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財政支出問題的研究綜述

2010-09-19 05:36
大眾商務·下半月 2010年7期
關鍵詞:政府職能財政支出制度

康 康

【摘 要】合理的財政支出政策是國家調節經濟發展和優化經濟結構的強大杠桿,如何解決財政支出“缺位”、“越位”及“錯位”現象,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財政支出;政府職能;制度

中圖分類號:F8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283(2010)07-0148-01

1 國內研究現狀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我國對財政支出結構研究的出發點是與計劃經濟相適應的生產性財政支出結構,對財政支出結構優化集中于積累性財政支出和消費性財政支出的比例的探討。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對財政支出結構的討論基本出發點都轉向了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財政支出結構。其中對如何正確認識、界定和優化我國的財政支出結構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是從政府職能角度來分析,何盛明(1998)認為“政府應做的,就是財政要干的”;賈康(2001)認為“財政支出的范圍與分配順序,體現政府活動的范圍和方向”。第二種觀點認為一個國家的公共支出結構是隨著該國不同時期政治、經濟、軍事和國際形勢等方面的變化而變化的,同時也受該國宏觀經濟調控的需要所制約(劉溶滄、趙志耘1998)。第三種觀點是從社會共同事務需要來界定財政支出范圍,界定財政支出結構的規模。何振一、閻坤在《中國財政支出結構改革》(2000)中指出,不同歷史階段上的各個財政特殊或個別,其共同特點都是為滿足社會共同事務需要而形成的社會集中化分配活動。第四種觀點從現階段我國財政支出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基本方向分析。項懷誠(2000)認為,現階段我國財政支出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基本方向是:財政資金逐步退出應由市場配置資源的競爭領域,同時適當增加對政權建設、科教文衛和社保、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項目的支出。金人慶(2007)認為,財政支出重點應該向社會事業傾斜,加大對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保障力度。

此外,我國的學者也開始借鑒西方經驗,運用計量經濟模型來測算各類支出的最佳比例。如于長革(2004)通過供求分析、邊際分析認為行政管理支出最優規模為10%以內,并通過供求分析及模型分析得出的國防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應控制在10%較為合理。侯榮華(2001)通過構建計算財政支出結構中各項支出的產出彈性的模型來描述財政支出結構效益。

2 當前財政支出結構存在的問題

2.1 行政管理費急劇膨脹

財政供養人員與財政支出呈正比例關系。隨著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逐步擴大,機構人員逐步增加,行政管理費的增長是正常的。但是從現實的情況來看,行政管理費的增長已超過了同期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和GDP的增長速度。過高的政府運行成本和過高的行政管理支出比重,會使各級財政困境日益加深,進而影響政府職能的履行。

2.2 對于市場經濟體制下財政支出范圍的界定不清

我國財政支出范圍存在“大而全”的問題,國家財政包攬過多。一方面,由于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財政支出模式的影響,一些有條件進入市場的支出項目,仍然由財政負擔,財政支出范圍大,包攬了一些本不應由財政負擔的經營性支出項目。另一方面,一些公共服務性質的財政支出項目投入不足,在財政支出中增長速度緩慢,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2.3 財政支出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國缺乏一套科學規范的財政支出管理和控制機制。從預算編制上看,支出預算內容較粗;從支出的分配上看,透明度不高,一些支出項目未經充分論證,一般采用基數法來確定資金的分配,缺乏科學性和剛性,不利于支出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從預算執行上看,預算執行中的隨意性與官員意志太大,預算約束軟化的狀況相當嚴重。此外,我國預算外資金增長較快,但大量預算外資金游離于財政管理之外,財政部門對預算內外資金管理始終缺乏有效的統一協調和綜合平衡,管理失調的現象不容忽視。

3 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優化的對策與建議

3.1 行政管理支出的優化調整

應當針對不同類型的事業單位實行不同的財務管理方法,以控制我國的行政管理支出。根據事業單位提供服務的性質不同,可以分為公益型、準公益型和經營型。其中,公益型的事業單位進行的活動屬于典型的滿足社會共同需要,財政應保障其資金供給;準公益型的事業單位所提供的服務介于社會共同需要與個人需要之間且所提供的服務又是社會存在與發展必須的,基本屬于政府財政的供給范圍,可以采用財政資助,由受益者承擔部分費用的形式;經營型的事業單位所提供的服務一般不屬于公共產品,應使其與財政脫鉤,逐步走向市場,改由市場提供。在此基礎上,為了降低財政用于行政管理的支出,還要對各種行政事業單位進行結構布局上的調整,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資源配置效率。

3.2 轉變政府職能,科學合理地界定財政支出項目的范圍

首先,遵循財政支出服務社會的原則。在界定財政支出項目范圍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財政支出的公共服務職能。其次,充分認識財政支出是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是政府彌補市場缺陷的重要途徑。對于需要政府提供才能達到最佳配置的公共產品,政府應直接介入,以彌補采取市場自由配置無法完成的公共產品外部效應缺陷;對于非公共性質的財政支出項目,逐步引入市場調節機制;對于經營性事業單位,引入市場機制,財政資金應徹底退出。最后,對于提高社會服務水平的公共性支出,可以采取完全政府提供或私人和政府共同提供的方式提供。如社會保障支出。

3.3 完善財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為財政支出結構優化提供制度保證

一是進一步推行政府采購制度。通過招標競價方式,盡可能節約資金,有利于財政支出效益的提高,也可以有效杜絕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二是推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要加強法制建設,實現國庫集中收付制度規范化;三是改革基數分配法。避免基數法造成的預算單位之間差距的弊端,逐步采取零基預算法和其他科學方法。適時引入以追求效益為目的的公共支出預算模式或績效預算方法,可以提高預算編制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有利于促進財政資金分配的規范化、程序化,確保地方財政的預算收支平衡。

げ慰嘉南:

[1] 項懷誠.建立公共財政體制框架推進財政改革和制度創新.國有資產研究,2000:3-4.

[2] 郭慶旺,趙志耘.財政理論與政策:當前若千重大問題探討.經濟科學出版社, 1999.

[3] 閻坤.財政支出的理論分析框架及前沿問題.財政研究,2002(7).

[4] 金人慶. 2007年財政工作的八大重點.中國經濟周刊, 2007:13.

[5] 鄭建新,柯永果.公共財政再分析.財政研究,2002(6).

[6] 安體富,王海勇.加快公共財政建設步伐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經濟研究參考,2005(19).

猜你喜歡
政府職能財政支出制度
事業單位激勵機制分析與思考
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優化建議
完善我國財政支出監督的法律建議
某些單位的制度
延安旅游產業發展中的政府職能探析
我國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的問題分析
常州市鐘樓區樓宇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論制度安排的后發優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