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提高內驅力 提升理科生學習語文的動力

2009-01-12 08:42邵吉斌
關鍵詞:理科生內驅力理科

邵吉斌

筆者自從教以來,一直擔任高中理科班的語文教學,發現高中理科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存有很多的偏見。他們始終認為,“得理綜者得天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學習語文,“就像是吃中藥,吃與不吃,沒什么明顯的效果”。理科生視語文主科為副科,不想學又不得不學,這樣能學好語文嗎?

“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如何從根源上促進理科學生學習語文呢?筆者發現,對于心智比較成熟的高中生來講,促進他們的“自我提高內驅力”至關重要。

自我提高內驅力是指個體那種因自己的勝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贏得相應地位的需要。這種需要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尊重和自我提高的需要所派生出來的。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內部動機雖然非常重要,但是適當激發學生自我提高的動機也是非常必要的。如何使自我提高內驅力促進理科生學習語文呢?筆者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一、構建和諧、融洽、友好的師生關系

不少語文老師出于對自身學科的重視,千方百計地加強語文學科的學習強度和深度,占用自修課、體育課,搶占理科學習時間,加班加點補習語文、默寫課文。這樣做不但收效甚微,而且學生對這樣的老師也敬而遠之。

教學不僅是教師的教授與學生的學習的雙邊活動,它更是一個人際交往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對學習的“內部態度”往往決定學習的質量,“教”是為了啟發、引導學生“學”,創設“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情境。因此,教師要擺正教者的位置,善于傳遞知識、情感、技能和觀念,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允許學生犯錯誤和認識錯誤,允許學生跌倒了再爬起來,這樣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學效果。

由于語文學科知識結構的特色,老師如果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充分考慮理科學生學習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結合他們在理科知識構成下形成的獨特的“個性”,與他們做生活中的朋友、學習上的導師,理解他們學習理科的艱辛,幫助他們解決學習語文時遇到的困難,師生間構建起團結、互助、信任、友好、和諧的關系,學生肯定會在“親其師”的基礎上“信其道、聽其言”。

二、采用有趣的、變化多端的教學方式

語文課最害怕出現的是老師一個人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解、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的狀況。被學生視為“雞肋”的語文課,如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呢?在上課前,老師不僅要深入研究課文的內容,還應該結合課文的內容進行有趣的、深入淺出的講解。筆者以為,現代語文教學不僅僅要備課文、備教法,還要備生活、備學法。借助大文化環境和時代累積的人文資源,建立學生學習的小環境和衍生素材,使學生學進去用出來。筆者在授課《語言文字應用》中《普通話和方言》一課時,借用了侯寶林先生的名段《戲劇與方言》放給學生看。學生在20分鐘的歡聲笑語中領略到了方言和普通話各自的魅力。然后筆者通過組織一場“普通話和方言哪個重要”的辯論賽,使學生動用了平時的知識儲備,進行了兩者的比較,甚至將方言搬上場,最后對知識的認知、理解和運用效果相當好。事后,又找到了一篇《普通話與方言》的文章,印發給學生,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和人文反思。事后在課程練習中,這一教學效果比照同類班級掌握程度高了7%至11%不等。

教學方式不僅在于課程的常規展開,還有對學生人文儲備的引導和建設。理科生平時會花大量時間在理科做題上,“課外閱讀”對他們而言似乎既費時又不能立即見效,所以他們很少會騰出空閑看看書,相當一部分學生寫作素材要較同齡人匱乏。碰到作文,常常搜腸刮肚而不知所云。在這種情形下老師應當加強閱覽課指導,不僅將之作為語文學習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應當促使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閱讀,使閱覽課在閱讀的廣度中呈現學習的系統性,最終在學習的系統性中構建思想的深度。因此,從高一開始,筆者就建議學生在每周一次不間斷的閱覽課中,設置了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等四方面的素材的系統分類搜尋、閱讀和積累。在寫作課中,也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摘錄本拿出為寫作所用,熟能生巧,學生在寫作內容上也確實有了長足的進步。

三、利用學習結果,及時進行反饋、鼓勵

高中生的學習目的性很強,當得知自己的進度、成績以及在實踐考試中應用知識的成效等,可以激起他們進一步學習的良好愿望。因此,讓學生及時了解、反饋學習的結果,不僅可以及時看到自己的錯誤和缺點,更能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績和進步,產生相當大的激勵作用。

然而一般的批作業、發練習的反饋,很難適合理科學生的學業特點。理科學生一般邏輯理解力要普遍優于文科生,但常常欠缺人文儲備和移情能力,學習上也往往很少安排大板塊的時間給予語文學習。因此,對理科學生的學習要注重有效的點突破和作業篩選。相對應的,其反饋也就應當具有相適應的特色。

一般來講,學生在當天交的作業,不是當天或第二天予以發還和講評,學生很有可能會對這份題目、試卷有一個重新“審題、思考、做題”的過程,對老師的講解有“跟不上趟”的感覺。這樣,既不利于學生聽講,也不利于學生細致、認真地審視自己的差距。而且隨著學生不斷走向高考,各科的作業量和自身練習量不斷增加,要想使得理科學生能夠及時、有效地發現自己的問題,可以注重激勵性評價、面批和個體交流等反饋方式。理科生在語文答題上,容易在“審題仔細”、“答題規范”、“扣準踩分點”幾個方面犯重復性錯誤。對近期著重講解和復習的“這一個”知識點,學生如果有點滴的進步,在批改的時候,可以于題目旁邊備注學生的姓名,在講評課上,可以進行及時地評價。甚至可以事先請答題較全面的學生做好準備,上課時請他們做“小老師”,將講解、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生在學習上獲得的成就感遠比挫折感有促進和激勵作用。那么,語文老師們就應該利用起自己“煽情、鼓動、激勵”的語言,讓每一個學生都品嘗到學習語文的成就感,化“被動咀嚼語文知識”為“主動品嘗勝利果實”,激勵理科生們積極投入語文的學習。

作業在保證整體講評外,還應該結合面批和個體交流。面批的作用不僅僅在于針對學生個體學習進度進行有效地細化分析,而且能夠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場景激發學生內動力。理科學生在大量地做題、訓練、考試中容易出現疲乏和麻木的狀態,對語文學習更會出現輕視和放棄的思想。這個時候,教師通過面批和個體交流能夠細化學生類型,強化學習動力和目的,以更直接的方式強化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肯定。

高中理科學生能夠很清醒地意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但是這種內在動機如果能夠有外部學習動機的促動,就會獲得更大的發展。葉圣陶老先生說的“一使樂其業”,就是希望學生感到學習有樂趣,越學越愛學,直至欲罷不能的境界。只要我們語文老師平時做一個有心人,認真研究理科生的特點,“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培養和激勵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理科班的語文教學質量就一定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猜你喜歡
理科生內驅力理科
和理科男談戀愛也太“有趣”啦
服了
破譯自推娃的密碼
文科不懂理科的傷悲
理科生的避暑方式
高一學生物理學習動機與物理成績的相關性調查研究
一句話證明你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
初探價值觀提升內驅力
淺析中學生學習內驅力的影響因素
2016年高考全國卷Ⅱ理科第11題的多種解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