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保專業農業昆蟲學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

2009-06-19 05:53王麗艷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高教 2009年9期
關鍵詞:實踐教學改革

王麗艷

摘 要:本文從現代大學教育理念和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要出發,根據農業昆蟲學課程的特點進行了教改。在講授過程中,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在整體上進行整合,改進教學方法,進一步將綜合性實驗運用到該門課程實驗中,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田間觀察、識別及判斷能力,實踐表明,教改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為培養出適合墾區大農業的高素質的植??萍既瞬盘峁┝丝煽勘U?。

關鍵詞:農業昆蟲學 教學改革 實踐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發展的時代,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是高素質人才。所謂高素質人才,不但要具有某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且又要基礎知識扎實、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能力。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深入和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由“知識型”向“能力型”轉換。實施素質教育是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何培養跨世紀的合格人才,全面提高人才素質,以適應新世紀、新形勢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是高校面臨的重大課題。如何在其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適應21世紀的農業人才成了大眾及其關注的問題,也是許多農業院校正在研究和探索的問題;如何結合學科和課程特點搞好教學工作,使教學趨于科學、完美,則是每一位高校教師不斷研究和探討的課題[1-3]。

農業昆蟲學是植物保護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它是研究農業害蟲的發生消長規律及其防治技術,保護農作物獲得豐產豐收的科學,是多學科知識和技術在害蟲防治方面綜合運用的產物,是一個終端性的應用科學,它起源于生產實踐,又應用于實踐。因此,農業昆蟲學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同時我國幅員遼闊,不同農業區域的生態環境條件和種植結構大不一樣,導致農業害蟲的種類、發生為害特點存在很大差異。又具有地域性及動態性的特點。本門課程對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理論知識解決生產、工作中相關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其教學質量高低直接影響到人才素質的培養[4,5]。

關于農業昆蟲學課程改革的研究也有許多[6,7]。但是農業昆蟲學具有地域性的特點,我國幅員遼闊,不同農業區域的生態環境條件和種植結構大不一樣,導致農業害蟲的種類、發生為害特點存在很大差異。為了適應墾區現代化大農業的需要,農業昆蟲學課程也要具有區域性特色,因此,有必要對農業昆蟲學課程改革進行研究。為此,我們做了如下的嘗試。

一、選用優秀教材

選用優秀教材和優化教學內容是決定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基本因素。教材是連接教與學的工具,是體現教學內容的知識載體,優秀的教材是教師教好和學生學好的基礎。針對農業昆蟲學課程體系的特點。我們選用了全國統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農業昆蟲學》(北方本),以統編教材知識體系結構為基礎,針對黑龍江的地域性特點,同時配套使用自編教材,選擇性地對課程講授內容進行優化配置。

二、優化教學內容

優化教學內容是一個系統性很強的工作。為了保證教學內容優化的科學和合理性,我們在農業昆蟲學的教學中進行了探索。我們的做法是,在開課前組織課程組教師集體討論,根據學科出現的新動態,每位教師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集集體智慧于一體,正式確立該課程教學大綱,期終進行總結,找出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為下屆課程的開設做好補充完善工作。例如在農業昆蟲學的教學中通過集體討論確定地下害蟲、水稻害蟲、雜糧害蟲、大豆害蟲、蔬菜害蟲、果樹害蟲、儲糧害蟲是講授重點。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針對本門課的特點對具體的教學內容做到在明確重點和難點的同時,及時豐富更新教學內容,突出區域性特色等。

1.教學內容的補充與調整

農業昆蟲學內容龐雜,包括害蟲的為害特點、害蟲形態識別、生活史及習性、發生與環境的關系、預測預報和防治等方面。為了使教學內容能反映出本學科的現代科技成果和學科體系的完整性,我們在教學內容上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把重點放在形態識別和防治上,力求將這兩部分內容講細講透。

2.突出區域性特色

由于區域不同,各地的地理條件和生態環境差別也很大,加之季節、年份、作物布局、氣候條件的差異,各地的害蟲種類和發生規律都有所不同。例如水稻害蟲在黑龍江寒地稻區和其他稻區的發生情況就有很大差別,黑龍江發生的主要種類為水稻負泥蟲和水稻潛葉蠅,玉米螟在黑龍江和南方發生情況也不一樣。因此,我們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對講授對象所需的材料進行收集整理,使教學內容充分反映出特定地區的特色。這樣,學生就能夠結合本地害蟲發生情況,很容易掌握學習的重點。

3.及時掌握和補充害蟲變化的新動態

由于自然條件的不斷變化,各種新的害蟲會不斷出現。如稻螟蛉、稻鰓蚯蚓等,都是近些年來黑龍江水稻田新發生的害蟲;美洲斑潛蠅等檢疫性害蟲的擴散蔓延到黑龍江也是生產上的新情況。這些情況和問題教材上沒有記載或記載不詳,及時將這些資料搜集與整理,補充到教學內容中去,對學生掌握新知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應具有時效性

害蟲綜合治理技術的更新速度是極快的。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后,提倡農產品的無公害生產,許多農藥是新的低毒農藥或生物農藥,而且有些品種更新換代很快。因此,我們必須及時把害蟲防治的實際水平及最新研究成果如實反映出來,及時更新講課內容,使學生能夠了解到最新的害蟲防治新動態。

三、改進教學方法

農業昆蟲學內容龐雜,每個害蟲的為害、形態特征、生活史習性、發生規律和防治方法是非常容易混淆和難以記憶的,也是最令學生感到頭痛的內容。針對這些特點進行了教學方法的改進。

在組織教學時,靈活采用課堂啟發、提問或課外作業等方式,講授中先從我們身邊的實物入手,再逐步展開、歸納總結。如在講到害蟲名稱時,我們把種的名稱同它的形態、生理功能、生活習性聯系起來,如水稻負泥蟲的名稱又叫背糞蟲,原因是肛門開口于體背,排泄的糞便堆積于體背,以此特點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然后再講其他特征,這樣,就把枯燥的內容變得吸引人了;當講到害蟲防治時,先介紹害蟲的習性,使學生首先聯想到根據習性如何進行防治。這樣的講授方法,就把枯燥單調的內容,變成了生動有趣的講授,從而喚起了學生聽講的極大興趣。

在教學中,我們引入了討論教學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我們組織1~2次開放式討論教學活動。做法是由教師結合教學大綱及當前生產中的問題擬出題目,例如在講到害蟲生物防治的章節時,教師在課堂上重點講授傳統生物防治技術,學生的課后作業為“害蟲生物防治新技術”,要求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結合當前生產實踐,寫出總結報告,然后全班集中開展課堂討論與交流,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最后教師作出總結。這種方式的教學活動,氣氛活躍、融洽,有助于提高學生查閱文獻資料、綜述文獻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討論與交流,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牢固。

在教學方式上,推行了“趣味”教學法。將趣味昆蟲知識與課堂講授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講授和學習的效果。同時強調互動式教學,注意啟發式、辯論式、探究式等方法的綜合應用,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發表不同觀點,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

總之,通過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潛能。

四、教學手段的改革

農業昆蟲學課程是以形態、危害癥狀直觀教學為主的一門課程,所使用的教學手段直接影響理論課的教學效果。

近年來我們制作了質量較高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充分利用這一現代教學手段的聲音、圖像、色彩和動畫效果真實表現昆蟲的外部形態特征、危害和各種習性,課件精美、圖像清晰、圖文并茂,內容直觀、具體、生動,吸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顯著提高了教學質量。譬如我們在多媒體課件中使用了動畫效果來表現昆蟲的取食及危害等過程,使得學生就在課堂上就觀察到了平時難得見到的昆蟲的這些有趣的生命活動現象。同時我們還利用課間放映很多非常有趣的昆蟲小知識,各種各樣的千姿百態的昆蟲,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

五、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堅持實踐環節不斷線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和創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的設計除了考慮讓學生通過直接驗證、鞏固和充實所學內容外,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和本課程的特點是課堂講授必須與實踐相結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構建與理論教學協調一致的實踐教學體系非常必要。

農業昆蟲學實踐教學包括兩個重要環節:一是實驗課,二是教學實習。

實驗課主要是驗證和補充所學內容;但因許多實驗材料蟲體較小、標本由于浸泡褪色失真和初學者不具備較高的實驗技術,許多實驗內容學生有時觀察不到(危害癥狀等);由于課堂講授與實踐脫節,學生往往感覺農業昆蟲學課單調乏味,失去學習興趣;最后,往往注重對理論知識的機械記憶,而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鍛煉;達不到對課程學得透、用得活、掌握牢的理想效果。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實驗課教學中開設綜合性實驗。通過綜合性實驗課的開設,增加了昆蟲標本采集、標本制作及田間癥狀識別等內容,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采集一定數目的昆蟲標本,然后集中時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識別所采的昆蟲。實踐證明,學生掌握知識牢固,識別昆蟲的能力和解決生產實際的能力得以提高。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同步安排農業昆蟲學田間教學實習,田間教學實踐課包括誘蛾器的設置及管理、黑光燈的設置及管理、不同農作物不同生育期田間蟲害的觀察及防治等內容;田間教學實習分兩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0.5周,主要進行農業害蟲的田間采集及識別。通過實習強化了植物保護專業本科生對農業生產實踐中植物保護技術的感性認識,培養與現行農業生產配套的植保技術實際運用和操作能力,使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能夠迅速地發揮應有的作用。實踐表明,農業昆蟲學教學實習較好地解決了理論與實踐之間脫節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都有明顯提高和加強。

六、考核方法的改革

為了讓成績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我們采用了綜合考核評定成績的辦法。即考查學生識別昆蟲的能力、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掌握情況、完成實驗的情況以及完成作業的情況,成績則由相應的4部分組成,分別占10%、60%、20%、10%??疾閷W生識別昆蟲的能力是通過逐個考查學生在所給的昆蟲標本中隨機地辨認一定數量的昆蟲,根據識別情況記載成績;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采用閉卷的方式;考查學生完成實驗的情況是根據的實驗報告和實驗課的表現;考查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是根據文獻綜述報告的規范化程度和質量。

七、結束語

教學實踐證明,通過調整教學內容、加強基礎教學、注重課程間融合、強化實踐教學、促進創新性培養、改進教學手段及方法、完善考核方法,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但是沒有任何哪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無論是常規教學方法還是現代化教學手段,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不能一成不變。這就意味著,教學中既要繼續用好相應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它的魅力;又要不斷更新及完善教學方法及手段,體現出本門課程的時效性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創新思維時刻融入教學之中,并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實現提供良好的實踐條件,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具有創新意識及綜合實踐能力的高索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火英,曹林奎,張農.通才教育—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J].教育探索,2003,(12): 39-41.

[2]張寶文.面向21世紀,突出學校特色,努力提高辦學質量[J].高等農業教育,1998,(2):25-28.

[3]蘇群,車承軍,董莉.新世紀高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J].交通高教研究, 2000,(04):27-29.

[4]樊東,趙奎軍,張偉.新世紀植物保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02,(3):41-44.

[5]楊群芳,李慶.在昆蟲學課程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初探[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4,第22卷(增刊):73-75.

[6]尹健.提高農業昆蟲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1997,(2):52-53.

[7]陳靜,張建萍,王洪躍.農業昆蟲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西部科技,2009,8(02):93-94.

猜你喜歡
實踐教學改革
語文教學要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
后進生轉化和提升的實踐與思考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高校三維動畫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