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職語文課程的美育功能與實施原則

2024-05-09 19:07文智輝彭師哲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4年1期
關鍵詞:語文課程美育原則

文智輝,彭師哲

(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 文法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美育,蕩滌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完善人的品格,激發人去創造。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指出,“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1]。這一表述,突破了美育單純的、狹義的“藝術教育”或“審美教育”的概念,極大地豐富了美育的內涵。進入新時代以來,高職院校美育呈現以大力度推進、以新格局發展的良好態勢,學生感美、識美、審美、鑒美、創美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極大的提升,但仍有不少難題亟待攻克,如目標要求新、學生差異大、育人手段舊、評價方向偏等等[2]。在美育的諸多現實困境之下,高職院校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即通過何種方式才能有效加強學校的美育工作,真正實現以美育人、以美立人的目標。毫無疑問,受課程、課時總數的限制,僅靠增設幾門美育或藝術教育選修課程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發揮各門課程的作用,大力實施課程美育,與美育課程形成協同效應[3]。這其中,高職語文課程以其濃烈的藝術色彩、深厚的人文底蘊、耀眼的思想之光、多樣的審美形態而擁有強大的美育功能?!罢Z文教材”蘊含豐富的美育資源,其內容充分反映社會生活,文本形式各具美的特質。全面認識并努力挖掘高職語文課程的美育功能,科學確立高職語文課程美育的實施原則,從而開啟高職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新途新策,讓高職語文課程綻放出美育的璀璨光芒,必將有力促進高職院校的美育工作。

1 高職語文課程的美育功能觀照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對“功能”的解釋有:“事物或方法所發揮的有利的作用?!盵4]功能亦有效能、功效、影響之含義。高職語文課程的美育功能,指高職語文課程對高職院校美育工作的開展和學生審美的發展與審美創美能力的提升“所能發揮的積極的、有利的效能、作用或影響”[5]。高職語文教材匯聚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學作品,既具有整體的藝術美,又不乏思想美、情感美和意象美。高職語文課程既是工具性課程,更是集人文性、思想性、審美性于一體的素質教育和浸潤式美育課程。其美育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以整體的藝術美促進學生的審美發展

美育的一大任務在于促進學生的審美發展,即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狹義的美育被視為單純的藝術教育[6]。無論中西,均在美育中重視藝術教育,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將美育等同于藝術教育,這類觀點雖有狹隘性,卻突顯出藝術教育在美育中的重要性和基礎性。如杜衛所言:“藝術教育是循序漸進地培養人的審美能力和審美素養最有效的途徑?!盵7]事實上,“美學最主要的研究對象是文學藝術,許多審美范疇、名詞術語是從文學藝術的創作和欣賞中概括出來的”[8]?!皬拿栏行в脕砜?藝術美對人的影響最強烈、最深刻,對人審美能力的提高也最全面、系統、直接、有效?!盵9]

高職語文課程恰恰具有整體的、全面的藝術教育功能,能有效地提升學生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審美發展。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形式,文學不僅本身是藝術,還因以語言文字為表達工具而成為一切藝術的根本,也是其他藝術門類教育的基礎。

高職語文教材選材于古今中外的優質文章、經典作品,其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能表現生活中千姿百態的美,滿足人們多元化的審美需要。無論是詩詞歌賦,還是小說散文、曲藝戲劇等文學藝術形式,都具有強大的藝術魅力和得天獨厚的美育條件。

語文的藝術美包含甚廣。從形態上看,有自然美、社會美、科技美等;從范疇上看,有優美、壯美、崇高美、悲劇美、喜劇美等;從表現方法上看,有結構美、意境美、語言美、風格美等。以語言藝術美為例,漢語是具有聲韻美和辭藻美的語言?!对娊洝で仫L·蒹葭》,巧妙運用疊詞“蒼蒼”“凄凄”“采采”,使全詩聲情兼備;毛澤東主席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為表明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在結尾寫了這樣一段文字:“但我所說的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絕不是如有些人所謂‘有到來之可能’那樣完全沒有行動意義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種空的東西。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盵10]毛主席以其特有的詩人氣質和深厚的語言修養描繪出的這一壯麗圖畫,給讀者以強烈的沖擊與感染。語文整體的藝術美所具有的直觀性、感染力,使每個讀者都能不同程度地受到熏陶,在無形之中促進了個體審美的發展。

1.2 以豐富的思想美培養學生的高尚品質

康德說:“美是道德的象征?!盵11]在審美活動中,主體感受到了美,體驗到了高雅、高尚的情感,與他人分享、共享美,與他人產生情感的共鳴共振,在獲得精神滿足的同時,也漸漸培養起了愛心、同情憐憫之心、愛美向善之心、群體公益之心等等,這樣,審美活動就具有了道德教化的作用[12]。美育對塑造人的高尚道德品質具有建設性作用。高職語文教材中的作品既能達到文以載道的效果,又能以情動人,其中蘊含的精神美 、修養美、品質美等盡顯潤物無聲的感化、感染之功能與優勢,能有效化解學校德育內容過大、過空、過泛和難以入耳、入心、入腦的困境,促使學生在道德上認知、情感、意志、行為平衡發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系好人生第一??圩?。

高職語文教材所選作品往往文質兼美,蘊含著作者對社會人生廣泛、深刻的思考,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優秀的文化傳統,具有以德律己、推己及人、熱愛生命、追求自由、威武不屈、自強不息等豐富的德育內涵。例如:《論語》積淀了孔子對修身、治國等人生社會多方面的智慧;《我愛這土地》飽含艾青赤誠深摯的家國情懷;《我與地壇》體現了史鐵生在經歷重大挫折后的思考與振作。學生在感受文本藝術魅力的同時,也會為其思想意蘊所吸引,此時教師加以適當引導,就能有效促使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體會其中的價值和意義。

高職語文教材以美化德并非填鴨式的灌輸,而是通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人物映射等藝術表現手法,間接傳達作者的思想,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學生在欣賞作品時,往往是被作者塑造的藝術形象所吸引,再進一步來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例如微型小說《瞎子》中戴著墨鏡、敲著竹竿探路前行的盲人,外表不美,實為可憐。但當他聽到“一任自來水流在地上的聲音”時就立刻連聲喊道:“請把水龍頭關上!”當有人唱著小調表現得若無其事時,他“尋聲朝水龍頭那里摸去”。雖然關上水龍頭了,“可不慎滑了一跤”引來嘲笑時,他毅然爬起并戳響地面施以輕蔑的回敬。一位盲人,眼不亮但心很明,胸懷寬廣,品質高尚,愛護公共資源,維護社會公德,這樣的人物形象無疑是美的。相反,《瞎子》中哼著小調,對公共資源的流失不理不睬,對盲人毫無同情心且嘲諷謾罵的男青年,雖身體健全,卻品質卑劣,是丑的代表?!断棺印吠ㄟ^人物外表與心靈的對比,既能給學生以審美教育,使學生對美與丑有更深刻的認識,又能給學生以道德教育,對其塑造自身價值觀與道德觀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1.3 以濃郁的情感美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美能磨練人性。一個人如果從童年時期就受到美的教育,特別是讀過一些好書,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贊賞一切美好事物,那么,很難設想,他會變成一個冷酷無情、卑鄙庸俗、貪淫好色之徒”[13]。美能使人精神正直,良心純潔,而要達到這種美的境界,需要審美情感作為中介。

關于審美情感,有學者將其定義為“人們按照審美標準對物質或精神現象的美進行評價時所產生的內心體驗”[14]。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提出審美情感由習慣和藝術熏陶養成,并可影響他人,悲劇、喜劇可喚起人的憐憫、恐懼、歡欣、狂喜的情感、情緒,使人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凈化,獲得精神享受。

文章都是有情物。語文的美育功能以情感為核心,高職語文教材中的優秀作品總是以其豐富的情感吸引人、感染人,讓讀者的信念更堅定,對高尚人格的追求更熱烈。例如,茹志鵑的小說《百合花》,敘述了一名年僅19歲的解放軍通訊員為保護民工而壯烈犧牲,一個新媳婦則用自己印有百合花的新婚被單為他下葬的故事。這里沒有描繪槍林彈雨的戰爭場景,而是用一個小故事來展現軍護民、民愛軍的溫情,使讀者體會到戰爭年代中國人民的團結友愛與堅定信念。又如,茨威格的散文《世間最美的墳墓》用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贊美了托爾斯泰的崇高精神和樸素作風,讓讀者為文學巨匠的偉大人格所感動。

語文的情感美能借助移情這一藝術表現手法而增強?!耙魄椤币话阒笇徝阑顒又械母星橐迫氍F象。在創作活動中,作者將自身的生命和情趣投射或移注到外物,使得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和情感,從而達到較好的審美效果。移情在我國傳統詩詞中較為常見,如秦觀的“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張泌的“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杜牧的“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崔護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都是以物喻人,以靜襯動,將無情化有情。散文《荷葉詠》中,荷葉“從不計較什么,不爭名,不出風頭,不論地位,它總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戰斗”。如此通情達理的荷葉,包蘊著豐富的情感美和精神美。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加上家長的過度保護、教育內卷、青少年生活經歷單純,高職學生群體存在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耐挫力、情緒不穩定、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調控能力低、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缺少對別人情緒的體諒等問題。因此,對高職學生來說,充實精神生活、豐富情感世界、加強品德修養格外重要。語文課程中豐富的情感資源,能夠觸動、滋潤學生心靈,對學生建構完美人格與生命意義發揮十分積極的作用。

1.4 以獨特的意象美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美育可以發展人的審美直覺,調動人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想象力對人類生活具有無窮的意義和價值,但人并非天生具備想象力。高職語文教材中的散文、小說、詩歌等,通過“語言→意象→意義”[15]這一審美教育途徑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其中,意象是關鍵環節。

“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感的客觀事物,或者說是通過客觀事物表現出來的主觀情意?!盵16]物象是指客觀世界中可感知的事物,意象則是經作者再加工并賦予情感后的具體事物的概念化或外在意念化,蘊含美學的、隱喻的意義。意象把客觀、外在的物象與主觀、內在的心象結合起來,最終讓生命意義敞現出來,實現生命意義的開啟和人生價值的探究,使學生的感性與理性達到和諧統一。例如,被譽為“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中寫道:“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睂W生誦讀時不僅能欣賞到有著醉人的明月、滟滟的湖水、潔凈的天空的唯美畫卷,更能通過揣摩、感悟意象,開闊想象的空間。事實上,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可以構成意趣不同的許多意象。例如,我國唐代詠蟬詩眾多,其中虞世南的《蟬》、駱賓王的《在獄詠蟬》和李商隱的《蟬》被譽為“詠蟬三絕”,但清新高貴是虞世南蟬之意象,歷盡患難是駱賓王蟬之意象,牢騷滿腹則是李商隱蟬之意象。

在高職語文教材選文中,與意象相關聯的審美范疇是意境。意境是由意象與意象的有機組合而形成的。意境的創造離不開意象,是“產生于意象又超越意象的藝術創造”[17]。例如,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中寫道:“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痹~中洞庭、青草、素月等包含作者情思的意象共同構成了澄明、悠然的完整意境,能夠激發學生的無限想象,使其生成關于宇宙、人生、歷史的深刻感受,從而活躍其思維,甚至激發其創作沖動。

2 高職語文課程美育的實施原則

高職語文課程美育功能的發揮,要求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則,即法則或標準。從總的方面看,高職語文課程美育必須緊跟時代,適應生活,不脫離專業并深入實踐,彰顯語文藝術特質,符合教學基本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有效實現高職語文課程通識教育目標并達成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和創新意識教育的目的。

2.1 時代化原則

任何教育都是一定時代的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教育也進入了新時代。所謂高職語文課程美育實施的時代化原則,是指教師在高職語文課程美育實施過程中,應該觀察所處時代的歷史方位,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要求、特點和新的代際群體審美對象的特殊背景?!吨袊逃F代化2035》提出了教育現代化的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為先,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更加注重全面發展,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終身學習;更加注重知行合一,將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更加注重融合發展[18]。這些也是新時代高職語文課程美育要堅持的教育理念。

在高職語文課程美育中堅持時代化原則,要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提出的指導思想和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1],堅定語文美育的正確方向,豐富美育內涵,助力以美育為基點的“五育融合”體系綜合育人價值的實現。

在高職語文課程美育中堅持時代化原則,要適應新時化文化、技術、學科和學生發展的特點。在開放條件下,以信息傳播和復制技術為手段的大眾文化,通過廣播、電視、電影、報紙、期刊、廣告和網絡自媒體等深刻影響著高職學生審美觀念的形成。為此,高職語文教師要在堅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吸收大眾文化中活潑、新鮮、生活化的德育元素,在課堂上針對不同的觀點進行全面分析、正確引導。教師要貼近時代和學術前沿,把新材料、新觀點和新成果及時補充到教材之中,科學運用PPT、教學視頻、投影儀、即時交流工具等現代教育技術,有效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提升。

2.2 藝術化原則

高職語文課程美育實施的藝術化原則,是指在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材文本、資源制作、課堂組織和授課語言等方面有機地滲入藝術樣式,使藝術成為師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的重要溝通媒介。語言文字、文學作品總是表現出高度的藝術性,高職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優秀的藝術品,教學的過程也就是藝術品的鑒賞過程。而“在藝術里,這些感性的形狀和聲音之所以呈現出來,并不是為著它們本身或它們直接現于感官的那種模樣形狀,而是為著要用那種模樣去滿足更高的心靈旨趣,因為它們有力量從人的心靈深處喚起反應和回想”[19]。從美育的目的和本真來看,高職語文課程美育的藝術化原則是不難理解的。

在高職語文課程美育中貫徹藝術化原則,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機融入審美基本知識和相關理論。例如:什么是審美?什么是審美觀?審美形態有哪些?什么是情感、情操、情趣?什么是意象、意境?等等。如果沒有這些美學基本知識的支撐,學生就難以獲得理想的審美體驗。但審美知識不能以灌輸的方式去教授,而要緊密結合審美特性,靈活多變地、分門別類地、有機地將一定的審美知識和審美理論滲入作品的解讀。例如,將《無題》《醉花陰》《歸園田居》等作品組合教學,使學生體驗流水、山村與炊煙及蠟炬、春蠶與東風的柔美與寧靜,由此而產生的強烈的心靈共鳴會指引其發現生活中的美。物象的優美形態和意境等的美感特性亦為學生所感受并形成審美想象,從而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文本蘊含的藝術美。

在高職語文課程美育中貫徹藝術化原則,教師要充分運用審美性的語言啟發學生想象,導之入境,披情入文,撥動學生心弦。要積極創設豐富多彩的審美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啟發其想象,誘發其聯想,激發其審美需要。例如,針對《琵琶行》中“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境界,教師可以啟發:年輕琵琶女美麗而快樂,到年老卻憔悴且孤獨,因此,“無聲”里包含“青春活力”和“幽愁暗恨”。通過引導想象,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在高職語文課程美育中貫徹藝術化原則,要改革教學方式,借助現代技術收集與授課內容相關的聲音、圖片、視頻并利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創設藝術情境,突出教學內容的形象性。例如講授《春江花月夜》一詩,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模式:課前,教師組織學生聆聽《春江花月夜》等歌曲;課堂上,教師先范讀課文,再請同學單讀、組讀,后觀賞相關圖片。由此,使學生從初步感受月色之美,到立體地鑒賞她的純美意境。

2.3 生活化原則

高職語文課程美育實施的生活化原則,是指高職語文課程美育要基于尊重并引導學生生活,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美是生活”。他指出:“任何事物,凡是我們在那里面看得見依照我們的理解應當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東西,凡是顯示出生活或使我們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盵20]人們總是喜歡把美帶到生活中去,因此,“對藝術的理解,是與對生活的理解聯系在一起的。對生活、對社會有著深入理解的人,有豐富的生活經驗的人,才能在對藝術的理解方面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21],進而促使他們“以審美的標準來指導生活”[22]。從生活與美的這種同一性來看,高職語文課程美育的生活化原則就有了必然性邏輯。

語文美育生活化要求語文美育與學生社會生活、校園生活高度結合,使語文美育與學生生活的經歷、經驗高度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美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適應未來生活的素質,引導其藝術地對待生活,并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為此,一方面要發掘生活中的美來滋潤學生的心靈,培養其高品質的道德情操與生活情趣,另一方面又要用藝術特有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藝術化生活能力。

高職語文課程美育生活化原則要求其教學內容反映社會生活。例如,《雨巷》的寂寥,《再別康橋》的憂郁,都是對生活中美的投射。又如,報告文學《手》以時間為線索,用優美的語言和寫真的形式,報道了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于仲嘉如何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只“再造手”,填補了一項世界醫學空白而引起全世界關注的事件。這一源于生活的主題,能有效起到引導人、鼓舞人的作用。這也表明,把語文美育融入生活,應重視語文的美在生活中的育化作用,在多元化社會價值觀的引領下堅守“仁”“愛” “誠”“信”等基本原則,使學生能正確辨別生活中的美與丑、光明與黑暗,并在對比中形成基本的道德評價標準和審美評價標準。

在高職語文課程美育中貫徹生活化原則,要求教師特別注重學生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盵23]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他自己的世界。學生的個人特質、知識結構、智力狀況、感悟能力、生活經歷、閱讀實踐及審美關注點不同,看問題的角度和審美體驗就不同,這就是一千個讀者會讀出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原因。因此,教師要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對學生表現出的不同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引導性辨析,培養學生嚴謹的審美思維,強化學生的審美體驗,鼓勵學生進行審美想象和創造,促進學生審美思維和審美能力的提升。

2.4 職業化原則

高等職業教育旨在培養生產、經營、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高等職業教育要適應“建設技能型社會,弘揚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24]的要求,自然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團隊精神、溝通協調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質與能力。當今世界,人們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生活用品都要有美的形式,任何產業領域的生產和服務無不滲透著審美元素。加強產品的文化意蘊,提升其審美趣味,是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按照美的規律塑造物體”[25]、塑造生活、塑造世界,高職語文課程美育應進一步服務和助力于結合學生未來職業特點的審美教育的大力推進,這也是高職語文課程美育職業化原則的含義及其價值所在。

貫徹高職語文課程美育職業化原則,要引導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認知職業之美、工匠精神之美、 技藝之美。語文素材或作品中不乏“工匠精神”“技藝之美”,教師要有意識地加以利用。例如,先秦道家代表之作《莊子》,不僅蘊含了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更是講述了多位技藝精妙的匠人的故事,描述了其技藝之美[26]?!肚f子》中最知名的匠人莫過于庖丁。他善于解牛,享有盛名,連梁惠王都親自觀看他解牛。其手腳之利落,動作之流暢,甚至解牛聲響都洋溢著音律之美,把梁惠王都驚呆了?!肚f子》里還有一位名叫梓慶的木匠,他善制鐻這種木質樂器。作品沒有直接描述其技藝,只說“見者驚猶鬼神”, “此鐻非人為,直呼鬼神造”[26]。這樣的技能,豈能不美?

貫徹高職語文課程美育職業化原則,要將語文美育嵌入學生的專業學習,將兩者有意識地結合起來。以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為例,該專業的學生從事導游職業的較多。教師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布置相關作業,要求學生收集整理某篇課文中提及的人文景觀的背景資料,挖掘其文化內涵,撰寫導游解說詞或設計旅游工藝產品,并在課堂中展示成果。這一教學舉措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價值,使其接受傳統文化審美教育,還能增強其專業技能,實現了審美性和實用性的統一。

2.5 實踐化原則

高職語文課程美育是一個行動概念,審美實踐是它存在的根本性依據。人是在實踐性的交往、溝通中認識美、獲得對美的理解的,“人首先在他的行為中而非首先在理論認識中領會存在”[27]。人也是在欣賞美、創造美的經歷中獲得審美體驗、提高審美能力的。高職語文課程美育要遠離灌輸式教授,著力審美實踐活動,這也是高職語文課程美育的實踐化原則。

貫徹高職語文課程美育實踐化原則,要從課堂審美實踐開始。教師可采用建構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表達、交流、總結、評價,形成學習共同體,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其明辨是非、美丑與善惡。以葉紹翁的《田家三詠·其三》為例:“抱兒更送田頭飯,畫鬢濃調灶額煙。爭信春風紅袖女,綠楊庭院正秋千?!闭n堂上,教師先讓學生單讀、群讀、輪讀,以小組為單位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展開討論。然后,教師評析并引導賞析:用“抱兒”與“送飯”表現婦女的勤勞,用“灶灰畫鬢”勾勒勤儉愛美的農婦,用“爭信”引出高門閨秀游樂的場景,形成忙與閑、貧與富的鮮明對比。同時,輔教詩中的細節描寫,介紹白描、外貌描寫手法。藝術感染力的沖擊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的審美效果大幅提升,也推動了學生審美思維的發展,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

貫徹高職語文課程美育實踐化原則,要將語文審美實踐拓展到第二課堂的各項相關實踐活動之中。例如,教師或組織學生開展文藝創作、文學作品改編、校園詩詞大會、賞析講座、演講比賽、運動會解說詞競標等活動,或鼓勵學生參加文學、攝影、書畫、音樂、舞蹈、戲劇等社團的藝術創作、欣賞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語文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發揮閱讀、演講、寫作整體的力量,堅持“導之以讀、引之以寫、誘之以說”,引導學生從文本中體味精神美、境界美等多種美,從演講中體味自我實現美,從寫作中體味生活美、職業美,從而達成高職語文課程美育之目的。

上述五個高職語文課程美育實施原則,是錨定高職語文課程美育目標的方向性原則或者說邏輯理路。從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教學規律及其相互作用來看,高職語文課程美育還有若干特殊原則是需要教師在教學組織與課堂實踐過程中切實加以把握的。一是具身平等原則。始于1980年代的具身認知理論認為,“身心一體、不可分離,主體認知是主體的具體身體對外在世界的感知與經驗”[28],教學過程中的教師與學生是平等關系而形成了具身平等性。為此,高職語文課程美育要堅持“將知識與教學環境融為一體,形成情境,使教師和學生的身體與情境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均產生積極互動,促進教師與學生相互學習,發展自我,實現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力的提高”[29]。二是建構主義原則。皮亞杰(Piaget)提出的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近年來得到了積極的發展。建構主義強調“教學通過設計重大的任務或問題以引導學習和支撐學習的積極性”,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往往會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30]。高職語文課程美育的建構主義原則,要求教師堅持學情分析和換位思考,從備課開始提前構建審美教育課堂,注重審美情境創設,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引導其進行審美構建的調整,使其產生審美判斷和審美創造的欲望。三是成果導向原則。成果導向原則源于美國學者斯派蒂(Spady)提出的“以學習成果為導向”[31]的教育理念,強調教學的成果在于學生學習之后所擁有的能力。高職語文課程美育的成果導向原則,要求教師在課程一開始,就明確告訴學生他所期望的審美學習成果,以確保其教學重點、投入、示范、診斷性評價等等,都圍繞審美教育目標與預期的學習成果而展開。四是言語強化原則。所謂言語強化,是指言語表現的強化。正如潘新和所說:“言語表現是人的內在生命的外化,對人的存在來說,沒有什么東西比言語表現、言語創造更能夠體現出生命意義了。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言語表現對于人的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盵32]語文審美教育的言語強化原則,要求教師切實通過強化言語表現來完成審美建構,用言語魅力和智慧感染、點化學生,在情感上觸動學生,引導學生自由地進行審美表達,助力學生審美精神成長和創美能力提升。

3 結語

在語言藝術與文學藝術的雙重作用下,語文學科具有亮麗的藝術底色。浩如煙海的優質文本,承載著人類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科學技術、倫理道德、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優秀思想,蘊含豐富的美育資源。藝術美、思想美、情感美和意象美只是高職語文課程美育功能最主要的四個方面,而更多的美育價值還有待進一步發掘。充分認識到高職語文課程的美育價值,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遵循時代化、藝術化、生活化、職業化和實踐化的原則,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堅持具身平等、建構主義、成果導向和言語強化的原則,全面開展高職語文課程美育,科學探索并持續改進高職語文課程美育的方式方法,不斷提高美育實效,就一定能夠助力高職院校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以及豐富學生想象力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教育目標的實現,為培育具有職業道德、審美能力與創造活力的“大國工匠”提供有力支持,進而促進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語文課程美育原則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堅守原則,逐浪前行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師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無罪推定原則的理解與完善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語文課程改革深化中的學校擔當
高中語文課程應該更加貼近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