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科學活動“草莓奶茶”問題情境的剖析與思考

2009-03-14 05:43許林軍
早期教育(教育教學) 2009年3期
關鍵詞:剖析奶茶草莓

許林軍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往往以問題來引導幼兒討論,從而促使活動向著自己預期的結果發展。但是,如果教師語言不明確,帶引幼兒討論時問題焦點不斷轉移,易致使幼兒答非所問,無法使活動收到預期的結果?,F以科學活動“草莓奶茶”中的三個問題情境為例來進行剖析。

問題情境一:在幼兒品嘗了自己制作的草莓奶茶后,教師:你嘗到草莓的味道了嗎?幼兒:沒有。幼兒A:奶茶好甜哦。教師:像什么一樣甜?幼兒A:像冰糖一樣甜。教師:他說草莓奶茶像冰糖一樣甜,有誰吃過冰糖?……

剖析:教師想通過“你嘗到草莓的味道了嗎?”這一問題來檢驗幼兒制作的草莓奶茶在味道上是否達到了預期結果。但是,在幼兒回答了沒有草莓的味道后,問題的焦點卻發生了轉移。教師沒有按照自己預設的目標繼續引導幼兒討論,而是被幼兒的回答所牽引,依據幼兒的回答,層層設問,使討論的問題越來越偏離預設目標。

思考:教學目的是教師教學活動的“導航標”,教師在活動中的提問應盡可能地圍繞預設目標進行。教師要善于甄別幼兒的回答,對和教學目的相一致的回答給予引導,反之,則盡量將答非所問的幼兒引導到教學目的上來。如當幼兒A回答“奶茶好甜哦”時,教師可說:“A的草莓奶茶好甜哦,那你們的奶茶是什么味道的呢?”

問題情境二:在幼兒嘗不出奶茶有草莓的味道后,教師:為什么大家沒有在草莓奶茶里吃出草莓呢?幼兒D:因為它融化掉了。教師:融化掉了,融化在哪里?幼兒E:融化在奶茶里了。教師:那應該吃出來還是吃不出來?幼兒F:吃不出來。教師:那應該怎樣才能吃出來?……

剖析:教師問“為什么大家沒有在草莓奶茶里吃出草莓呢?”意思是問為什么沒有吃出草莓的味道。但由于教師的語言不夠準確,致使幼兒理解成為什么吃不出草莓粉,從而答出“融化掉了”。教師隨后的提問仍然過于含糊,幼兒的回答當然也就無法朝教師預期的結果發展。如果教師將“那應該吃出來還是吃不出來?”改為“那應該吃出來還是吃不出來草莓的味道呢?”那就有可能收到峰回路轉之效,引領幼兒回歸到“有關草莓味道”的話題上來。

思考:提的問題只有明確具體,才能為幼兒指明思維的方向。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既要注意用語的簡要,又要注意用語的精確,切不可模棱兩可。如果教師一開始就問:“為什么大家沒有在草莓奶茶里吃出草莓的味道呢?”那么幼兒的回答就可能是“草莓粉太少了”或“茶水太多了”等,從而就順應了教師預設問題“在奶茶里添加多少比例的草莓粉”的需要。

問題情境三:在幼兒不能答出奶茶中草莓粉太少之后,教師:你們覺得剛才制作的奶茶是否要增加一些草莓粉?你制作的奶茶香不香啊?幼兒:香。教師問幼兒B:你覺得呢?你的奶茶需不需要多放一點草莓粉?幼兒B:要。教師問幼兒C:你覺得你制作的奶茶怎么樣?幼兒C:很不錯。教師再問幼兒C:真的很不錯嗎?……

剖析:教師在一句話中一連問了兩個問題,幼兒往往傾向于回答第二個問題,這就脫離了教學目的——讓幼兒知道草莓粉達到怎樣的比例才能使奶茶有草莓的味道。再者,教師的第一個問題過于封閉,幼兒往往會回答“要”,而不會涉及添加草莓粉的比例問題。另外,對幼兒C的提問雖然開放,但卻偏離了“在奶茶中添加多少比例的草莓粉”這一中心話題。

思考:在一句話中。教師應避免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問題,應圍繞預設目標設計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使幼兒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回答問題。如可把問題“你們覺得剛才制作的奶茶是否要增加一些草莓粉?”改為“你們覺得在奶茶中要放多少比例的草莓粉呢?”這既限定了幼兒回答問題的方向,又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來回答問題,幼兒可能會答出“一半”“一小勺”“四分之一”等。

就上述活動過程而言,教師設計的三個問題在意圖上是層層遞進的,即通過“草莓奶茶有沒有草莓的味道”引出“為什么草莓奶茶沒有草莓的味道”再引出“草莓奶茶中添加多少比例的草莓粉才有草莓的味道”。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提問方式,致使三個問題被割裂開來,不能和諧統一于整個活動之中,也就使得活動無法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猜你喜歡
剖析奶茶草莓
小編與奶茶的日常
地下奶茶店
創作剖析
草莓
同樣是奶茶
“角”的常見錯解剖析
奶茶香飄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