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驅除心“魔”

2024-05-10 07:01李盼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4期
關鍵詞:敘事療法雙相情感障礙認知行為療法

李盼

摘要:一名高二女生曾在初中遭到同學經常性的辱罵形成心理傷害,對同學的眼神、語言和動作等都變得異常敏感,甚至出現情緒失控和跳樓未遂,后經醫院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心理教師全面了解信息后,采用認知行為療法輔助敘事療法中的外化技術,幫助她識別非理性認知,重塑新認知,解離情緒,并學會控制情緒,重新認識自我和他人,重獲人際支持,實現自我成長。

關鍵詞:雙相情感障礙;認知行為療法;敘事療法;外化技術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4)14-0043-05

一、個案概況

小Y,女,16歲,高二學生,學習成績中等偏下,無重大疾病史。小Y自述人際關系不佳,班級同學們都不喜歡自己,看到大家都是成群結隊地交流玩耍,很熱鬧,就覺得自己總是一個人會很奇怪,時常因為融不進大家感到苦悶、孤獨、悲傷。上高中以來,整天小心翼翼,特別注重自己的言行,生怕同學背后對自己有負面評價。上課難以集中注意力,經常情緒低落,緊張焦慮,對與同學的小摩擦過度反應,會突然出現情緒失控。

家庭情況:父母均為外地人,父親是一名律師,母親做外貿,家庭經濟情況尚可。平時父母工作都比較忙,對其生活上的關心不是很多,但是母親對她的學習要求比較高,曾經期待她能考上重點高中,她沒有做到。家中還有一個妹妹在上小學,因年齡相差較大,平時和妹妹很少交流。

重要生活事件:小Y在讀小學以前是在老家由奶奶帶大的,后來因為讀小學才來到現在的城市。初中時,曾有幾名男生經常辱罵和嘲笑她,比如說她臟兮兮的、長得黑等,導致她經常情緒不佳,還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吵架了,后來因此而決裂。高中以后,在班上聽到有同學“內涵”自己,就感覺特別不舒服,出現一次情緒失控,和同學大吵一架。國慶節前期因為與同學發生一點小摩擦,感覺空氣都凝固了,后來爬上欄桿要跳樓,被同學和班主任拉下來了。

班主任反映:小Y平時在班級中比較沉穩,不是特別愛講話,但是容易和別人有小摩擦,有時候會情緒突然失控,看起來很崩潰。上次竟然爬上欄桿想跳下去,于是聯系了家長將其帶回。去醫院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服藥穩定后復學,由學校心理教師對其進行輔導和跟進。

二、分析評估

(一)自身性格因素

性格較內向,從幼兒園開始就喜歡一個人玩,不擅長與人交流,遇到事情心中的委屈和苦悶也不會主動訴說,容易產生沖動行為。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發育和變化,情緒會有兩極化和沖動性,尤其是聽到他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時,更容易出現情緒問題。

(二)社會支持系統薄弱

小Y從小和奶奶住在老家,6歲以后離開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和人,和父母一起生活。父母工作比較忙,遇到問題的時候,父母并沒有給予及時有效的關愛,內心十分孤獨、敏感。母親在學業上要求嚴格,曾因考試沒考滿分而受到母親的責備,對父母產生一定的距離感。

(三)負向內歸因的思維模式

對于情境事件的發生,小Y有明顯的不良思維模式,常常認為是自己的原因導致的,做負向的能力歸因。比如在和別人聊天時,如果對方只簡單回復,她就會馬上陷入自責內耗的情緒中,并認為一定是自己說的話沒抓到對方的興趣點,責怪自己不會說話讓對方不開心,然后會努力地去迎合別人,導致自己情緒非常低落、精神疲憊。

(四)失敗的人際交往經驗

小Y內心的苦悶需要宣泄,特別渴望朋友的支持,但由于本身的性格和思維模式影響,缺乏必要的人際交往技巧。加上初中時被男同學辱罵和嘲笑,又跟唯一的好朋友決裂,對人際交往產生了恐懼,導致情緒進一步壓抑。

三、輔導目標和輔導方法

(一)輔導目標

短期目標,宣泄不良情緒,加強情緒掌控力,減少沖動行為,降低自殺風險。

中期目標,改變非理性認知,學習人際交往技巧,緩解人際關系緊張,獲得社會支持。

長期目標,加強自我認知,學會悅納自我,提升自我效能感,實現心靈的成長。

(二)輔導方法

認知行為療法(簡稱CBT)基本假設是,我們對事實的認知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和行為,負向的認知會導致不良的情緒和行為。而認知是由童年經歷、社會期待、父母期望等多種因素綜合形成的,想要解決情緒和行為問題,就需要通過個案概念化找到來訪學生的自動思維、中間信念(及補償策略)、核心信念并進行改變,形成新的替代思維,再通過家庭作業鞏固練習,達到良好的輔導效果。

敘事療法是一種后現代心理療法,將生活經歷和故事作為關注的對象,認為導致心理問題的根源在于問題本身,而非個人。外化技術通過將人和問題解離,心理教師協助來訪學生通過深度思考、挖掘資源、尋找能量等客觀地處理問題本身。

四、輔導過程

(一)建立信任,形成個案概念化

初次在輔導室見到小Y,眼前的小女孩穿著干凈整潔,走路和說話都比較快,除了臉上的表情略微不開心,看不出這個乖巧的小女孩有過情緒和行為失控。

我向小Y介紹了輔導室的保密原則后,問她為什么過來接受輔導,她默不作聲,沒幾秒就開始掉眼淚,整個人一下子松掉了。我迅速拿了紙巾遞給她,用手輕輕地拍著她的背,告訴她覺得難過就哭出來吧,這里是安全的。小Y慢慢卸下了防備,建立良好的輔導關系。情緒平穩了以后,她開始了傾訴。

小Y:我前幾天爬上欄桿想跳樓,被班主任拉回來,后來去醫院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吃藥了一段時間,現在復學了。班主任叫我過來接受心理輔導。

心理教師:你不愿意過來,但是老師讓你來,所以很委屈,是嗎?

小Y:(想了一下)來也是可以的,我也覺得我需要心理輔導,我確實很委屈,但是不是因為這個,是因為班級里的人際關系。

心理教師:發生了什么讓你這么委屈?甚至還爬上樓梯要跳樓,那你現在還會有這個想法嗎?

小Y:(微微一笑)沒有,我當時是因為沖動,其實我并不是真的想要跳下去,我爬上欄桿的那一刻還是有點害怕的。

該生之前有過跳樓未遂的經歷,所以建立關系后,首先對其進行了自殺評估。在確定現在的情緒穩定,沒有自殺風險的前提下,我開始收集資料并進行個案概念化。

心理教師:你剛剛說到你很委屈,因為人際關系,具體是因為什么?你愿意說說嗎?

小Y:我跟別人聊天聊不下去,經常是我主動發很多消息,對方就回復一個嗯。為什么我們寢室里其他女生都可以和自己的朋友聊很久,我跟別人聊天就很容易把天聊尬?

心理教師:當你發消息給對方,卻只收到一個嗯的回復時,你腦海中是怎么想的?

小Y:(低下了頭)我又說了好多話讓人煩,她都煩到不想理我了。

通過橫向概念化發現,小Y在出現和對方聊天,對方只回復一個嗯時,就會產生委屈、難過的情緒。因為她認為,一定是自己人際交往技巧差,說錯話或者不會說話,無法迎合對方才讓對方很煩的,所以只回復了嗯,這就是小Y在這種情境下產生的自動思維。

接下來,通過箭頭向下技術挖掘自動思維背后的核心信念。小Y認為融不進大家是丟人的,所以特別努力找話題,特別努力從別人的反饋中判斷自己是否融入,以此來表明自己人際關系的優劣。如果融不進去,說明自己是不可愛的,不受人歡迎的,也是無能的,學不會人際交往技巧。

后來又詳細聊了聊小Y之前的經歷、家庭關系等各方面信息,了解清楚以后發現,該生的人際交往模式與過去的經歷有較大關系,包括失敗的人際交往經歷、應對策略、自卑心理等,最終形成個案概念化。如圖1所示。

最后,我給小Y留了家庭作業,讓她回去想一想,自己還會在什么情況下出現情緒失控,當時腦海中又有什么想法出現。通過這種自我覺察幫助她識別自己的情緒狀態和自動思維,便于后期改善,同時也能夠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降低對人際關系的敏感性。

(二)人“魔”解離,加強情緒控制

鑒于小Y目前遇到問題時情緒難以自控,出現沖動行為,第二次的輔導主要采用敘事療法中的外化技術,圍繞情緒和行為控制進行干預。具體的操作步驟是:首先,請小Y對自己的情緒命名,將人從問題中抽離出來;其次,探討問題對人的影響程度,厘清情緒帶來的各種問題,并評價問題對人的影響;最后,加強對情緒的掌控,增強自我認識。

心理教師:上次讓你思考自己在什么情況下出現情緒失控,今天我們圍繞這個問題進行探討,好嗎?首先你說一說影響你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小Y:有時候我控制不住自己,如果別人多看了我一眼,我就會想到他是不是感覺我很奇怪,隨后我會越想越難受,情緒就出來了,會突然發怒。同學們都害怕我,議論我,我也不想這樣。

心理教師:如果給你的問題命名,你想給它起個什么名字?

小Y:魔鬼吧,沖動是魔鬼,我的情緒和我的行為就是魔鬼,我也控制不住。

心理教師:這個魔鬼給你生活的哪些方面造成了影響?

小Y:影響我的人際交往,影響大家對我的看法和評價。每次它出現,我都控制不住自己,我很想溫柔示人,和大家有說有笑做朋友,但是它的出現讓大家遠離我。

心理教師:它影響了你的人際交往,這是消極的影響。那你想想看,它的出現有沒有積極的一面?

小Y:可能同時也保護了我,讓我遠離了我不擅長的人際交往。又或者提醒了我,我的情緒控制力不足,人際交往技巧差,需要改善。

心理教師:所以魔鬼的每次到來都是對你發出的信號,提醒你重新看待自我,改善自我。

通過外化技術,小Y跳出情緒困擾問題的怪圈,能夠更加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問題,了解自己的需求,增加對自我的認識。當小Y不再覺得自己是個奇怪的人,不再認為自己有問題時,才能夠更好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認知覺醒,突破思維束縛

兩周后的第三次輔導時,我詢問小Y是否遇到人際交往問題,并對自己當時的情緒強度進行0-100評分。小Y打了50分,表示整體上對自己的情緒有了一定控制,所以我開始對小Y進行認知干預,嘗試尋找新信念代替原有的不合理信念。

心理教師:這兩周情況如何?

小Y:上周有一天我請假了,走之前回教室里拿東西,我收拾東西的時候覺得大家注視著我,我頓時感覺特別難受,好想找個縫隙鉆進去。之前同寢室關系比較好的女同學也看了我一眼,我真的好難受。

心理教師:你覺得難受,你當時在想什么?你腦海里出現了什么畫面?

小Y:我當時想,他們肯定覺得我很奇怪,不喜歡看見我這個怪人。腦海中他們用手指著我,叫我怪物,我很害怕。

遇到刺激情境的一瞬間,腦海中出現的語言和畫面反映出小Y的自動思維,就是覺得大家在評價她,不喜歡她,說她是怪物。自動思維中的內容并沒有真實發生,只是小Y由于之前的創傷經歷等形成的一種自動化的想法??梢圆捎每剞q方證據技術對其自動思維進行糾正,分別詢問小Y支持和反對這個想法的證據,并尋找替代思維和行動改變計劃。如表1所示。

通過控辯方證據技術,小Y意識到同學們對她是有關心的,并不是如自己想象中的那樣,同學們都不喜歡她。從而形成新的替代思維,并作出行為改變,嘗試和大家相處,嘗試學習交往技巧,如控制脾氣、溫和講話、微笑等。并要求她將談到的人際交往技巧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嘗試做一些改變,并努力收集同學對自己的反饋,加以記錄。如果有自動思維出現,就用控辯方證據表梳理想法,尋找替代思維和行為計劃。

(四)樹立信心,實現自我成長

在第四次輔導中,小Y一看到我就開心地拿出自己的家庭作業,表示自己每天都會收集同學對自己的反饋,并據此重新審視自己,有負面想法的時候也會開導自己了。記錄這件事讓自己的情緒有了宣泄,也讓注意力轉移到如何和同學友好相處上,就不會想太多了,只是有時候收到同學的負面反饋還是有點難過。這一次輔導主要是幫助小Y樹立信心,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發展自我。

心理教師:老師發現你這次來開心好多,臉上的表情也陽光了,你做得真的很棒,老師也為你的改變而感動。你是怎么做到的?

小Y:我是被初中的時候收到的負面評價打擊得沒有信心了,但是我現在觀察人緣好的同學都是怎么跟人交流的,并嘗試跟大家講話時微笑。我發現大家對我并沒有惡意,也并不覺得我是怪物,我還收到了正面的反饋,謝謝老師。但是有時候我收到負面反饋時,還是會難過。

心理教師:那你是怎么處理負面反饋的?

小Y:我從中反思,能改正的我盡力改,有些東西改不了的我也沒辦法。比如有個同學說我衣服臟,其實是我衣服上面有筆油。我學習的時候盡量注意,但有時候就是會不小心弄臟衣服,沒辦法馬上換,那我只能先上課。

心理教師:你學習還是很認真的,老師覺得你很棒。其實每個人都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喜歡,也不可能只收到正面反饋。你之前提到大家不喜歡你,你覺得自己是怪物,不可愛,這是你的負性核心信念。它就像一個過濾器,讓你只對負面信息敏感,只關注消極事件,來維護“我不可愛”這個核心信念,看不到正面反饋,導致你每次看到負面消息就會有情緒波動。但是你已經用行動證明了,大家對你還是關心的。

小Y:是的,謝謝老師。

因為小Y還是比較喜歡學習的,也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在之后的輔導中,我主要幫助小Y規劃了學習目標,采用SMART目標制定法幫助她找到方向,做出具體規劃,實現自我成長。

五、效果與反思

經過四次心理輔導,小Y的情緒失控有了明顯的改善。即使收到負面反饋,她也不會輕易發怒,不會做出爬上欄桿要跳樓這種沖動行為了。小Y的班主任說,現在班級里的學習氛圍很好,人際關系也比較融洽,這也是可以幫助小Y調整狀態的重要因素。孩子的父母自從知道孩子要跳樓后,也逐漸對其有更多關心和照顧了,母親也會主動詢問女兒的學校生活如何,親子關系也有一定的改善。

該生有明顯的不合理認知,采用CBT療法改善其認知,產生了較好的輔導效果。但是對于有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來講,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患者,情緒的波動性更大,對情境刺激反應特別敏感,經常在輔導室里面好好的,走出輔導室尤其是晚上一個人的時候就容易有波動,這個時候如何幫助學生學習覺察自己,是非常重要的。結合敘事療法,可以暫時將她自己和情境剝離,以第三方的視角更加客觀地察覺不良思維并與之對抗,正所謂助其自助。

表面上看起來該個案是人際關系輔導,其實背后隱藏著很深的不良信念和自卑認知。心理教師在做輔導的時候要多加分析,通過學生心理問題的表象發掘背后的本質,并根據學生隨時的變化和成長選擇適合學生的最佳輔導方法,制定符合學生現狀的輔導目標,最終實現自我成長。

參考文獻

[1]楊月新. 學校心理輔導中基于認知行為療法的個案概念化示例[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3(26):48-51.

[2]陶新華,萬金智. 雙相情感障礙是可以預防和療愈的[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3(26):59-61.

[3]王琦. 擺脫不良人際關系的苦惱——初中生焦慮情緒輔導案例[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3(25):47-50.

[4]孫心悅. 我不想失去“唯一”的朋友——認知行為療法應用于初中同伴交往個案輔導[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3(31):49-52.

[5]郭召良. 認知行為療法入門[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20.

編輯/張國憲 終校/高 珺

猜你喜歡
敘事療法雙相情感障礙認知行為療法
從“單一故事”中走出來
敘事療法在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員中的應用
敘事療法在青少年社會工作實務中的應用
認知行為療法聯合咪唑斯汀治療慢性濕疹的臨床療效觀察
認知行為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中的應用
認知行為療法對醫學院校心理危機干預的實驗研究
奧氮平用于非精神分裂癥治療及不良反應國內研究進展
心理咨詢技術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
敘事療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礙住院患者的臨床特征及診斷構成變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