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故事演變及其在歐洲的傳播

2024-05-10 15:34
天中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莊子

鄒 雅 艷

(南開大學 漢語言文化學院,天津 300071)

莊子是中國先秦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不僅作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為人們所熟知,還常常以一位超凡脫俗的智者和隱士形象出現在后世小說、戲曲和說唱文學中。1735年,由耶穌會傳教士杜赫德編纂的《中華帝國全志》在巴黎首刊,書中首次收錄了耶穌會傳教士殷弘緒翻譯的3 篇中國古典小說,這是學術界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被譯為西方文字的中國文學作品,其中一篇就是以莊子故事為題材的作品——《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該篇最早見于“三言二拍”之《警世通言》第2 卷,后被編入《古今奇觀》第20 卷。由此,莊子故事被譯介到了歐洲,并產生較大的影響,出現了許多類似的故事,正如錢鐘書所說:“《警世通言》扇墳劈棺一篇,西方傳譯,仿作紛紜?!盵1]

一、莊子故事在中國的演變

作為一個歷史人物,人們似乎從未質疑過莊子存在的真實性,但關于其生平細節的歷史文獻卻少之又少,不過后世作者卻并不缺乏塑造人物形象所需的豐富素材。莊子故事的題材主要源自《莊子》一書,書中莊子不僅以一個哲學家的眼光看世界,更以一個文學家的浪漫想象賦予自然界以生命和思想,用生動活潑的寓言形式和充滿浪漫詩意的語言闡釋他的人生哲學和社會理想。他以一種超然的態度看待生死,淡泊名利,輕視傳統,藐視權貴,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審美人生。這種超凡脫俗、與天地獨往來的超脫精神和人生態度對后世影響深遠,也為后人紛紛仿效。南宋黃震曾評曰:“莊子以不羈之材,肆跌宕之說,創為不必有之人,設為不必有之物,造為天下所必無之事,用以眇末宇宙,戲薄圣賢,走弄百出,茫無定蹤,固千萬世詼諧小說之祖也?!盵2]莊子獨特的人格魅力是其故事廣為傳頌的基礎。

宋元時期是莊子故事流傳演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之前人們多從哲學層面關注莊子,如為《莊子》做注,而宋以后,通俗文學興起,一些突出莊子主體精神品格的故事被虛構出來,并逐漸從口頭文學向書面文學演進,形成了莊子故事繁盛的基礎。至明代,迎合市民階層審美趣味的文言白話小說應運而生,書商和通俗文學家們為了滿足平民大眾的文化需求,出版了大量通俗話本小說集,如“三言二拍”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崇禎末年,抱甕老人以“三言二拍”為基礎,選錄其中的精品40 篇,并對其進行加工潤色,單獨結集出版,名曰《古今奇觀》。這部小說集一出現,便極受歡迎,并很快在社會上流行開來,傳布廣泛。抱甕老人在編選過程中對原作一些細節描寫進行了改動,殷宏緒的譯本更接近《古今奇觀》中的改編本,故目前學者們普遍認為其參照的中文底本出自《古今奇觀》而非“三言二拍”[3]。

《古今奇觀》中所載莊子故事《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分前后兩部分:前一部分講莊子的悟道過程。莊子休,即莊周,字子休,宋國人,曾為漆園吏,跟隨老子學習哲學。莊子常常被一個自己化身蝴蝶的夢所困擾,后經老子指點,才知道自己前世為混沌初分時一只白色蝴蝶,因偷采蟠桃花蕊,被為王母娘娘守花的青鸞啄死,但其魂魄不散,轉生為莊周。被點破夙世因由后,莊子如夢初醒,遂辭去官職,拜別老子,開始了周游訪道的生活。后一部分講的是普通人莊子的婚姻生活。莊子有過三個妻子,第一個妻子因病去世,第二個妻子犯錯被休,第三個妻子田氏不僅姿色出眾,而且是齊國國君的后裔,二人相敬如賓。一日,莊子出游,路遇一個身著喪服的少婦正用扇子不停地扇著一座新墳,莊子好奇上前詢問,原來少婦的丈夫死前留有遺言,稱新墳土干才能再嫁,而少婦急于改嫁,故有此舉?;丶液?,莊子休將此事講給妻子田氏聽,田氏聽后表示自己一定會恪守婦道,從一而終。不想幾日后,莊子突然暴病身亡,田氏寢食俱廢,日夜悲啼。到了第七日,一位自稱是莊子門徒的楚國王孫到訪,得知莊子已經離世后主動要求為先師守靈百日。很快,田氏被楚國王孫的翩翩風度所吸引,墜入情網,并收買楚國王孫的仆人為她從中周旋。在仆人的慫恿下,楚國王孫最終接受了田氏的美意,就在二人的新婚之夜,王孫突發心疼之病,奄奄一息,仆人告訴田氏,唯有服用生人腦髓或死亡四十九日之內的人腦方能止住疼痛,于是,為救新夫,田氏不惜劈開棺木,欲取莊子的腦子,就在田氏劈開棺木的時候,莊子復活了。原來,莊子是以假死來試探妻子,田氏羞愧自盡,莊子遂鼓盆而歌,從此大徹大悟,投身于自己鐘愛的哲學,成為道教名家[4]。

莊周夢蝶與鼓盆而歌是莊子故事中經常引用的兩個典故。莊周夢蝶故事見于《莊子·內篇·齊物論》,鼓盆而歌故事見于《莊子·外篇·至樂》。在《莊子》一書中,作者借助這些故事本是為闡述道家寡欲無為、齊生死、無是非的哲學思想的,但后來道家哲學逐漸宗教化,特別是到了宋元時期,隨著通俗文學的興起,莊子思想的哲學性逐漸被弱化,而宗教性和世俗性則不斷被強化,這些哲理故事也逐漸演變成了修道故事,并加入了“試妻”的情節。至于新添情節的來源,胡士瑩考證:“田氏搧墳及楚王孫來吊事,當采自民間傳說。戲曲如《四大癡》、《蝴蝶夢》、《花間四友》等,均據此而作?!盵5]但具體是什么民間傳說,卻未能指明。我國歷史上出現較早且保存最完整的作品當屬元代史樟(史九散人)的雜劇《老莊周一枕蝴蝶夢》,而影響最大的則還是馮夢龍《警世通言》中的《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該話本對明清兩代以莊子故事為題材的文學作品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如《蝴蝶夢》《四大癡》《大劈棺》等,不管是在人物設置還是故事情節的安排上,都充分體現了對《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繼承和發展。

二、歐洲傳教士對莊子故事的譯介

值得注意的是,由杜赫德編選、最早被介紹到西方的《古今奇觀》中的3 篇小說,在國內從來沒有被認為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上乘之作,那么是什么原因讓它們成為最先被譯介到歐洲的中國文學作品并引起了伏爾泰等大作家的注意的呢?早在20 世紀80 年代,方平先生就提出了“我國十七世紀的俗文學怎么會滲透到法國啟蒙主義的哲理小說中去”[6]93這一論題。

眾所周知,最早將這些作品譯介到歐洲的殷弘緒、杜赫德等人皆是耶穌會傳教士。從16世紀開始,借助新開辟的海上航線,大批傳教士被派遣到世界各地傳播福音。在眾多試圖進入中國的修會中,唯有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耶穌會傳教士得以入駐中國內地,打開了在中國傳教的局面,這主要歸功于他們所采用的尊重和順應中國文化的靈活傳教方式。而在這一過程中,傳教士們不僅為中國人帶來了西方的科學和文化,同時,為了讓他們的工作在歐洲得到了解和支持,他們還承擔起向歐洲人介紹中國文化的任務。為了讓歐洲人相信中國人雖然長期生活在異教的黑暗之中,但卻具備接受基督教的優秀潛質,他們在描述時常常過分夸大或極力粉飾中國文化的內在優點,并努力從中尋找和基督教的一致性,正如雷蒙·道森所說:“傳教團為自己鼓勁以應付艱巨的使命和刺激其身在歐洲的基督教同胞支持他們的努力、相信他們的努力會取得成功的需要,因為這一需要不可避免地導致他們強調中國那些看上去對傳播福音有利的方面?!盵7]

但耶穌會傳教士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他們介紹中國的方式卻引發了一場從17 世紀中期至18 世紀末期長達百年的、夾雜利益糾紛的文化沖突和爭論——“中國禮儀之爭”,在爭論中,傳教士們常常會援引中國古代經典。由此,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這一時期他們不遺余力地向歐洲介紹和翻譯中國經典,特別是儒家經典,而文學作品無疑比教條式的儒家典籍更通俗直白、更富感染力,它不僅能幫助歐洲人了解中國的風俗人情,還可以讓他們看到中國人踐行儒家道德原則的例證。傳教士們之所以選取了《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等作品,正是看中了其中的道德教化作用。正如杜赫德所說:“天才的中國作者用一種宜人而有用的方式創作小說,中國的小說與我們時下流行的小說不同。我們的小說大多是一些愛情故事,給讀者帶來消遣和娛樂,但是它往往過于鼓吹激情,使這些故事變得十分危險,尤其是對一些年輕的讀者。然而,中國的小說則充滿教訓,具有教化作用,引導人們改進行為禮節,提倡高尚的德行操守?!盵8]由此可見,杜赫德選擇這3 篇小說的目的是要通過這些古老的中國故事告訴人們道德實踐的重要性,為歐洲人提供一個可供參照的道德手冊。

莊子故事原型出自《莊子》一書,莊子借助寓言闡釋其哲學思想,明代《古今奇觀》中的莊子故事則由哲理故事變成了修道故事,不僅加入了假死、劈棺、得道成仙等情節,其主題也由戰國時莊子的道家思想轉變為后世的道教教義以及以宋明理學為代表的儒家教條,通過鮮明的文學形象和戲劇化情節,著力表現了莊子“把世情榮枯得喪,看作行云流水,一絲不掛”“清心寡欲脫風塵”超然物外的處世哲學,同時也宣揚了“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的封建道德觀念,恰恰與基督教宣揚的禁欲主義和倫理精神相契合。

三、伏爾泰對莊子故事的借鑒

在歐洲,隨著杜赫德《中華帝國志》的譯介,中國的文學作品開始引起歐洲人的關注,莊子故事也開始為歐洲作家所借鑒。1747 年,伏爾泰創作了一部哲理小說《查第格》,小說以古代東方為背景,描寫了年輕英俊、正直善良的巴比倫青年查第格曲折離奇的人生經歷,其中穿插了許多新奇風趣的故事,給讀者展現了一個似真似假、虛實交融的奇幻世界,書中第二章“鼻子”就講了一個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如出一轍的故事。

經歷過一次和貴族女子失敗戀愛的查第格娶了一位“最老實、身家最清白”[9]4的平民姑娘阿曹拉。一天,散步回來的阿曹拉怒氣沖沖,原來她本想去安慰高斯羅年輕的寡婦,這位寡婦在溪水環繞的草原上為剛剛死去的丈夫修了一座墳墓,并發誓只要溪水在墳墓旁流過一天,她就在墳旁守候一天,可阿曹拉卻看到她正在把溪水引到別處去。阿曹拉對青年寡婦的行為嗤之以鼻,破口大罵,令查第格十分不快。不久,阿曹拉去鄉下住了兩天,不料第三天再回家時,仆人們哭哭啼啼地告訴她,就在前一天夜里查第格得暴病死了。阿曹拉扯著頭發大哭一場,賭咒發誓要以死相隨。當晚,查第格的好友加陶來安慰她,二人相對而泣。第二天,加陶告訴阿曹拉,查第格將大部分家私都送給了他,他希望能和她一同享受這筆財產,阿曹拉聽后情緒慢慢緩和了,二人談得更加親密,并一起吃晚飯。吃到一半的時候,加陶突然胸口劇痛,大聲叫苦。阿曹拉焦急萬分,急忙詢問止疼的方法,加陶告訴她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把一個新死的人的鼻子放在胸口側面。阿曹拉便手拎剃刀來到丈夫墳前,要割丈夫的鼻子,墓穴中的查第格一下子坐了起來,一手按著鼻子,一手擋著剃刀,說道:“太太,別再那么刻薄地責備高斯羅寡婦了。割丈夫的鼻子與將溪水改道的做法可謂半斤八兩??!”[9]6

早在20 世紀80 年代,方平就曾將話本《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和《查第格》進行了比較研究,認為二者存在淵源關系:“伏爾泰推崇中國文明,在《查第格》之后又根據《趙氏孤兒》法譯本,寫了《中國孤兒》(1755 年)。他在《中國通志》①上還曾讀到過《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當無疑問?!盵6]93目前,國內學界普遍認同此觀點,即伏爾泰的東方故事受到了莊子故事的影響,只不過一個執扇扇墳,另一個令溪水改道;一個用腦髓治病,另一個用鼻子治病。

與傳教士有所不同,對于追求自由、渴望思想解放和社會變革的啟蒙主義者來說,中國莊子故事所宣揚的禁欲與消極遁世思想不是他們所提倡的,然而這一題材卻能被他們用來諷諫歐洲社會道德凋敝的現狀。伏爾泰筆下“鼻子的故事”主要嘲諷的是那些言行不一、虛偽、假正經的輕浮女人,盡管十分推崇中國文化,伏爾泰卻并不主張婦女從一而終,在小說《查第格》中,伏爾泰借查第格之口表達了對節婦殉夫這一陋習的態度:“要是論古老,沒有比理性更古老……如此殘酷的風俗是不適合人類發展的:年輕的寡婦不僅能為國家繼續的生兒育女,而且還要擔負撫養原來孩子的責任,不應該讓她們殉夫的。如果有可能,應該消滅這個風俗?!盵9]40這充分體現了他在婦女問題上的人道主義思想。同樣,哥爾斯密也借這個故事諷刺了當時英國社會虛偽的婚姻,抒發了對現實的不滿:“許多英國人結婚,目的只在得到一個月的快樂……他們希圖的是一時的狂興而輕視終身的安樂。因此,狂興過后,他們表面上雖是一味地虛飾,內心卻正怨恨,在別人面前做出許多假套,背后卻瞪著眼睛,視若仇敵?!盵10]

當然,啟蒙主義者們并沒有局限于道德評判,而是試圖通過不同人物、不同思想的沖突來探討人生的價值。伏爾泰筆下的查第格在與妻子阿曹拉離婚后,選擇去研究大自然:“上帝在我們眼前放了一部大書,能夠讀這部大書的哲學家才是天底下最快樂的人。他發現的真理真正屬于自己,他塑造和凈化自己的靈魂,能夠無畏地生活,也沒有嬌妻來割他的鼻子?!盵9]7懷著這樣的信念,查第格離開家鄉,開始了探索世界的旅程。最終查第格成為國王,以仁愛治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這樣的結尾也體現了伏爾泰的政治理想。

四、莊子故事在歐洲其他國家流傳的概況

在英國,愛德華·凱夫和約翰·瓦茨幾乎同時開始《中華帝國全志》的英譯工作。1736年,瓦茨的節譯本先行出版,立刻成為暢銷書,引起了評論界的熱議;隨后在1738—1742年間,凱夫的全譯本也陸續全部出齊。這兩個版本中都收錄了莊子的故事。1762 年,珀西將凱夫版本中的《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經過一番潤色后,作為6 個關于婦女的故事之一收入了他編選的《婦女篇》(The Matrons)一書中[11]。與此同時,這個故事也引起了哥爾斯密的興趣,在《世界公民》一書中的第18 封信里,他在談到英國人的婚姻時講述了這個故事,但在細節上做了一些改動——田氏變成了韓氏,故事的發生地也由中國變成了朝鮮。莊子和韓氏是一對形影不離、親密無間的恩愛夫妻,看似沒有什么能打擾他們平靜幸福的生活。直到有一天,莊子散步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年輕美麗的寡婦正在用一把大扇子扇剛剛去世的丈夫的墳墓,莊子好奇問起緣故,寡婦的回答和中國小說原本基本相同。莊子將寡婦帶回家中,希望韓氏能給她一些安慰,并私下告訴韓氏擔心自己死后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韓氏聽后勃然大怒,斥責丈夫對自己忠誠的懷疑,并把寡婦趕出家門,表示羞于與這樣的人同居一個屋檐之下。不一會兒,莊子的一個年輕弟子來訪,受到夫妻二人熱情款待。席間,莊子突然倒地而死。韓氏痛哭不止,但幾個小時后,她便打起精神讀了丈夫的遺書;第二天,她就能開始說教,轉而去安慰莊子的弟子;第三天,二人已情投意合,決定結婚。新婚之夜,穿戴一新的新娘在內室焦急地等待著新郎的到來,不料等來的卻是驚慌失措的仆人。仆人告訴她新郎突然也像莊子一樣倒地不起,只有將剛死去的人的心臟放在胸前才能救活。韓氏不等仆人說完,就提起裙子,拿著鋤頭直奔莊子的棺材。與原作一樣,開棺后莊子復活,韓氏羞愧自盡。不同的是,莊子把韓氏放進原來的棺材里,又借著現成的喜慶宴席,當夜娶了扇墳寡婦,二人白頭偕老。

在德國,1747—1749 年,塔爾塔倫羅斯托克出版社出版了《中華帝國全志》的德譯本,其中第3 卷收錄了《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等3 篇小說。1781 年,塞肯多夫在著名的《提福爾特雜志》上發表了《中國道德家》和《命運之輪》兩篇關于中國的文章。與許多同時代推崇孔子儒家思想的啟蒙主義者不同,塞肯多夫更熱衷于老莊的道家哲學,在《中國道德家》中,他假一位中國道家之口,給讀者上了兩堂倫理道德課,探討了禮貌、順從、忍讓等原則的社會和道德意義。而影響較大的則是發表于同年的另一作品《命運之輪》。故事講的是在中國山東蒙城有一位哲人,名叫莊子。一天夜里,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翩翩起舞,醒來后還感覺像長著雙翅,驚嚇中從床上掉下摔傷。次日,莊子到老師老子處釋夢,老子點破了他的前世今生。原來莊子前世是一只白色蝴蝶,在陽光中飛舞,在月光中棲息,饑餓時以花粉、花汁為食,但卻被一只神秘的鳥兒吞食,蝴蝶身形雖滅,魂魄卻依附于莊子身上。晚上莊子又做了同樣的夢,于是,他再次拜訪老師,想知道更多自己過去的事,但老子表示,既不能過多地為他揭示過去,也不能為他指點未來,只能給一個忠告,即“忠于自己”,正如老子所說:“從這個故事中你可以得到關于你熱心追求世界智慧的解釋。因為世界智慧就是你熱切渴望的科學的花朵,你吸吮它們的汁液越多,你知識的翅羽就越豐滿,你就獲得越多的才能,去踏上新的征程。就會感到內心的需求,去滿足自己的渴望?!雹谇f子遵從師命,踏上了漫游之路。直到有一天,莊子在一棵無花果樹下小睡,被一陣樂聲驚醒,迷迷糊糊地撞到一個衣冠楚楚的男子身上,隨后二人發生沖突,莊子被男子的仆人揍得半死不活,并被帶回了男子家中。遺憾的是,故事到這里沒有敘述完就結束了。1783 年,塞肯多夫將小說修改后又出了一個單行本,1794 年再版時定名為《命運之輪,或莊子的故事》,但仍然是一個不完整的故事。研究者們普遍認為其受到了杜赫德《中華帝國全志》中所載《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影響,在這個故事中,塞肯多夫并沒有過多地進行道德說教,而是通過“莊周夢蝶”引入對人生的哲學思考,使小說別具一種浪漫的詩意。

進入19 世紀,莊子的故事仍被不斷地提起。1827 年,法國漢學家雷慕沙主編的《中國故事集》(Contes Chinois)在巴黎出版,書中原封不動地照搬了《中華帝國全志》中的3 篇小說,其中《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法文譯名為La Matrone de pays de soung,直譯為《宋國的寡婦》。法國印象派文學代表人物、諾貝爾獎獲得者法郎士曾在1889 年7 月28 日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關于《中國故事集》的評論,專門介紹了“不忠的寡婦”的故事,后收入1891年《文藝生活》一書。隨后,因翻譯出版第一部法譯中國古體詩選《玉書》而聲名大振的女作家朱迪特·戈蒂耶從雷慕沙和法朗士的推介中獲得靈感,連續創作了數部以中國故事為題材的虛構作品,1893 年出版的歷史故事集《東方之花》中的《喪期的扇子》,據學者考證即改寫自《莊子休鼓盆成大道》[12]。

1873 年,德國外交家兼學者格里澤巴赫從英國倫敦博物館東方部主任伯奇的英譯本轉譯了《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和譯文一起出版的還有一篇題為《不忠實的寡婦,一部中國小說及其在世界文學中的演變》的論文,初步探討了“不忠實寡婦”作為文學母題的流傳與演變。1880 年,格里澤巴赫又出版了譯文集《今古奇觀——中國故事書》,書中也收錄了《莊子休鼓盆成大道》這篇小說。受其影響,1897 年奧地利作家霍夫曼斯塔爾創作了一部獨幕劇《白扇》,描述年輕的寡婦米蘭達晚上夢見自己手執一把白扇,扇干了死去丈夫墳上的濕土,扇枯了墳前的鮮花,驚醒后羞愧不已。第二天,她到丈夫墳前懺悔,不想遇到了堂兄福托尼奧,福托尼奧的妻子也剛去世。剛剛還在妻子墳前表達對亡妻深情厚誼的福托尼奧,見到年輕貌美的米蘭達時,馬上與先前判若兩人,用言辭加以挑逗,很快二人互生愛意。對于這對年輕男女的結局,作者沒有明確交代,而把它留給觀眾去思考。雖然該劇由于作者認為過于概念化、缺乏表演手段不適合演出而久未能上演,但卻對人性進行了真實的描述,展現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正如男主人公的一段獨白所說:“生活只是一場皮影戲……榮譽和財富是清晨可笑的夢境?!雹?/p>

寧稼雨指出,“一個故事類型通常要跨越若干朝代,若干文體,跨越若干作品,而呈現出一種集體整合的現象”,因此,文化敘事學研究的視野也不再僅僅局限于單個作品的單元壁壘,而應該“把故事主題相關的各種文體、各樣作品中的相關要素重新整合成為一個新的研究個案”[13]。從上述莊子故事在歐洲的流傳與演變及對相關歷史文化語境的考察,我們不難發現,在16—18 世紀“東學西漸”的過程中,中國作為輸出主體,并沒有自覺地參與其中,而始終是以西方為主導的。不管是譯者殷宏緒還是編者杜赫德,作為耶穌會成員,都試圖通過探求中國文學作品所蘊含的精神來證明中國倫理道德和基督教信仰之間有相通之處,為在愈演愈烈的“禮儀之爭”中備受非議的耶穌會辯護。相反,通過傳教士的描述,啟蒙主義者們看到的中國是一個建立在最高道德倫理原則上的非基督教國家,即便沒有明確的基督教教義指引,人們遵循的道德原則也同樣可以完成個人修養和維持社會秩序,直接證明了倫理道德不一定和宗教有必然聯系。于是,這些材料成為啟蒙主義者批判宗教神學、宣傳理性主義的工具。正如利奇溫所說:“耶穌會士是中國古代啟蒙運動和歐洲十八世紀啟蒙運動之間的出色媒介。伏爾泰及其他百科全書派曾接受他們的啟發,日后就把這種武器反轉過來攻擊耶穌會士,這也是歷史上的諷刺?!盵14]總之,相同的題材在不同時代、不同的文化中流傳,變化往復,或許其原初記憶已經不得而知,但從不同講述者口中說出,卻表達了不同的主題思想和與之契合的時代文化精神。

注釋:

① 即《中華帝國全志》,簡稱《中國通志》。

② 轉引自衛茂平《中國對德國文學影響史述》(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年版)第160 頁。

③ 轉引自衛茂平《中國對德國文學影響史述》(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年版)第321 頁。

猜你喜歡
莊子
莊子之論
《莊子 逍遙游》
《莊子說》(二十七)
《莊子說》(二十三)
《莊子說》(二十二)
《莊子說》(二十一)
《莊子說》(二十)
《莊子說》(十八)
《莊子說》(十五)
《莊子說》(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