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教師時間管理網絡課程開發初探:困境、探索與思考

2024-05-10 07:01黃曉夏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4期
關鍵詞:時間管理網絡課程雙減

摘要:一線教師是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落實的重要力量,教師如何從“時間的被動消磨者”轉變為“時間的主動規劃者”是“雙減”提質增效的關鍵。針對教師時間管理課程的研究空白,通過前期調研了解了目前教師時間管理的困境,嘗試探索有效的教師時間管理網絡課程體系。選擇微信平臺創建公眾號,創新開辟了“時間認知”“時間心法”“時間技法”等7個合集,實踐效果良好。

關鍵詞:網絡課程;時間管理;教師減負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4)14-0020-05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雙減背景下教師時間管理的實踐研究”(FJJKZX22-236)研究成果。

一、教師時間管理的困境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從政策解讀、學校管理到課堂教學、作業設計如火如荼地開展。中小學貫徹“雙減”政策過程中,一線教師是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落實的重要力量。無論是“加強作業完成指導”,還是“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對于教師在工作時間、強度、難度、質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早在2019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為教師安心、靜心、舒心從教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幾年來,這一政策的落實效果很有限,甚至在“雙減”政策實施以后,教師減負的情境變得更加復雜。

我在福建省福州市屬、七區六縣對2201名小學、初中教師開展了“‘雙減背景下教師時間管理現狀調查問卷”調研發現,教師平均每天工作較“雙減”之前延長,76.92%的教師每天工作9小時以上,65.24%的教師平均推遲0.5~1.5小時下班,60.51%的教師雙休日工作3小時以上;教師工作量較“雙減”之前增加,44.11%的老師每周超過16節課,58.43%的教師每周承擔2次以上的課后服務;教師們普遍希望減少“非教學任務”,54.38%的教師認為“非教學任務”擠占教學任務時間,66.02%的教師“產生厭倦心理和應付思想”,表示“無力進行教育教研活動”;教師時間管理能力尚待提高,“教師時間管理量表”數據分析發現,每日工作8小時以下的教師在“目標監控”“目標執行”“時間管理總分”上均明顯優于工作9~12小時的老師,工作13小時以上的群體時間管理能力最低。

針對上述現狀,各地都在積極呼吁實行彈性工作制縮短工作時長,拓展課后新渠道減少工作量,適當減少教師的“非教學任務”。在大環境、上級政策、學校制度等客觀條件逐步完善的同時,教師進行自我審視,增強時間管理意識,積極作為,主動提升時間管理能力,從“時間的被動消磨者”轉變為“時間的主動規劃者”,將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大有裨益[1]。

目前,專門針對教師時間管理課程建設的研究存在空白,我在原有“班主任時間管理”市級課題的基礎上拓展延伸,嘗試開展“教師時間管理”省級課題研究,探索“雙減”背景下有效的教師時間管理網絡課程[2]。

二、教師時間管理網絡課程的實踐探索

(一)課程設計與思考

教師時間管理網絡課程以加強教師時間管理意識,提高教師時間管理技能,進而提升時間管理效能感和主觀可支配感為目標,引導教師在實踐中探索契合“雙減”背景、學校要求、工作實際的時間管理方法。研究者選擇福州地區兩所初中和兩所小學作為實驗校,分別招募對時間管理有興趣、有意向作出改變的教師組成實驗組,建立學習共同體,跟隨網絡課程學習,獲得實時反饋。同時每所學校配備至少一位心理專職教師作為負責人,調度線上線下的銜接反饋。

選擇微信平臺創建公眾號——“夏的時間實驗室”作為交互平臺,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針對收集到的一線教師時間管理共性問題和對課程的需求,創新開辟“時間認知”“時間心法”“時間技法”“時間行動”“正念時間”“讀書DO書”“時間漫畫”等7個合集,內容以5~10分鐘的小視頻為主,配合圖文說明,重點突出,方便忙碌的教師及時關注、回聽、分享課程。

課程設計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第一,依托時間管理理論。時間管理的理論發展分為四個階段:(1)任務備忘的備忘時代,強調利用便簽和備忘錄調配忙碌中的時間和精力,避免混亂;(2)時間節點的計劃時代,強調通過工作計劃表和日程表來安排時間,注重未來時間的規劃;(3)優先順序的效率時代,強調對事情輕重緩急的判斷和取舍,科學分配有限的時間和精力;(4)個人管理的價值時代,強調個人的自主管理和個人價值的實現,突出“人”的因素。四個階段的時間管理理論各有利弊,我在課程設計時同時涵蓋,如契合備忘時代的“便利貼運用”系列,契合計劃時代的“時間軸周表”和“如何做計劃”內容,契合效率時代的“從四象限法則到4D工作法”,契合價值時代的“時間管理實驗的萬能卡”系列等。

第二,創新突出心理特色。課程設置側重第四代時間管理理論,聚焦時間背后“人”的因素,關注教師在“雙減”背景下的情緒、壓力、心理,側重點燃教師進行時間管理的渴望,喚起探索時間管理方法的動力。如設置探討行為背后心理機制的“時間心法”合集,專門開辟心理熱門理論“正念”主題合集,“讀書DO書”合集中側重推薦心理類書籍等。此外,課程營造“非任務式”“可選擇”“鼓勵嘗試”的心理氛圍,減少教師的實踐壓力,增加作為“人”的主動性,提倡從5%的微小改變開始。

第三,短小精悍,系列化??紤]到“雙減”之后教師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等特點,課程內容多以5~10分鐘的小視頻配合圖文為主,既方便提取重點,又能在需要時隨時學習視頻內容。課程的短小精悍要求內容分割細化,形成系列,如“拖延心理”系列、“便利貼運用”系列、“讀書”系列等,自成體系,學習起來既聚焦又輕松。

第四,合集之間相互呼應。課程設置的七大合集并非獨立存在,而是彼此呼應。如“讀書DO書”合集中完成《斷舍離》讀書后,在“時間漫畫”合集搭配斷舍離的漫畫,在“時間行動”合集有一節實驗校教師的實踐心得“斷舍離的感悟”;如“時間心法”合集里的“選擇與改變”系列呼應“讀書DO書”合集中的《了不起的我》;“時間行動”合集中的大部分內容與 “時間技法”對應,呈現一線的實驗校教師在學習課程后的實踐心得,如“便利貼系列”與“便利貼女孩兒”“用便利貼清單管理和復盤”呼應。

(二)課程實踐與探索

從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一年多的時間里,公眾號共更新7個合集約42篇文章。

1.更新“時間認知”合集,刷新對時間的新認知

此合集旨在澄清對時間管理的固有認知——因為事務多時間少引發時間管理問題,引入新理念——時間管理的核心是“人”,強調個體在時間管理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由此增加對時間管理的把控感,提升時間管理的效率。具體內容見表1。

2.更新“時間心法”合集,剖析時間管理背后的心理

此合集旨在剖析時間管理背后“人”的心理過程,增加對自己、對時間管理的理解,點燃時間管理的渴望,促進改變的發生。具體內容見表2。

3.更新“時間技法”合集,分享時間管理的方法與技巧

此合集旨在分享常見、實用的時間管理方法,以具體、可操作的內容邀請教師們在工作中實踐運用。具體內容見表3。

4.更新“時間行動”合集,交流時間管理的實踐

此合集旨在分享時間管理具體實踐過程中的心得、感悟、收獲等,邀請實驗校的學習小組教師進行授課,具有落地、實操的特點。具體內容見表4。

5.更新“正念時間”合集,用正念來提升時間管理

此合集旨在通過當下心理學界熱門、科學的正念,幫助教師們專注當下、減壓放松,提升工作效率和休閑品質,具有濃厚的心理學味道,通俗易操作,附帶練習音頻。具體內容見表5。

6.更新“讀書DO書”合集,時間管理書籍的閱讀與實踐

此合集包含讀書和“DO書”兩個部分。讀書,即閱讀時間管理的相關書籍,不僅涵蓋時間管理具體操作的方法論書籍,更包括時間管理中“人”的心理的調適類書籍?!癉O書”,即將書中內容輸出實踐,邊讀邊做(“DO”),將所學轉化為自己的一部分,融入生活。具體內容見表6。

7.更新“時間漫畫”合集,分享和時間管理有關的漫畫作品或文章

此合集主要安排在一年中的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配合相應的漫畫或文章,呈現時間和人的關系,突出心理調適的部分。具體內容見表7。

三、教師時間管理網絡課程的成效與思考

借鑒張效[3]的“小學教師時間分配和時間管理現狀調查問卷”,根據本地情況對問卷進行有效刪減,形成“教師時間管理量表”,以了解實驗校教師們的時間管理水平變化。經過一年時間公眾號的跟進學習,排除部分人員流失,最后對33名全程參與的教師進行前后測。結果顯示,前測時教師時間管理總分的平均數為81.00,進行時間管理干預后,分數提高至84.48。進一步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發現,教師的后測時間管理分數顯著高于前測分數(t=-2.939,p<0.05)。

此外,抽選各實驗校部分教師進行訪談跟蹤。大家表示,同樣面對“雙減”下延長的工作時間,學會將事情“碎片化”處理,靈活填充進“碎片化的時間”里;面對增加的教學工作量,學會以價值為目標,在行動之前按下暫停鍵,進行輕重緩急的排序;面對非教學任務,學會通過“授權”分解細化,學會適當拒絕責任之外的事務;教師時間管理能力總體提升,大家在工作、生活中積極實踐:通過對辦公環境、電腦文檔的“斷舍離”提升視覺和情緒的舒適度;通過“時間軸周表”的記錄加深自我覺察;通過便利貼的移動分類提升把控感;通過甘特圖的規劃定期檢視目標進度;通過正念練習學會專注當下,減壓放松。

“夏的時間實驗室”公眾號自建立以來,從最初四所實驗校成員關注到教師們積極推廣分享,用戶數逐漸增加過百。網絡平臺打破時間空間的局限,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自由,方便中途加入的教師回看前期內容及時跟進。提供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困難和問題,如缺少即時反饋交流、缺乏團體支持互動、由于零成本學習熱情容易減退等。此外,對于龐大的時間管理理論體系來說,目前的課程架構略顯單薄,與“雙減”背景的結合需要更多實踐,有條件可以適當開展線下沙龍,促進成果生成。正如公眾號中提到的“時間實驗室”,教師時間管理課程開發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實驗”,未來公眾號的7個合集內容將不斷更新,大家一起持續探索。

蘇霍姆林斯基[4]認為:“如何保證教師自由支配的時間,它對于不斷豐富教師的精神世界,像空氣對于人的健康一樣必不可少?!苯處煕]有自由支配的時間,這對于學校是真正的威脅。教師時間管理課程的探索,無論是填補研究空白還是實際推廣,都具有重要意義。讓教師群體從 “重壓” 中 “站起來”, 從“忙盲茫的時間”中“跳出來”,才能讓他們更好地為教育事業“負重前行”,讓“雙減”工作持續深入推進[5]。

參考文獻

[1]程瑛,裴小娟. “雙減”背景下的中小學教師自由時間:困境與突破[J]. 肇慶學院學報,2023(5):34-39.

[2]黃曉夏. 中學班主任時間管理線上課程開發初探[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0(12):19-22.

[3]張效. 小學教師時間管理問題研究——以鄭州市小學為例[D]. 鄭州:鄭州大學,2021.

[4]蘇霍姆林斯基. 和青年校長的談話[M]. 趙瑋,等譯.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5]王帥. 高中生成就目標與學業自我效能感的關系:時間管理傾向的中介作用及教學模式的調節作用[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22,10(9):530-542.

編輯/張國憲 終校/孫雅晨

猜你喜歡
時間管理網絡課程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虛擬化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秘書工作的時間管理藝術
網絡課程設計中學習動力培養策略研究
時間管理研究
高校思政課網絡教育陣地開辟的探索與研究
淺析混合學習模式下的教師培訓網絡課程設計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