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李大釗的儒學觀

2024-05-09 17:45姚文興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調和李大釗儒學

姚文興

(西北大學 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127)

李大釗(1889-1927)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1]。在他的思想形成過程中,結合當時中國國情,提出許多關于儒學的獨到觀點,形成獨特的儒學觀。目前,學界對于李大釗儒學觀的研究尚不全面,呂明灼認為李大釗在對儒學的認識和態度方面表現出一定的正確性,并且強調對儒學進行改造和創新[2]。郭繼明認為李大釗是會通、融合馬克思主義與儒家哲學思想的第一人[3]。劉東超認為李大釗對儒家在歷史上的貢獻以及一些真正的儒者所展現的高尚言行持肯定態度[4]。綜合來看,李大釗儒學觀還有進一步研究的余地。

一、肯定與尊重儒學的“真理”

李大釗對儒學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將圣人視為儒家最崇高的理想人格楷模,也看作儒家文化的象征和標志。儒學的核心理念之一是追求圣人之道。圣人在儒學中被視為具有卓越品德和博大智慧的典范人物,是人們學習、崇拜的對象。他深信通過追隨圣人,人們能夠培養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觀念。在他看來,儒家的文化傳統不僅僅是一種學術體系,更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指南?!凹纯鬃又f,今日有其真價,吾人亦絕不敢蔑視。惟取孔子之說以助其自我之修養,俾孔子為我之孔子可也?!盵5]403他認為,儒學的最大價值在于促使個人修養的提升。唯有透過內在的誠心、正意、格物、致知的德性修養,方能實現道德層次的升華,從而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外在成就。這展示了儒家所強調的“內圣外王”的價值理念。他深切理解了儒學的核心理念,堅信這種修養對于培養現代國民至關重要,尤其推崇儒家的忠恕之道。他指出:“孔子的政治哲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以貫之’,全是‘以修身為本’?!盵5]495在這里,“一以貫之”就是指孔子的忠恕之道?!爸摇贝碇σ愿?是一種內在的品質;而“恕”則表示體諒他人,是一種外在的行為。忠恕被看作是實踐仁道的根本途徑,即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道德原則。他對這兩條凝聚儒學智慧的道德原則贊嘆不已。他認為,只有達到忠恕的境界,才能實現人格的完善和價值的充分體現。為了塑造一個嶄新的世界,必須根本消除專制主義的危害,提升國民的現代修養水平。而實現修養的關鍵在于運用儒家的忠恕之德,結合西方的自由、民主、博愛等價值理念。通過這種結合,可以重新塑造一個自尊自重、關心他人的現代價值觀。因此,有必要培養一種擁有全球視野的新型人才,而這種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東西方文化的共同塑造。

在倡導培養新一代的過程中,李大釗強調崇尚簡樸的生活方式,不僅追求物質上的簡樸,還追求精神高尚和快樂的生活狀態。他倡導孔子所稱贊的“簞食瓢飲”式的簡樸生活方式,借鑒孟子對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的“大丈夫”精神境界的追求。他呼吁人們努力堅守威武面前無動于衷的志向,保持利祿無法動搖內心的態度,在安逸之中保持樸素,無論外在環境如何惡劣也不能改變其廉潔正直的品質。提升個人道德境界不僅需要汲取傳統儒家文化的滋養、培養內在的精神力量,還需要善于融合世界各國優秀文化的精華,以促進個人修養。不論是中西文明、印度文明還是伊斯蘭文明,都應積極汲取其中的精髓,將世界文化的瑰寶融入國人內心的靈感,從而提升國民的精神修養。

二、反思與批判儒學的“糟粕”

為了恢復封建帝制,袁世凱強烈推崇尊孔思想。到1916年,這種復古觀念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袁世凱不僅頒布命令,在全國學校強制推行儒家經典的學習,而且在憲法中明文規定“國民教育以孔子之道為修身的重要基礎”[5]370。針對尊孔復古的謬論,李大釗撰寫一系列文章進行批評。他對這種將尊孔與人道、國命聯系在一起的觀點持批判態度。

在五四運動反對封建主義的斗爭中,李大釗將矛頭直接指向封建主義思想的核心——孔門倫理道德。五四新文化運動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反對傳統道德觀念,提倡新型道德觀。在這場斗爭中,李大釗成為領軍人物之一,是中國首位運用唯物史觀原理對道德現象進行深刻分析的人,并且深刻批判了封建主義倫理道德。

在1916年末至1917年初,他發表一系列論文,如《憲法與思想自由》《孔子與憲法》《自然的倫理觀與孔子》等,猛烈抨擊袁世凱復辟帝制、尊孔復古的倒行逆施行為,針對康有為等人倡導保護國粹、拯救孔教、以孔門倫理道德為國家基石的復古言論,明確地指出:在中國將“孔道修身”[7]290奉為圭臬,堅持奉行“偶像道德”[7]161,并且將孔教置于憲法之中,迫使全體國民遵從,必然限制人們的思維,阻礙民智的進步,違背民主和科學的精神,實際上就是支持復辟帝制和專制政治。這些批判對于封建主義舊道德,尤其是對反動統治者利用孔教維護專制政治的陰謀產生了重大的打擊效果。

李大釗強調,歷史是不斷發展的,歷史規律是不可抗拒的?!耙晕崛怂転楣鈽s之歷史觀之,已足示人以遷流之跡,有進無退,不可淹流?!盵5]275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一個國家或民族的興衰發展可能會經歷一些曲折,從繁榮到衰落,從強大到虛弱。然而,從整個歷史的角度看,這只是“暫見之小波瀾”[5]244,是暫時的歷史現象,而歷史的主流卻依然滾滾向前??梢?任何力量都無法逃避歷史規律,也無法抗拒歷史潮流。如果強行讓歷史倒退,必將面臨不良的后果。尊孔復古是對歷史的反動。李大釗明確指出:歷史上某些人物、學說和制度是特定時代社會的產物。歷史上一切事物都是向前發展的,不能將古代的方式強加于今天的實踐?!笆烦酥H,不可以回旋也,圣哲之偉跡,不可以再見也?!盵5]278

在《孔子與憲法》一文中,李大釗稱孔子為“數千年前之殘骸枯骨”,是“歷代帝王專制之護符”[5]423。而憲法則象征著現代國民的思想和民主理念的結晶,將這兩者迥異的東西強行湊合在一起是一種荒謬可笑的現象。復古派這種行為是借憲法權威維護偶像崇拜,以過時的已故人物壓制現代的活人。他批判孔子之道的目的是揭示其被北洋軍閥袁世凱利用作為復辟專制的工具,將其與現代憲法相提并論的行為是對現代民主精神的背離。他明確表示:“余之掊擊孔子,非掊擊孔子之本身,乃掊擊專制政治之靈魂也?!盵5]429他揭露尊孔復古的錯誤及其危險性,目的在于阻止封建舊制度的復辟。這種批判是對專制主義和壓制性政治的抗議,捍衛了現代價值觀,對于推動中國社會進步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倡導儒學與西學的結合

在中國近代文化發展的進程中,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引發了中西文化沖突。李大釗從理性的角度出發,提出將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進行調和的觀點,為中國近代文化建設指明了新方向。他認識到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和矛盾,主張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以創造一種新的、富有特色的文化形態。這種調和不僅是文化融合,也是思想碰撞和進步追求。

在李大釗看來,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主靜的特點,而西方文化則以主動為主導。他認識到儒學和西學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但也指出它們各自擁有獨特的優點。儒學的優點是“依是得有深透之觀察,益覺沉靜與安泰”[7]311,但是也存在不尊重個性、專制主義盛行等明顯缺點。西學的優點在于注重個人的自由、創新和進取精神,強調個體的權利和自主性。西方文化倡導思想的多樣性和知識的積累,鼓勵個人的獨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它強調個人的自由意志和個體的成就,推動了科學、技術和人文領域的進步,其缺點是讓人們整日處于機械的生活之中,整日忙于競爭并處于不斷爭奪的緊張狀態。他指出:東西學之間“互有長短,不宜妄為軒輊于其間”[7]311。在綜合權衡之后,他提出“極力迎受西洋文明之特長,以濟吾靜止文明之窮”[7]312的正確主張。東西兩大文明是促使世界進步的兩大機軸,需要兩種文明時時調和融會“以創造新生命,而演進于無疆”[7]311。中國人應該肩負起東西文明調和的責任,讓儒學“虛懷若谷以迎受彼動的文明,使之變形易質于靜的文明之中,而別創一生面”[7]312。為了實現儒學與西學相調和,他強調儒學要“竭力打破其靜的世界觀,以容西洋之動的世界觀”[7]311,而西學應該“斟酌止其物質的生活,以容納東洋之精神的生活”[7]311-312。通過儒學和西學互補與交融,可以充分發揮個體的潛能,同時保持社會的穩定和秩序。這種調和將使儒家文化更加豐富多元,既有東方文化的人文關懷和家庭價值,又有西方文化的創新和進取精神。

李大釗之所以形成文化調和思想,是與他深受儒家文化和西方學問雙重影響分不開的。他主張吸收西方文明的優點,同時在融合東方和西方文明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文明。這個思想對于當今處理東西方文明之間關系問題仍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在全球化時代,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變得愈發緊密。人們需要保持開放心態,以平等、尊重和包容的精神對待不同文化,主動吸取其他文明的優點和經驗,以便促進自身文化的發展與進步。通過文化的調和與交流,人們能夠超越文化沖突與對立思想的羈絆,實現文化的共融與共生。這種思想對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人類進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李大釗對儒學的展望

李大釗認為,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李大釗贊賞儒學強調的道德倫理、家庭倫理和社會秩序的重要性,認為這些價值觀對于維護社會穩定和個人修養非常重要。當然,他也意識到儒學在面對時代變革和社會問題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提出儒學與西學的調和思想,主張吸收西方學問的科學知識和現代理念,以豐富和更新儒學的內容,使其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需求。從總體而言,他對儒學持有批判與肯定相結合的態度,認為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價值,但也需要與時俱進、與其他文化進行對話與融合,以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李大釗主張對儒學進行創造性的發展。他關注儒學在現代社會中的轉型,將其分析和應用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途徑。在他看來,中國傳統文化以孔子學說為代表,并不具備永恒性?!捌湔f確足以代表專制社會之道德,亦確足為專制君主所利用資以為護符也”,因而“其學說之精神,已不適于今日之時代精神”[5]429。這種對儒學文化的批評并非歷史虛無主義,反而凸顯了他的理性思考。他認為,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應以是否符合真理為標準,而非一概拋棄。只有傳統文化中那些與真理相悖、不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內容才應予以拋棄?!翱鬃又烙袔追趾嫌诖苏胬碚?我則取之;否者,斥之?!盵5]427

李大釗主張以批判性的態度吸收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仁愛”“人道”“貴我”和“重義”的思想,將其中有益的成果作為培養個體靈性發展的思想資源。他認為,傳統文化在發展中應該充分包容和展現非主流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強調發揚人的自然本性。在他看來,理想的治理方式是“無為而成化”[5]269,社會各項制度應符合民眾的常態,體現民意并且順應人性。這里所說的“無為而成化”顯然受到道家的“道法自然”和“無為而治”的理念的影響。他提出儒學的進展需要吸納非主流文化的思想,顯然是受益于中國文化發展歷史經驗的啟發。實際上,儒學正是通過接納和吸收佛教文化、道家文化等文化的影響,才得以實現創新性發展的。

李大釗主張中國文化必須與西方文化進行調和,以實現創新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文化本身應積極吸納西方文化的影響,“惟以徹底之覺悟,將從來之禁止的觀念、怠惰的態度,根本掃蕩,期與彼西洋之動的世界觀相接近,與物質的生活相適應”[7]314。值得注意的是,文化調和的主張不僅旨在重塑中國傳統文化、構建新文化,同時也積極吸收中國傳統文化中持中調和的思想。調和是中國文化追求的境界,也是對人生的要求。

李大釗認為,儒學的未來在于積極擁抱全球新文明,在時代的挑戰中通過展現時代精神來實現創新和發展。他認為,中國文化必須主動地融合外來文化的影響,以變革與更新的方式實現自身的發展,從而提出文化創新的主張。他還運用寬廣的世界歷史觀將儒學的演進與世界文化的進步聯系起來,強調中國文化有著走向世界的使命。在他看來,儒學的進展應該走上一條獨特的道路,應全面吸納東西方文化的各種成就以超越東西方文化的限制。這就要求人們在文化建設方面具備充分的覺醒意識,以適應世界文化演變的大勢。對中國人來說,不能只是“指摘西洋物質文明之疲窮,不自反東洋精神文明之頹廢”,而必須在“出全力以研究西洋之文明,以迎受西洋之學說”,同時“將吾東洋之文明之較與近世精神接近者介紹之與歐人,期與東西文明之調和有所裨助,以盡對于世界文明二次之貢獻”[7]313。

五、結語

結合儒學與西學,融合傳統與現代,是李大釗留給人們的重要課題。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既要繼承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又要以開放姿態加強文化交流互鑒。通過儒學與西學的對話與融合,人們或許能夠找到一條在現代社會獨具中國特色的文明發展之路。這正是李大釗儒學觀的重要價值所在。

猜你喜歡
調和李大釗儒學
李大釗《青春》
與李大釗一起就義的路友于烈士
五味調和醋當先
李大釗
中共早期領導人李大釗英勇就義前后
儒學交流在路上
從“調結”到“調和”:打造“人和”調解品牌
調和映照的雙Lipschitz性質
宋代儒學對漢唐儒學的突破
什么是儒學之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