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教學中對歷史人物認識的幾個問題

2009-06-20 03:11孔欣鳳
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3期
關鍵詞:納諫貞觀太宗

孔欣鳳

唐太宗李世民是創業兼守成之君,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地位突出,其在位的貞觀時期,作為少有的治世為后人稱道。這是我們對唐太宗最普遍的認識,也是對唐太宗這個歷史人物的一方面的認識。通過影視劇、小說、游戲等途徑,學生們也了解到的唐太宗是一位善于納諫、知人善任、賢明愛民的曠世明君;課本也以他開創的貞觀之治為教學重點。那真實的唐太宗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我們應該如何認識他呢?

一、評價歷史人物必須首先明確我們評價歷史人物的目的和意圖,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

唐太宗的名言:“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北闶菑娬{了歷史對現實的指導作用。我們評判一個歷史人物,不能僅僅孤立的停留在敘述評價他一生的功過是非上,為評價而評價,而是要著重于發掘他或她的現實意義,對后世、對后人有哪些借鑒指導作用,從中可以吸取哪些優良的品質特征,剔除腐朽錯誤的思想流毒,是今人更好的看待我們的社會,看待他人與自己的關系,看待事業的成敗得失,從而升華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精神力量,如同一位歷史工作者說的:“努力使讀者通過了解一個人物,進而了解一個時代?!保?)這才是我們開展對歷史人物科學評價的初衷和出發點,也是我們的最終的落腳點。

二、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上,決不能主觀臆斷

評價歷史人物要以史料為依據,但要對史料進行分析。史料是我們認識歷史、研究歷史必須依靠的,有了史料的支撐,才能言之有據,有一分史料說一分話,不能脫離史料憑空想象。但因為史料滲透著時人的主觀看法,在閱讀史料時我們必須加以分析。還有唐代官方史學發達,起居注、實錄等都成為后來編寫史書的依據和來源,而唐太宗本人是看過實錄的。貞觀十三年,唐太宗問諫議大夫兼知起居事褚遂良:“卿記起居,大抵人君得觀之否?”對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惡必記,戒人主不為非法,未聞天子自觀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記邪?”對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職載筆,君舉必書?!眲┰唬骸笆顾炝疾挥?,天下之人亦記之矣?!?太宗觀起居注未得逞,但緊接著的貞觀十四年,太宗又對房玄齡說:“今欲自看國史者,蓋有善事,固不須論,若有不善,亦欲以為鑒誡,使得自修改耳?!庇谑?,在李世民一再要求下,“玄齡等遂刪略國史為編年體,撰高祖、太宗實錄各二十卷,表上之?!?太宗終于如愿,而所謂“實錄”就在他這樣的關注中修成。因而,看待歷史人物,要對相關史料進行分析辨別,盡量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

三、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將人物本身置于其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中去考察,不脫離當時的社會現實,而苛求于古人

不苛求古人是馬克思主義歷史主義評價歷史人物的一條重要原則,也是從歷史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評價歷史人物的科學方法。我們不能拿今天的標準去評判當時的古人,不能從今人的喜惡出發,去不負責任的指責古人的缺失和錯誤,甚至拿今人和古人做牽強附會的類比,這些都是不恰當的做法首先,應該把歷史人物放在他所處的時代來考察,客觀看待人物的時代局限性,要分析他們對歷史發展、社會進步所起的作用,以及對人民生活產生的影響。唐太宗所處的時代為中古時期,唐太宗在登上帝位以后,勵精圖治、開創了被后人視為榜樣和楷模的貞觀之治。當時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人民負擔相對較輕,這在當時都是有進步意義的,值得我們肯定。但是,當時的社會自有一套不同于現在的制度,如皇位繼承制度。中國古代皇位繼承有制度可循,即“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i的嫡長子繼承制,這一制度雖有局限,卻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政權穩定和國家安寧。而唐太宗李世民作為李淵的次子登上皇位,是通過發動“玄武門之變”這樣的手段得來的。唐太宗后來的勵精圖治,或許也與此有關,取得顯赫的文治武功以使人們淡忘他“殺兄逼父”的不光彩歷史。這在我們全面認識李世民時也須注意。除了不苛求于古人之外,也應該努力避免溢美之詞。無論是苛求也好,抑或是溢美也罷,都是不真實的,都不能還所要評價的歷史人物以本來的面目。

四、評價歷史人物還應注意結合其他評價標準,力求全面、客觀、準確又不乏生動。每個人都是復雜的,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當然也不能套用一把尺子、一個標準。比如隋煬帝與唐太宗對于納諫的態度,對人物認識要全面,不能只看到一時一事一面而輕下結論。第一,不限一時,就是要分階段來看。唐太宗初年,孜孜于治道,認識到“為政之要,惟在得人”,善于任用賢臣;認識到人民的作用,“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稱“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與魏征討論明君暗君,以為“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善于納諫。終于開創了“貞觀之治”。然而,貞觀后期,太宗面對他取得的成就不免飄飄然,處事也大不如前。貞觀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終儉約,近歲頗好奢縱,就上太宗“十漸不克終疏”ii,指出貞觀前后太宗在納諫、任人、君臣關系、儉奢等問題上的不同;第二,不拘一事,就是要對唐太宗所做的所有事情綜合考慮,不止看到他在用人上的知人善任,還有看到其他,如唐太宗發動對高麗的戰爭等;第三,不止一面,就是看待一件事情也要從多方面分析。唐太宗最有名的就是善于納諫,然而即使在納諫這一件事上,我們也不能僅僅看到太宗的從諫如流。史載:“上嘗罷朝,怒曰:‘會須殺此田舍翁。后問為誰,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驚問其故。后曰:‘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賀!上乃悅?!眎ii認識歷史人物,不拘于一時一事,不僅僅看到事情的一個方面,才能對此歷史人物有客觀全面的認識。

最后,認識歷史人物時,忌評價簡單、用詞不當,也要防止折中化。比如大家看待唐太宗,若說他是個“好人”,就不恰當。若說唐太宗有功有過,功有幾點,過有幾點,則有折中的嫌疑;應該在認識其階級性和時代局限性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唐太宗一生所為,應當根據歷史人物對歷史的發展、社會進步在客觀上所起到的推動或阻礙作用,對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有利還是有害,對他給予整體恰當的。

①(宋)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卷一〇五《褚遂良傳》,中華書局點校本,1975年,4025頁。

②(唐)吳兢撰 謝保成集?!敦懹^政要集?!?,391頁。

③(漢)公羊壽傳,(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浦衛忠整理《春秋公羊傳注疏》,卷一《隱公元年》,(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3頁。

④以上見(唐)吳兢撰 謝保成集?!敦懹^政要集?!?,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⑤(宋)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點校本,1956年,6096頁。

猜你喜歡
納諫貞觀太宗
淺析唐太宗的文化人格
分析唐朝貞觀之治的當代啟示
肱骨良臣魏玄成
論《左傳》關于春秋霸主重耳的納諫敘寫
太宗納諫
欒書納諫
唐貞觀年間“罷大都督府”事考辨
敢于說真話的王珪
馬路公仆贊
《周易》“觀”的哲學內涵及美學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