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中考前家長焦慮情緒的輔導策略

2024-05-10 16:34邱細榮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4期
關鍵詞:焦慮情緒中考

邱細榮

摘要:孩子的癥狀是求救的信號,也是喚醒家長的載體。采用“感受+描述+驗證”回應方式共情家長,抱持其情緒,增強面對問題的內在力量;運用換位思考的認知調節方法幫助家長轉變認知,正視“面子”問題,防止家長因為孩子的學業表現起伏而感覺“丟人”,進而把情緒傳遞給孩子,加重壓力;引導家長降低不切實際的期待,鼓勵和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

關鍵詞:焦慮情緒;家長輔導;中考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4)14-0066-03

注:本文系福建省“十四五”規劃課題“協同·轉化:中學生考試心理的社會支持系統研究”(FJJKZX23-498)研究成果。

小軒(化名)的媽媽主動到學校找我,因為孩子不想參加第二天的模擬考??刂撇蛔〉恼Z速、焦躁的眼神傳遞了一個媽媽對孩子未來的擔心和無助?!耙欢ㄊ俏覀冏龅貌粔蚝?,給他太多的壓力……別人都好好的……”小軒媽媽表達了深深的愧疚和自責。她說,家里經營一個小診所,起早貪黑,特別辛苦。小軒很懂事,學習勤奮刻苦,一直比較放心。雖然這幾次考試成績都在退步,但不敢批評他,反而不斷遷就他,鼓勵他。今天中午回家,他突然說:“我明天不去參加考試了!”說到這里,小軒媽媽的情緒起伏很大。

聽著她的描述,我想起了最近很多家長的來訪或者來電,發現家長也是考前焦慮的核心群體。由于只能隔岸觀火,他們內心焦躁卻又無法替代孩子學習、考試。我可以感受到小軒媽媽內心的煎熬和無助。

在教育焦慮普遍存在的今天,家長尤其需要陪伴和支持。

一、共情情緒,增強內在力量

孩子的癥狀是求救的信號。面對癥狀,家長心里痛苦、無助,會啟動各種心理防御機制進行自我保護,比如憤怒,自己已經用盡全力幫助孩子,但還是達不到理想狀態,怪孩子不爭氣;比如自責、愧疚,認為孩子的問題與自己是一體的,是自己導致了孩子出現問題,并把愧疚感傳遞給孩子。

小軒媽媽是典型的自我攻擊,“我經常聽一些家庭教育講座,知道孩子的問題很多都是父母導致的,想到這里,心里更加痛苦?!?/p>

共情家長,給予積極的情感反應,能夠增強其正視問題的勇氣、力量,安撫難以釋懷的情緒??梢圆捎谩案惺?描述+驗證”回應方式共情家長,不評價其行為的正確與否。

“感受”是指互動中教師認真傾聽,設身處地感受對方傳遞的情緒。比如,“小軒媽媽,從剛才的談話中,我可以感受到你付出了很多,特別努力,寧可委屈自己也要幫助孩子,在同齡家長中也不多見,你真的很用心?!?/p>

“描述”要求教師在覺察和辨識家長的情感后,用詞語描述對方的情緒。例如,“所以,您覺得委屈、不甘心,努力似乎沒有回報。還有點自責,認為如果之前沒有反復強調一些事(嘮叨),孩子會更好?!?/p>

“驗證”是描述情緒后,觀察家長的非言語反應,傾聽言語反饋。小軒媽媽的委屈被看見后,她說:“如果小軒能像你一樣理解我,就好了?!?/p>

面對習慣自我否定的家長,要在無力感上賦能,持續地支持對方,“小軒媽媽,從你的角度,你已經做了許多嘗試和改變,盡管有些嘗試可能對孩子來說是壓力,但是,每位父母都有自己的原生家庭、心理起點,你已經在現有心理能力范圍內做了能做的事情?!贝送?,家長會不斷地回憶孩子小時候的故事及自己的努力,教師要引導家長回到當下,覺察當下,“此刻,講起這件事,你現在的感受是什么?!睅椭鋸睦⒕文嗄字芯劢沟阶晕疑砩?。

二、轉變認知,正視“面子”問題

小軒逃避考試,父母內心特別難受。表面上是擔心孩子的學習和前途,本質上是“面子”問題,在乎外界評價,擔心他人會因為孩子的學業表現而嘲笑、看不起、否定自己。當把自尊(面子)與孩子表現綁定在一起,家長會因為孩子的學業表現起伏而感覺“丟人”,進而把情緒傳遞給孩子,加重孩子的壓力。在以往實踐基礎上,我運用換位思考的認知調節方法與小軒媽媽共同探討。

教師:“小軒媽媽,我感受到您的擔心。小軒不去考試,最壞的結果是什么?”

家長:“失去一次考試鍛煉的機會,沒有成績。我害怕他接下來都不去考試了?!薄皼]有中考成績,上不了高中,更不要說大學,未來很辛苦?!?/p>

教師:“這個結果對你們父母的影響是什么?”

家長:“很辛苦,花更多力氣去幫助他。很失望,抬不起頭,周圍人的孩子都那么優秀,想想都很丟臉?!?/p>

教師:“所以,你是在擔心別人的評價嗎?”

家長:“別人雖然不會說出來,但也會這么想,你看賺那么多錢有什么用,孩子不會讀書,都是白搭……”

教師:“在你所有認識的人中,有沒有誰家的孩子是成績不好的?”

家長:“也有吧?!?/p>

教師:“那你會嘲笑他的父母嗎?”

家長:“怎么可能呢,現在孩子都不好管,大家都不容易!”

教師:“面對那個孩子的父母,你的心情怎樣?用幾個詞語描述一下?!?/p>

家長:“同情,無奈,幫助?!?/p>

教師:“對呀,同樣,別人又怎么會對你作負面評價呢?”

小軒媽媽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眉宇間舒展一些。人處在困境中,很容易把自己的消極信念投射給他人,覺得別人會給予負面評價甚至幸災樂禍。這些僵化的認知會加重心理負擔,忽略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而一味要求孩子回歸學習行為。有必要對家長的一些不理性信念做些工作,雖然很難改變,但是可以觸動內心,幫助其覺察和意識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家長:“老師,應該說大部分人不會嘲笑,但肯定有些人會?!?/p>

教師:“哦?會是哪些人呢?”

家長:“比如,那些曾經……”她羅列了一些可能給予負面評價的人。

教師:“聽起來,你和他們有過不愉快的體驗。他們的評價對你來說有多重要呢?”

家長:“他們肯定偷笑,心里很爽?!?/p>

教師:“他們所謂的‘偷笑會改變小軒當下的狀態嗎?”

家長:“不會?!?/p>

教師:“那會影響誰呢?”

家長:“影響我的心情,我很生氣,很憤怒?!?/p>

教師:“對您來說,小軒和他們誰更重要?”

家長:“當然是小軒!”

教師:“是的。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把寶貴的精力給重要的人?!?/p>

三、降低不切實際的期待,把握互動邊界

小軒的焦慮是家庭互動模式在學習上的投射。父母習慣把孩子理想化,認為自家孩子“應該”更優秀,不能客觀地看待孩子的優點和缺點。于是,部分家長成為學生考前焦慮的重要壓力源。有些學生表面上看自我期待過高,實際上是多年來父母期待的自我內化。很多時候,家長自我感動的行為往往會給孩子疊加壓力,因此,坦誠地接納孩子的能力限制和不足,是家長要把握的期待邊界。

家長:“可是,小軒不去考試,難道由著他任性嗎?”

媽媽最擔心的還是孩子的學習問題。

教師:“您了解過孩子為什么不去考試嗎?”

家長:“他說很焦慮,怕考不好,有點害怕考試?!?/p>

教師:“如果您是小軒,沒考好,覺得誰會最傷心?”

家長:“自己,還有父母。但是我們跟他說過,考多少分都沒有關系,并沒有給他壓力?!?/p>

教師:“小軒是很貼心的孩子。他曾經跟我說過,心疼父母起早貪黑地工作。他似乎很在乎媽媽和爸爸的感受?!?/p>

她的眼里噙著淚水,有點哽咽。

教師:“對小軒來說,一種選擇是去考試,有可能考不好,然后覺得愧對父母;還有一種選擇是,干脆不去考試,成績是個未知數。哪一種選擇更不那么痛苦?”

小軒媽媽點點頭,抿著嘴,努力控制著情緒。其實,害怕考試作為一種發展性、適應性的成長事件,很多學生都會經歷,家長的心理支持策略至關重要。

教師:“打個比方,小軒現在參加跑步比賽,一路跑得很辛苦。在沖刺階段,他感覺很累,但由于害怕父母失望,想休息又不敢休息。您會怎樣幫助他?”

家長:“鼓勵他勇敢面對,想休息就休息,身體是最重要的。一起陪著他?!?/p>

教師:“您會怪他跑步成績太差嗎?”

小軒媽媽肯定地說:“不會。會有點難度,但是我們可以慢慢調整?!庇袝r候,期待值降低了,許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教師:“的確,與沖刺階段徹底放棄相比,堅持跑完才是重要的人生課題?!?/p>

家長:“老師,您的意思是,允許小軒不去參加模擬考嗎?”

教師:“不是??蓟蛘卟豢?,小軒自己決定,他才是問題解決者。您可以像剛才說的那樣,去鼓勵他,陪伴他,了解他真正的心理需求是什么?!?/p>

小軒是否愿意去考試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這個事件能夠成為家長覺察自我的契機,增進親子溝通。在信息發達的今天,家長缺的不是溝通策略,而是發自內心地意識到問題。

互動中發現,小軒媽媽直接或者間接地傳遞了愧疚感。當孩子的學習動力、成長動力不是來自內部心理需求,而是靠內疚感、焦慮、害怕、恐懼來驅動,那么學習行為就不是自發的,也是不可控的。帶著愧疚感學習,學習不自主,累了不敢休息,即便休息也帶著沉重的心理負擔,這樣的體驗很不舒服,讓人很疲倦,想逃離。越是臨近考試,逃離的欲望越強。

因此,邀請小軒媽媽做個家庭作業:每當想跟小軒講道理,訴說自己、家庭的不容易時,右手搭在左肩上,左手放在右邊腋窩下,并告訴自己,“辛苦了!我們先休息下?!比绻麩o法控制,沒有馬上改變,也沒有關系,那就寫情緒日記,簡要描寫事件經過,重點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給情緒命名。

模擬考試的最后一天,小軒去考試了。雖然前面兩天沒有參加,但小軒媽媽很開心,她坦誠地和孩子交流,知道了孩子許多不曾說出的感受。小軒學習情緒的調整需要自己、教師、家長的共同努力,但是,小軒媽媽作為家長,還需要自我心理成長,接納孩子當下的狀態,盡管改變的過程是艱難的。

父母是孩子考前焦慮的重要壓力源,他們的期待、未被滿足的心理需求,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地傳遞給孩子。但是孩子才是學習的主人,是自己的問題解決者。學習上的波瀾起伏,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但不要替代孩子作決定。家長需要借助考試焦慮這個困境,嘗試覺察自己的需求,把自己的需求和孩子的現狀進行分離,不要把孩子的成績當作實現父母需求的工具。允許孩子做自己,接納孩子當下的學習狀態,和孩子一起感受成績起伏帶來的情緒,與孩子分享這個情緒狀態下父母的處理方法。當然,最重要的是家長內在小孩的自我成長,家長不斷成長自我,才能讓親子互動的能量自然流動。

編輯/張國憲 終校/高 珺

猜你喜歡
焦慮情緒中考
中考新題型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伴你走進“旋轉”中考園
中考“三數”大掃描
垂直平分線,中考怎樣考?
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
ABC情緒理論下一例高三女生考試焦慮的心理輔導
新入園幼兒適應性問題分析
高中英語學困生英語學習焦慮研究
圍術期心理護理對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患者性功能影響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