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文字編輯與文化傳播

2009-10-26 09:35吳有定
中國編輯 2009年5期
關鍵詞:文字編輯詞典現代漢語

吳有定

[摘要]廣大編輯工作者除了要精選文稿,為文稿推敲字句以外,還應從中收集帶有普遍性的語言文字問題加以深入研究,以專題形式辯明是非并及時進行交流,從而達到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以表情達意和傳播文化的目的。

[關鍵詞]編輯文化傳播語言文字

[中圖分類號]G23[文獻標識碼]A

毋庸諱言,在文化傳播中,每個受過教育,有覺悟、有良知、有責任心、有正義感的編輯都會竭盡全力,向受眾傳播和推介科學的理論、高尚的精神、優秀的作品、前沿的科研、優良的傳統、淳樸的民俗、優雅的景觀等人類一切優秀文化。作為編輯尤其是文字編輯,除了必須充分意識到其傳播的內容屬于文化外,對傳播的工具——語言文字的正確使用,也屬文化傳播之列。對“文化”一詞的解釋,《現代漢語詞典》就列出三個義項,其中之一就指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就這一義項而言,《辭?!氛f得更明白,文化“泛指一般知識,包括語文知識在內?!本C合而言?!拔幕奔戎杆鶄鞑サ膬热?,也指內容賴以傳播的工具——語言文字及相關知識。為此。廣大編輯工作者,在文化傳播過程中應該竭誠精選文稿,字斟句酌。以期達到內容與其表達的完美統一。筆者認為。編輯在文化傳播中除了要精選內容健康的文稿并為一篇篇用稿字斟句酌以外,還應從中收集帶有普遍性的語言文字問題加以梳理,從理性的高度以專題形式予以辨明是非,從而達到純潔祖國語言文字的目的。這既是編輯的天職,又是時代賦予編輯的傳播先進文化的神圣使命。

為一篇篇的用稿字斟句酌和以專題形式予以辨明是非,從其與文本的關系看,前者屬于直接功能。后者屬于間接功能;從其作用的范圍看,前者屬于褊狹功能,后者屬于寬曠功能;從其作用的奏效看,前者為急近功能,后者為緩遠功能;從其作用的對象看,前者作用于文本(也涉及作者),后者作用于社會;從受眾的多寡看,前者面向個體,后者則面向群體;從其所側重的層面看,前者側重于其然,后者側重于其所以然:從其解決的問題看。前者解決的是零散的。后者解決的是系統的:從其所解決的問題引起讀者的重視的程度看,前者頂多是一般的(甚至不引起注意),后者則特別能引起重視和注意。因此。在語言文字視閾下。在傳播先進文化的過程中,作為文字編輯,在狠抓前者的同時。還須著力于后者。

一、正音

看電視聽廣播。我們常常聽到:××為群眾排憂解難。這個“難”,有的讀為nán,有的讀作nàn,確實令人費解。作為文字編輯,就有責任予以辨正。

“難”究竟在“排憂解難”中讀為nán還是nàn?這首先得弄清它的意義是“困難”還是“災難”、“危難”。同時還要弄清它的詞性?!半y”的繁體字是“魅”,這是個左聲右形的形聲字。最初指的是一種鳥,是個名詞,讀nán。后來它的本義被隱去而借作他用,詞義和詞性都已改變。簡單地說,當它表示難易的“難”(不容易)時。是形容詞,讀nán;當它表示“災難、危難、不幸的遭遇”時,是名詞,讀nàn。在“排憂解難”中,“難”是名詞,作“解”的賓語。有些人因此就斷定它讀nàn。其實不然。因為現代漢語跟古代漢語一樣,也有詞類活用的現象。所謂詞類活用,正如張靜先生在其《現代漢語》中所說的那樣:“有一些詞經常具有甲類詞的語法特點,只是在某種情況下為了達到修辭目的,臨時用作乙類詞,這叫詞類活用。從意義上說,活用的詞都是既保留了甲類詞的意義。又臨時增加了乙類詞的意義?!钣酶换钣脮r讀音完全相同,意義基本相同。因而仍算一個詞,不是兩個詞。從形式上說,活用的詞主要是在句法結構(詞組或句子)里表現出來的?!比缟纤f,形容詞“難”有時就活用為名詞,活用后多表示“困難、難處、難事、阻礙事情進行(或成功)的困難因素”。如“排除萬難”、“迎難而上”、“急人之難”等中的“難”。這些“難”雖都活用為名詞,其意義仍與形容詞的“難”的意義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芭艖n解難”中的“難”也是這樣一個“難”,而不是“災難”的“難”?!盀碾y”程度深,較嚴重,發生的概率相對較低。一個值得電視、廣播稱頌的人當然不是在群眾有了程度深、情況嚴重的“災難”之后,才去為其排解,況且災難一般是難以依靠個人力量排解的,如自然災難根本無法排除。因此。排憂解難的“難”讀nàn是不很妥當的。

從漢語成語的結構特點上看。并列結構的成語,其中有一類只要第一字與第三字(或第二字與第四字)詞性相同,詞義相近,則其余第二字與第四字(或第一字與第三字)詞性也相同。詞義也相近或程度相仿,如:摩拳擦掌、舞文弄墨、豪言壯語、聚精會神、精打細算、奇光異彩、奇形怪狀、深情厚意等。這類成語往往一三字或二四字。甚至一三、二四字兩兩可以相連重組為雙音節詞。如摩擦、舞弄、文墨、豪壯、言語、聚會、精神等?!芭艖n解難”就是屬于這一類,“排”和“解”可以組成“排解”;“憂”和“難”雖然意義不同。但含義程度相仿(程度均不深重),分別指一般性的憂慮和困難。再者。在成語里,很難找出一三字詞性相同、詞義相近而二四字意義、程度卻一輕一重的成語。從這點看,“排憂解難”的“難”也應該讀為nán。

也許有人說:“排憂解難”源于《戰國策·趙策三》中的“排難解紛”,而“排難解紛”的“難”讀nàn。無疑就是排憂解難(nàn)了。這種說法也未免過于片面。雖然“排憂解難”源于“排難解紛”,但這并不等于每個字都本源于它。真正本源于它的是“排……解……”。而“難”在此只是形同而義異的再組合。如果說它與“排……解……”一樣從原詞照搬過來,那么它應該是位于“排”字之后,組成“排難”,而不是“解難”“排憂”了。另外,“排難解紛”的“難”指的是“危難”、“災難”。據《戰國策·趙策三》記載,當時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魏王派了將軍晉鄙帶兵援助趙國,因害怕秦軍而不敢前進。后魏王又派了另一將軍辛垣衍到趙國說服趙王派使者尊奉秦昭王為帝。這消息恰巧被當時游歷到此的齊人魯仲連聽到。魯仲連一來批評了趙國的平原君,二來當面責備了魏國使者辛垣衍。一針見血地指出讓秦國稱帝的嚴重后果,終于打消了魏國“帝秦”的念頭,秦國也為此而退兵五十里,加之魏公子無忌奪取晉鄙的軍權救趙擊秦,終于使秦軍撤兵而離開。趙國于是避免了一場滅頂之災。在趙國平原君準備封賞魯仲連時,魯仲連再三推辭說:“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币馑际钦f:對于天下之士來說。所寶貴的,在于為人排除憂患、消釋危難、解除紛亂。而不要什么報酬。對于魯仲連這樣的天下之士來說,當然是要從大處著眼,做出非凡之舉來。為人解除“危難”和“災難”,如果只是一些區區的難題、困難,又何足他們掛齒呢?顯然,句中的“難”即“危難”之意,讀nàn,魯仲連的言行正印證了這一點。后來,“排患釋難解紛亂”逐漸演化固定成“排難解紛”。由此可見,“排難解紛”的“難”意義不同

于常說的“排憂解難”的“難”。道理很簡單,為人排憂解難應該從一點一滴開始,這才體現出體貼入微。因此不能以前者的讀音類推后者。

當然,如果哪位人物確實在特別之際。解除某場災難。理所當然,“排憂解難”的“難”就非讀nàn不可了。

不過,在一般情況下?!芭艖n解難”的“難”還是讀為nán較合情理。較切語意。

二、正字

“小氣”也是我們經常遇到且非常熟悉的一個詞,而“小器”則大家未必經常見到——它只出現于港臺的影視節目中,而且《現代漢語詞典》(下稱《詞典》)找不到它的蹤影。究竟哪個寫法是正確的,作為文字編輯,我們不能袖手旁觀。

據《詞典》解釋,“小氣”有兩個義項:(1)吝嗇;(2)(方)氣量小。而《辭?!肥沁@樣解釋“小器”的:(1)指人的局量淺窄。(2)同“小氣”,吝嗇。(3)小器皿。所謂“局量”,《詞典》解釋為“器量;氣度?!倍髁縿t解釋為“氣量;度量?!睆倪@點上看,“小氣”=“小器”。根據這個意義溯源,到底是“小氣”正確,還是“小器”正確呢?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弄清“氣”與“器”的意義?!皻狻?,《說文·氣部》載:“氣,云氣也。象形?!倍斡癫米ⅲ骸跋笤破鹬??!睋豆艥h語常用字字典》解釋,氣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六個義項:(1)氣體;(2)自然界冷熱陰陽等現象;(3)氣味;(4)古代醫學指人的元氣;(5)人的精神狀態,勇氣、怒氣等;(6)古代哲學名詞。而“器”,《說文》載:“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薄稘h語大字典》釋為:“(1)器具……(6)器量;器度……”。經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捌鳌北玖x為“器具”,而“器具”有大小之分,大則容量大,小則容量小,人的“局量”無疑似容器,因而用“器量”、“器度”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我們再來看看《辭?!?,第一,里面只收“小器”,而沒有“小氣”詞條。第二,對“器”字的解釋,《辭?!妨谐隽棧?1)用具;(2)生物的器官;(3)見“道器”;(4)才能;(5)器量;器度;(6)重視,器重。第三,“器”字下所錄“器量”詞條的釋語是“原指器物的容量。引申指人的度量?!笨梢娪谩捌鳌北怼捌髁俊?,形容人的器局是不容置疑的了,這點可以從《論語》得到佐證——《論語·八佾》:“管仲之器小哉!”何晏注:“言其器量小也?!?/p>

綜上所述,表示人的器量涵養當然是用“器”,而不應用“氣”;“小器”才是正義,“小氣”是不規范的。相應的“氣量”也應改為“器量”,“氣度”也應改為“器度”,而且《詞典》的“小氣”(應改為“小器”)詞條下的兩個義項的順序也應對調,即(1)器量??;(2)吝嗇。因為“吝嗇”是由“器量小”引申而來的:“小器”的人一般度量狹隘,很難包容。不能寬容,這種人很在乎雞毛蒜皮之事,斤斤計較,待人接物盡顯吝嗇也就理所當然的了。一句話,“器量小”導致“吝嗇”。

三、規范詞匯

在關于某人某單位為了完成某項任務而不辭勞苦,日夜奮戰的報道中。時??梢砸姷交蚵牭健啊痢痢寥找岳^夜……”或“×××夜以繼日……”。乍看(聽)起來似乎沒有區別,都是表示晝夜不停的意思。就連《詞典》也把“夜以繼日”解釋為“日夜不停。也說日以繼夜?!逼鋵嵅⒉蝗?,只要仔細分析,兩者之間也還是有正誤是非可辨的。

“夜以繼曰”語出《孟子·離婁下》孟子說的一段話,其原文是:

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武王不泄邇,不忘遠。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舍者,仰而思之,夜以繼珂;幸而得之,坐而待旦。

這段話最后說到周公想要兼學夏、商、周三代君王,來實踐禹、湯、文王、武王四人所行的勛業:如果有不符合當日情況的,便仰天思考,白天想不好,夜里繼續想;僥幸想通了便坐等天亮去付諸實行。從這段話里我們可以得到關于“夜以繼日”的啟示:由于問題未能解決,而白天時間已過,只能連夜晚的時間都用上,換言之即用夜晚時間來延續白天時間——以夜繼日。介詞結構“夜以”就是“以夜”的倒裝。

自古以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規律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擊壤歌》)?!对娊洝ば⊙拧ば⊥稹酚小百砼d夜寐”(早起晚睡),陶淵明《歸園田居》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有“朝辭白帝彩云間”。這些詩句都說明人的日作(而日作又始于晨。因為一日之計在于晨)夜息的習慣和規律。正因為如此,《孔雀東南飛》的作者才會以憤怒的心情敘說焦仲卿的母親逼迫劉蘭芝“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當然,在必要的情況下,人們不得不在夜間“加班”。如:“夙興以求,夜寐以思?!?《漢書·武帝紀》)上文提到的周公也屬此類,這就是所謂的“夜以繼日”。

如果把“日”“夜”二字對調過來,成為“日以繼夜”。其意思則為用白天時間來延續夜里時間。一來違背人們的作息習慣和規律,二來又不能達意。因為白天為正常工作時間,夜間為休息時間,用工作時間延續休息時間。豈不是睡懶覺?因此,“夜以繼日”的說法才是正確的。把“日”“夜”的位置倒轉過來,說成“日以繼夜”是不妥的。

四、規范語句

不規范的語句在文章中也是時有所見,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更是無時不有。為此。規范語句也是文字編輯的職責。

例如,“按姓氏筆畫為序”(或“以姓氏筆畫排序”)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慣用語。一般的雜志刊登其編委會的名單,名單之前必有之;機關部門選出個什么委員會,名單之前須有之……總之,為了說明所列名單不分次序先后,這句慣用語一直以來被廣泛使用。如2002年11月8日至15日黨的“十六大”期間,《人民日報》等所有報紙都刊登或轉載“黨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名單”、“黨的十六大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成員名單”、“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名單”、“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名單”、“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名單”等,其中都有“(按姓氏筆畫為序)”一句。其實這是一個雙重語病句。

我們知道,“以……為……”是古漢語的一種常用固定格式——表示意謂、處置等意義的格式。其主要用法有四種:(1)“以”是表示“以為”意義的動詞。與“為”配合組成兼語式的意動句,表示對人或事的看法或判斷,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認為……是……”、“把……當作……”。例如:“百姓皆以王為愛也……”(《孟子·梁惠王上》)又如:“故君雖尊,以白為黑,臣不能聽;父雖親,以黑為白,子不能從?!?《呂氏春秋·應同》)(2)“以”是“使令”、“任用”意義的動詞,與“為”配合。組成兼語式的使動句。表示讓人去做某事或擔任某種職務,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讓……做……”、“任用……為……”。如:“于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戰國策·齊策四》)(3)“以”是表憑借的介詞,

用以組成介賓詞組。作狀語。表示動詞“為”所憑借和依據的對象。這種“以……為……”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用……做……”、“把……作(為)……”。如:“南方有鳥焉……以羽為巢……”(《荀子·勸學》)又如:“巧匠目意中繩,然必先以規矩為度;上智捷舉中事,必以先王之法為比?!?《韓非子·有度》)(4)“以”是表目的的連詞,與“為”連用,兩者配合表示“為”這個動作是前一個動作的目的?!耙浴弊挚勺g為“來”?!盀椤睋Z意靈活譯出。如:“其徒數十人……捆屨織席以為食?!?《孟子·滕文公上》)這其中第三種固定格式的用法現代漢語仍一直廣泛沿用著。如:“以……為標準”,“以……為中心”,“以……為代表”,“以……為核心”,“以……為職業”,“以愛學習為光榮,以不愛學習為可恥”?!耙孕帐瞎P畫為序”就是屬于此類。這句話說白了就是:用姓氏的筆畫數目及先后筆順作為排名次序。換言之即:按姓氏的筆畫數目及筆順先后排列次序。由于文言句式是“以……為序”,現代漢語則是“按……排(列)(次)序”,兩句式交叉組合便成了文白混雜的“以姓氏筆畫排序”、“按姓氏筆畫為序”的病句。其病因就是文白雜糅。將本來成雙成對的“以……為序”、“按……排序”一刀兩斷,陰差陽錯。

進一步仔細分析。我們還可發現:“按姓氏筆畫為序”還有第二重語病,就是“姓氏”?!对~典》:“姓氏,表明家族的字。姓和氏本有分別,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后來說姓氏,專指姓?!憋@然,“姓氏”就是“專指姓”。而事實上,我們看到的名單上有些是同姓的。同姓又是怎么排序呢?當然是按“名”了,既然“名”也作為排序的依據,理當將“姓氏”改為“姓名”了。

綜上所述,“以姓名筆畫為序”或“按姓名筆畫排序”才是正確的。需要指出的是,新華社已經意識到了“按姓氏”之誤,于是,在2005年3月報道兩會時,將“按姓氏”改成了“按姓名”:“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主席團和秘書長名單/2005年3月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預備會議通過/主席團(173人,按姓名筆劃為序)……”。新華社此舉為純潔祖國語言文字起到了表率的作用,值得稱道。不過,為進一步規范這一慣用語。還得將“筆劃”改為“筆畫”,并注意“以”與“為”、“按”與“排”的搭配,不要再用“按姓氏筆劃為序”了。

五、訂正完善語文工具書

《詞典》2005年第5版修訂的重點有兩個方面:“一是調整收詞。增加新詞新義,刪減一些陳舊的而且較少使用的詞語或詞義:二是在區分詞與非詞的基礎上給詞標注詞類?!薄对~典》經歷了1960年的“試印本”、1965年的“試用本”、1978年第1版、1983年第2版、1996年修訂第3版、2002年第4版增補本及2005年修訂第5版等階段,幾經修訂。前后歷時40余年,可以說是我國目前最具權威性和最普及的一本詞典。

然而,時間在流逝,社會在進步,認識在深化,語言在演變。文化在交融,科學技術在發展,人的需求趨向多元,新生事物如泉涌。這些無不對現有的《詞典》的修訂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換言之,隨著時間的推移,《詞典》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局限性和不足,“要使詞典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要不斷地進行修訂,使它與時俱進,更好地為廣大讀者服務。為社會服務”。

在依法治國,努力建設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今天,在傳播先進文化的過程中,傳播規范的語言文字。在訂正不規范的語言現象的同時,進行專題式的深入研究,并將成果及時交流,是在更高層次上為純潔和推廣祖國的語言文字盡所應盡之力,這既是“依法”的一種表現,同時又是建設現代文明的需要,更是現代編輯尤其是文字編輯的神圣職責和義務。作為編輯工作者應無愧于自己的身份和神圣的職責。

猜你喜歡
文字編輯詞典現代漢語
融媒體時代文字編輯如何轉型為策劃編輯
一起來吹牛
文字編輯工作者的新聞素養提升方法
“大力士”紙片人
山西省2019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現代漢語
詞典使用與英語學習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現代漢語
“函數及圖象”錯解詞典
后期編輯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漫畫詞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