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銜接研究的新里程
——《漢語的銜接》讀后

2024-05-10 14:52楊增宏
四川文理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語篇漢語學術

楊增宏

(合肥師范學院 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手頭拿到曹德和先生新書《漢語的銜接》(以下簡稱《銜接》),心中十分驚喜,因為過去曾有段時間筆者研究過語篇詞匯、指稱、結構等銜接,從當時能接觸到的銜接專著看,幾乎清一色是英語界語言學同行大作,這些專著中間或有論述漢語的銜接,但也多為用漢語驗證舶來理論的正確性,或研究對象雖為漢語但內核仍是人家的,跳來跳去始終沒有跳出別人的手掌心,《銜接》的出版算是彌補了這一缺憾,轉向了銜接研究的本土化,使漢語銜接研究進入了新里程。

一、《漢語的銜接》緊盯“新”字

學術創新是學術的生命,或填補研究空白,或使用新材料、新方法、新技術等,這些都屬于學術創新的范圍,面對前人豐富成果,尤其英語學界的成就壁壘,《銜接》沒有套用英語研究的范式,而是在內容設計上避開老路,從“問題”出發,另辟蹊徑,緊貼漢語實際,探求漢語銜接的蛛絲馬跡,在漢語銜接源頭梳理、問題拾遺和系統架構方面,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深,把“問題”講明白,把“問題”說透徹,在“新”字上做文章。

(一)文脈傳承的“新”

《銜接》作為“問題”式研究漢語銜接的專著,首先沒有忘記“我從哪里來”這一問題,開篇以外國銜接研究為參照背景,著力發掘漢語銜接的科學研究起始,這一研究方法顯然遵循索緒爾“語言的價值”標準,即“語言既是一個系統,它的各項要素都有連帶關系,而且其中每項要素的價值都只能是因為有其他各項要素同時存在的結果?!薄叭魏我氐膬r值都是由圍繞著它的要素決定”[1]作者通過歷時與共時的漢語銜接研究發現,“黎錦熙和劉世儒合著的《漢語語法教材》第三編(以下簡稱‘《教材》第三編’)是漢語銜接科學研究發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2]1是漢語銜接科學研究的開山之作、系統之作和前衛之作,并重點闡釋了其前衛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六個方面:正確指出語言銜接遍及語篇各個層面;不僅注意到語調銜接同時注意到停延銜接;認為漢語銜接研究應當高度重視平行句式的地位;很早就從銜接角度對“話語標記”開展研究;很早就意識到超句體并不是僅靠“意合法”就可以構成;明確表示在超句體研究上應當堅持表里對勘原則。作者認為以上六點之所以體現了《教材》第三編的前衛性,主要因為其中有的觀點當年是發前人所未發,有的觀點即便放在今天仍不失啟迪意義?!督滩摹返谌倪@些前衛性新發現,在漢語銜接研究史上以前從未有過如此清晰的系統認識與學術表述,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前衛性新發現成為作者撰寫全書指導性思想的一部分,對《銜接》系統架構和研究內容產生了積極影響,如《銜接》中漢語主語與漢語話題的關系、平行句式的銜接及其運用研究等章節,則是《教材》第三編研究內容的繼續與突破,“窮源溯祖”做法不僅找到了漢語銜接的根,也賡續了漢語銜接的脈,為語言學研究本土化拓寬了思路,著實令人耳目一新。

(二)拾遺補闕的“新”

《銜接》作為第一部以“漢語的銜接”命名的專著,在未翻開頁碼閱讀前充滿想象與期待,希望在銜接研究方面能有新的發現,因為當下在學術評價等諸多誘因影響下,一些學術專著越出越厚,但內容上似曾相識,未免有些重復勞動與沒話找話之嫌,所以面對新書往往會下意識產生某種定勢思維,即驚喜與顧慮交織,驚喜是希望能有新發現,補充新知識新理論,顧慮則擔心花了大價錢在書櫥空間緊張情況又買了本用處不大的書,所以面對大量問世的新書一般不敢抱太多奢求,以免期望又要踏空。在細讀完《銜接》后,聯系筆者在寫作《漢語意識流語篇的語言學研究》時及后來所接觸的系列銜接專著進行比較,如胡壯麟的《語篇的銜接與連貫》(1994 年版)和《新編語篇的銜接與連貫》(2018 年版)、張德祿與劉汝山的《語篇連貫與銜接理論的發展及應用》(2019 年版)、鄭貴友的《漢語篇章語言學》(2002年版)、徐赳赳《現代漢語篇章語言學》(2010 年版)、胡建鋒《語篇的銜接與連貫》(2023 年版)等專著,發現這些專著多集中討論話題銜接、指示性銜接、詞語銜接、語篇推進模式等內容,而《銜接》竭力開辟新領地,發現新問題,扎根漢語實際,提出看法,揪出本質,始終以補闕為己任,在主題相同情況下拓展外延與豐富內涵,力避雷同?!扒也徽f其中有些工作,如關于漢語銜接科學歷史起點的探溯,關于漢語句序排列規律的概述,關于語音節奏銜接及其運用研究、關于漢字字形銜接的描寫和論析,在漢語學術史上都是‘前無古人’;而除此以外的其他研究,即便‘前輩時賢論之夥矣’,本書總是力避炒冷飯,且都是從‘問題’出發,通過新視角的開辟、新方法的運用、新證據的發掘,以促進有關研究的拓寬與加深?!保?]19

(三)架構搭建的“新”

《銜接》作為系統研究漢語銜接的專著,共分十四章,除前二章和第五章研究漢語銜接歷史鉤沉與概念辨析外,其余章節的銜接研究主要涉及語法、語義、語音、語用、文字等內容。第三章、第四章和第十四章研究句序排列、主語與話題、語篇推進等語法要素的銜接;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研究顯性銜接、同指與共軛、隱性銜接等語義要素的銜接;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研究押韻、諧音、節奏等語音要素的銜接;第十二章研究平行句式銜接涉及語用,第十三章研究字形銜接涉及文字?!躲暯印肪o扣語言要素及應用構建漢語銜接研究系統,這一系統架構沒有沿襲西方語篇銜接與連貫的老路,而是從漢語語篇銜接實際出發,趟出了自己的路,反映了新時期漢語研究的思維轉向與學術自信。因為長期以來,“現在國內流行的語篇理論和架構大都源自西方,多是介紹或將西語用例換上漢語,就算了結。其中雖也有學者從漢語角度深入研究語篇的連貫、接應,但整個框架依然是西方的?!保?]以胡壯麟的《新編語篇的銜接與連貫》框架進行參照對比,胡氏專著主要以英語為案例,內容有及物性、指稱性、結構、連接、詞匯、主位與述位、語音、語境、語篇結構、多模態語篇等內容,[4]這些內容雖然同樣涉及語法、語義、語音、語用等方面,但從一級標題、二級標題及其實際內容來看,《銜接》與它幾乎不存在交集。后又檢索到鄭貴友《漢語篇章語言學》、徐赳赳《現代漢語篇章語言學》等幾本研究漢語語篇銜接與連貫專著,大多相近或相似胡氏關于語篇銜接與連貫研究內容,可見《銜接》直面漢語,擺脫英語銜接研究范式,在系統架構上突出了新意。

二、《漢語的銜接》把控“真”字

學術價值是學術追求的目標,不論是新課題還是老課題,總得整出點有用的東西,至少在學術界具有引領或參考意義,學術價值的背后是描寫與闡釋的科學合理,也是事物內在的真,追求真相是學界永遠努力的方向?!躲暯印酚写罅楷F象描寫,更多為現象背后的理論闡釋,二者極力求細求深,努力還原問題真相,抓住問題實質,研究真問題做真學問。

(一)極致描寫的“真”

《銜接》有不同銜接類型的描寫,主要分布在第三章漢語句序排列規律、第六章顯性銜接的類型及其表現、第十章漢語中的諧音類型以及諧音銜接和第十三章漢字字形銜接?!罢_的分類是科學描述的初階之一。下一步研究的正確性有賴于分類的正確性?!保?]為了保證分類正確,需要窮盡式語料支撐,再從海量語料中鑒別不同類型,這既要時間保證又要學術功底,勤勉求真,功底亦求真,才能保證分類科學。如第六章顯性銜接中橋梁銜接,表現在語言上有十八種之多,包括補闕、例說、換言、析言、總言、釋因、結果、條件、目的、近同、特提、轉折、述實、退說、反言、差比、轉題、附提等類別,這些分類是目前所能見到的建立在自然語言基礎上的最多分類,它們需要梳理出所有包含不同顯性詞語的語料,否則就會殘缺不全,這一過程背后的辛苦只有作者自知。再如第十章漢語中的諧音類型,《銜接》分為十六種:本體-諧體對應型和諧體-諧體對應型;構素同顯型、構素同隱型和構素顯隱型;構素同系型與構素異系型;構素同音同字型與構素同音異字型;構素整-零對應型與構素零-整對應型;構素單向延伸型與構素雙向延伸型;構素疊合型與構素相繼型;一底一面型、一底兩型、一底多面型;有距相諧型與無距相諧型;語素相諧型、語詞相諧型、語句相諧型、段落相諧型、篇章相諧型;自覺創造型與誤解導致型;順勢而為型與曲意構造型;文化規約型與場合引發型;實用型與游戲型;口頭型與書面型;獨用型與兼用型。漢語同音字、近音字較多,諧音也極其復雜,這十六種諧音類型從不同角度揭示了諧音特征,為全面認識諧音的真實面貌助力,這些諧音類型僅從名稱上就可看出其背后的知識體系支撐,沒有深厚的學術功底估計也不可能如此完整。

(二)深度闡釋的“真”

《銜接》從整本書來看偏重理論闡釋,每一命題有常規的“什么”與“怎樣”,重點是“原因”,曹先生視野開闊,中外理論隨手拈來,除語言學科理論外,哲學、社會學、教育學、文學等均深入涉及,尤其是哲理思考,有打破沙鍋之毅力與決心,也“不為尊者諱”地展開討論,對理不對人,理是對的,均拿來為我所用。全書十四章中,有十章主要以闡釋為主,比如第二章“廣義語篇觀立論基礎考察”,共有五小節,除引言與結束語外,其余三節小標題分別為:“狹義論者何以拒斥廣義語篇觀”“狹義論者的批評是否足以證偽”“廣義論者為何始終堅守其看法”,僅從所用“考察”“拒斥”“證偽”“看法”等詞語,就能夠領悟章節的理論闡釋性?!躲暯印返年U釋講究方法與學理,如第四章“漢語主語與漢語話題的關系”,關于主語與話題這一老話題,作者并沒有直接切入主題展開闡釋,而是通過借鑒日語中的主語與話題有明確的形式標記,且已經形成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從語形研究與語義研究雙軌并進,互勘互證,比如在語形上將句子劃分為無題句與有題句,在語義上將句子劃分為現象句與判斷句,將現象句與判斷句作為研究主語與話題關系的抓手與支撐點。本章共引用日語、英語等語言文獻17 次,引用中文參考文獻35 次,僅涉及國內語言學者,以其文獻出現先后順序有沈園、邵敬敏、趙春利、陸丙甫、趙元任、呂叔湘、朱曉農、黃師哲、陸爍、潘海華、劉丹青、曹逢甫、朱德熙、石毓智、宋文輝、屈承熹、徐烈炯、賀錫敬、羅敬仁、董秀芳、邢福義、徐杰、宋柔等二十余人??傮w來看,《銜接》對古今中外理論持為我所用的開放態度,沒有姓“洋”姓“中”的狹隘,沒有張家李家派系之爭的顧慮,沒有長幼有序的桎梏,以實事為依據,以學術為準繩,以釘釘子精神,汲取多方精華,廣征博引,求深求精,把問題說清說透,接近事實真相,提出匹配漢語實際的解決方案,極力推動本土化理論建設。

(三)率直辯論的“真”

《銜接》有許多章節是在問題辯論中展開的,這些辯論并非作者喜歡爭辯,而是研究過程中辯論才能全面認識把握問題的真相,對不同觀點或難以茍同的觀點,聰明的做法一般采取回避,或隱諱對象只言片語,而《銜接》不僅列出不同觀點,而且采用腳注或尾注方式指名道姓,甚至文中列出對象大名,辨析關鍵激烈之處,能感受曹先生真摯的學術情感,表現在語言上似乎夾雜著火藥味,顯然作者執行了真理欲辯欲明的態度,問題辯論不是把對象作為批評的靶子,而是多維度解剖分析問題,為認識解決問題提供不同視角,從而剝離現象抓住本質。面對如此的學術率真,熟悉曹先生的同仁肯定會淡然一笑,不了解曹先生的人透過文章也會被其學術求真的人格精神打動,更不會有表面風平浪靜內心波濤洶涌的“商榷”?!躲暯印忿q論中求真,在第五章“語篇學核心概念:‘銜接’與‘連貫’”中完美體現,作者在“引言”中列出了九位不同觀點,在第二節“從常識認知看問題”的結尾處,作者寫道:“科學研究需要尊重常識性認知。因為‘整個科學不過是日常思維的一種提煉’,‘從常識性傾向中提煉出共性原理,這是科學的普遍方法’。通過以上考察不難看出,認為銜接乃為銜接紐帶伴隨現象的觀點,認為銜接和連貫乃為語義行為和語義表現的觀點,認為只有語篇性才是連貫生成基礎和必要條件的觀點,皆有悖于常識認知。既然前述觀點經不起常識檢驗,當與誰歸不言自明?!保?]69在第三節“從學術思辨看問題”中,針對“銜接與連貫并無必然聯系,事實上存在有此無彼和有彼無此現象”這一觀點,曹先生也“不為親者隱”,直言此論證明顯存在兩大硬傷:“硬傷之一為所舉例子不可靠”“硬傷之二為其由此導出的結論缺乏學理根據”,從而“表明前述觀點不足為訓”。辯析如此硬氣,皆深植于先生學術求索的無私、清白與情懷,繼而感染打動著同樣漫漫求知路上的同仁,傳遞著熊熊燃燒的學術圣火。

三、《漢語的銜接》唯求“實”字

學界前輩以人生經驗告訴后來者,做學問要老老實實,有兩種理解,一是對學術充滿敬畏;二是學問要做得扎實?!躲暯印妨咙c之一是干貨滿滿,全書沒有正確的廢話與嚴謹的套話,擠去學術水分,精益求精,從全書架構到字斟句酌都是講究品味,追求質量,不惜時間成本基礎上,打開多元思路,既能梳理脈絡發現問題,又能實事求是解決問題,形成美美與共的學術閉環。

(一)系列專題中求實

《銜接》內容以專題形式構成,共有十四個專題,每個專題構成一個章節,自成一篇體系完整內容,可以作為單篇期刊文章發表也毫無違和感,同時又是構成漢語銜接體系的模塊,離合自如。語言學同行都清楚,學術專著中可以抽出來部分章節修改成期刊文章,但保證每一章節都能直接生成期刊文章確實不易,而《銜接》能夠做到,足見專題生成過程中構思之巧妙,質量之上乘,融入了全書大系統,又滿足了自身體系需要,當然這一過程也是極其漫長磨礪過程。專著立項于2011 年的國家社科基金,到2023 年7 月出版,先后經歷了12個年頭,真可謂十余年磨一劍,相對于洋洋灑灑且厚度可觀的短平快專著,相對追熱點趕潮流碎片化研究而“著作等身”時髦學者,這個書寫得有些“呆傻氣”,這種執拗的學術精神在當下少之又少?!鞍宓蕦幾鍪昀?,文章不著一字空”,并非鼓勵大家不追求效率,而是強調學問在于實,寧缺勿濫,能夠經得起時間檢驗,鐵杵不成針絕不放手,這一硬杠到底的學術操守令人真心欽佩。曹先生有個寫作習慣,有了一些看法,先寫下來再慢慢改,寫好的文章都要放一放,焐一焐,過一段時間再拿出來,打磨再打磨,刪改再刪改,不計時間與精力成本,不考慮單位時間內的數量產出,只看產品質量與成色,這一文章標準近乎苛刻,所以讀曹先生文章別想著一目十行,旁征博引與深邃哲思需要消化不說,破中立新總能激起靈光,爭辯中同與不同的并存張力值得玩味,可謂仰之彌高,鉆之彌堅,拔丁抽楔的決絕,真大先生是也。

(二)多元視角中求實

為了保證問題描寫與闡釋扎實,把問題說明白道清楚,走近問題真相,《銜接》針對不同問題采用不同研究方法,以多元視角小心求證,從問題多維層面揭示其內在規律與價值。如第三章“漢語句序排列規律”中,作者從時間、邏輯、習慣、韻律、語境、超常表達等六種制約因素的維度探尋漢語句序排列規律,每種制約因素能夠多點展開的則絕不大而化之,如對第三節“邏輯制約下的規律”,則又從先原因后結果、先條件后結論、先措施后目的、先輕后重、先順后逆、先設定后否定、先陳述后闡發等要素確立七種類型,并進一步把這七種類型與不同復句建立對應關系,從復句角度層層細化加深對這七種類型的認識。除平面上多維度說清問題外,《銜接》大多采用描寫加理論,不僅列出問題規律,還通過理據能夠解釋為什么,令問題更加全面得以認識,如第八章“隱性銜接類型描寫兼理論探討”、第九章“押韻銜接面面觀”等內容,主要包括形式描寫、功能驗證和理據探討??v觀《銜接》全書,基本上采用了“形式描寫”加“理據探討”方法,而落腳點在理據闡釋上,所以閱讀《銜接》不僅有描寫寬度更有理論深度,如第八章第三節“隱性銜接理論探討”中,講到“含義支撐”型隱性銜接研究成績不甚理想時,用到了索引語、索引引出語、會話含義、內部語言、所指、情景語境、音響印象、音義兩面體、言語意義、語言意義等語言學術語,每一個術語都是信息量較大,有語言學理論支撐。如作者認為“許多人似乎沒有注意到,會話含義屬于內部語言(internal language)范疇,作為內部語言之所指,其直接載體不是所謂‘情境語境’,而是索緒爾所說的‘音響印象’(image acoustique)。他們顯然沒有注意到,因為任何會話含義其實都是音義兩面體,這就使得依附于索引引出語的會話含義,事實上很難成為索引語的直接所指?!?/p>

(三)多方驗證中求實

《銜接》秉承“陳望道先生特別重視語料的搜集”[6]傳統,在描寫與闡釋過程中舉例經典豐富,既有文學話語,也有生活話語,所使用語料主要來自文學作品,還特地引進作家不同時間的修改文稿,以此觀察文稿修改的話語前后變化及其蘊藏的道理,往往更具有說服力,正如朱德熙曾告誡學界同仁,語言研究必須以“靠得住的語料”[7]為基礎,因為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從中尋找出有價值的語言規律。如第七章“同指銜接與共軛銜接”中,為對兩種不同的銜接有更為直觀認識外,作者對兩類銜接區分與對比進行了深入化考察,包括將零形回指銜接改為共軛銜接、將共軛銜接改為零形同指銜接、剔除穿插在同指銜接中的共軛銜接等內容,為區分與對比這兩類銜接,作者選擇了葉圣陶、郭沫若、鄭振鐸、曹禺、王志堅、方紀等名家作品話語作為案例,以他們作品的前后不同時期修改文稿話語為案例,強化了案例的真實性,從而驗證了零形同指與共軛的異同?!躲暯印吩诿鑼懪c闡釋過程中,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還會通過問卷調查來驗證觀點正確與否。如第九章“押韻銜接面面觀”中,不同單韻式粘合力從強到弱的關系為:腳韻>頭韻>腰韻>頭腳韻>腳頭韻>其他,為驗證此假設的正確性,在此章節后面添加了附件,通過“在近年來隨見隨錄中發現的腰韻用例(總計59 例)”,檢測民間韻語及文人韻語中均存在大量腰韻,用作者話說“本文有關押韻研究的所有結論,均建立在據此采集的大量語料的基礎上,在審讀本文結論之前,可首先審查本文語料采集標準以及語料樣品?!保?]172為驗證假設的正確性,作者還通過三個問卷開展押韻優劣、單韻連續統、復韻連續統的調查,數據統計結果符合預期,大大增加了結論的可靠性。

結 語

《漢語的銜接》經過十二個春秋的磨礪終于破繭而出,其間青燈黃卷,錙銖積累,探賾索隱,甘苦自知,曹德和先生始終以學術的虔誠認真刻寫每一章節,通過文脈傳承、拾遺補闕和架構搭建從而緊盯學術創新,通過極致描寫、深度闡釋和率真辯論從而走近學術真相,通過系列專題、多元視角和多方驗證從而壓實學術假設,強調了在架構中重點突顯漢語語音銜接,在描寫中努力錨定理據深度發掘,在方法中竭力驗證觀點支架可靠,全書學術情感真摯,文脈傳承清晰,學術導向明顯,拓寬了漢語銜接的學術視域,深化了漢語銜接的理論建設,推進了漢語銜接本土化進程,使漢語銜接研究進入了新里程。

猜你喜歡
語篇漢語學術
學漢語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語篇特征探析
學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