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
——以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2024-05-10 13:13張仙妮朱元忠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教學資源思政信息技術

程 聰 張仙妮 朱元忠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北京 100042)

0 引言

疫情期間,高職院校面臨停課、延期開學的困境,迫使學校采取線上教學,混合式教學模式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應用。此外,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帶寬的提升和移動設備的普及,以及師生越來越多的靈活學習時間和地點的要求,加速了MOOC(慕課)、超星學習通平臺、Blackboard(黑板)等線上教育平臺的廣泛應用?;旌鲜浇虒W模式因其學習方式靈活性和自主性、豐富的教學資源、良好的在線服務、全新的課堂體驗以及較低的教學成本,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的百所國家級示范高職院校和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多年來注重教學質量提升,對作為公共通識課的信息技術課程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

1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現狀

1.1 教學資源得不到有效整合

2021年4月,教育部發布《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對于職業院校信息技術課程的性質任務、核心素養、課程結構、課程模塊、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提出了更為詳細的要求,特別是課程內容要求拓展部分增加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在授課過程中,每名教師都要準備單元內容、教學課件、教學視頻、課程素材、作業、習題等,教學資源重復建設情況嚴重,智力資源共享程度不高[1]。

1.2 任課教師水平參差不齊

2023學年第一學期,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班級一共有55個,包括35個三年制新生班,12個高職二年級專業班(新一代信息技術課),8個七年制貫通培養班,任課教師共28名。整體而言,教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對教學內容深度把握不一,個別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滯后,對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能力不高,課程改革的驅動力不強,教學改革及數字素養有待提升,學術氛圍需進一步提升。

1.3 課程思政元素挖掘不足

為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思想意識,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020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要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明確要在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實踐類課程中強化思政建設,推動課程思政全程融入課堂教學。學校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但現狀是教師很難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并系統梳理,未能將課程思政有效帶入課堂教學[2]。

1.4 考核評價方式單一

信息技術課程傳統的考核評價方式單一,很難全面考評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思維能力,評價時輕學習過程、重考試結果。學生總成績中期末考試成績占80%,甚至90%,學生出勤、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等未納入評價,任課教師很難了解每個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過程,不利于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

2 基于學習通平臺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2.1 統一教學資源及教學要求

建立信息技術教研室,組建專業教學團隊,全校所有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任務由該教研室統一分配,最后統一測評。教學大綱、單元設計、教學課件、案例素材等所有教學資源由教研室成員討論后共同建設,并提前被部署在學習通平臺,如:課前預習需要的電子教材和章節任務,課堂教學需要的課件、視頻、課堂作業、討論內容,微課等,課后復習需要的作業、練習題庫、拓展學習材料等。在學習通平臺上共建共享的豐富學習資源非常方便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

2.2 多措并舉提升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

學校制定了教師數字素養提升計劃,通過多種方式提升教師的數字化教學能力。一是新教師入職后進行一體化數字素養培訓,線上線下兩種方式實施專項培訓、全員培訓,包括教學軟件的使用、在線教學平臺的操作、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以提高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資源選擇和制作能力;二是引入新技術設備,分期規劃建設智慧教室,購入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如智能電子白板、虛擬實驗室等,為教師提供更好的教學工具,幫助教師熟練掌握和應用這些新技術設備;三是提供教學支持,教務處組建網絡教學支持團隊,提供網絡輔助教學的指導和咨詢服務,不定期組織教學研討會、教學觀摩活動等,以幫助教師不斷改進和提升數字化教學能力;四是完善科研、教研考核制度,鼓勵教師積極申報職業教育數字化相關課題項目、發表學術論文,提高教師團隊的教學科研水平和師德修養。教師的數字化教學能力在機制體制方面有了實質性保障[3]。

2.3 建立“三位一體”混合式教學模式

任課教師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依托超星學習通平臺,建立了“三位一體”混合式教學模式,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在課前預習階段,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在學習通平臺上發布預習資料,如課前閱讀任務、視頻講解等,便于學生提前預習。通過設計預習問題,要求學生在課前回答,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做到有的放矢,為課堂互動打下基礎。從平臺瀏覽統計數據得知,每次預習課學生瀏覽次數達到人均2.6次。進入課堂的前5分鐘,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上簽到,如代碼簽到、手勢簽到或二維碼簽到,與傳統點名方式相較,既節約時間,又便于教師掌握學生出勤情況。

在課中,教師利用在線課堂功能講解,與學生實時互動,通過屏幕共享、白板書寫等功能,展示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參與討論;教師設計投票、搶簽等問題,讓學生參與投票、搶答,了解學生的觀點和理解程度,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后,教師發布教學資源如課件、講義、復習指導等,學生利用碎片時間在手機上隨時查閱,同時發布課后習題或實踐任務,要求學生按時完成并提交。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學生遇到問題可以在超星學習通“班級群聊”里發言討論,也可以請教教師,這種方式打破了學習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增進了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利用平臺的作業批改功能,適時對每位學生作業評價反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4]。

2.4 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課堂教學

在信息技術課程的課堂練習任務中,教學團隊挖掘設計多個思政元素并將之融入課堂教學中。一是信息技術倫理和道德相關的練習任務,如隱私保護、信息安全、網絡欺凌等,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二是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比如,在講解計算機系統組成時,引導學生查閱當前主流的CPU品牌,讓學生了解主流芯片企業如英特爾(Intel)、美國超威半導體公司(AMD)、蘋果公司(Apple Inc.)、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結合各類芯片的市場份額以及不同品牌產品的性能、功耗、價格等差異,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三是培養創新和創業精神,教學團隊充分發揮來自農村學生的優勢,引導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參與科研課題“鄉村振興背景下數字技術對農產品營銷的研究”,結合課題引導學生參加行業企業的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在比賽過程中,學生通過調研不同區域的特色農產品及價格,了解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探討利用微視頻等新技術講好農產品的品牌故事,思考利用信息技術解決社會問題和創造價值。一系列的思政元素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技能,還提升了倫理道德感、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

2.5 多元化評價學生綜合素質

學生成績考核包含線上評價和期末考核評價。線上評價利用學習通平臺記錄的學生作業完成、出勤、在線學習、搶答、教學資源學習等情況給出評價結果,期末考核評價主要是期末考試成績。學生最終成績中作業完成情況占30%,出勤、在線學習、搶答、教學資源學習等課堂表現占10%,期末考試成績占60%。通過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學生最終獲得比以往較為客觀全面的成績。

3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成效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混合式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55個班級學生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平臺的學習資源,并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能力和興趣展開個性化學習;平臺上提供的實踐性學習任務,增強了學生在工作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知識和能力。調查數據表明,55個班級所有學生中95.6%的學生認為“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大大提升了學習的自主性、便利性,優化了課堂環節、提升教學效率”[5]。

另外,通過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課堂教學,學生在倫理道德、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同時多元化評價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全面發展。

4 結束語

教學方法的創新和與時俱進,是推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規整教學資源的重要路徑[6]。通過對混合式教學模式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到信息時代給高職院校教學帶來的挑戰,同時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機遇。通過以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討資源建設、教學要求、思政課堂、考核評價四方面的教學改革措施,總結師生在教學改革中取得的成效,發現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潛力和優勢。然而,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高職院校的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促進教育教學的創新和發展。

猜你喜歡
教學資源思政信息技術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初中語文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探索
初探教學資源開發的系統思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