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學視閾中的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

2009-12-21 05:11趙貴臣劉和忠
理論前沿 2009年21期
關鍵詞:人的全面發展教育

趙貴臣 劉和忠

[摘要]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促進入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實現。教育只有按照“人的方式”進行,才能被人所接受。所以,教育必須賦予時代精神,方顯教育的價值與可能性;教育必須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為基礎,并能超越“物的方式”,方顯教育的引領性。

[關鍵詞]教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方式;物的方式

[中圖分類號]G40-0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1962(2009)21-0029-02

目前,在整個人類“物化”的生存境遇的前提下。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蘊含的人的全面發展的價值訴求被實體化、功利化、片面化,以至陷入存在的悖論之中。若想在現實中擺脫與走出此種教育困境。需要在人類的生命發展史中反思與研究資助體系應以怎樣的教育觀念與方式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之德育訴求。

一、時代性的教育——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

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華,亦是人類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目標。馬克思面對資本主義社會物對人的統治的人在“非神圣形象中”陷入自我異化的生存矛盾與困境,從社會歷史發展的現實過程反思人的生存方式,徹底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對人的統治,提出了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生命理想。在馬克思對人的生存方式的反思與研究中。教育是馬克思非常重視的一個維度,他曾指出,“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馬克思恩格斯論教育》,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頁)基于此,我們認為,由于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在人的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亦有差異,進言之,自人類教育產生時起,時代性的教育即成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

在前資本主義社會,人的勞動是一種直接性的農業勞動,這種勞動使人與人之間以土地為基礎形成了一種相互依賴的關系。受制于人改造自然,并與自然進行物質能量交換方式的單一化、粗陋化,人與人之間形成了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社會共同體。教育作為此種社會共同體的一種文明傳遞方式,帶有極其濃厚的政治依賴性。人在這樣的社會中接受教育,無法形成獨立的自我意識,亦無法形成獨立的生命活動方式。

在資本主義社會,憑借人的感性實踐活動能力的大幅提升,形成了工業社會勞動的新變化。在資本主義社會。人的生存方式轉變為普遍的社會物質交換,并以普遍的社會物質交換形成了全面的社會關系,教育亦由狹隘的政治依賴性轉變為以物為核心片面功利性。在資本主義社會。個人通過教育雖然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但這種獨立性卻是以一切人的人性的異化為前提和條件的。消解人類自身發展中的片面化與功利化,必須改變資本主義社會人的生存方式,這是人類生命理想的根基所在。

從當代走向共產主義的歷史時代。由于人的感性實踐活動達到以人類性為基礎,從而使人與人之間的赤裸裸的剝削與壓迫的關系轉變為一種更高階段的依賴關系。這時,教育真正使人意識到人之“自由自覺的生命存在”特質。此種社會形式的實現,是人在經歷了前資本主義社會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的教育與資本主義社會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的兩極化教育之后的“中介性”發展。自由人既不是有標準無選擇的被動自然存在,亦不是有選擇無標準的自覺片面存在,而是每個人在具有自身豐富個性的前提下,自覺地聯合起來,構成一種和諧共生的社會關系。

二、“物的方式”的教育——人之受制而片面發展的已然方式

教育作為傳遞人類文明精華的一種生活方式,是發展人的能力,提高人的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但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卻使教育陷入物的統治之中,“物的方式”的教育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一種已然方式。

所謂“物的方式”的教育觀念與方式意指在教育過程中,把人等同于人之外的物來進行教育,教育的追求是整齊劃一的使人具有現實性的知識,受教育的人實質上類似于工廠流水線的產品。沒有任何符合人的本性的個性特點存在。這種教育恰恰是資本家最為需要的。不可否認,這種教育理念與方式在近代資本主義啟蒙的過程中,的確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破除了前資本主義社會“神性”的教育理念與方式。使人獲得了自己掌握自己發展方向與命運的權力。但此種權力因著資本的再次“神化”而愈發使人異化的存在,以至于在此種教育理念與方式的影響下,特別是在西方文明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教育的“物化”,人的培養的片面化與教條化成為世界性的問題。

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化身為實體,以一種物的方式來統治現實的一切人。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人對資本的追逐充分表明人的發展受制于人的生命需要。一旦人陷入不合理的生命需要之中。人的生命發展亦會受到影響。因為,人的生命需要的豐富會使人的生命獲得相應的發展,而人的需要的豐富則是隨著滿足需要的對象范圍之改變和滿足方式的改變而發展。不合理的生命需要必然形成不合理的生存方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突出了其物質性的一面。教育的一切訴求被全部置于物質利益的獲得,人亦在此種教育中被片面的功利化。教育若想實現方式的變革。需要訴諸人類發展的基礎,亦即生產力的發展。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一個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著人的教育的具體內容、范圍和滿足方式,決定著這一時代人的教育的形成與發展。由于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既非特別發達。亦非特別落后,從而注定資本主義時代的人的教育之局限性。換句話說,資本主義時代一切人熱衷于資本的終極原因即在于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社會關系中,在資本主義工業生產力較為充分發展之后,沖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桎梏成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說,通過進一步提升生產力的水平,變革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廢除產生私有財產以來的財產私有制,才能為人的全面發展開辟廣闊的道路。

三、“人的方式”的教育——人之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應然方式

教育作為突破傳統舊式分工帶來的人的片面發展的桎梏,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需要從“物的方式”變革為“人的方式”。所謂“人的方式”是以“人的觀點”思維方式為基礎,凸顯把人作為人來進行教育?!叭说姆绞健钡慕逃诵氖窃诮逃倪^程中踐行對人的生命的尊重,把人當作人,以人為出發點、立足點、歸宿點,追求實現教育的“人性化”,而非“物性化”。

突破資本主義社會人的片面發展的局限。需要變革了觀念與方式的教育發揮重要的作用。人是教育的存在,教育的全部目的是使人成為人。人創造了教育,并通過教育獲得人的文化生命。人與教育這種相互規定、互為前提的關系,是教育理念與方式變革的終極根據。確立合理與合適的教育理念與方式,在馬克思的時代是一個重要問題,在當代亦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資本主義社會教育的觀念與方式是一種“物的方式”,而走向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教育的觀念與方式是一種“人的方式”。為了真正為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教育需從“物的方式”轉變為“人的方式”。

以生命尊重與關愛為核心的“人的方式”的教育,是正確理解與把握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與意義的教育,它不僅提升了人類教育的生命境界,形成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發展趨向,而且為教育主體及其教育活動提供了真實的生命立場、生命原則與生命標準。進行此種教育,能夠喚醒人對自身創造性生命力的自覺意識,培養合理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與價值取向,從而在人的現實生命活動中既能彰顯自然界的生命潛能,又能夠實現人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責任編輯余巖

猜你喜歡
人的全面發展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視域下的共享發展理念
淺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的全面發展重要思想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淺析《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教育漫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