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教學 自主參與 挖掘潛能 提高質量

2009-01-12 08:42昌衛蓮
關鍵詞:主動參與學生主體課程改革

昌衛蓮

摘要:新課程改革已進入一個全面推廣的階段。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是現代教學思路的一個基本著眼點。教學過程,應該是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的變化過程。教學過程只有通過學習者本身的積極參與、內化、吸收才能實現。因此學生能否主動地參與成為教學成敗的關鍵。

關鍵詞:課程改革 主動參與 機械基礎教學 學生主體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課堂教學應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在主體活動中獲得生動、活潑、全面的發展。注重能力的全面培養,才能使學生憑借已獲得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去擴展知識,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能力是建立在知識載體上的,豐富的知識有助于能力的發展,較強的能力有助于獲得較多知識。真正樹立一種“以學生發展”為本的主人翁意識。為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積極的發揮創造條件,提供基礎和保證,那么,如何通過課堂教學的載體來培養職校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呢?下面就《機械基礎》課的教學來談談我的教學方法。

一、尊重主體,“放”中寓新

“放”即開放。傳統的課堂教學大多是“牽牛式”的,教師嚴格地按課題教,學生小心地跟著課題學。這樣的做法不僅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而且難以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如能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善于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就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激活學生思維的熱情,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把學生從單純接受灌輸的“被動人”,轉變為通過引導,獲得發展的“主動人”。使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得到充分的展開,從而獲得新的知識。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源于興趣。學生好奇心強,富有想象力,善于吸收新知識。當學生對學習發生興趣時,總是積極主動的、心情愉快地去學習,并且樂此不疲。有趣的學習,能使學生從“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變“被動”為“主動”,應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從多方面給予引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軸的結構設計,筆者首先提出設計思想,再強調三個基本要求,即軸上零件能牢固可靠地相對固定;便于加工和減少應力集中;軸上零件裝拆方便。之后,由學生自行設計,凡根據設計思想,滿足以上三個基本要求者,均屬合格,然后再評講哪種結構更合理。接下來估算軸徑,如各級低速軸的軸徑d可按同級齒輪的中心距a來估算,其經驗公式為d=(0.3~0.4)a。面對取值范圍內的幾個標準值,許多學生不敢自己決定,要求老師定答案。我的答案是:這是經驗公式,是實踐中產生的公式。這幾個標準值都是答案,取小值經濟些,取大值更安全,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設計選擇一個答案。在實際設計中,還要考慮諸如工作條件、使用材料以及設計人員的思路等多方面因素,才能最后確定設計方案。

二、拓展平臺,“玩”中創新

在教學中,師生互動,共同游戲,氣氛融洽,學生在“玩”中得到啟發,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巴妗敝袆撔?不僅能調節學生精神,而且能寓教于“玩”中,使學生在緊張的腦力活動之后,通過輕松愉快的“玩”,鞏固已獲得的知識,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為學生拓展一個“玩”的平臺,引起學生對學習發生興趣,而這種興趣,又將轉化為學生繼續去創新的一種動力。例如:對于四桿機構中的“死點”位置,學生理解起來還是感到比較抽象,而教材中列舉了家用縫紉機和一個快速夾緊裝置,我想到學校服裝班的家用縫紉機和實習車間里利用“死點”位置的原理設計的一個夾具,于是就將他們帶到服裝班,當他們初次踩縫紉機時,感受到有時運轉自如,又有時會碰到倒轉及踩不動的死點現象。后到車間操作那個夾具,學生覺得這很形象、直觀,通過自己操作很容易理解了這個概念和它的工作原理。

三、優化整合,“教”中育新

課堂教學要從過去的“傳授知識”的傳統模式向“以激勵學習為特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模式轉換。教師在教學時要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促使學生形成一個健康的學習心態,從而調動其自主參與學習的內驅力。中職學生的依賴心理還比較重,總希望老師能給出“標準答案”。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關內容的練習可鼓勵學生“自作主張”。鑒于此,筆者采用了“實踐——觀察——總結”的教學步驟,讓學生自己去做,自己去想,自己去討論,然后師生共同討論實踐的全過程。讓學生知道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的正確與否,以及改進的方法,從中獲得新的知識。教師應該能夠做到:問題由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由學生自己去探索、規律由學生自己去揭示、學法由學生自己去歸納。這樣學生的學習潛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并在學習中嘗到了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動手操作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利用學具操作為學生提供了參與的機會,并在小組活動中把學生推向主體地位。

在《機械基礎》教學過程中,學生操作動手的機會不多。這與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渴望動手操作的心理是有差距的。因此,要盡量利用學?,F有的設備、條件,結合社會實踐活動,大膽地進行“開放型”教學模式的嘗試。如對《機械基礎》軸系零件一章的教學,我了解到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仍存在著較大的困難,就根據實際需要增添了一個學生動手拆裝的練習,由學生分組拆裝一個減速器模型,相互間可以討論,并把討論的結果向全班同學展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通過大家一番有爭論的辨析,全班同學對該章節知識的掌握程度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四、樹立信心,“疑”中出新

古人云:“學貴有疑”,質疑問難是求異的開端,也是思維能力的基本訓練。學生在學習中有疑問,才能產生興趣,產生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熱切愿望。發展性教學模式認為,質疑大致包括“設疑自學、質疑討論、破疑歸納”等環節,這樣不但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而且實現了師生間、學生個體間、群體間、個體與群體間的多向交流,相互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如能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設計一些質疑問難的教學內容,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創設情景,“學”中求新

教學情境是為了增強教學效果而有目的創設的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教學過程中,創造設置情景交融、形式多樣、別具一格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則是激發他們動腦思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它能使學生具有明顯的情感傾向和意志傾向。通過聯系生活經驗或具體事例來創設情境,可活躍課堂氣氛,興奮學生的思維。例如,“聯軸器、離合器、制動器”作為一次課的內容,講到制動器時已近“尾聲”。為設計好這個“壓軸戲”,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引進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尤里卡”博士做了一個實驗——讓一個自行車賽冠軍在平地上快速騎車,然后剎車。請大家選擇自行車制動的最有效的辦法:A剎前閘;B剎后閘;C先剎前閘,后剎后閘;D先剎后閘,后剎前閘。課堂立即活躍起來,這個情境促使學生產生競爭心理,大家立即發表意見。因為他們太熟悉自行車了,也有剎車“經驗”。結果,選“D”的同學最多?!坝壤锟ā辈┦康拇鸢甘恰癈”,自行車的前閘制動,后閘減速。同學們所以選“D”,是注重了減速,而問題是“制動”。接著便可以進入“制動器”的教學。制動器的形式有錐形、帶狀、閘瓦式,等等,可請學生結合實際,說說自己所了解的制動實例。最后得出結論:各種形式的制動器都是依靠摩擦力作用而實現制動的。創設情景是教學藝術的再創造,它的核心是激起學生的情緒,有效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大增強了主體參與的能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以求得新的知識的發展,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學中教師始終要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真正將學生主體參與學習的觀念轉變為我們自覺的教育教學的行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創新教學,挖掘潛能,使學生的主體參與得到充分發揮,綜合應用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也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主動參與學生主體課程改革
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培養
例談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情境創設
淺談學生主體在高職《經濟數學》中教學改革
高校中長跑運動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優化高三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有效講評淺析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淺談如何讓學生“樂學”“會學”初中物理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