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2024-05-10 07:01盧穎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4期
關鍵詞:思維模式挫折

盧穎

關鍵詞:成長型思維;挫折;思維模式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4)14-0029-04

【活動理念】

高中生面臨較多的學習內容和較重的學習壓力,面對大大小小的考試和起起伏伏的成績,有些學生會出現“費力沒成效”的挫敗感。因此,需要引導學生用建設性的視角來理解這些現象,從而喚醒希望感。

本課根據認知理論進行設計和輔導,引導學生改變對“挫折”的認知和態度,通過趣味故事啟發、真實案例分析、直觀活動體驗、交流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對挫折經歷積極賦予意義,學會用成長型思維看待“挫折”,利用“挫折”的價值,成為越來越好的自己。

高中生的思維接近高級形態,思考能力增強,思考內容深入而抽象,思想活動變得復雜,這為進行這樣一堂與“對挫折進行積極賦義,用價值取向來解讀挫折”有關的思想啟蒙類或者情感發展類的心理課提供了可能。

【活動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學生能夠理解挫折與挫敗感的概念和區別,明白挫折不一定會帶來挫敗感。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趣味故事啟發、真實案例分析、直觀活動體驗、交流討論等方式,學生能夠開始對挫折經歷有意識地進行積極賦義,調整自己看待挫折的思維模式。

3.情感態度價值感目標:學生體會到利用挫折的價值來成為越來越好的自己的成就感和希望感,強化其用成長型思維看待挫折的意向,形成積極態度和積極人生觀。

【活動重難點】

完成“觸動情感”和“啟動行為”兩方面,使學生體會到利用挫折的價值來成為越來越好的自己的成就感和希望感,強化其用成長型思維看待挫折的意向,形成積極態度和積極人生觀;

引導學生對挫折經歷有意識地進行積極賦義,調整看待挫折的思維模式。

【活動方法】

趣味故事啟發、真實案例分析、直觀活動體驗、交流討論等。

【活動準備】

一人一張A4紙(或者灰色草稿紙)。

【活動對象】

高中學生

【活動時長】

一課時

【活動過程】

一、熱身階段

師:歡迎來到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今天我們分享的主題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這句話是一首詞里的,同學們之前聽過嗎?

生:沒有。

師:你對它有怎樣的理解呢?

生:要學會借助風的力量飛向高處。

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借由一堂心理課的時間慢慢加深對它的理解。首先,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個趣味短片,同學們請看。(短片來源:動畫短片“我是只豬,我只想吃一塊餅干”,來自嗶哩嗶哩,https://b23. tv/vQ8b797)

故事內容簡介:

小豬為了吃到放在冰箱上面美味的餅干,想盡辦法,嘗試了踩高凳、疊紙盒、跳蹦床等十幾種方法后,依然沒能成功吃到餅干。

師:請問同學們,在這個視頻里豬豬的目標是什么?

生:吃到餅干。

師:為了實現目標,它嘗試了多少種方法?

生:很多種。

師:這些方法有沒有幫助它達成目標?

生:沒有。

師:你認為,這只豬豬最后會有怎樣的想法或感受?

生:會很生氣、難過、沮喪、絕望……

師:如果你是這只豬豬,你會愿意繼續嘗試嗎?為什么?

生1:愿意,因為已經嘗試了這么多次,也許再試一下就成功了。

生2:愿意,因為不管最后吃不吃到餅干,我都要把頭上的罐子拿掉。拿掉罐子,不就可以吃到餅干了嗎?

對后兩個問題,教師要單獨提問幾位學生。有的學生認為這只豬會感到沮喪、絕望,但詢問到他本人的時候,他說自己還是會繼續嘗試,因為都堅持很久了,也許再試一試就成功了……

師:可見,遇見同樣的困境,也許有人會感到挫敗,繼而放棄,也許有人會選擇越挫越勇。這是老師想與大家分享的第一點,挫折和挫敗感可以說是兩回事,請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挫折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的阻撓人們達成目的的障礙。而挫敗感指的是個體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干擾,致使個體動機不能達成,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情緒狀態,表現為失望、痛苦、沮喪、不安等。挫折易使人消沉妥協,但不絕對。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呈現主題,通過播放趣味視頻、師生交流引導學生認識挫折和挫敗感。

二、轉換階段

師:(過渡引導語)有那么一張紙,它的命運簡直與這只豬豬如出一轍,總是經受挫折,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撕紙活動

教師引導語:請同學們拿出一張完好的A4紙,并在紙的右上方和左下方(不需要頂著邊緣)畫出距離較遠的兩點。

這張紙總是遇到挫折,每遇到一個難以面對或接受的困難、阻礙或挫折,就撕去自己的一角。請同學們按照它的想法,撕掉紙的一角(不限制具體怎么撕)。

這張紙想要讓自己看起來依舊“完好”,對外還是呈現相對完好的長方形,請大家幫幫它——你可以對折這張紙,也可以用其他方式使它呈現長方形。再遇到一個困難、阻礙或挫折,再次撕去紙的一角……

同學們,只要你還能繼續撕掉一角,你就繼續撕,撕完之后用對折或其他的方式使它呈現長方形,一直這樣重復操作,直到很難再撕或者再折起……

(二)師生交流

師:我們一起來思考以下四個問題。

(1)這張紙是怎樣應對挫折和阻礙的?

生1:隱藏。

生2:掩蓋。

生3:逃避。

(2)照這樣下去,這張紙的命運結局會怎樣?

生4:就是我眼前的樣子,皺皺巴巴,破破爛爛,傷痕累累,殘缺不全……

生5:悲慘。

(3)你從展開的紙上看到了什么?

生6:破洞。

生7:折痕。

生8:單薄。

(4)請同學們再細看,你之前畫的兩點還在紙上嗎?

生9:兩個都不在了。

生10:還有1個。

生11:兩個都還在。

師:謝謝同學們的回答。我也看到這張紙承受不住挫折,被摧殘,它比較回避過往的經歷,掩蓋自己殘缺的部分。照這樣下去,它會變得傷痕累累、滿目瘡痍、不堪重負。展開來的它看起來殘破不堪,薄如蟬翼,而且形狀各異……

設計意圖:通過撕紙活動,直觀地看見、體驗一張紙的挫折人生。

三、工作階段

師:(過渡引導語)就像我們剛剛說的那樣,挫折和挫敗感可以是兩回事,這張紙也想完成自己的人生逆襲,從悲情人設到強者風范,它到底怎么做的呢?原來,它在向一個人學習,它想參考一個人的人生經歷改變自己的人生態度。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案例呈現

師:現在我們假設,這張紙是一個人的經歷寫照,“兩點”代表人生的起點和目標,曾經撕掉的角落留下的“殘缺”代表他遭遇的挫折。請根據以下故事,在紙上“目標點”或“殘缺”附近的空白處填寫相關信息。大家還可以猜猜他是誰。

人物經歷如下:

1987年出生,小時候夢想成為一名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6年9歲,成為綠茵足球俱樂部二線隊的隊長。

1997年10歲,與小伙伴做游戲時意外觸電,失去雙臂。

1999年12歲,開始學習游泳,進入北京殘疾人游泳隊。

2001年14歲,參加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獲得兩金一銀的成績。

2003年16歲,學習用腳打字。

2005年18歲,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百米蛙泳項目上獲得冠軍。

2006年19歲,蟬聯百米蛙泳冠軍,進入北京殘疾人藝術團,開始學習用腳彈鋼琴。

備戰2008年北京殘奧會,患上過敏性紫癜,必須放棄訓練,否則危及生命。

(二)師生交流

師:請問同學們,他的第一個目標是什么?

生:成為一名職業足球運動員。

師:那么在追逐這個目標的路上,他遇到的挫折是什么?

生:失去雙臂。

師:他接下來找到實現自己價值的領域是什么?

生:游泳。

師:在這條路上,他遇到的挫折又是什么?

生:過敏性紫癜。

師:同學們,在你的紙上,他的起點和終點可以用完整的線段連起來嗎?

生1:很難,中間有破洞。

生2:不能,我的紙上只剩下一個點了。

師:根據大家通過讀他的故事對他形成的初步印象,你覺得他還會找到新的人生目標嗎?預測一下,他的人生將有怎樣的走向呢?

生:會,也會一步一步取得成績。

師:是的,2008年,他21歲,做客CCTV-10《講述》欄目,講述“斷臂琴緣”;參加北京電視臺《唱響奧運》節目,與劉德華合作《天意》。2010年23歲,參加《中國達人秀》,拿到全國總決賽冠軍;做客《開學第一課》。2011年24歲,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的“中國新春音樂會”上演奏《梁?!?,還在其他領域擁有自己的作品……大家能猜出他是誰嗎?他就是2012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斷臂鋼琴師”劉偉。在自己的人生圖紙上,他一次又一次確定新的意義和奮斗目標。

(三)心的啟迪

師:請同學們在紙上(可以重新換紙)確定“目標點”,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起點”和“目標點”連接起來。思考并在紙上寫下你的答案:劉偉曾經的挫折對他后來在鋼琴表演上取得小小成就產生了什么作用?

生3:一步一步逼著他開發更多的身體功能,鍛煉了腳趾的靈活性。

生4:鍛煉了他的意志力,挫折只是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但是他該有的體驗和成就還是有了,也許更豐富吧。

生5:沒什么作用,他本來就很努力、堅強,如果不是意外,他也可以在之前的領域有所成就……不過還是讓他更堅強。

師:是的,意外就是意外,辛苦就是辛苦,只是個人的選擇大有不同。劉偉選擇了堅韌,紙的人生也可堅韌。同學們,我們試試看,能否將紙張再疊回去。換個角度看,我們可以看到紙的缺口、折痕、單薄,我們也可以看到紙的堅厚。我想和你們分享的是,就紙的命運來說,每經歷一次挫折,紙變小了,也變厚了,同時越來越不容易被撕碎了;每個人的紙最后的樣子都不盡相同;有些紙雖然中間空了,但只要愿意,總能找到走得通的路。隱喻到我們的生活,每經歷一些事情,人生就會留下印記,閱歷更豐富。思想變得成熟、圓融,心也變得堅厚;每個人的生活狀態不盡相同,各有各的折騰;盡管辛苦,只要愿意,總有走得通的路。就像海明威在《老人與?!防镎f的,“你可以消滅我,但你不能打敗我?!睂τ诩垇碚f,只要我還存在,我就有厚度。

(四)我的成長

師:現在,請同學借著這張紙寫一寫自己的故事,請在紙上寫下自己擁有過的目標、自己經歷過的挫折、挫折帶給自己的影響。將紙折疊起來,感受它的厚度,接納它的力量,想象它想對你說一些鼓勵的話……

生6:只要存在,就有厚度。

師:其實,心理老師也有話想對你們說。首先我們一起聽聽楊冪的勵志語錄。

播放視頻,借楊冪的采訪視頻深化主旨,加強直觀感受和觸動。(視頻來源:抖音號:xxl2140742119)

“任何一個給你留言的人,他是你草船借來的箭,所以你應該感謝每一個想罵你的人,就等東風吹起的時候再說吧?!爆F在,我們來講講標題吧,曹雪芹借薛寶釵之口說出了“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薛寶釵在講述《臨江仙·柳絮》創作意圖時說:“柳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無絆的東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說好了,才不落套?!眲e看柳絮輕薄,只要愿意借著風,它可以去想去的地方,輕薄未必是壞事。那風到底是順風還是逆風呢?全憑柳絮自己愿意。同學們,只要不執著于一定要用直線的方式達到目的地,沒有什么東西會難住你,只要你愿意,總有通的路。

設計意圖:結合“斷臂鋼琴師”劉偉的真實案例,利用榜樣的力量指導學生們用新的視角理解挫折;展開解釋標題“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含義,也幫助學生理解得更深刻。

四、結束階段

師: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然而,我們并不美化苦難,而是歌頌希望。我們要學會調整自己,把眼光放長,從中汲取力量,勇往直前,直到心路寬闊、坦蕩。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享受生命的旅程,在經歷中看見成長的自己。用成長型思維看待“挫折”,利用“挫折”的價值成為越來越好的自己。

設計意圖:總結內容,升華立意,加深感悟,促進成長。

【活動反思】

該設計主題立意深刻,教學內容生動,活動形式豐富,過程過渡自然,邏輯緊湊。教學過程很好地體現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動力,重視學生的直觀感性體驗和抽象理性感悟、總結。

成長型思維里有一個表現是,“將失敗或挫折當作成長路上的墊腳石?!贝嗽O計通過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活動過程詳細展開并深入論述,使學生非常樂于了解、接納并易于內化。

該活動設計雖不分享方法技巧,不解決生活中的某類具體問題,但考慮到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心靈成長與人格發展需要,值得嘗試這樣一堂比較有深度和高度的課程。

總體來看,設計比較貼近生活、聯系實際,過渡自然、邏輯緊湊,形式多樣、豐富有趣,還很有深意,希望能帶給學生或多或少的啟發。

參考文獻

[1]趙艷榕,常保瑞. 成長型思維與青少年學習投入的關系:堅毅和生活滿意度的鏈式中介作用[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24,12(2):85-96.

編輯/張國憲 終校/孫雅晨

猜你喜歡
思維模式挫折
挫折是生命最特別的饋贈
挫折使我更堅強
挫折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思考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維模式分析
邏輯創新的思維模式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研究
影響閱讀對話的三個瓶頸
語境與英語寫作研究
在挫折與攻關中鑄就優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