痛欲絕,寫下《哭蔣衛平》詩3首悼念摯友。摯友的犧牲喚醒李大釗“治國平天下、救民于水火”的意識,為了尋得挽救民族、振奮國群的政理良策,李大釗前往北洋法政學堂,開啟6年在“筑聲劍影樓”里“深研政理”[2]233的求學之路。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與以往歷史上的改朝換代不同,這是高舉民主與共和旗幟推翻皇權專制的革命。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同年,李大釗擔任北洋法政學會會刊《言治》的編輯部長,并且寫下兩篇以“隱憂”和“大哀”為標題的文章。他在文章中痛惜國家面臨列強入侵、封建統治腐敗無能的現狀,表達了自己為山河破碎生靈涂炭的困境而憂,為人民大眾屈辱的命運而哀的悲憤之情。

中華民族歷來崇尚有骨氣之人,每當民族陷入危難之際,總有許多先進分子帶領中國人民前赴后繼,扶大廈于將傾、挽狂瀾于既倒,挺立起中華民族的脊梁。青年李大釗就是這樣心懷國家、堅守正義、有志氣、有骨氣的知識青年?!吨杏埂分小安W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3],即要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討,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切實地去做,這就表明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李大釗對此了然于心,他在北京加入社會黨,力圖在不妨礙國家存立范圍內主張純粹社會主義。李大釗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切實付諸行動,探索真理,從事救國救民的活動。然而,現實是社會黨負責人陳翼龍被殺害,社會黨被宣布為非法組織,勒令解散。對時局政治壓迫的憤怒,對自身無法施展抱負的憂怨,并沒有使李大釗失去愛國之心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三)在清末民初的混亂時期,能夠一直保持著對真理的熱情,不斷積極探索救國救民之道,是李大釗的個人選擇

甲午戰爭的慘敗給中國人敲響了警鐘,日本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強勢崛起,這使得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赴日留學,如饑似渴地尋求能夠救國救民的新知識新思想。1913年冬季,李大釗在孫洪伊資助下赴日留學,站在東渡的甲板上,李大釗想到當年甲午海戰的情景,海水“怒潮哀咽”,好像其中埋藏著殉國亡靈的凄凄之恨。帶著對家國安危的擔憂與侵略者的不共戴天之仇,李大釗來到東京早稻田大學求學,青年李大釗的留學選擇體現了中國青年“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志氣。

1915年,日本利用袁世凱的“皇帝夢”和西方各國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機,提出獨霸中國的“二十一條”。這引起了留日學生強烈反對,李大釗積極投入反對“二十一條”的愛國斗爭。李大釗撰寫的《國民之薪膽》和《警告全國父老書》彰顯了他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對中華民族絕不會亡國的信心:“九世之深仇未復,十年之膽薪何在!往者不諫,來者可追,愿我國民,從茲勿忘此彌天之恥辱可耳?!盵4]119青年李大釗選擇銘記屈辱的歷史,奮發圖強、負重前行,展現了中國進步青年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向強權侵略者抗爭的骨氣。

在多種思潮并起的覺醒年代,李大釗不斷汲取先進的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促使自己由愛國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李大釗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等文章,熱情謳歌十月革命的勝利,成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傳播者。李大釗不遺余力地闡明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道路抉擇的意義,并且為中國革命道路指明了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的熱情傳播,為中國播下了馬克思主義的種子,這些種子在祖國大地逐漸生根發芽。因此,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堅定信仰,是李大釗從事革命事業直至犧牲的底氣來源。

二、李大釗志氣、骨氣、底氣的內涵

李大釗短暫而壯闊的一生有力地詮釋了中國青年挽救民族、振奮國群的志氣;不畏強權、鐵肩道義的骨氣;忠貞報國、不負真理的底氣。

(一)挽救民族、振奮國群的志氣

李大釗胸懷天下、心系人民,他的志向并不滿足于自身的提升,而是立志挽救民族、振奮國群。古語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其志也?!盵5]志氣是一個人有理想、有信心的表現,是指積極上進和做事的決心與勇氣,越是在困難落后的情況下,越能夠彰顯一個人的志氣精神。辛亥革命以來,中國一直未能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帝國主義侵略步伐也從未停止。因此,李大釗將革命的希望放在青年身上,渴望青年能夠像新生的細胞一樣,替代陳腐的舊觀念,打破束縛,創造屬于新青年的新民族、新國家。

1916年,李大釗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青春》一文,其中所說的“青春”是指生命的活力,而奮斗的精神就是生命活力的外在表現。青春不再是年齡的代名詞,而是需要用不懈奮斗來詮釋,當中國處在新舊衍嬗之交時,現實社會的一切問題都需要通過奮斗來解決。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曾明確指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盵6]400李大釗強調:青年要與罪惡的社會相斗爭,袁世凱所代表的舊的中華民國不必保留,新的充滿青春活力的中國可以再造、再生,而再造、再生的無窮動力來自生生不息的中國人和其無盡的青春精神。為重新找回國家的春天,李大釗結束了兩年多的留學時光,于1916年毅然回國辦報。為喚醒民族自覺、再造中國敲響警鐘,他以一往無前的勇氣擔當起社會進步先鋒的責任,吹響向舊中國黑暗封建勢力奮勇沖殺的號角。李大釗在《晨鐘》一文中再次闡述了“索我理想之中華,青春之中華”的政治理想[4]167。他立志將自己的學識貢獻于國家,以勇往奮進的姿態擔負起先進知識分子的時代使命,引領中國青年走上創造青春中華之路。

(二)不畏強權、鐵肩道義的骨氣

青年李大釗有著強烈的國家責任感和民族自尊心,面對困難不屈不撓,面對強權不卑不亢。大家熟識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這句話并非李大釗獨創,它出自明朝人楊繼盛之口,原文是“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意思是用鐵肩擔起道義,讓中華兒女的仁義與責任不會在時間長河里慢慢流失;用辣手著成文章,讓中國文人志士能在黑暗籠罩中探尋光明?!拌F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不僅是許多優秀中華兒女的真實寫照,更是傳承幾千年的民族精神。李大釗很欣賞這句話里透出的錚錚骨氣,稍作改寫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人們可以將它視為李大釗一生品格的鮮活寫照。

面對帝國主義侵略,清末政府選擇依附,勾結列強求得“皇位”安穩,達官貴人們賣國求榮,干著犧牲國家和民族利益來保全自己金窩銀窩的可恥勾當。與這些賣國賊相反,李大釗則扛起重建青春中華的旗幟,不畏帝國主義強權,東渡日本求知,在早稻田大學第一學年學習了“國家學原理、應用經濟學、帝國憲法、政治經濟學”等原著[7],為尋找治國之道而刻苦學習,展現了中國青年不畏強權、鐵肩道義的骨氣?!袄畲筢撓蚯嗄陚鞑ヱR克思主義理論,激勵青年覺醒,用青春的朝氣與活力同有缺陷的社會制度進行斗爭,反抗充斥在整個社會中的‘頹廢的時代文明’?!盵8]青年的骨氣不只是停留在心中的憤憤不平,李大釗將青年的骨氣付諸實踐,寫下10余篇號召青年覺醒的文章。他以文章為武器,以思想為沖鋒的號角,同落后的文化搏斗,力圖創造一個青春的中華。

(三)忠貞報國、不負真理的底氣

青年李大釗以筆為劍,探索真理,以青春之我貢獻于國家、民族之發展。在北京大學與新文化運動旗手陳獨秀心靈相通,相互支持,患難與共。1919年,陳獨秀因在北京街頭散發傳單——《北京市民宣言》而被捕,李大釗為之呼號奔走,多方組織營救,3個月后陳獨秀出獄。李大釗在《歡迎陳獨秀出獄》的詩中指出:“他們的強權和威力,終竟戰不勝真理。什么監獄什么死,都不能屈服了你;因為你擁護真理,所以真理擁護你?!盵2]258這首詩表達了李大釗的喜悅心情和對陳獨秀此舉的極其贊賞,更體現了自己對強權世界、反動政府的毫不畏懼,堅定研究真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和底氣。正是這種對真理的堅定,對革命必勝的底氣使他面對死亡時泰然自若。

1927年4月28日,未滿38歲的李大釗被反動軍閥政府施以絞刑,英勇就義。在赴死前的照片中,李大釗的目光堅定且從容,這份鎮定的底氣是他已經看到自己所堅持的真理必將帶領中國人民戰勝強權、民族獨立!這份底氣來自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這份底氣來自對中國共產黨不負人民的堅信,這份底氣來自對共產主義必將勝利的信念!李大釗選擇為真理而死,為實現民族的覺醒舍去個人生命,用自己的犧牲喚醒青年,正如他在“紅樓”中發出的聲聲吶喊,猶如晨鐘之聲響徹神州大地。

三、李大釗志氣、骨氣、底氣的時代價值

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追求,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幸福的信念,對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頑強堅守和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是其志氣、骨氣、底氣的集中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李大釗的志氣、骨氣、底氣仍然蘊含著不容忽視的精神價值,值得廣大青年深入學習和大力弘揚。

(一)弘揚李大釗的志氣,培育有理想、不負韶華的時代新人

“理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擁有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才會自覺為之努力奮斗?!盵9]我國發展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更加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央。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成功,面臨的風險挑戰就越大。在國家與民族發展到了“決戰”的關鍵時刻,在前所未有的大變局面前,容不得新時代青年有半點兒懈怠和“躺平”。

當代青年生逢盛世,重任在肩。一部民族復興史,也是一部青年奮斗史。李大釗指出:“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盵4]167這種志氣震古爍今,激勵著身懷理想且不懈奮斗的一代代青年。當代青年有衛國戍邊戰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肖思遠烈士,有一心抗洪、不惜犧牲的李向群戰士,有立志扶貧、因公殉職的駐村書記黃文秀。馬克思曾強調,共產主義是要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6]422。只有養成家國情懷,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相統一,才能在實現社會理想的奮斗中,實現個人理想。當代青年應該努力學習和弘揚李大釗的志氣,爭做有理想、不負韶華的時代新人,為早日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力前行。

(二)弘揚李大釗的骨氣,培育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時代新人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骨氣是一種剛強不屈的人格與操守,有骨氣就是有責任、有擔當。在奪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勝利的決戰期,世界局勢復雜多變,美西方制裁逐步深化。新時代青年應繼續發揚李大釗不畏強權、鐵肩道義的斗爭精神,做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時代新人。

新時代青年迫切需要學習中華民族發展史、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只有了解歷史,青年才能懂得中國今日發展成就來之不易?!昂推窖葑兊年幹\并沒有隨著21世紀鐘聲的敲響銷聲匿跡,反而穿上了隱身衣,裹上了糖衣炮彈不斷向我們襲來?!盵10]青年應當以史為鑒,永葆憂患意識,始終保持沖鋒姿態,擔起中華民族復興之重擔。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學習李大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錚錚骨氣,正確認識世界發展趨勢,勇擔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不斷學習和增強本領,努力做到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直面我國科技發展中的“卡脖子”問題,將愛國之心轉化為建設祖國的現實行動,真正成為民族之脊梁,國家之棟梁!

(三)弘揚李大釗的底氣,培育堅守信仰、自信自立的時代新人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發展史、社會主義五百年的演進史、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奮斗史、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騰飛史,賦予新時代青年勇于擔當的底氣,使之更有信心去奮力開拓創新,以雄壯之底氣扛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處于黑暗時代的李大釗深刻洞察世界歷史潮流和中國發展前途,為喚醒民眾選擇用英勇犧牲來告別光榮的一生。他曾預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1]他的底氣來自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自信。新時代青年弘揚李大釗的底氣,應該從堅持“四個自信”做起。

道路選擇的正確來自無數仁人志士的艱辛探索,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全國大大小小的政黨有300多個,這還不包括私下組織沒有登記公開的團體,眾多政黨信奉“無政府主義”“三民主義”“自由主義”等,都試圖通過變革來改變中國的命運,但這些探索皆以失敗告終。歷史已經證明,只有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贏得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偉大勝利。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無數中國人浴血奮戰、努力拼搏,用一百年的時間擺脫了列強的侵略,從任人宰割到各國來華尋求合作,將中國人的命運掌握在了中國人自己手中。從發展速度和發展前景來看,我國的成績舉世矚目。我國用中國式現代化構建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華民族和世界發展格局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代青年能夠從如此振奮人心的中華民族發展史中獲得無窮的力量與底氣。在新征程上,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發展差距和中國實現強國的現實困境正是新一代青年應為之前進拼搏的動力。當代青年更應學習弘揚李大釗的底氣,以堅守信仰、自信自立的底氣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志氣、骨氣、底氣是新時代青年在精神氣質上的必然要求,三者相互聯系、相互貫通,志氣的養成需要骨氣和底氣的支撐,骨氣是志氣和底氣的集中彰顯,底氣是志氣和骨氣得以發揚的重要保障。新時代中國青年應當以李大釗為榜樣,傳承李大釗挽救民族、振奮國群的志氣,做有理想、不負韶華的時代新人;傳承李大釗不畏強權、鐵肩道義的骨氣,做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時代新人;傳承李大釗英勇愛國、不負真理的底氣,做堅定信仰、自信自立的時代新人。

猜你喜歡
志氣骨氣底氣
企穩的底氣
巴西僑商葉興平:寬厚養大氣,淡泊養志氣
人小志氣大
蓋叫天的骨氣和風格
朽木頌
心底無私底氣足
為政底氣
欲望與志氣
你要有拒演悲劇的底氣
拓展延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